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鄉[府谷縣]

古城鄉[府谷縣]
古城鄉[府谷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城鄉位於陝西省府谷縣最北端,與內蒙古準格爾旗經濟技術開發區接壤,屬東部純農業鄉,農業生產條件較好,道路交通條件相對優越,“府-準”、“納-榆”兩條公路呈“人”字形經過古城、前坪、油房坪、園則灣、五道河5個行政村。此外還有安徽省潁上縣古城鄉、甘肅省金塔縣古城鄉、安徽省懷遠縣古城鄉。

基本信息

單位機構

古城鄉總土地面積192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2138戶,9355人。有信用社、醫院、學校、糧站、供銷社、郵政所、電信所、獸醫站種羊場、移動門市、聯通門市11個機關單位,17個黨支部,344名黨員(其中農村黨員286人)。共有幹部職工178人(鄉政府57人),鄉黨委、政府設領導9名:黨委書記、政府鄉長、人大主席、副書記一名,副鄉長四名,武裝部長一名。古城鄉現有耕地33304畝,糧播面積30490畝,有林地48234畝(其中退耕還林地9331.7畝),草地12708畝,羊子存欄17500隻。

經濟發展

古城鄉古城鄉
古城鄉黨委、政府先後爭取、籌措資金1000多萬元,實施了包括農網改造、鄉村道路、通村水泥路、人畜飲水、通訊、教育、衛生、農業綜合開發等十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極大地改善了鄉村兩級的生產、生活環境,為鄉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古城鄉實現了村村通電;固定電話、行動電話信息覆蓋全鄉;川道地區村子基本實現了村村通人畜飲水工程,梁峁地區村子大部分有水窖旱井;鄉村道路條件較好,交通便利。按照國家政策,古城鄉累計完成退耕還林9331.7畝,荒山造林42500畝(其中種沙棘23500畝)。全面實行了封山禁牧政策,全鄉2007年畜牧業總產值達400萬元。種植業方面引導農民種植耐抗旱、經濟效益高的農副產品,去年種植的籽瓜、芝麻綠豆葵花等經濟作物讓農民得到了真正的實惠,調動了廣大農民種田的積極性,我鄉農業主導產業以雜糧種植和家畜養殖為主,特殊經濟作物主要以海紅果樹為主,年產量達600萬斤,但均以“庭院式經濟”經營,科學技術含量低,所產海紅果主要靠農民自己加工成海紅乾,靠當地小商販收購後進行銷售,所得收入為當地農民的農業特產收入;其次是杏乾產業,年產量可達400萬斤。在農村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的同時,多向採集農民工就業信息,開闢農民增收渠道,為周邊礦區、企業輸入勞力3250人,年可創純收入2008萬元,為全鄉的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古城鄉杏乾
古城鄉屬東部純農業鄉,資源貧乏,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古城鄉黨委、政府針對這一現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按照中央“一號”檔案的有關政策,結合實際,積極實施扶貧開發戰略。先後實施了前坪、沙圪坨、賈家梁、油房坪、賈米灣、徐沙梁等村的扶貧重點村建設,讓這些村子先從貧困中解脫出來,通過項目帶動,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形成產業規模,帶動全鄉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將“輸血型”扶貧模式向“造血型”扶貧模式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古城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有優越的農業生產資源、林草畜牧業生產資源和較好的生態環境。在古城鄉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古城鄉的全體幹部、民眾將面對機遇、面對現實、面對挑戰,以嶄新的面貌,加快發展的步伐,建設新型和諧文明的新古城。

甘肅省金塔縣古城鄉

古城鄉金塔縣地圖
古城鄉位於甘肅省金塔縣西北部,在東經97°68′至100°20′,北緯39°17′至40°59′之間,總面積265.46萬畝,耕地33214畝,地勢平坦,屬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季酷熱,年平均氣溫8℃,年平均降水量59.5毫米,蒸發量2538.6毫米,無霜期141天,適宜於農作物一季生長。

古城鄉共有12個行政村,63個村民小組,2805戶,11343人:其中男性5749人,女性5594人;農業人口11083人,非農業人口260人;勞動力5888人,其中男性勞動力3039人。在勞動力中,高中以上835人,國中3627人,國小1426人。

古城鄉地域遼闊,行政區域面積265.46萬畝,宜農耕地33214畝,人均占有耕地3畝,主要盛產小麥玉米、甜菜、孜然、優質林果、蔬菜等農產品。棉花、孜然、甜菜已成為該鄉重要的支柱產業,2002年全鄉種植棉花1.8萬畝,總產達到2186噸(皮棉),2003年棉花種植面積將達到2.68萬畝,總產可達3250噸(皮棉)。

安徽省潁上縣古城鄉

古城鄉紅芋
古城鄉位於安徽省潁上縣城北部15.5公里處,東臨謝橋鎮,西靠江口鎮,南至潁河與黃橋鎮交接,北到濟河陳橋鎮為鄰。古城鄉總面積57.2平方公里,耕地48750畝,轄19個行政村,113個自然莊,8976戶,38426口人,全系漢族。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劉莊煤礦的開發建設,古城正逐步成為潁上北部一顆璀璨的明珠。

古城鄉氣候溫和,自然資源豐富。盛產小麥、大豆、紅芋、玉米,煤礦儲存量高達15.6億噸,1992年建鄉以來,古城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先後修築了一批主幹道路連線著城鎮和鄉村,通訊網路覆蓋全鄉,廣播電視通連千家萬戶。鄉委、鄉政府正帶領全鄉人民向著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邁進。

古城鄉地處阜淮鐵路北側,224省道東側,距潁上火車站僅4.2公里,交通便捷、市場活躍。計畫中的潁上至蓮花寺的快速通道貫穿古城全境,古城將成為潁上北部主要的商業物流集散地。古城鄉以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劉莊煤礦移民安置區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為人民民眾創造優良的生產生活環境。

古城鄉地下煤炭資源有15.6億噸的貯藏量,由國投新集集團承建,年產800萬噸的劉莊煤礦現正為投產作最後的準備。隨著劉莊煤礦的開發建設,鄉政府緊緊“圍繞煤礦建設,作好發展文章”,引進了汽運公司等一批外資進駐古城鄉,為劉莊煤礦提供優質服務,方便了礦區建設,解決了剩餘勞動力就業,輪窯廠、水泥預製廠、麵粉廠、冬粉廠、塑膠製品廠、空心磚廠等一批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迅猛,帶動了古城鄉經濟快速發展,促進了社會穩定,增加了農民收入。

安徽省懷遠縣古城鄉

古城鄉懷遠縣古城鄉
古城位於懷遠的北部14公里,全鄉總面積為118平方公里。全鄉總人口5.2萬人,轄20個行政村耕地面積6.5萬畝,南至草寺、北至包集、西至新集、東至魏莊,古城的中心點是四方湖,水美魚肥。南有淝南公路,北有劉褚路,206國道,合徐和界阜蚌高速公路貫穿其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商業繁榮,歷來為糧油集散地。

古城是一個古老的集鎮,傳說,早在周朝東周春秋時代(公元前770—476)、戰國時代(公元前475—221),這個地方是個城,南北朝時期曾一度設郡。據史料記載,古城在漢朝時期,方圓約四里多路,四面設城牆,舊址也是有名的。原來兵荒馬亂,滄桑巨變,一個好好的古城一夜之間搬遷到徐州。這樣的傳說古城的一些老人都能說上幾段。如:老城頭、城拐子、廟後頭、西老城。西至小河灣、南至城南朱家、北至汪莊、東至文崗。經考證:1970年古城修電灌站時,就挖出一些古董、水井、元寶以及古建築的磚瓦等。建國後行政區劃幾次變動。1990年為了開發發展淝河,縣委決定將古城草寺張八郢三個鄉並為一個區,1992年撤區並為古城鄉。

境內主要幹流有斜河、清溝河、懷洪新河,流入五河縣境內至洪澤湖。淝河(四方湖)位於古城鄉中部,此河發源於河南開封縣。經亳州渦陽、蒙城縣界溝入境,途經褚集、雙橋、新集、四方湖斜河入懷洪新河,最後匯入懷洪新河五河境內進洪澤湖。古城境內有淝河清溝河符懷新河天然河道,水資源豐富,尤以四方湖的水產養殖頗負盛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