歷史沿革
巨野縣古系沼澤地區,因大野澤得名。
原始社會時期,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澤農耕漁獵。上古部落首領堯、舜、禹,都在此留下了寶貴足跡。
西周春秋時期,巨野為武城地,魯國西境。公元前475年,巨野屬宋國,至公元前286年,改屬齊國。公元前220年,置昌邑縣(今昌邑集一帶),屬碭郡。
西漢初期,巨野縣境內有昌邑縣,西漢中期增置巨野縣和乘氏縣。昌邑縣:始建於秦,前漢為昌邑王國、山陽郡,後漢兗州刺史皆治此,治所在今巨野縣昌邑集,所轄包括金鄉、巨野、成武、單縣4個縣的邊界地區。乘氏縣:漢置侯邑。漢景帝中元6年封梁孝王少子買,漢和帝封梁商為乘氏侯。治所在今龍固鎮西南甘泉寺一帶,其轄區包括巨野東南、菏澤東南、定陶東北部。公元前144年(漢景帝中元6年),昌邑、巨野屬山陽國。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建元元年),改山陽國為山陽郡。昌邑、巨野兩縣屬山陽郡,乘氏縣屬濟陰郡。公元前97年(漢武帝天漢4年),改山陽郡為昌邑國,昌邑、巨野為其屬縣。公元前73年(漢宣帝本始元年),撤銷昌邑國,復為山陽郡,昌邑、巨野仍為其屬。
公元9年(新莽始建國元年),撤銷山陽郡,改為巨野郡,以巨野縣城為治所。
公元25年(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撤銷巨野郡,恢復山陽郡,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兩縣兼屬山陽郡和兗州。乘氏縣仍屬濟陰郡。公元192年(東漢初平3年),曹操任兗州牧,以昌邑為治所。
三國時期,巨野、昌邑兩縣屬山陽郡,乘氏縣屬濟陰郡。
公元265年(晉武帝秦始元年),改山陽郡為高平國,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為屬縣,乘氏縣仍屬濟陰郡。南北朝時期,巨野縣後為多方割據勢力統轄。
南朝劉宋改高平國為高平郡。公元518年(北魏孝明帝神龜元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在此期間,巨野縣先屬南朝高平郡,後屬北魏任城郡。公元420年(南朝劉宋永初年間),撤銷昌邑縣,併入金鄉縣。公元488年(北魏太和12年),乘氏縣移置今菏澤市。北齊撤銷巨野縣。
隋文帝開皇年間,巨野東北部屬鄆州東平郡,巨野西南部屬曹州濟陰郡,巨野東南部昌邑一帶屬金鄉縣。開皇16年,恢復巨野縣和昌邑縣。公元606年(隋煬帝大業2年)撤銷乘氏縣,併入巨野縣;撤銷昌邑縣,併入金鄉縣。
公元619年(唐高祖武德2年),巨野縣屬鄆州東平郡。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4年),在巨野縣城置麟州,復置乘氏縣為屬縣。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5年),撤銷麟州,復置昌邑縣,巨野、昌邑兩縣屬戴州(治所金鄉)。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8年),撤銷昌邑縣,併入金鄉縣。公元643年(貞觀17年),巨野縣改屬河南道鄆州。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四代,巨野縣仍屬鄆州。公元952年(後周太祖廣順2年),移濟州於巨野縣城,並轄鄆城、任城、金鄉為屬縣。
北宋初年,巨野縣屬濟州。公元997年(太祖至道3年),屬京東路。公元1074年(神宗熙寧7年),改屬京東西路。
金朝徙濟州治任城縣,屬山東西路。
公元1147年(南宋紹興17年,金皇統7年),析任城縣以西、巨野縣以東地區置縣,治所設在山口鎮。借春秋時魯哀公14年春“西狩獲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為嘉祥縣,時屬山東西路濟州。公元1150年,黃河大決,淹沒巨野,撤銷巨野縣。
公元1269年(蒙古至元6年),恢復巨野縣,遷往任城的濟州,還治巨野縣。公元1271年(元至元8年),昇州為濟寧府。公元1273年(元至元9年),移府治於任城,移州治於巨野,是年末仍以府治於巨野,復以州治於任城。公元1279年(元至元16年),升府為濟寧路,轄兗、濟、單三州。公元1348年(元至正8年),黃河大決,淹沒巨野城,遷濟寧路於濟州(任城),遷縣治於城北邢家務。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設濟寧府於任城,巨野為屬縣,隸屬於山東布政使司。公元1374年,黃水淹沒巨野,至洪武9年消退,縣治由邢家務遷入巨野,重建縣公署。公元1385年,兗州升為府,濟寧降為州,巨野縣屬兗州府濟寧州。
清朝,巨野縣屬兗沂曹濟道、兗州府、濟寧州。公元1724年(清雍正2年),改濟寧州為濟寧直隸州,巨野為屬縣。公元1730年(清雍正8年),改屬曹州直隸州。公元1735年(清雍正13年),改曹州直隸州為曹州府,巨野仍為屬縣。
公元1912年(民國元年),巨野縣屬山東省濟寧道。1928年廢除道制,巨野縣直屬山東省政府。1929年,巨野縣屬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8年,巨野縣屬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十行署。1946年,巨野縣屬第二行署。
1938年12月9日,日軍侵占巨野城。1939年春,建立日偽縣政府。1939年5月,建立中共鄆巨工委和抗日縣政府,歸中共運西專署領導。11月建立中共巨野工委和巨野縣抗日政府,屬運西專署。1940年11月,屬魯西二專署。1941年2月,屬巨、菏、金、嘉、成5縣聯合辦事處。1943年屬晉魯豫17專署。1944年6月,屬冀魯豫11專署,同時還有巨菏縣,於1941年建立,1942年12月撤銷。金巨縣,於1943年9月建立,1945年3月撤銷。鄆巨縣,1944年12月建立。巨南縣,1945年3月建立。
1946年6月8日,冀魯豫行署決定將抗日縣政府改為民主縣政府。解放戰爭期間,巨野境內有巨野、鄆巨、巨南三個民主縣政府,其隸屬變革為:(1)巨野縣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屬冀魯豫11專署(湖西)。1946年1月至1946年3月,屬冀魯豫7專署(魯西南)。1946年3月至1948年5月,屬冀魯豫2專署(運西)。1948年5月至1949年8月,屬冀魯豫7專署(運西)。(2)鄆巨縣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屬冀魯豫8專署(運西)。1946年2月至1949年8月屬冀魯豫2專署(臨河)。(3)巨南縣1946年2月建立,至1949年8月,先後屬冀魯豫11專署(湖西)和3專署(湖西)。
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巨野縣隸屬平原省湖西專區。1949年9月,巨南、鄆巨兩縣撤銷。1952年12月撤銷平原省,巨野縣隸屬山東省湖西專區。1953年7月20日(縣誌一說1953年8月20日),撤銷湖西專區,巨野縣改屬山東省菏澤專署。1958年10月,撤銷菏澤專署,巨野縣改屬濟寧專署。1959年6月,恢復菏澤專署,巨野縣復屬菏澤專署。1967年至1977年,巨野縣屬菏澤地區“革命委員會”所轄。1978年,撤銷各級“革命委員會”,巨野縣改屬菏澤地區行政公署。2000年6月23日,設立地級菏澤市。巨野縣屬菏澤市管轄。(以上資料由G.W.整理自《巨野縣誌》、及其他政府網站。本站轉載時略有改動。)
明朝時期,按百戶為里,全縣劃分35里。公元1694年(清康熙33年),增設40保,外附6屯,分東、西、南、北4鄉。縣城在曹州府東140華里。東接嘉祥,西抵曹鄆,南距成武,北界東平。東西最長處125里,南北最寬處120里。縣地總面積16020.71頃。境內人口70123戶、354767人。縣城東至濟寧州100華里,西北至濮州160里,至鄆城60里,南至單縣140里,北至東平120里,西至曹州140里,東南之金鄉100里,東北至汶上150里。
清朝時期,頭鄉包括10保:東隅保(8里)、城東保(15)、獲麟保(1里)、六營保(50)、截河保(50)、獨山保(35)、金山保(50)、岳莊保(70)、忠義保(50)、楊固保(90)。頭鄉所轄地名16處,即:萬家堂、肖官屯、任官屯、王官屯、彭官屯、陶官屯、八里河、孟家固、楊家樓、王家橋、十里舖、王家店、劉所營、邱仲鋪、王滿池營、紀官屯。二鄉包括11保:南隅保(8里)、南城保(8里)、新城保(15里)、大義保(25里)、順興保(35里)、合樂保(35里)、薛扶保(12里)、德化保(50里)、昌邑保(70里)、文興保(80里)、狄家海保(60里)。二鄉所轄地名20處,即:新城、八里井、花家營、商家店、歇馬亭、甄家堂、順河店、忠義集、夏官屯、章縫集、夾黃寺、營里集、昌邑集、犇虎店、揚道固、金山集、田家集、德化集、趙家店、苑家倉。三鄉包括11保:西隅保(8里)、西城保(12里)、龍堌保(50里)、觀音保(65里)、張表保(70里)、柳林保(80里)、豐樂保(亦名龍倉保,45里)、章縫保(50里)、營里保(50里)、棠林保(35里)、落城保(10里)。三鄉所轄地名25處:柞草坡、吳家堂、賈官屯、呂官屯、趙官屯、姚家店、雙碑坡、劉官屯、百時屯、龍堌集、羊山營、新興集、孫官屯、徐官屯、王官屯即毛官屯、火燒屯、蔡家營、張表集、陳官屯、徐家垓、觀音集、支官屯、董官屯、太平集。四鄉包括10保:北隅保(8里)、麟鳳保(15里)、洙水保(12里)、雙碑保(又名大興保,18里)、宿沙保(又名仁和保,70里)、太康保(70里)、太平保(50里)、安興保(90里)、五界保(70里)、新興保(70里)。四鄉所轄地名17處:石碑坡、沙土集、楊官屯、佃戶屯、酒莊、長張營、馮官屯、展官屯、蔡官屯、欒官屯、韓官屯、丁官屯、林官屯、黃姑庵、公府屯、賈敬屯、常家營。另外,還有閩屯6處:六營屯、獨山屯、忠義屯、龍堌屯、新城屯。
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把巨野縣華為9個區:城區、鳳鳴區、新城區、順應區、大義區、忠義區、龍堌區、柳林區、大康區。
抗日戰爭時期,巨野縣主要由國民黨和日偽政府管轄。按照巨野縣公署建設科在1943年繪製的行政區劃圖,全縣分為8個區、16個鎮、41個鄉。第一區:駐所在巨野城內,包括東隅鎮、西隅鎮、南隅鎮、北隅鎮、獲麟鄉、麟安鄉、彭澤鄉、盟台鄉、新城鄉、大興鄉。第二區:駐所在玉山(今獨山),包括玉山鎮、六營鎮、劉樓鄉、王橋鄉、蔣寺鄉、順興鄉、金山鄉、金安鄉、截河鄉。第三區:駐所在營里集,包括營里鎮、昌邑鎮、忠義鎮、揚固鎮、鼎新鄉、金言鄉、固邊鄉。第四區:駐所在大義集,包括大義鎮、忠義鄉、大成鄉、等讓鄉、德化鄉、合藥鄉、棠林鄉。第五區:駐所在龍堌寺,包括張表鄉、柳林鄉、柳西鄉、肖樓鄉、豐樂鄉。第六區:駐所在龍堌,包括龍堌鎮、觀音鎮、李海鄉、臨河鄉、同治鄉、清泉鄉。第七區:駐所在新興集,包括安興鎮、太平鎮、五界鄉、太康鄉、三和鄉、新興鄉、三義鄉。第八區:駐所在蘇集,包括蘇集鎮、第一鄉、第二鄉、第三鄉、第四鄉、第五鄉、第六鄉。
1949年5月,調整行政區劃,巨野縣轄6個區,427個村。1949年9月,巨野縣轄11個區。1952年12月24日,全縣建立鄉鎮148個。1955年8月13日,全縣1~12區分別改稱城關區、沙土區、太平區、大義區、龍堌區、柳林區、章縫區、棠林區、營里區、謝集區、獨山區、六營區。
1956年4月,縣行政區劃由148個鄉調整為73個鄉鎮。
新中國成立後至1958年撤區並鄉前,全縣分11區(建國初期一度設立棠林店區,不久撤銷),73鄉。第一,城關區:包括曹廟鄉、五里墩鄉、新城鄉、姚店鄉、呂官屯鄉、閻莊鄉、三里廟鄉。第二,沙土區:包括田莊鄉、高莊鄉、小寧莊鄉、楊官屯鄉、沙土集鄉、姚莊鄉、丁官屯鄉。第三,太平區:包括太平鄉、鄔官屯鄉、田橋鄉、畢海鄉、林屯鄉、畢莊鄉、白李莊鄉。第四,大義區:包括大義鄉、比干廟鄉、人祖廟鄉、龐庵鄉、胡堌堆鄉、東營鄉、葛店鄉、棠林鄉、孔樓鄉。第五,龍堌區:包括龍堌鄉、三里廟鄉、郝莊鄉、李集鄉、觀集鄉。第六,柳林區:包括柳林鄉、王水坑鄉、龍寺鄉、陳集鄉、後陳樓鄉、蔣海鄉、張表鄉。第七,章縫區:包括章縫鄉、高坊鄉、曹海鄉、董官屯鄉、焦順屯鄉、肖樓鄉、馮沙窩鄉。第八,謝集區:包括謝集鄉、趙廟鄉、前昌邑鄉、謝莊鄉、陶廟鄉、王胡同鄉。第九,營里區:包括營里鄉、前店子鄉、大袁樓鄉、畢堂鄉、趙集鄉、劉集鄉。第十,獨山區:包括獨山鄉、高海鄉、金山屯鄉、王樓鄉、馬河鄉、華營鄉、雙廟鄉。第十一,六營區:包括六營鄉、大屯鄉、夏官屯鄉、劉樓鄉、魏集鄉。
1958年3月,公布撤區並鄉方案,撤銷11個區,將過去的76個鄉鎮合併為23個鄉鎮。1958年7月23日,進行並社工作,決定將全縣原620處、平均每處180戶的農業社,合併為每個1000戶左右的大社。1958年9月,合併23個鄉,成立11處人民公社:城關公社、田莊公社、夏官屯公社、龍堌公社、柳林公社、章縫公社、營里公社、大義公社、獨山公社、謝集公社。780個大隊,2625個生產隊。
1958年11月撤銷嘉祥縣建制,西部仲山公社及酒莊、孟姑集一帶90個自然村劃歸巨野縣。1958年11月1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菏澤專區建制,所屬各縣劃歸濟寧專區(一說1959年1月)。次年6月(一說1959年7月30日),恢復菏澤專區,轄區如舊。1962年1月6日,因恢復嘉祥縣建制,原嘉祥縣的仲山公社及劃歸巨野縣夏官屯、田莊兩公社的部分村莊,復歸嘉祥縣,共69個生產大隊,391個生產隊、90個自然村。
1978年9月13日,中共董官屯工委建立。12月13日,中共呂官屯、太平、張表三工委建立。同月,新建上述4個人民公社。1978年12月,調整社隊體制,劃為21處公社,804個大隊,3510個生產隊,增加10處公社,即:丁官屯公社、呂官屯公社、太平公社、李集公社、張表公社、董官屯公社、葛店公社、薛扶集公社、萬豐公社、陶廟公社。
1983年4月29日,山東省政府批准,巨野由原21處公社改為25個鄉、1個鎮(城關鎮、大義鄉、龍堌鄉、大謝集鄉、章縫鄉,田莊鄉、丁官屯鄉、呂官屯鄉、田橋鄉、太平鄉、大李集鄉、張表鄉、王平坊鄉、柳林鄉、陳集鄉、萬豐鄉、營里鄉、昌邑鄉、葛店鄉、獨山鄉、夏官屯鄉、薛扶集鄉、董官屯鄉、新城鄉、雙廟鄉、陶廟鄉)。至9月底,原826個生產大隊,改建為850個行政村。1984年1月20日,大義、龍堌、章縫、大謝集4個鄉改為鎮。至此,巨野轄21鄉、5個鎮。
1985年10月24日城關鎮更名為巨野鎮。1990年1月1日,嘉祥縣的核桃園鄉劃歸巨野縣管轄。全縣共27個鄉鎮。
1994年12月29日,撤銷核桃園鄉、獨山鄉,設立核桃園鎮、獨山鎮。1995年10月23日,撤銷柳林鄉、夏官屯鄉,設立柳林鎮,夏官屯鎮。1996年9月5日,將夏官屯鎮更名為麒麟鎮(魯地名委【1996】9號)。
2000年3月15日,撤銷太平鄉,設立太平鎮(魯政函民字【2000】27號)。2000年6月21日,撤銷萬豐鄉、田莊鄉,分別設立萬豐鎮、田莊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魯政函民字【2000】50號)。(以上資料由G.W.整理自、《山東省情資料庫》及其他政府網站。本站轉載時做略有改動。)
2000年,巨野縣轄12個鎮、15個鄉。總人口839438人,各鄉鎮人口:巨野鎮 72580 龍蟈鎮 27045 柳林鎮 30466 章縫鎮 39544 大義鎮 37447 大謝集鎮 26445 獨山鎮 31253 麒麟鎮 34155 核桃園鎮 27249 太平鎮 40569 田莊鎮 27214 萬豐鎮 28869 丁官屯鄉 27122 呂官屯鄉 27910 田橋鄉 34291 大李集鄉 26482 張表鄉 25511 '王平坊鄉 14976 陳集鄉 29395 營里鄉 34308 董官屯鄉 41975 葛店鄉 29502 昌邑鄉 23392 陶廟鄉 33130 雙廟鄉 24694 新城鄉 19363 薛扶集鄉 24551(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2月6日,撤銷新城鄉、呂官屯鄉,其行政區域併入巨野鎮;撤銷葛店鄉,其行政區域併入大義鎮;撤銷大李集鄉,其行政區域併入龍堌鎮;撤銷昌邑鄉,其行政區域併入大謝集鎮;撤銷薛扶集鄉,其行政區域併入麒麟鎮;撤銷雙廟鄉,其行政區域併入獨山鎮;撤銷張表鄉,其行政區域併入柳林鎮;撤銷丁官屯鄉,其行政區域併入田莊鎮;撤銷陳集鄉,其行政區域併入萬豐鎮;撤銷董官屯鄉、王平坊鄉,設立董官屯鎮;撤銷田橋鄉、營里鄉、陶廟鄉,分別設立田橋鎮、營里鎮、陶廟鎮;撤鄉設鎮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2001年,巨野縣轄16鎮:巨野鎮、大義鎮、章縫鎮、龍堌鎮、大謝集鎮、麒麟鎮、獨山鎮、核桃園鎮、柳林鎮、田莊鎮、田橋鎮、太平鎮、萬豐鎮、董官屯鎮、營里鎮、陶廟鎮。
2002年2月22日,省政府批覆同意:巨野縣撤銷董官屯鄉,設立董官屯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2002年8月16日,省政府批覆同意:巨野縣撤銷營里鄉,設立營里鎮;撤銷田橋鄉,設立田橋鎮;以上2鄉撤鄉設鎮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止12月31日,巨野縣轄16個鎮。現有開發區,作為和鎮相同級別的行政區劃。
2010年夏,省政府批覆同意:巨野縣撤銷巨野鎮,設立鳳凰街道辦事處、永豐街道辦事處。至8月,巨野縣轄2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5個鎮。
行政區劃
截止2010年,巨野縣共轄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巨野經濟技術開發區、大義鎮、章縫鎮、龍堌鎮、柳林鎮、大謝集鎮、麒麟鎮、獨山鎮、核桃園鎮、田莊鎮、田橋鎮、太平鎮、萬豐鎮、董官屯鎮、營里鎮、陶廟鎮、永豐辦事處、鳳凰辦事處。
地理環境
氣候
巨野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優越。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屬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四季分明。綠化水平高,有林地面積38.6萬畝,農田林網面積78萬畝,林木復蓋率達到32%,綠蔭遍野,城青水秀,是全國首批平原綠化達標先進縣、“中國綠色名縣”、山東省環保模範縣,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
位置
巨野位於山東省的西南部,地處東經115°47’-116°13',北緯35°05'-35°30'。巨野是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環境優越,百里沃野,物產繁多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石灰岩等。已探明的巨野煤田總儲量55.7億噸,是我國華東地區正在開發的最大一塊整裝煤田。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巨野縣北鄰黃河,水資源豐富。境內即有充足的地表水又可常年引流黃河水。巨野縣水資源總量3.76億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1.3億立方米,可利用地下水2.47億立方米,巨野縣人均水資源儲量413.1立方米。巨野縣地質屬黃河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沃野千傾,平均海拔39米,土質以變形較小,強度較大的黃灰色粘土為主,質地緊實。
礦產資源
巨野煤田探明總地質儲量為55.7億噸,且媒質優良、門類齊全,主採煤層為氣煤,焦煤、肥煤,屬低灰、特低硫、高揮發分、高發熱量、高粘結性、高結焦性、優質富油煤,可作煉焦煤和良好的動力煤及汽化煤。巨野礦區開採總投資269億元,設計年產開採能力為1800萬噸,總服務期為84年。經國務院批准,巨野礦區已於2002年6月正式開工鑽井。
巨野境內還有豐富的石灰礦石和粘土等建材工業原料,石灰石總儲量11.8億噸,已初步探明C+B及儲量為7636萬噸,且品位高,質量穩定,粘土礦床為泥質結構,疏鬆塊狀構造,礦石由75-85%的粘土礦物和25-15%的碎石屑礦物組成,礦儲量C+D級607.9萬噸,其中C級262.25萬噸,是生產水泥的理想原料。礦床的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山坡露天開採,可自然排水,初算剝采比為0.15:1。
人口民族
2012年末巨野縣常住人口86.0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89萬人。人口出生率11.31‰,死亡率6.49‰,自然增長率 4.82‰。
有少數民族7個,2353人。
經濟
農業
2012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41.08億元,比2011年增長3.70%。糧食總產41.14萬噸,增長1.40%;棉花總產6.93萬噸,增長0.12%;油料總產0.87萬噸,增長3.27%;水果總產7.56萬噸,增長19.80%;蔬菜總產70.54萬噸,增長7.18%;水產品總產0.72萬噸,增長13.79%。肉類總產4.50萬噸,禽蛋總產5.23萬噸,奶類總產600噸。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330公頃。巨野縣農機總動力204.80萬千瓦,增長5%。工業
2012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4.20億元,比2011年增長21.9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8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3.50億元,增長22.80%;實現利稅40.30億元,增長167.50%;實現利潤29.40億元,增長20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59,比2011年提高46.36點。資質三級及以上建築企業11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5.56億元,增長20%;實現利稅3000萬元,增長17%。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2年巨野縣有中等職業、技工學校3所,在校生0.20萬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40萬人。國中29所,在校生3.50萬人。國小185所,在校生7.60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50人。
科技事業
2012年巨野縣共取得市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7項。專利申請量37件,授權專利44件。
文化事業
2012年巨野縣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45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1處,公共圖書館1處。廣播、電視人口復蓋率均達到100%。
衛生事業
2012年巨野縣有衛生機構45所,其中,醫院、衛生院43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各類衛生機構共有床位2202張,衛生技術人員2732人,其中,執業醫師及職業助理醫師1514人。
體育事業
2012年巨野縣有體育館1座,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共獲獎牌6枚。
交通
巨野縣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東依津滬鐵路、京福高速,西鄰京九鐵路、日南高速。新石鐵路、327國道橫貫全境,日東高速和濟廣高速在城北交匯。距濟南、鄭州機場僅2個小時的車程,距離巨野20分鐘車程的濟寧曲阜旅遊機場,通航京、滬、穗等大城市。正在建設的洙水河航道連運河通長江。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相互配套的立體交通體系,使巨野成為蘇魯豫皖重要的物流要道和魯西南運輸樞紐。
著名人物
古代
彭越(?-前197年):字仲,漢初諸侯王,秦漢之際昌邑人,為劉邦平定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滿寵(約172-242):字伯寧,三國前期曹魏大將,官至太尉。山陽昌邑(今巨野昌邑)人。聰明過人,料事如神,從政領軍,屢建奇功。深得曹氏父子寵愛。
李典(174-209):三國山陽鉅野,字曼成,曹操大領。遷捕虜將軍,後與張遼,樂進屯合肥,擊破孫權的進攻。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人,晚被貶於黃州,世稱王黃州。
晁補之(1053-1110):北宋著名文學家。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人,為“蘇門四學士”(另三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
劉藻(1701-1766):初名玉麟,字麟兆,巨野萬豐蘇集村人。清雍正舉人,曾任觀城教諭。歷任右中允侍讀,上書房行走,太常寺少卿轉右通政,左僉都御史,宗人府府丞。著有《篤慶堂文集》,主編《曹州府志》。他的文章渾厚雋永,有韓、柳之風。後葬於蘇集村北。
田在田(1830-1912):字象乾,巨野城北田莊人。清末武狀元,官至都統。
張宗本(1838-1911年):字修卿,清末將領,山東巨野人。
現代
張茅:巨野縣人,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曾任北京市副市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現任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2012年11月14日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鹿心社:男,漢族,1956年11月生,巨野縣人,曾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2005年11月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測繪局局長、黨組書記,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2012年2月5日,當選為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2012年11月14日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謝經榮:男,漢族,1962年2月生,巨野縣謝集村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85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 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張春橋(1917-2005年4月21日):四人幫之一,1917年生,巨野西關人,政治家,理論家,文學家。
傅華亭(1898-1954):巨野人,曾任河南省財政廳廳長,天津市財政局、北平市財政局局長。1948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49年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建國後,曾任全國工商聯第一屆副主任委員。
謝慶雲(1900-1949):巨野縣謝集村人,原國民黨第一〇七軍副軍長,中將軍銜,中共黨員,烈士。
劉天和(1939- ):巨野人,空軍第7軍原副軍長,空軍少將軍銜。
王海運:1945年2月生,巨野人。中共黨員。中國駐俄羅斯前陸海空武官,少將軍銜。
於際訓:男,1947年生,巨野縣太平鎮於官屯村人,中將軍銜,2009年國慶六十周年閱兵聯合指揮部副總指揮。曾任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員、第二炮兵參謀長、第二炮兵副司令員等職,2011年12月退役。
姚念學(1949-2006):男,巨野人,中共黨員。1949年3月出生,96351部隊原政治委員。
李雪健(1954- ):演員,巨野人。曾主演眾多影視作品。奪得過飛天獎,金鷹獎,百花獎,金雞獎。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八屆主席團副主席。
賈良興: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不孕不育專業學會會員、山東省普外科專家組成員、齊魯醫院生殖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現代男科疾病雜誌特邀顧問,山東省傳染病性病研究學會組長。
高觀凌:1954年生於巨野,1980年畢業於青島美術學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農民繪畫之鄉”水墨山水領軍人物。
趙新建:1970年生於巨野縣,現為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展覽並獲獎,被中國收藏學術委員會、世界文化藝術鑑定中心聯合授予“當代中國書畫收藏市場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
劉和剛:籍貫山東巨野,著名青年歌唱家。2002年獲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民族唱法專業組銀獎,2006年獲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民族唱法專業組金獎。
馮昌泰:男,1986年生於山東巨野,2012年碩士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現為長江師範學院美術學院教師。擅長雕塑,作品曾獲諸多美術類展覽大獎。
劉昌傑: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著名畫家,擅長巨幅山水畫。
於玉軍: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著名畫家,擅長寫意山水畫。
尚瑞芬:巨野麗天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先後當選為第十屆、第十一屆和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菏澤市工商聯合會副會長、巨野縣工商聯合會會長。
朱良玉:巨野縣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現任北京市保全服務總公司海淀分公司經理助理。曾榮獲全國十大務工青年、全國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
名優特產
米豆糊粥
“米豆糊粥”營養豐富,易消化,具有美容、健脾之功效。袁家糊粥以乾淨、味美、行業道德高尚著稱。制粥必須使用天然甜井水,主料小米、黃豆須用石磨磨碎,開水沖泡過籮,然後用大火燒煮,至水開將過好的小米粉倒入鍋中,再將其煮沸,再用勺子用力攪拌,後用慢火熬煮半小時即可。
夏思源清真糕點
產於陶廟鎮夏莊,始創於清乾隆年間。
謝集罐子湯
源於大謝集鎮,以大謝集鎮老地方罐子湯最為正宗。已經在國家工商局註冊“謝集正宗罐子湯”商標。該湯主要用羊骨、羊頭肉、羊肝、羊心、羊肚等原料長時間熬湯製作,多用花椒、生薑為佐料,放入優質粉條,香氣襲人,久喝不膩,是當地民眾最為喜愛的湯類之一。
巨野彩蛋
彩蛋在巨野由來已久,由民間畫師精心構思,在禽蛋殼上繪製山水花卉,鳥獸魚蟲,仕女人物等圖案,製成裝飾品和聖誕用品。有較強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巨野郭氏牛肉糝
是以新鮮的牛肉、牛骨髓為主要原料配以數十種中藥材及調料,經長時間精心熬制而成。湯汁濃稠、湯色乳白、香氣襲人、久喝不膩。具有暖胃健睥、壯骨強筋、滋陰補腎之功效,是名副其實的湯類補品。
工筆牡丹畫
“工筆牡丹畫”:工筆牡丹畫是巨野工筆畫的當家畫種,是在繼承中國傳統工筆技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工藝手段,精工細作而成。
文化藝術
巨野縣,是中國著名的“戲曲之鄉”“農民繪畫之鄉”和“武術之鄉”。流行在巨野縣的劇種較多,主要有山東梆子、豫劇、棗梆、大平調、四平調、柳子戲、兩夾弦等,民間的“大姚班”“田家班”等均系當地古老戲班,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巨野的書畫藝術可追溯至秦漢時期,現有國家級美協會員1人,省級會員20多人,市級會員900多人,專業從事繪畫藝術人才1500多人,形成了“家家溢墨香,戶戶繪新村”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其中代表為老畫家劉昌傑、黃恩濤,中青年畫家高觀凌、劉春祥、高譚印等,巨野籍的在外畫家趙新建。巨野武術文化源源流長,自宋代始就已成為廣泛的民眾性活動,多數村莊都有一兩處習武場,習武強身已成為廣大民眾農閒時的娛樂選擇。
巨野縣書畫研習傳統可追溯到秦漢時期,歷代流派紛呈。卜子夏,王禹偁、晁補之、晁公武、劉藻等歷代名家無不詩文書畫兼工。
巨野縣書畫藝術更有長足進步,揮毫潑墨蔚成風氣。諸多畫家及作品被錄入《中國書畫大辭典》《中國書畫作品精選》等大型典籍。作品流布於日本、新加坡、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部分精品被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為慶祝建黨八十周年,由巨野縣80位農民畫師創作的《中華大富貴圖》被天安門城樓管理局收藏。巨野當家畫種工筆牡丹,以雅俗共賞、工整典雅、雍容大方、色彩絢麗等特點享譽海內外,為北京榮寶齋、廣州友誼商店、西安古樓書畫市場等全國90家知名書畫市場和畫店的當家品種,他們懸掛或出售的工筆牡丹畫80%出自巨野,被譽為“中國工筆牡丹畫之鄉”。
風景名勝
金山旅遊區
風景秀麗的金山旅遊區位於縣城東南23公里處,因鑿石得金故名曰金山。金山南北長2華里,東西寬1.5華里,海拔高度133.2米。古之金山,林木茂密,登道紆迴,殿宇嵯峨,湧泉涓涓。豐富美麗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使金山聞名遐邇。金山原有古建築20餘處,據記載, 康熙四十年重修金山,“悉仿岱制”,即按照泰山的建築布局設計施工。
永豐塔
又稱梵塔、大佛寺塔。位於巨野縣城東南隅,南臨人民路,西毗永豐街,北接文廟,東為麟州大酒店。古“巨野八景”之一。《巨野縣誌》載:“永豐塔,傳為唐人所建,未合尖而止,宋人續之”。經考證,此塔建造年代當為北宋嘉佑年間,距今約千年的歷史。是巨野古老文明的象徵。該塔為平面等邊八角四門樓閣式磚塔。
文廟
位於巨野縣城東南隅,永豐塔北約一百米處。 宋金時期巨野文廟原建於城北,屢經河患,廢立不一.明 洪武十五年1382年縣丞呂讓移建於今址.歷代多次增修擴建,至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縣令章弘鼎新正殿,續成諸祠,規制乃備,占地三十餘畝,前後五進院落及東西跨院,共建有殿,堂,樓閣,齋,廡,亭,坊近百間.自南而北以太和元氣坊,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等形成文廟中軸線兩側建有進德齋,修業齋,東廡,西廡,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東華門,西華門等,東跨院為文昌祠,是儒學所在地西跨院為啟聖祠。麒麟台
位於麒麟鎮陳胡莊村東750米處,史稱麒麟冢,是春秋“西狩獲麟”之麟葬處。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麟麟台被夏官屯公社武裝部挖掉邊圍而加高築成打靶台。現存台高約4米,東西長48米,南北20米。
齊魯會盟台
位於縣城西郊大李莊村北,據《山東通志》和《兗州府志》記載,為春秋齊魯會盟處。原台“崇數仞,廣可蔽二畝”。會盟台,是齊魯 友好的象徵,也是齊魯文化交融匯通的標誌,對於研究春秋時期齊魯兩國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與發展及古代邦交史,有著重要的意義。至秦漢時期,此處又成為重要祭祀場所和埋葬之地。田氏家祠
位於章縫鎮東西大街中段。約建於明隆慶至萬曆年間,原占地5畝許,為典型的北方外跨式四合院建築。歲月蹉跎,後院等附屬建築已傾,主體四合院尚保存相當完整。臨街面闊九間仍為原來風貌,均青磚砌壁,布瓦覆頂。
蚩尤墓
又稱蚩尤肩髀冢,位於巨野縣城東北郊,堌堆廟村前。此墓歷經夏商周漢,歲月荒遠,地貌變遷,墓冢面積不斷縮小,元明時期丘上曾建有廟宇,清代以後冢丘屢遭破壞。東嶽天齊廟
東嶽天齊廟,位於陶廟鎮陶廟村,因歷代護廟人及重修者中多為陶姓,故又俗稱陶家廟。東嶽天齊廟為道教祭祀泰山神的廟宇。主要建築有天齊殿、三皇殿、文王殿、關帝殿、三教堂、玉皇閣、九女閣、真武廟、土地廟、華佗廟以及山門、戲樓等,占地面積10餘畝。
“巨野教案”遺址
位於巨野縣城東北10公里的麒麟鎮磨盤張莊村內,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巨野教案”亦稱“曹州教案”。
屏盜碑
大周任史君屏盜碑,全稱大周推誠奉義翊戴功臣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濟州諸軍事行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西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三百戶任公屏盜碑,簡稱屏盜碑。原位於巨野縣城北關護城河外路西,五代後周顯德二年(955)立。由於歷代黃河水患淤積,該碑大部分被淹沒於地下,暴露地面約80厘米。
昌邑故城
位於縣城南27公里的大謝集鎮前昌邑村,是西漢山陽國、昌邑國的都城。1992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侯樓遺址
位於大謝集鎮西侯樓村西100米處,原為台地 遺址,現已削平。該遺址距今約5000年,文化層堆積自新石器中晚期至漢代,是巨野縣目前發現年代最久,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遺址。對於研究典型龍山文化與河南龍山文化地域交錯有著重要的意義。秦王避暑洞
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金山南坡。因洞內冬暖夏涼,又名清涼洞。有詩讚曰:"六月入得避暑洞,清涼如水世間無"。據考證,為漢廢帝劉賀之陵墓。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
濟南市 | 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
青島市 | 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
淄博市 | 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
棗莊市 | 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
東營市 | 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
煙臺市 | 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
濰坊市 | 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
濟寧市 | 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
泰安市 | 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
威海市 | 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
日照市 | 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
萊蕪市 | 萊城區 | 鋼城區 |
臨沂市 | 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
德州市 | 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
聊城市 | 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
濱州市 | 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
菏澤市 | 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