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回想錄》

《知堂回想錄》

《知堂回想錄(套裝上下冊)》是周作人自編文集中的《知堂回想錄》套裝,上下2冊,《知堂回想錄(套裝上下冊)》是周作人先生生前最後也是最大的一部作品,是一部較為全面的回憶錄,詳細記錄了周作人先生的一生。

基本信息

簡介

知堂回想錄知堂回想錄

作者:周作人。1960年底,周樹人應在港的曹聚仁之邀,既為生計故,又是對人生作一回顧,開始寫回想錄,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寫了約計三十八萬字,1970年5月由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出版,已是作者去世三年之後的事情。1971年1月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即再版。

寫作背景

最初曹聚仁代《新晚報》向周氏約稿,曾要求道:“寫得愈通俗越好,因為我們是無法適合讀者要求,寫得很下流的。不必掉文,儘可能趣味化。”(一九六○年十二月九日信,載《魯迅研究資料》一九八二年第十期)這在一定程度上或許對本書寫作有所影響,然而周氏亦未完全按照要求去做,如一九六○年十二月十三日給曹氏寫信說:“兄前信囑務為淺近,如對中學生講話才好,奈此事頗所不能。”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信中更說:“文中多有跑野馬處,或者還跑的不很夠,亦未可知。但野馬也須在圈子裡跑,才有意思,這卻極不容易耳。”大致仍舊遵循一己慣常路數,行文風格亦是典型的“知堂體”,即系“寫話”而非“作文”,平淡而親切,態度始終相當克制從容。如前引日記所示,《知堂回想錄》本擬寫至五四為止,末了卻將一生經歷寫出,其中多有過去未介紹者,敘述往事間或移用此前有關作品,又抄引自己多篇文章,從這個意義上講,謂之“集大成”亦無不可。《知堂回想錄》無論敘述,還是議論,都明確體現了作者的“自我視點”,即在他看來什麼才是重要的,什麼又是不重要的,或許與世人的看法有所不同;實際上這早已在過去一系列序跋和《過去的工作》之類文章中表明了,對周氏來說,也是“吾道一以貫之”。

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始終守定的敘述原則。用《後序》的話說就是:“我寫的事實,雖然不用詩化,即改造和修飾,但也有一種選擇,並不是凡事實即一律都寫的。”這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詩”與“真實”的辨別,一是“說”與“不說”的取捨。二者都涉及對“真實”的理解,在周氏看來,真實是無限而又有限的。敘述者無可造作,但是可以在此範圍之內有所選擇。如果說前者是他的義務,後者就是他的權利。這樣選擇的標準就與前述自我視點有關,而關鍵是一切由己而不由人。在只說真話的前提下,作者只說自己想說的話,不說別人想聽的話,他的自由主義精神就這樣地貫徹於《知堂回想錄》之中,而《後序》差不多是他最後寫的文章,這也就是他始終堅持的立場了。這讓人聯想到《知堂文集·知堂說》所引孔子和荀子的話。終周氏一生,他都是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出發,而歸結於“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的。這是他的“智”。因為說與不說取決於自己,所以也就不存在迴避什麼的問題,而另一方面,作者確實覺得有些東西無須向外人(無論是讀者還是研究者)報告,譬如所說“凡我的私人關係的事情都沒有記”(《後記》),“關於家庭眷屬的,也悉不錄”(《後序》),等等,都涉及到公眾人物之公眾性的限定問題。周氏顯然認為是應該加以限定的。而他在這一界限之外,已經通過《知堂回想錄》對其一生行事作出了屬於自己的解釋。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省紹興人,原名魁壽,字星杓,現代用文家、詩人文學翻譯家,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雨天的書》、《看雲集》、《苦茶隨筆》等,另有詩集、小說集、論文集、論著、文學史料集、譯作多種。

編輯推薦

《知堂回想錄(套裝上下冊)》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文筆生動流暢,具有較強的可讀性,讀者從中可對周作人先生的一生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內容簡介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畢生篇幅最大的著作。“文中多有跑野馬處,或者還跑的不很夠,亦未可知。但野馬也須在圈子裡跑,才有意思,這卻極不容易耳。”大致仍舊遵循一己慣常路數,行文風格亦是典型的“知堂體”。《知堂回想錄》本擬寫至五四為止,末了卻將一生經歷寫出,其中多有過去未介紹者,敘述往事間或移用此前有關作品,又抄引自己多篇文章,從這個意義上講,謂之“集大成”亦無不可。

綜述

一九六○年十二月九日周作人日記云:“擬寫《藥堂談往》寄與聚仁,應《新晚報》之招,粗有綱目,擬寫至五四為止。”十二月十日云:“下午努力寫小文,成第二節,備寄香港,有千餘字,晚燈下修改了。”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云:“上午抄《談往》本文了,只須再寫一節後記,便全文告竣,總計五百五十餘紙,約計三十八萬字,擬分四卷,或易名為《知堂回想錄》。”十一月三十日云:“晚寫《談往》後記了,計五五四紙也。”一九六四年八九月間,《知堂回想錄》曾在香港《新晚報》上刊登了一小部分,鏇告中止。一九七○年五月,《知堂回想錄》由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出版,其時已在作者去世將近三年之後了。

《知堂回想錄》三育版錯漏之處甚多,此次據周氏家屬提供的作者手稿複印件整理出版。原稿目錄題為“藥堂談往目次”,共八頁,前列“序文”一項(按此或即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十日日記記載之《藥堂談往序》,已佚);中缺“六○北京的戲”,而以“魚雷堂”列為“六○”,以下順序排列,故共二○六節;分為四卷。正文共五百五十四頁,未分卷,前題“藥堂談往”,署名“豈明”;“六一”重出,即“魚雷堂”與“吳一齋”,以下依次排列,故亦為二○六節;“二四”作“幾乎成了小流氓”,“二五”作“風暴前後”,“四一”作“老師”,“四三”作“風潮”,“五八”作“在北京”,“一六四”作“北大感舊錄十之上”,“一六五”作“北大感舊錄十之下”,“一六六”作“北大感舊錄十一”。原稿之錯漏衍字,特作校記予以說明,附於全書之末。原稿無《後序》,此文取自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一九七○年五月初版本《知堂回想錄》。

名人點評

有一點周作人是確實做到的:對於自己寫下的歷史的每一頁,他都沒有半點懺悔之意。他也同時拒絕了將自我崇高化、英雄化的蠱惑,只是像一個“走了許多路程”的“旅人”,平靜地,甚至有幾分淡然地,講著自己的故事,一些“平凡的事情和道理”。——他終於把評價留給了歷史與後人,保存了一個完整的智者的自我形象。
——錢理群《周作人傳》

他(周作人)的文風,可用龍井茶來打比,看去全無顏色,喝到口裡,一股清香,令人回味無窮。前人評詩,以“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來說明神韻,周氏小品,其妙正在“神韻”。
——曹聚仁

周作人相關著作

長期以來,周作人在中國文壇上可謂是寂寞的,在辭世後相當長的時間中,他的作品幾乎被人們所遺忘,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現代散文開山大師的地位。本集精選了周作人生平書稿、散文及翻譯著作等,旨在揭開塵封的歲月,為今天的讀者們呈現出一篇篇平和寬容、樸實有諧趣、飽含難以言說的美的知堂真味散文。

《雨天的書》
《伊索寓言》
《異域文談》
《澤瀉集》
《談龍集》
《談虎集》
《永日集》
《過去的生命》
《看雲集》
《知堂文集》
《苦雨齋序跋文》
《夜讀抄》
《苦茶隨筆》
《苦竹雜記》
《瓜豆集》
《秉燭談》
《藥堂語錄》
《藥味集》
《藥堂雜文》
《書房一角》
《秉燭後談》
《苦口甘口》
《立春以前》

《過去的工作》
《木片集》
《歐洲文學史》
《兒童文學小論》
《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魯迅的故家》
《魯迅的青年時代》
《知堂回想錄》
《周作人回憶錄》
《兒童雜事詩》
《兒童雜事詩圖箋釋》
《老虎橋雜詩》
《周作人書信》
《知堂書信》
《周作人俞平伯往來書札影真》
《俠女奴》
《玉蟲緣》
《匈奴奇士錄》
《陀螺》
《兩條血痕》
《希臘擬曲》
《自己的園地》
《浮世澡堂》

《浮世理髮館》
《古事記》
《如夢記》
《紅星佚史》
《域外小說集》
《現代小說譯叢》
《現代日本小說集》
《歐里庇得斯悲劇集》
《石川啄木詩歌集》
《平家物語》
《希臘神話》
《希臘的神與英雄》
《希臘女詩人薩波》
《周作人回想錄》
《魯迅小說里的人物》
《周作人日記》
《知堂集外文·亦報隨筆》
《周作人詩全編箋注》
《風雨談》
《點滴》
《知堂雜詩抄》
《狂言十番》
《瑪加爾的夢》

《周作人集外文》
《周曹通信集》
《兒童雜事詩箋釋》
《孤兒記》
《藝術與生活》
《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
《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後》
《周作人早年佚簡箋注》
《明清笑話四種》
《黃薔薇》
《炭畫》
《日本狂言選》
《知堂乙酉文編》
《歐洲大陸小說集》
《近代日本小說集》
《阿里斯托芬喜劇集》
《冥土旅行》
《兒童劇》
《希臘對話選》
《枕草子》
《苦茶庵笑話選》
《俄羅斯民間故事》
《烏克蘭民間故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