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形目

雞形目

雞形目在生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一個目。人們通常把這一目的鳥中體形較大種的統稱為“雞”,體形較小的一些種類稱為“鶉”。由於這一目的鳥腿腳強健,擅長在地面奔跑,按生態習性,被稱為“陸禽”。這一目中的鳥有些體態雄健優美,色彩艷麗,其中不少是珍稀物種和經濟物種,與人類的生活關係密切。

基本信息

科目屬性

雞形目雞形目
鳥綱的 1目。在鳥類DNA分類系統中,林鶉科擬鶉科,不再歸屬與雞形目,而是歸屬於鶴形目

中國有2科58種,其中有2個特產屬20個特產種(見表)。

雉科(Phasianidae)
松雞科(Tetraonidae)
冢雉科(Megapodiidae)
鳳冠雉科(Cracidae)
珠雞科(Numidiidae)
吐綬雞科(Meleagrididae)
齒鶉科(Odontophoridae)
擬鶉科(Mesitornithidae)
包括2亞目7科276種。雞亞目(Galli)有:儗雉科 (Megapodiidae)、鳳冠雉科 (Cracidae)、松雞科(Tetraonidae)、雉科 ( Phasianidae)、珠雞科(Numidiidae)和吐綬雞科(Meleagrididae)。麝雉亞目(Opisthocomi)有:麝雉科(Opisthocomidae)。

形態特徵

雞形目雞形目
雞形目中的雉類體形較大,一般與家雞相似,雌雄體色多不同,雄性羽毛多彩而艷麗,雌性羽色黯淡。
被稱為鶉的一類體形較小,羽色灰暗。雞形目的鳥喙短而強健,翅為短圓形,適於短距離飛行和迅速起飛。有些雉類的頭胸部有肉垂,發情期時會充血、充氣。

它們的尾退化,很短,但雉類的鳥尾羽發達,有些種類有特別延長的中央尾羽。尾羽不僅是飛行中控制方向的舵,也是求偶是重要的炫耀部位。它們也有發達的尾脂腺,而且皮膚里也有能分泌脂肪的細胞,這些油脂可以保護羽毛和防水。它們的腿發達有力,雉類的雄性都有距,有的種類雌性也有,這是雞形目特有的炫耀器官。雞形目鳥的腳三趾在前,大趾在後,幾乎成一個平面,利於行走。雞形目的鳥胸骨發達,附有強健的肌肉。

生活習性

雞形目鳥類大多數為陸棲,而且是留鳥,主要取食植物,兼吃昆蟲和其他小動物。
覓食是多用腳袍挖後用喙取食。

雞形目的鳥一般體色較平淡的種為單配製,體形大、雄性羽色絢麗的種是多配製。有些雉類的鳥到繁殖期有複雜的炫耀行為。有些雉類的頭胸部有肉垂,發情期時會充血炫耀。有的種類如松雞科的鳥具有複雜的集體發情行為。

雞形目的鳥築巢粗糙,常營地巢,接著倒木或灌叢的形狀,鋪以草和羽毛。雌鳥在孵卵期間腹部羽毛大量脫落,形成孵卵斑。雛鳥為早成雛,多是一年性成熟,也有些體性大的種類要二到三年才性成熟。

生衍繁殖

小型和中型種類,一年即可達性成熟。在繁殖期間,雄性好鬥,常有求偶炫耀。體型較小且羽色較平淡的種類一般是一雄配一雌,雄的叫聲和求偶炫耀也較簡單。
體型較大且雄鳥羽色華麗的種類一般是一雄配多雌,雄鳥叫聲多變,求偶炫耀也較複雜。松雞科的某些種類還有群集跑圈的集體性求偶炫耀。巢簡陋,往往只在地面的凹處鋪些雜草,就在上面產卵。
唯角雉營巢於樹上。通常年產一窩,每窩產卵 2~10枚。卵白或土黃色,有時具斑。雛鳥為早成性,孵出以後即能活動覓食。

淵源歷史

雞形目原雞
家雞源自原雞。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已開始馴化雞。在屬於龍山文化時期(約公元前2500)的三門峽廟底溝的居民點遺址中,已發掘有雞骨。在今湖北省京山縣的屈家嶺遺址(稍早於龍山文化階段)中,曾發掘出陶雞,據估計,這種陶雞是以家雞為模型製作的,當時家雞肯定已經相當普遍,否則不可能成為藝術製作的對象。殷商時代(約公元前16~前11世紀)的甲骨文中已出現雉、雞等字。《詩經》提到百餘種動物,包括、雞、鶉等雞類。這一切都說明,對雞類的捕獵和飼養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自13世紀起,中國的野生雞類便已傳入歐洲,其中有的種已在歐洲飼養馴化。

與人類的關係

雞形目雞形目
保護
雞形目中的鳥很早就是人類和其他食肉動物取食的對象,人類通過馴養的方法,使其種的一些稱為家禽。由於雞形目的鳥分布具有地域性,有些種為一些地區所特有,人類活動的入侵,使其棲息地受到很大的壓縮。目前這些種類多進入世界性的保護名錄,也成為當地首保護的物種。但當地人的習慣還需時間去改變,人類獵殺和撿拾鳥蛋的做法在某些地區還有出現。

另外,由於雞形目種的雉類羽色絢麗、形態健美,招致了人們的喜愛,而刺激了標本、羽毛工藝品的交易。而此目中許多種類的人工繁殖還無法完成,野外獵殺就成了重要的手段。
例如台灣在戰後開放旅遊市場,許多日本遊客就點名要黑長尾雉藍鷳的標本,極大的刺激了對這些珍貴物種的捕殺。
目前,中國境內野生雞類數量逐漸減少,一些罕見和(或)特產種類已被列為國家保護鳥。
與人類文化的關係
雞形目的鳥很早就被人所熟知,在中國很早就開始被馴養利用,2500年前的《尚書》中提及的就有14種。
中國的許多少數民族都有模仿它們形態和習形的舞蹈,如傣族的孔雀舞,哈尼族的白鷳舞等。詩詞歌賦中也常有它們的形象。
鬥雞在世界的許多地區也是人們喜愛的娛樂活動。
鳳凰的形象在東西方文化中都有,它不是真實存在的動物,其形象是一些雞形目鳥的融合。不同文化中它華麗的外表象徵的意義多是美好與高貴。

相關詞條

雞形目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 目: 雞形目(Galliformes)
雞形目(Galliformes)多數擅長在地面奔跑,只能作短距離的飛翔,多數為留鳥,以植物性食物為食。雞形目有6科,中國有2科,其中有不少種類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代表鳥類
雉科(Phasianidae)在生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雞形目中的一個科。雉科包括雞形目絕大多數成員,多達26屬166種,中國有21屬49種。野雞包括原雞(jungle fowl)、山鶉(partridge)、孔雀(peacock)、雉(pheasant)和鶉(quail)等。山鶉孔雀
塚雉科(Megapodiidae),塚雉主要產於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一帶的熱帶森林中,共6屬10種。塚雉具有獨特的繁殖習性,採用類似爬行動物的孵化方法。塚雉
鳳冠雉科(Cracidae),鳳冠雉科特產於拉丁美洲,是中,大型的雉類,棲息於密林中,有11屬44種,如大鳳冠雉和山冠雉。大鳳冠雉山冠雉
松雞科(Tetraonidae),松雞多生活在北方的亞寒帶針葉林中,鼻孔和腳上都被有羽毛,適應在寒冷的氣候中生活。有6屬11種,中國有5屬8種,如細嘴松雞,黑琴雞,雷鳥和花尾榛雞等。 細嘴松雞黑琴雞雷鳥花尾榛雞
珠雞科(Numididae),珠雞分布於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島,雌雄羽色相似,為黑色基底上遍布白色點斑,如同珍珠。共有4屬7種。珠雞
吐綬雞科(Meleagrididae),吐綬雞科是大型雞類,頭,頸具肉冠,羽毛有金屬光澤。吐綬雞科分布於北美洲南部,有2屬2種,為火雞和眼斑吐綬雞。火雞眼斑吐綬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