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2年1月1日)《藥堂語錄》 |
平裝:104頁
正文語種:漢語
開本:32
ISBN:7543443538
條形碼:9787543443532
產品尺寸及重量:18x13.6x0.8cm;118g
ASIN:B00112YMTQ
書名由來
關於書名,作者自序中雲,與儒釋兩家門人弟子記錄師父日常言行不同,“這所謂語錄實在只是一個名字相同,內容並無什麼近似處”,“語還只是平常說話,雖然上下四旁的亂談,卻沒有一個宗派,假如必須分類,那也只好歸到雜家裡去吧。”可算作是對“語錄”二字的腳註。“至於藥草堂名本無甚意義”,十分要去求它,大約則“只是攤數種草藥於案上,如草頭郎中之所為,可以擺列點藥就是了,針砭卻是不來的”。藥草“若是一樣樣的看來,差不多是些植物標本”,其間也有有味而使人難忘的,則“吾語豈能有此等藥味,但得平淡過去,不求為良藥,故無須苦口,吾鄉人家夏日常用金銀花夏枯草二葉煎湯代茶,雲可清暑,此正是常談的本色,其或庶幾近之,亦是本懷也。”周氏自編文集,中期題名多含苦意,如《苦茶隨筆》《苦竹雜記》《藥味集》《藥堂雜文》《苦口甘口》等等,所取的意思大約不外於此,總是一種平淡而深永的滋味也。[1]
內容提要
以前我曾想要將隨筆小文編成一卷《藥堂文錄》,終未動手,現在卻寫語錄,這正合著一句古話,叫做落後的進前,進前的落後了。本來照儒釋兩家的老規矩,語錄是門人弟子所記師父日常的言行,楊於雲王仲淹自己著書,便很為後人所非薄,我們何必再來學步呢。這所謂語錄實在只是一個名字相同而已,內容並無什麼近似處,這是該得說明一下的。我不懂玄學,對於佛法與道學都不想容喙,語還只是平常說話,雖然上下四旁的亂談,卻沒有一個宗派,假如必須分類,那也只好歸到雜家裡去吧。我最初頗想題作《常談》,因為這說話如或有百一可取,那就為得其中的一點常識,只可惜劉青園已有《常談》四卷,李登齋有《常談叢錄》九卷,延荔浦又有詩話曰《老生常談》。已經有三缺一,便也不好意思再去湊數,這回固然還是雷同,但名同而實異,無甚妨礙。至於藥草堂名本無甚意義,不過要說有也可以說得,蓋此處不用別的名稱總有些緣故,即此說是意義亦可耳。數年前作《藥草堂記》,曾說明未敢妄擬神農,其意亦只是攤數種草藥於案上,如草頭郎中之所為,可是擺列點藥就是了,針貶卻是不來的,這也值得說明。我於本草頗有興趣,所以知道些藥料,把他們煎成一碗黑而苦的湯水時當然不願領教,若是一樣樣的。[2]
主要內容
《藥堂語錄》的具體內容,說來約略也可分為以下幾種。《太上感應篇》《文海披沙》《科目之蔽》《五祖肉身》等篇,大抵言士人之陋習多源於科目,熱中功名,而多談休咎因果,以行善為曳取科名之手段,奉《陰騭文》《棘闈奪命錄》一類書,而終墮入戒牛肉惜字紙之卑鄙瑣屑,以求冥佑。《科目之蔽》云:“余嘗謂讀書人笥中不妨有淫書,但案頭不可有《陰騭文》,《棘闈奪命錄》一類善書,蓋好色尚是人情,只須戒邪淫便是合法,若歸依道士教,已止去白蓮教一間,無以愈於吃菜事人魔矣。孔子論人事只講仁恕,正是儒家的本色,孟子說義,便已漸近法家了,老莊覺得仁恕也濟不得事,凡事想到底自都不免消極。總之古來聖人何嘗說及那些怪語,則後來士人津津樂道,此正是儒之道士化,蓋歷漢唐宋明而遂完成,其源流不自外來,其影響亦不及於外國,與女人纏足的歷史很有點相像,此一節亦甚可注意者也。”
作者簡介
抗戰時期,國人普遍動員身體的當兒,周作人反而禁閉了身體,不給它作出象徵姿態的權利。周作人表彰嘉言懿行,傳述奇人軼事,恐怕是在激勵民氣,伸張國人的正氣。這些文章或者可以視為新《世說》,表達了對於生活的敬重和理想人性的追求。周作人考察一部書的歷史、一個人的生平、一種時代的陋見、一種態度的表現,表面上不出個人的興趣,實在倒是謀求公共空間的話語權,替再一次的文化廢墟營造精神的家園。
讀者評價
《藥堂語錄》內容既多是“看書仍記”,五十篇中,所錄之書十之有九為古代筆記小說,又三四篇關於日本書或與日本有關之書。篇幅短小,多五六百字一則。若從內容與形式上說,與之相當接近的大約要算《書房一角》。作者雖自言“針砭卻是不來的”,《書房一角》序里卻說:“隨時寫些小文,多少還是希望有用,去年在一篇文章的未尾曾說過,深信此種東西於學子有益,故聊復饒舌,若是為個人計,是好還是裝痴聾下去,何苦費了工夫與心思來報告自己所讀何書乎。”則實際於剪裁取用之間,幾百字批評以內,作者的意見已明了矣。至於所記書多為筆記小說,時賢眼裡看來難免要不登大雅之堂的,《夜讀抄》後記里於此有一段話似可看作解釋:“如我來鼓吹休明,大談其自己所不大瞭然的聖經賢傳,成績也未必會更好。忠臣面具後邊的小丑臉相,何嘗不在高明鑑察之中,畢竟一樣的暴露出真相,而且似乎更要不好看。”
專家評價
《藥堂語錄》在形式上與中國古代之筆記和題跋頗有相似之處,蓋周作人對古人此類作品一向留意,可謂爛熟於心。“本來照儒釋兩家的老規矩,語錄是門人弟子所記師父日常的言行,楊於雲王仲淹自己著書,便很為後人所非薄,我們何必再來學步呢。這所謂語錄實在只是一個名字相同而已,內容並無什麼近似處,這是該得說明一下的。我不懂玄學,對於佛法與道學都不想容喙,語還只是平常說話,雖然上下四旁的亂談,卻沒有一個宗派,假如必須分類,那也只好歸到雜家裡去吧。”
周作人相關著作
長期以來,周作人在中國文壇上可謂是寂寞的,在辭世後相當長的時間中,他的作品幾乎被人們所遺忘,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現代散文開山大師的地位。本集精選了周作人生平書稿、散文及翻譯著作等,旨在揭開塵封的歲月,為今天的讀者們呈現出一篇篇平和寬容、樸實有諧趣、飽含難以言說的美的知堂真味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