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龍山文化遺址首次發掘地為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城子崖,此後在黃河中下游發現龍山文化遺址1000多處,發掘60多處。漢族的先民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範圍,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即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分布
大部分龍山文化遺址,分布在山東半島;而陝西、山西、河南、河北、遼東半島、江蘇、湖北等地區,也有類似遺址的發現。
這個文化以許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殼黑陶(分布日照、章丘)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發掘歷史
1928年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隨後的發掘工作陸續展開。
1930年至1931年對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的發掘,最突出的代表是造型獨特、工藝精美的黑陶,所以考古學家最初稱其為黑陶文化。不久,即被命名為龍山文化。
分類表
編號 | 名稱 | 地點 | 方位 | 範圍 | 發現時間 |
1 | 臨淄區鳳凰鎮和朱台鎮田 | 田旺、桐林、義和三村之間 | 2000X1500米 | 1965年 | |
2 | 今稷下街道辦事處 | 董褚村西南 | 600X200米 | 1984年 | |
3 | 大蓬村東北 | 600X300 | 1987年 | ||
4 | 皇城鎮 | 於家莊南500處 | 500X400米 | 1965年 | |
5 | 崔碾村南 | 100X80米 | |||
6 | 石家毛托村北 | 100X80米 | |||
7 | 辛店街道辦事處 | 於家店村北 | 200X300米 | ||
8 | 稷下街道辦事處 | 王家莊村西 | 不清 | ||
9 | 蔡王莊遺址 | 蔡王莊村東 | 不清 | ||
10 | 敬仲鎮 | 河溝村西南 | 350X200米 | ||
11 | 敬仲鎮 | 朱家莊村東北100米 | 100X50米 | ||
12 | 大馬岱村西南 | 1000X800米 | |||
13 | 皇城鎮 | 韓家六端 | 不清 | ||
14 | 皇城鎮 | 崖付莊西北 | 150X100米 | ||
15 | 金召村南磚廠 | 300X300米 | |||
16 | 三中院內 | 不清 | |||
17 | 葛家莊東200米 | 100X70米 | |||
18 | 齊都鎮 | 蘇家廟村東 | 200X200米 | ||
19 | 稷下街道辦事處 | 小杜家莊北300米 | 800X150米 | ||
20 | 齊陵鎮 | 石廟孝陵 | 100X100米 | ||
21 | 齊都鎮 | 趙王莊西 | 不清 |
考古地位
城子崖遺址的發掘和龍山文化的確認,使中國文化西來說不攻自破,有力的證明了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輝煌。
文化類型
龍山文化屬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私有財產已經出現,開始跨入階級社會門檻。它繼承大汶口文化因素髮展起來,其後的二里頭文化是繼承龍山文化發展而來的。
出土文物
1、山東龍山文化黑陶,器形品種較之彩陶更加豐富,亦漸規整。主要有罐、盆、鬲、豆、杯、鼎等。
2、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炊具中,獨具特色的要屬鬲了。鬲是在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為空心三足,其中足底的中間是空的,這樣能夠在煮水和食物時縮短炊煮時間。
3、龍山文化時期遺址中還出土了一些銅冶製品,在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曾出土了兩件黃銅錐形器,楊家圈遺址也出土過一件銅條和一些銅渣,臨沂大范莊遺址甚至還出土了銅製工具。
4、龍山文化類型遺址還保留有很多古城址,近年來一些古城址和古城牆頻頻被發現。這些建築普遍採用了挖槽築牆技術,在我國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現狀
1961年,龍山遺址的首掘地城子崖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經有關部門批准,籌劃建立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博物館位於章丘市龍山鎮政府西1公里處,於1994年9月正式落成開放。
龍山文化的考古發掘,至今仍保持著中國考古界的幾項“吉尼斯”紀錄:第一次把地層學的理論引進到田野考古發掘中來;第一次發現了龍山文化城址;第一次發現了龍山文化陶器上的象形文字;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田野考古報告《城子崖》。
目前(截止2012年,已發現的龍山文化遺址已經多達上千處,已發掘60多處,對於強大的龍山文化來說,還有更多的遺址等待考古學家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關事件
2012年10月,河南省鄭州市一開發商在未完成考古發掘的情況下,違法施工進行建設,涉嫌破壞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遺址。目前,鄭州市文物執法部門已立案調查,並已提請有關專家到現場進行鑑定。專家鑑定結果顯示,該遺址為龍山文化遺址,並已遭嚴重破壞,開發商面臨行政處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