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2年1月1日)
![]() |
《秉燭談》.jpg |
叢書名:周作人自編文集
平裝:160頁
正文語種:漢語
開本:32
ISBN:7543443554
條形碼:9787543443556
產品尺寸及重量:18.2x13.8x1.2cm;181g
ASIN:B00112YN1S[1]
作品由來
作者在序中說:“這《秉燭談》里的三四十篇文章大旨還與以前的相差無幾,”而相比之下,就中“關於一種書”的文章成分很大,比此前的《瓜豆集》更接近於《夜讀抄》。集中《明珠抄》原系發表在《世界日報·明珠》上部分作品(同時為這副刊寫作的還有俞平伯和廢名),近乎專欄文章,但是寫法也與《苦茶隨筆》之《關於十九篇》及《苦竹雜記》里《情理》等文區別較大,還是“讀書錄”或“看書偶記”,不過篇幅稍短而已。作者晚年回顧平生著述,很是強調《賦得貓》這類文章:“據我自己的看法,在那些說道理和講趣味的之外,有幾篇古怪題目的如《賦得貓》、《關於活埋》、《榮光之手》這些,似乎也還別致,就只可惜還有許多好題材,因為準備不能充分,不曾動得手,譬如八股文,小腳和雅片煙都。
內容概況
《秉燭談》作者在序中說:“這《秉燭談》里的三四十篇文章大旨還與以前的相差無幾,”而相比之下,就中“關於一種書”的文章成分很大,比此前的《瓜豆集》更接近於《夜讀抄》。集中《明珠抄》原系發表在《世界日報·明珠》上部分作品(同時為這副刊寫作的還有俞平伯和廢名),近乎專欄文章,但是寫法也與《苦茶隨筆》之《關於十九篇》及《苦竹雜記》里《情理》等文區別較大,還是“讀書錄”或“看書偶記”,不過篇幅稍短而已。
《秉燭談》作者晚年回顧平生著述,很是強調《賦得貓》這類文章:“據我自己的看法,在那些說道理和講趣味的之外,有幾篇古怪題目的如《賦得貓》、《關於活埋》、《榮光之手》這些,似乎也還別致,就只可惜還有許多好題材,因為準備不能充分,不曾動得手,譬如八股文,小腳和雅片煙都是。”(《知堂回想錄·後記》)“說道理”、“講趣味”和“古怪題目”,周氏的讀書錄,甚至全部作品,都可以如此劃分。“古怪題目”是典型的文化批判之作。文化批判這個概念,可以套用於周氏中期絕大部分作品,而此類文章特別之處,在於多從某一特殊文化現象開掘(所謂“古怪題目”,首先是就此而言),最終觸及所屬文化系統的本質問題。其取材不避古今中外,全出於作者的特殊知識,特殊趣味和特殊發現,三者缺一不可;而彼此關係,可以說因知識而有發現,因發現而有趣味,而發現和知識又都包容於趣味之中。因系趣味文章,行文是漫談式的,雖然分量很重,立意也深,卻仍是隨筆而不是論文。無論從藝術性還是思想性考慮,“古怪題目”都居周作人最佳作品之列,最能代表他的特色。作者後來說:“我的散文並不怎么了不起,但我的用意總是不錯的,我想把中國的散文走上兩條路,一條是匕首似的雜文(我自己卻不會做),又一條是英法兩國似的隨筆,性質較為多樣,我看舊的文集,見有些如《賦得貓》、《關於活埋》、《無生老母的訊息》等,至今還是喜愛,此雖是敞帚自珍的習氣,但的確是實情。”(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致鮑耀明)也是針對這類作品說的。
《賦得貓》開頭講到此文寫作過程,可知在作者心目中,“古怪題目”與“草木蟲魚”尚有一點區別。“草木蟲魚”是“賞鑒里混有批判”,乃以“賞鑒”為主,此類文章則不然,純是文化批判,雖以文章論都是趣味盎然之作,不必硬分高下,然而側重點有所不同。周氏三十年代以後文章,以“古怪題目”與部分讀書之作文化批判性最強。應該指出,這種批判同時具有社會批判的象徵意義,其寫作的緣由或多或少得在現實社會中去找。作者一再說:“我仍舊是大積極,又寫這些無用文章,妨害我為自己而寫的主義,”(《苦竹雜記·後記》)這話本是半真半假,多半還是不能不如此,蓋“不從俗吶喊口號”是一方面,“國家衰亡,自當付一分責任”是另一方面也。其思想上的矛盾之處,早在《閉戶讀書論》中已經顯示出來。然而此種象徵意義,畢竟只是意義之一,而且並非主要方面,可以說一是泛指的,一是特指的,一是治本的,一是治標的,在作者看來,文化批判本身才具有終極意義。
出版
北新書局一九四○年二月初版本整理出版。原書日次三頁,正文二百二十七頁。[2]
周作人相關著作
長期以來,周作人在中國文壇上可謂是寂寞的,在辭世後相當長的時間中,他的作品幾乎被人們所遺忘,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現代散文開山大師的地位。本集精選了周作人生平書稿、散文及翻譯著作等,旨在揭開塵封的歲月,為今天的讀者們呈現出一篇篇平和寬容、樸實有諧趣、飽含難以言說的美的知堂真味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