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是創意概念,針對於文化、知識形成完整的產業,也就是系統性、普及性、利於傳播,比如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價值觀念,具有普世性,以及平等性,這也是能夠形成影響力的先決條件。文化創意產業在各國定義不同,有稱為文化產業、創意知識產業、內容產業等。世界大力推動創意產業的國家有英國、韓國、美國、日本、芬蘭、法國、德國、中國、義大利、澳洲、紐西蘭、丹麥、瑞典、荷蘭、比利時和瑞士等。針對文化與創意面制定產業發展政策,最早是在1997年由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工黨內閣所推動的創意產業,同一時期,遭遇亞洲金融風暴的韓國,在總統金大中主導下也開始從電影與數位等產業開始發展“文化內容產業”,並成立文化內容振興院與通過文化內容振興法。類似作法者,也包括澳洲、紐西蘭、歐洲諸國等。而中國近幾年在文化藝術市場蓬勃、公共展演場地加大建設(如國家大劇院、798藝術區)等,除在既有製造業的優勢下尋找出路外,也開始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社會背景
創意產業這個概念的出現有著大的歷史背景:第一,歐美已開發國家完成了工業化,開始向服務業、高附加值的製造業轉變。他們一方面把一些粗加工工業、重工業生產向低成本的開發中國家轉移,一方面它們該國很多老的產業、城市出現了衰落,這時候就出現了經濟轉型的實際需要。其次,上世紀60年代,歐美出現了大規模的社會運動,亞文化、流行文化、社會思潮等等都風起雲湧,對傳統的工業社會結構有很大的衝擊。人們更重視差異,反對主流文化,張揚個性的解放,對以前普遍認為怪異的多元文化都逐漸開始承認,社會文化更加多樣和多元,形成了有利於發揮個人創造力的氛圍。第三,上世紀80年代柴契爾夫人、里根上台以後的經濟政策更加鼓勵私有化和自由競爭,企業和個人要創新,有差異化才能有市場,這樣也刺激了創意產業的發展。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創意產業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得以萌生和不斷發展。就世界範圍來說,美國的文化產業最為發達,美國文化產業在其國內GDP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全球無線電視和基礎有線電視收入的75%,付費電視收入的85%依靠美國電視節目。全球55%的電影票房收入和55%的家庭錄像收入也依靠美國產品,美國的CD和錄音帶大約占全球錄音產業收入的一半。美國的圖書市場占全球圖書市場的35%。文化創意產業在給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將美國的文化價值體系迅速地向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進行推廣,美國的價值觀念通過美國的影視作品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傳播。亞洲的韓國和日本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尤其風靡東亞甚至歐美的韓國電影和韓劇,在賺取了觀眾大量眼淚的同時還賺取了大筆的外匯,在很多國家形成了被稱為“韓流”的韓國文化熱。在全球化的維度下,經濟日趨一體化,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形成了麥克盧漢所說的“地球村”;其他產業尤其高科技行業已經日益因全球化而趨同,但文化是別人替代不了的。
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歷史。各個民族的差異化很明顯。然而如果沒有關注自身的文化資源,沒有對本土文化進行產業化發展,本土文化就會受到其他國家文化產業浪潮的衝擊。文化產業發達的西方國家的生活模式和價值觀到處傳播,尤其是冷戰後美國文化對開發中國家的大量滲入,全球文化的同質化現象日趨明顯。從80年代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開發中國家的文化傳播力度加大,文化帝國主義現象加重,即指已開發國家(尤其美國)確實在有意或無意地控制開發中國家的媒介系統和文化生活。即使意識形態相對淡薄的純粹娛樂性節目,也因有意無意間展示、倡導了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對開發中國家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產生了重大影響。20年來,我們既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設備,同時也引進了大批的文化產品。以可口可樂、麥當勞等具有象徵意義的美國文化一方面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觀念。
而另一方面,它們極大地衝擊了中國的文化行業。美國由於歷史短暫,該國的文化歷史資源有限,於是經常採取“拿來主義”將其他國家的文化經典進行美國化的包裝和製作。在智慧財產權零成本的情況下獲利,並且藉此推行美國的價值觀。比如電影《臥虎藏龍》完全是中國的故事,但卻是好萊塢製作,《花木蘭》是迪斯尼拍的。雖然文化素材和資源是中國的,但是表達方式是全球的,製作方是美國的公司。由於中國自己產業化程度不高,著作權就歸屬美國公司,美國公司獲利。所以,我們的“文化創意產業”必須加快發展速度,外國有資金、人才、技術、還有豐富的創造力,他們將中國的文化素材稍加改編就成為全球的產品,既賺錢又擁有了著作權,利用著作權反過來還可以賺我們的錢。哈佛大學的約瑟夫·奈教授提出了在中國國內很時髦的一個詞叫“軟實力”,就是指把文化推到世界去。
雖然中國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在以產業形式進行文化推廣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夠。國內一直對“軟實力”有誤解,一談“軟實力”就是怎樣賣電影、書籍等等文化產品,實際上,“軟實力”最核心的是有吸引力的價值觀,真正有吸引力的不是一些紅燈籠之類的符號表象,而是軟實力背後的價值觀念,這才是根本。其次還有科技能力等,這些方面美國無疑是很強勢的,中國要在這個方面趕上,無疑還需要一個很長的調整、發展的過程。在當今世界,創意產業已不再僅僅是一個理念,而是有著巨大經濟效益的直接現實。約翰·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一書中指出,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220億美元,並以5%的速度遞增。一些國家增長的速度更快,美國達14%,英國為12%。
發展認識
近年來,“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話題非常熱,更多的時候大家的討論都停留在概念層面,到底“文化創意產業”或者“文化產業”是什麼,國內理論界眾多學者圍繞文化創意產業的不同側面提出了各種說法。有人認為文化產業主要是創造出一些能夠吸引人眼球的文化產品,如電視節目、影像製品等,因此稱之為“眼球經濟”。有人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競爭主要是圍繞如何爭奪客群的注意力,並圍繞客群的注意力展開多種經濟附加值服務,因此稱之為“注意力經濟”。也有人根據伴隨中國汽車數量急遽增長而出現的交通廣播類節目盈利模式提出了“耳朵經濟”的概念,這些說法都不全面,都沒有點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本質。在已開發國家,不管它叫“文化產業”或者叫“創意產業”,這個行業本身發展的歷史已經比較漫長。稱“創意產業”的有英國、韓國。歐洲其他國家有人稱之為“文化產業”。在美國沒有“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美國是一個高度法治的國家,一切創造力產生的產品都是有智慧財產權的,比如繪畫、歌曲、舞蹈、電視節目、廣播節目都是有著作權的,未經授權其他人不能抄襲。因此他們把相關行業基本叫做“著作權產業”。由此看來,在已開發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叫法也不完全一樣。
實際上這個產業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創造力”。也就是說,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其實就在於人的創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力。“創意”是產生新事物的能力,這些創意必須是獨特的、原創的以及有意義的。在“內容為王”的時代,無論是電視影像這樣的傳統媒介產品,還是數碼動漫等新興產業,所有資本運作的基礎就是優良的產品,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優良產品恰恰來源於人的豐富的創造力。因此文化創意產業其本質就是一種“創意經濟”,其核心競爭力就是人自身的創造力。由原創激發的“差異”和“個性”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根基和生命。
阿特金森(Atkinson)和科特(Court)1998年明確指出,新經濟就是知識經濟,而創意經濟則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和動力。美國人已經發出“資本的時代已經過去,創意的時代已經來臨”的宣言。
“創意”或者“創造力”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原創”,這個東西是前人和其他人沒有的,完全是自己首創的,比如京劇、崑曲、武術就屬於中國原創。第二就是“創新”,它的意義在於雖然是別人首先創造的,但將它進一步地改造,形成一個新的東西,就可以給人新的感覺。電影《臥虎藏龍》就是一個採用西方化的藝術表達方式來包裝中國核心的故事,屬於一個創新過程而不是原創。對於創造力來說可以有原創也有創新。比如廣州軍區雜技團利用雜技的形式重排西方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老外看後驚嘆不已。西方主流報紙《紐約時報》為此還特地做了一個一分三十秒的錄像放到《紐約時報》的網站上,造成了很大影響。這樣的形式雖然不是原創的,但是屬於一種創新,也是一種很好的創造力。
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迪斯尼集團,該集團不僅生產發行了卡通片《米老鼠與唐老鴨》,還將這些卡通形象做成玩具、服裝,建造迪斯尼樂園主題公園。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可以實現創造力的途徑也是無限的。迪斯尼的許可產品一年在全球的零售達1120億美元,其中290億來自於娛樂人物形象,不管是玩具、服裝、電影還有電視等等。中國全國廣電系統2004年全年總收入100多億美元,而世界第一大媒介集團美國時代華納2004年年收入440億美元,是我們整個廣電行業的四倍。
凝聚力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要實現大發展大繁榮,企業走向產業聯盟,依託中國創意產業聯盟開展組織創新合作,整合資源,提高自身競爭力,是必然趨勢。中國創意產業聯盟將確保合作各方的市場優勢,尋求新的規模、標準、機能或定位,應對共同的競爭者或將業務推向新領域等目的,企業和相關成員間結成的互相協作和資源整合的一種合作模式。
這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形成核心凝聚力,增加文化自信力、形成國際競爭力等方面關鍵之所在。
由於全球化與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因此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從對抗走向合作。創意產業聯盟作為一種雙贏的戰略模式,已經成為了企業開展組織創新合作,整合資源,形成核心凝聚力,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和非常有效的創新組織形式。中國創意產業聯盟身處首都北京乃至全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大好環境,依託全國政協有關專委會、國家有關部委、聯盟專家委,依託京津冀創意產業人才與套用市場相對集中的優勢,成立以來,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引導產業集群創新、提升產業素質和市場競爭能力等方面作用日益突出。聯盟秉持“創新的服務、友好的合作、聯合的力量”原則,通過組織模式創新、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匯聚產業資源,堅持聯合創新發展,在長期難以真正實現的“官、產、學、研、資、用”有機結合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和進展。中國創意產業聯盟的宗旨是“創新、合作、發展、共贏”,團結全國創意領域的團體和個人,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推動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聯盟已成為溝通政府、產業、研發、資本之間的橋樑和紐帶,已奠定作為我國創意產業核心聯盟生力軍的基礎,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來源及政策
創意產業自英國首倡,其後許多國家和地區也紛紛提出相關概念。主要包括著作權產業、文化產業、休閒產業、體驗經濟、注意力經濟等概念。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對創意產業的理解分為三種:以美國為代表的“著作權型”,以英國為代表的“創意性”,以中、韓為代表的“文化型”。
我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形態和業態進行了界定,明確提出了國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任務,標誌著國家已經將文化創意產業放在文化創新的高度進行了整體布局。
專業網站
最主要的專業性網站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網。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網是目前中國第一大文化創意產業垂直入口網站,主要用戶為政府官員、業界精英、高校學者等,提供業界資訊、文化地產、交流評論、政策解讀等全方位信息服務平台,搭建政府、高校、企校、企業相互溝通橋樑。
在當今時代,網路媒體以其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大等特點受到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專注於文化創意產業行業的媒體中除幾個官方媒體外,湖北文化產業網(文谷網)順應潮流,抓住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湖北文化產業網由省委宣傳部主管,湖北省文化產業促進會主辦,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省文化產業發展信息中心、湖北文谷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
網站將真實記錄湖北文化產業發展的進程,積極關注文化產業政策以及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演藝娛樂、文化旅遊、網路文化、動漫遊戲、創意設計等行業動態,以獨特的視角觀察湖北文化產業事件,以深入的報導分析湖北文化產業的發展,為湖北文化、文化產業決策者和從業者及文化市場提供極具價值的信息資源。
國內狀況
反觀中國整個文化行業包括媒介行業、娛樂行業,都有一個現象特別突出就是做的節目和產品越來越雷同。中國只能算是世界的製造工廠而不是世界的創意工廠,因為已開發國家擁有品牌,他們只是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和巨大的市場,把最核心的設計拿到中國來加工,而我們卻沒有核心創意的著作權,造成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原創性在中國整個大文化的行業中越來越匱乏。湖南衛視推出“超級女生”電視選秀活動獲得成功後,多家電視台競相模仿。於是中國電視形成了同一時段,多個頻道可以上演同樣模式的超級選秀節目的怪現象。這種怪現象在媒介發達,創意產業發展迅速的國家是不可能發生的。在電視圈裡就很流行這樣一句話,“日韓學歐美,港台學日韓,大陸學港台”。
“文化產業”的發展,依靠的是人,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創造力的釋放和解放。中國“文化產業”真正發達需要充分釋放中國人的創造力,提高人的素質,打開人的視野,讓人看得多、知道得多,人的無限創新能力才可能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任何文化遺產或資源並不能天然地成為產品或商品,只有經過一定形式的再創造,才能成為具有豐厚智慧財產權的文化產品。文化人、藝術家的創作能力可以說就是文化創造的“技術因素”;同時,他們的創造所需的社會氛圍、制度條件也是這類“技術”的組成部分。
2014年京台文化創意產業展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落幕,50餘家北京的優秀文創企業參展。本次展會上,北京的工藝美術精品、動漫網遊衍生品、旅遊禮品、出版精品等文創產品受到台灣同胞的歡迎。短短的幾天時間,企業現場銷售和簽訂協定,總金額約7.6億元。
2014年12月11日上午,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台湖國際圖書分會場,伴隨著“中國夢之歌校園朗誦詩”的朗朗誦讀聲,在北京台湖出版物會展貿易中心拉開帷幕。本次台湖國際圖書分會場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主辦,北京發行集團承辦。圍繞“交流交易發展共贏”的主題,圖書分會場特別開設十大主題展區,集中展銷60萬餘種中外文出版精品,吸引國內外出版社、圖書公司、圖書館、圖書經銷商、書店等1200家參展商、客戶到場交易交流。分會場還同時舉辦豐富多彩的圖書推介、主題領讀、專題論壇等活動,不僅為各界採購客戶構建了“一站式”現采大平台,更為出版社、圖書發行物流中盤、零售書店等提供了一次出版發行產業鏈上下游互動交流、共謀發展的難得契機。展會期間,讀者到場購書可享受8.5折優惠。
國外狀況
在國外,創意產業的主體就是個體,文化和藝術的行業都是個體的行業。畫家、作家、藝術家都是自由職業者。同時,鼓勵創新、包容個性的寬鬆的社會輿論環境也對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推動作用。韓國動畫產業發達,在韓國民間有無數的動畫工作室,研發動畫賣給大公司,後者負責行銷、包裝、推廣。很多藝術家生活窮困,但是但凡拿出一個好的作品就一夜暴富,這就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特點。個人的創造力與素養是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最關鍵環節,是產業鏈條的基礎。
在中國也有很好的例子。比如網路上廣為流行的“後舍男孩”只是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的兩個男孩子,他們借鑑國外網路流傳的搞笑視頻模式,僅僅利用一台電腦、一部攝像頭,幾件簡單的道具創作出了一些網路MV作品,這些作品風靡網路後,他們將著作權賣給了太合麥田音樂公司,從而成為名利雙收的明星。太麥公司圍繞他們這些作品做了進一步的開發推廣,也獲得了相當的利潤。因此,英國人說“文化創意產業”是窮人的行業。某種道理來講,創意產業前期不需要資金,幾乎完全是靠人的腦力資源。後期的推廣與做大完全要依靠前期的創意產品,這都依賴人的創造力。
新經濟時代的創意產業對物質資源依賴度不高。文化產業屬於創意產業,它高度依賴文化的創新意識,對文化創造力和創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因此如果想改變我們國家的文化創意產業現狀,一定要解放人的創造力。中國應努力營造鼓勵創新的寬鬆的社會環境,鼓勵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國家要出台一系列相關的配套政策獎勵優秀的文化創意產品。文化創意產業的特殊性就在於依靠人的創造力,過度僵化落後的制度體制,過於束縛的社會環境不利於充分發揮人的創造力,反而會抑制人的活力。
發展層次
我國的文化產業其實也分成幾個不同層次,鑒於這些層次在產值、經濟總量、發展步伐方面不一樣,我們把它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以旅遊為龍頭的文化產業發展方式,這是較為初級或低級的發展方式。這種方式簡單、門檻低、入門方便,依託於本地資源,容易掌控,所需的初步資金不多。在整體的管理和操作形式上也處於較低層面,所以中國各地,尤其是西部、中部城市,總是先採取旅遊,或者叫人文旅遊的方式來發展文化產業。
第二個層次,目前我國在各地占據主導地位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就是國有的廣電集團、電影集團、廣播電視集團、新聞出版集團、演出集團等等,在國家層面上有中演集團、中國電影公司、中國廣電集團等等,還有其他的電視台、廣播電台等等。除了東部一些省份,它們在文化產業總量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這些產業是通過體制改革轉型獲得的,有幾個特點:第一,它們是國有化的;第二,發展過程中不需要第一桶金,因為它們的資產是劃撥式;第三,它們有一些國有的、壟斷的資源,比如其他人要辦電視台、廣播電台、出版社,要辦一些對外演出公司方面,還是有相當多的限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是我們目前國內的第二個層次里,總量上占據主導地位,發展模式上是文化體制改革的成功產物。但是,因為過去作為國有的文化單位、事業單位,整體上還有很大包袱。這些年他們一方面要完成國家在整體意識形態方面的任務,另一方面也要承擔公共文化服務的任務。
第三個層次,在東部一些地區,包括西部和中部的省份,已經開始意識到文化產業發展的高端形態是創意產業。創意產業的最大特點是以高科技為支撐,以全球化為背景。它們要上市就是去納斯達克、紐交所、倫敦交易所上市,是有全球背景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採取現代金融制度下允許的一些方式,它的投融資方式、上市的方式是國際化的。另一方面,在發展的過程中,它要以全球的需求為目標,其實要解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系列問題,也要以這個為目標。這樣就會看到第三層次的文化產業,體現了文化產業中的高端形態,它是我們產業轉型中真正的目標形態。這種形態的特點是:在經濟總量上達到相當大的程度,我們國內一大批這一類的企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比如騰訊、阿里巴巴、新浪、百度、網易、搜狐,以及優酷、噹噹這樣一大批企業,它們發展速度快,上市之後規模擴張也快。這個產業是通過利用現代投融資方式、上市的方式獲得國際化的背景,運用天使基金的方式、風險投資的方式迅速壯大的,這些都跟過去有所不同。這是一種新的、越來越占據文化產業總量,或者叫做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成為我國未來支柱型產業的一條最重要的通道。
學習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開設了文化創意產業與經營管理在職研究生的學習。文化創意產業與經營管理在職研究生課程:
公共課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2.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3.英語
專業基礎課
1.中外哲學史 2.美學原理
3.美學史 4.中國藝術史
專業課
1.設計美學 2.現代西方美學
3.西方古典詩學 4.文化創意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
選修課(選開)
1.宗教文化與藝術表現 2.藝術品投資、經營與拍賣
3.文化產業戰略與商業模式 4.文化藝術品牌建設與管理
專題講座(選開)
1、從實踐美學到生活美學
2、新媒體產品創意與策劃
3、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研究專題
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招商與運營
5、藝術終結與當代藝術發展
6、考古學技術與方法
7、藝術品收藏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