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前三卷,一是“隨詩而想”,是憶念上世紀30年代曾在現代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一個個詩人,他們在詩國之天地中,都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詩篇舊文。這些將逐漸從現代人們之記憶中淡出的軼事史料,以及那一幅幅曾在新聞出版、裝幀設計、美學藝術上令人眷戀的珍版書影、老照片、手跡,都隨書附上,以讓今天的讀者,仍可走進那神聖的殿堂,去感受那份熱血靈魂的互動,物我兩忘之交融。二是“茶禪記游”,那是閒來旅行中隨時記下的一些片斷遐想。有記煙雲裊裊、晴空萬里下那曲徑通幽之寺廟;有寫“小廊回合曲欄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的江南勝景;有寫茶與禪文化之情愫抒懷。雖借虛幻縹緲之筆墨,卻寫出了尚在人世間留存的一道風景。
最後一卷“鴻爪印雪”,皆是記人記事之作。有記遙遠的古代歷史人物,也有對近現代名流的素描。他們有的早已消逝在歷史的煙雲中,有的還在人世間默然地耕耘,那些令人尋尋覓覓、輾轉反側的往事,總讓我在心頭記憶猶新並久久難以拂去。
作者簡介
張建智,傳記作家、文化學者,中國社科院特約研究員,多年來對文史哲、中醫學,尤其是《易經》與經營文化有獨到的研究,近年對《紅樓夢》與中國獄神廟的研究,深得紅學界人士好評。主要著作有《張靜江傳》、《儒俠金庸傳》、《中國神秘的獄神廟》、《易經與經營之道》、《傷寒論名方解析》、《嘉業南潯》、《詩魂舊夢錄》、《墨耕雅趣》、《烏鎮》等,策劃主編隨筆散文集十餘種。
書籍評價
《紅樓半畝地》是作者張建智長年對《紅樓夢》研讀的一點心得體會,此書最大的新意在於圍繞獄神廟與《紅樓夢》展開。對“紅學”感興趣和有點研究的人都知道脂批在《紅樓夢》研究中的重要性,而脂批中不止一次提到“獄神廟”。根據書中所言,“獄神廟”關係到寶玉、鳳姐在賈家敗落後的命運;小紅、賈芸、茜雪等人將在“獄神廟”中有一番作為等等。也許是“獄神廟”本身便是一個神秘的名詞,儘管許多紅學家已注意到了它對“紅學”研究的重要性,但對於如此重要的線索卻一直未有集中的闡析。原來,獄神廟並非曹公杜撰而出,它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將近幾千年,它也不是有些紅學家所推測的岳神廟或佛教寺廟,而是監獄中用以供奉獄神的地方,後逐漸演變成為獄中關押特殊犯人的處所。
由此可以看出,該書算得上對紅樓獄神廟之謎的首次探索,而且書中篇章安排頗合乎科學研究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思路。開篇所呈現的是一篇名為《獄神廟裡慰寶玉》的小說,從脂批中可以知道曹公原曾寫就這一章回,但被借閱而迷失,如今張建智先生用充滿想像力的筆觸將之還原,不可謂不是一次大膽假設。小說中賈家已敗落,鳳姐、寶玉諸人獲罪入獄,獄卒恰是曾為馬販的王短腿,此時王短腿已與早年被攆出賈府的茜雪成婚;而此時小紅也已嫁於賈芸,兩夫婦無意中通過“醉金剛”倪二得知寶玉被囚於獄中獄神廟的訊息,又聯絡到遊歷在外的柳湘蓮。於是,一出以獄神廟為背景的悲喜劇拉開序幕,寶玉的痴和悟,鳳姐的強弩之未,小紅賈芸的忠與義,倪二柳湘蓮的俠與勇,茜雪與王短腿的善良與膽小,都描寫得在情在理。當然,小說中不少情節設定略顯生硬,結尾也過於倉促,有些人物的出場較為突兀。
大膽假設後,便是小心求證,小說後收錄的九篇短文中,主要闡析了對有關獄神廟的,曹公想寫而卻未寫,或寫成卻煙沒於世的八十回後文字的推想,也可說是對“紅樓夢獄神廟之謎”的結答,如寶玉是否進了獄神廟,鳳姐是否流落獄神廟,小紅出現在獄神廟中,賈芸仗義等等。讓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文中關注了許多在“紅學”研究中關注較小的小人物,如茜雪、王短腿、倪二等,作者認為這些在前八十回文字中曹公著墨不多人物,在後四十回卻將起到推動主要人物命運的關鍵作用。這也正是曹雪芹“草蛇伏線,隱在千里之外”的獨特手法。《紅樓夢》前八十回寫盡繁華錦繡,後四十回則寫盡覆滅蕭索,曾經養尊處優、頤指氣使的上層階級最後則求助於卑微的底層人物,這蘊含著多么傑出的批判現實深意啊!
《紅樓半畝地》並不是一部艱深的“紅學”論著,也有別於如偵探小說般玄乎的解秘紅樓之作,而是一部性靈的紅樓瑣語,一部淡雅的隨筆集。在看似隨意、清幽的筆觸中,卻又不乏思想之閃光。《紅樓半畝地》為我們開闢出了“紅學”中一片尚未開墾的新鮮處女地。儘管只是半畝,但隱約透露出的嫩芽卻已值得我們品味和珍惜!
值得一看的好書(八)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