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雉科

冢雉科

冢雉科(Megapodiidae) 冢雉主要產於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一帶的熱帶森林中共6屬10種。冢雉具有獨特的繁殖習性採用類似爬行動物的孵化方法。冢雉將卵產於用枝葉和土堆成的土冢中利用自然界的溫度而不是體溫來孵化雛鳥孵化出來以後自行破土而出並獨立活動。

基本信息

概述

冢雉科體大如雞;嘴呈圓錐狀;頭部大多無羽,皮膚裸露,現黃或紅色;雌雄羽色相近,均以黑褐色為主;趾強大。營巢習性特殊,自己不孵卵,而把卵產在有腐植質的堆積中、沙土上和火山灰上,借自然熱力進行孵化,故名營冢雉。冢雉科,雞形目的 1科。冢雉科是澳洲界代表性的雉雞類,以獨特的繁殖習性而著稱,並不靠體溫來孵化而是用類似爬行動物那樣將卵埋在地下。澳洲界是不會飛的鳥類的大本營。

普通冢雉體長 380毫米,體羽大都黑色。枕部具短羽冠。頭頂和上背淡灰色;翅、下背、腰和尾上覆羽褐色;頦、喉和下體黑色沾灰,腹部沾褐色。雨林冢雉體長35厘米,上體暗黑褐色,下體暗灰而具白色闊邊;頭、頸裸露部分粉紅色,具稀疏黑褐色髮狀羽,肉垂黃色沾紅。

屬種

全科有7屬12種。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分為3個生態組:①冢雉組,小型,暗色,短尾,多為島棲型。包括冢雉屬3種、摩鹿加冢雉蘇拉冢雉。②雨林冢雉組,大型。包括叢冢雉、營冢雉屬3種、肉垂冢雉屬2種;及眼斑冢雉

冢雉科冢雉科

繁殖

冢雉以不同方法孵卵。蘇拉冢雉和摩鹿加冢雉把卵產在陽光充足的海岸沙坑中,利用太陽能進行孵化。普通冢雉常在火山區的溫暖土地上挖1米深的坑,用沙土和樹葉堆成直徑12米、高 5米的大型孵化堆。從樹葉等有機物取得部分孵化熱力。

叢冢雉、營冢雉和肉垂冢雉的繁殖方法完全相同,即在稠密的樹林中,由雄鳥用爪把樹葉和其他植物質扒在一起,建成一個直徑3米,高1~1.5米的完全蔭蔽的孵卵堆。在雌鳥產卵前,雄鳥每日巡視,翻倒樹葉使其發酵。發酵以後,才讓雌鳥到它挖開的洞穴中產卵。雌鳥先張開嘴,試探洞中溫度是否合適,然後才產卵進去。每隻雌鳥產卵10~13枚。孵化期為49~84天。在產卵和孵化期間,雄鳥繼續把新鮮植物質堆在冢上,以求不斷產生熱力,而保持必需的孵化溫度。眼斑冢雉在澳大利亞中部半乾旱地區,以矮小桉樹的枯葉營冢。

分布

冢雉主要產於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一帶的熱帶森林中,共6屬10種。冢雉具有獨特的繁殖習性,採用類似爬行動物的孵化方法。冢雉將卵產於用枝葉和土堆成的土冢中,利用自然界的溫度而不是體溫來孵化,雛鳥孵化出來以後自行破土而出,並獨立活動。

雞形目百科

雞形目在生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一個目。人們通常把這一目的鳥中體形較大種的統稱為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雞”,體形較小的一些種類稱為“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