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都昌歷史淵源久遠,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繁衍生息。人們使用石器從事原始農業、漁獵業。夏、商、周為古揚州域,春秋戰國為楚、吳地,屬番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置番縣,隸九江郡。漢高祖元年(前206年),番縣隸九江國九江郡。四年(前203年),隸淮南國。六年(前201年),析番縣地立梟陽縣,治所四望山(即今周溪鄉泗山境),隸淮南國豫章郡。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隸淮南郡。十二年(前168年),復隸淮南國。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隸九江郡。平帝元始元年(1年),隸揚州刺史部豫章郡。興平二年(195年),孫權分豫章置廬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分豫章置鄱陽郡,梟陽縣隸鄱陽郡。晉武帝大康十年(289年),隸揚州鄱陽郡。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割荊、揚二州地置江洲,梟陽縣隸江州鄱陽郡。永安元年(304年),改隸江州潯陽郡。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因彭蠡湖盆地發生多次沉降運動,湖水南侵,梟陽縣地大部分淪入湖中,梟陽縣撤銷,境域入彭澤縣,隸江州。齊永明元年(483年),復隸江州潯陽郡。梁天監元年(502年),隸江州太原郡。陳永定元年(557年),改隸江州豫章郡。天嘉元年(560年),復隸江州潯陽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陳置郡縣廢,彭澤縣易名龍城縣,隸江州。十八年(598年),龍城復名彭澤。大業三年(607年),州廢,隸九江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安撫使李大亮謂土地之饒,井戶之阜,水陸之阻礙,遂割鄱陽湖雁子橋之南境置都昌縣。因地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故名。設臨時治所於王市(今北炎鄉洞門口),隸江南道都督府浩州。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隸江南西道江州。代宗大曆元年(766年),隸江南道饒州。大曆年間(766---779年),治所徒遷彭蠡湖東,即今治地。
五代南唐,隸建康軍饒州。宋開寶八年(975年),隸江東路建康軍饒州。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隸江東路饒州。天禧四年(1020年),隸江南東路南康軍。建炎四年(1130年),隸江南路南康軍。紹興元年(1131年),隸江南西路南康軍。
元至元元年(1264年),隸揚州行省江西元帥府南康軍。十四年(1277年),隸江淮行省江西道南康路。二十三年(1288年),隸江西行省南康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隸江西行省西寧路。二十二年(1362年),隸江西行省南康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革行省置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領十三府分五道,隸九江道南康府。清順治二年(1645年),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改稱江西省,隸江西省九江道南康府。康熙九年(1670年),隸饒九南道南康府。雍正九年(1731年),隸廣饒九南兵備道南康府。
民國初年,廢府制。民國3年(1914年),隸江西省潯陽道。民國15年,廢道,隸省直轄。民國21年,省下設13個行政區,隸第三行政區。民國24年,全省為8個行政區,隸第五行政區。此後,民國28年全省改11行政區,民國31年又改劃9行政區,都昌均仍隸第五行政區。民國38年5月12日,都昌縣解放,隸江西省鄱陽專區。7月,改隸九江專區。1950年隸中南行政區江西省九江專區。1970年,專區改稱地區,仍隸九江地區。1983年,地市合併,隸九江市。
地理氣候
都昌縣位於東經116°2′24″至116°36′;北緯28°50′至29°38′,北依武山,南瀕鄱陽湖;東界黃金山、銀寶湖、上岸東洲,與波陽縣接壤;南界下岸洲、下山、南岸洲、蠶豆洲,與波陽、餘干、南昌、新建4縣交界;西界松門山、西長河,與永修、星子二縣隔水相鄰;北界屏峰河、蘆塘澗,武山鵝公凸,卸衣嶺、雙尖山,與湖口、彭澤兩縣毗連。全境東西寬52.7公里,南北長80公里。面積2669.53平方公里,約占全省的1.6%。
地勢
都昌地貌丘陵和濱湖平原為主,且水域寬闊,局部有低山分布。地勢北高南低,並以大港到汪教褶隆起帶為軸心,向西北和南東兩個方向傾斜。境內最高點為北東部的三尖源,海拔647.3米,濱湖區海拔最低處僅10米。自東北向西南呈低山、高丘、低丘、平原、湖區的變勢。都昌水系發達,河港縱橫,共有大小河港39條,總長359.6公里。按其流向,大致可分為大港、大西湖、新妙湖、大輸湖、大沔池、洲家湖、糰子口七大水系。都昌縣共有土壤面積1909181.4畝。可分為7個土類,13個亞類,47個土屬,119個土種。紅壤面積981862.57畝,其中自然土壤面積為770549.75畝,耕作土壤為211312.82畝,(含宅基地、田塍、道路等);黃棕壤面積共87220.84畝,一般土層深厚,質地粘重,呈中性和微酸性反應,抗旱力較強。紫色土面積共15531.43畝,其中自然土壤6014.93畝,耕作土壤9526.5畝。該土類除紫砂岩酸性紫色土,土層淺、養分缺乏外,適宜旱作或營林。棕色石灰土面積僅280畝,成土母質為碳酸鹽類風化物。土層較厚,質地較粘,礦物養分豐富,適宜林木生長。草甸木面積28177.08畝,成土母質為河湖沉積物。腐植積聚較多,草木植物生長繁茂,是全縣重要的有肥料湖草的來源地。⑥風沙土面積45800.09畝,風沙土松而不粘,水分存貯難,有機質、氮磷缺乏,植物難以生長。水稻土總面積750309.6畝,全縣各鄉均有分布,該土90%以上的養分豐富,土層深厚,水耕熟化程度高,排灌條件好,是縣內主要高產土壤。
氣候
都昌地處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且受鄱陽湖大水體影響,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結冰期短、無霜期長,春秋季短、夏冬季長。據氣象記錄,春季始日平均出現在3月24日(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初日為春季的開始),持續約65天。夏季始日平均出現在5月28日(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22℃的初日為夏季的始日),持續約119天。秋季始日平均出現在9月24日(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22℃的終日後一天為秋季的始日),持續約59天。冬季始日平均出現在11月22日(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終日後一日為冬季的始日),持續約122天。冬春之交常遭寒潮侵襲,天氣冷暖多變、陰晴不定;春夏之交受冷暖氣團交替控制,梅雨連綿,冬日陰霾;夏秋之交副高壓居久不退,天氣晴熱,乾旱少雨;秋冬之時,北方冷空氣強烈南侵,氣溫驟降、霜凍地寒。氣候要素:
①氣溫:年際平均氣溫為17℃,變化幅度在16℃—17℃之間。氣溫日較差為7.1℃。1月最冷,平均氣溫4.4℃,7月最熱,平均氣溫29.3℃。累年各月平均值順序為4.4℃、6.0℃、10.7℃、16.5℃、21.5℃、25.4℃、29.3℃、29.1℃、24.6℃、24.6℃、18.9℃、12.6℃、6.8℃。
②積溫:年平均℃的活動積溫為5800—6500℃。
③地溫:年平均地表溫度19.5℃。
④無霜期、無霜凍期:累年平均無261天,最長可達300天,最短277天。全年平均無霜凍期271天,最長可達300天,最短239天。
⑤日照:累年平均日照時數2076.3小時,日照率47%。
⑥降水:1952—1958年累年降水量1728.28毫米,1959—1989年累年平均降水量1391.5毫米。
⑦蒸發量及乾燥度:累年平均蒸發量為1572.5毫米。累年平均蒸發量大於降水量,相對濕度78%,乾燥度1.27。
人口民族
人口
都昌縣人口自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有記載始,至清同治八年(1869年)基本呈遞增趨勢。洪武二十四年全縣只有38919人,清道光元年(1821年),全縣人口已逾50萬之眾,至同治八年高達599852人,為歷史上有據可查之人口最多年份。民國時期,戰亂頻繁,災荒連年,瘟疫肆行,縣內人口較清末銳減。民國38年(1949年)2月統計,都昌僅201980人。建國後,人民生活安定,人口逐年遞增,到1989年底全縣人口602079人,至1998年全縣人口達661554人。1999年全縣出生人口10369人,出生率15.39‰,死亡人口2331人,死亡率為3.46‰;全年淨增人口8038人,自然增長率11.93‰,比上年上升2.22個百分點。年末全縣總人口678880人。其中,農業人口614696人,占90.55%,非農人口64184人,占9.45%。平均每戶家庭人口4.33人。
民族
都昌縣歷代為漢族江右民系聚居地,少數民族極少。據1996年統計,全縣有15個民族,其中漢族597330人,蒙古族1人,回族479人,藏族2人,苗族7人,彝族1人,侗族1人,壯族15人,布衣族2人,朝鮮族1人,土家族1人,黎族2人,高山族4人,土族1人,仫佬族3人。
行政區劃
全縣轄12個鎮、12個鄉:都昌鎮、周溪鎮、三汊港鎮、中館鎮、大沙鎮、萬戶鎮、南峰鎮、土塘鎮、大港鎮、蔡嶺鎮、徐埠鎮、左里鎮、和合鄉、陽峰鄉、西源鄉、薌溪鄉、獅山鄉、鳴山鄉、春橋鄉、蘇山鄉、多寶鄉、汪墩鄉、北山鄉、大樹鄉。共有39個村委會、257個村委會。
都昌鎮位於縣境西南部,處都昌縣縣城規劃區內,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與大樹鄉、汪墩鄉交界,西南與永修縣、星子縣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北山鄉接壤。土地面積33.8平方公里。現轄東街、西街、東湖、西湖、幸福、白洋壟、長嶺、城東、惠民、星火、芙蓉、城郊12個居委會及西河、磯山、中壩、南山4個村委會,全鎮共58個自然村、7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1932戶,總人口11419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2249人)。全鎮共有20個支部,黨員923名。
周溪鎮轄:新鎮居委會、周溪居委會、雙壠村、花橋村、下湖村、沙嶺村、後湖村、輸湖村、柴棚村、泗山村、梅沙村、黃湖村、盤湖村、新建村、虬門村、古塘村、馬山村、向家村。三汊港鎮轄:嶺東居委會、三汊港鎮居委會、黃崗村、鐵爐村、鑄山村、梅西村、荷塘村、茅嶺村、亮星村、長虹村、左橋村、赤岸村。
土塘鎮轄:化民鄉、杭橋鄉、土塘鎮居委會、三鄉和並為一鎮。
中館鎮轄:中館街居委會、小河村、排山村、劉山村、銀寶村、雙橋村、港西村、大塘村、南塘村。
大沙鎮轄:大沙居委會、沿湖村、官山村、黃香村、陽光村、茅鋪村、店前村、南壠村、橫山村、火星村、三里村。
萬戶鎮轄:民豐居委會、萬戶村、新屋村、塘美村、劉仲村、長嶺村、東升村、橫塘村、楊橋村。
南峰鎮轄:南峰街居委會、余晃村、烏沙村、白水村、暖湖村、大山村、油山村、石橋村。
土塘鎮轄:土塘街居委會、杭橋街居委會、化民街居委會、港東村、長山村、馮坊村發會土橋村、曹店村、梓橋村、小港村、佛子村、輝煌村、劉雲村、潘壠村、珠光村、官洞村、南源村、鋪里村、潭湖村、殿下村、外樓村、蓮蓬村、信和村。
大港鎮轄:大港村、繁榮村、大田村、漂水村、高塘村、土目源村、鄰波村、丹山村、鹽田村、梅溪村、里泗村。
蔡嶺鎮轄:蔡嶺居委會、呂嶺村、東平村、華山村、鳳凰村、太平村、虎山村、洞門村、西鎮村、田民村、楊灣村、東風村、北炎村、牌壠村。
徐埠鎮轄:徐埠街居委會、蒼山村、馬磯村、韓田村、象山村、合力村、高橋村、白果村、楊嶺村、蓮花村、港南村、山峰村、平塘村、子云村、雲步村。
左里鎮轄:左里街居委會、源樹村、林山村、新湖村、周茂村、清輝村、白輝村、新溪村、雙明村、舊山村、永華村、城山村、付橋村。
和合鄉轄:和合居委會、南溪村、田坂村、義公村、黎明村、青龍村、大前村、黃金村、雙峰村、橋嶺村、濱湖村。
陽峰鄉轄:龍山居委會、竹林村、金星村、株橋村、吉陽村、陽豐村、屏豐村、共升村、黃梅村、農科所。
西源鄉轄:福緣居委會、茅塹村、西源村、沙塘村、長溪村、茭塘村、茅蓬村、中塘村、源壠村、塘口村、東湖村、南鄒村。
薌溪鄉轄:薌溪街居委會、黃坡村、新豐村、曹伉村、馬壠村、新塘村、新興村、井頭村、薌溪村。
獅山鄉轄:斗山居委會、長壠村、竹巒村、大壠村、老屋村、珠嶺村、八都村、老舍村。
鳴山鄉轄:馬澗橋居委會、九山村、丁峰村、源頭村、石峰村、七里村、程浪村、界牌村。
春橋鄉轄:朝陽居委會、雲山村、老山村、官橋村、春橋村、十方村、堰上村、鳳山村。
蘇山鄉轄:石城居委會、馬安村、土目村、徐港村、雷山村、龍泉村、合嶺村、尖山村、蘇山村、彭埠村、前山村、坡壠村。
多寶鄉轄:長平居委會、寶橋村、洛陽村、羅壠村、多寶村、寺前村、昭興村、仁義村、金沙村、楓樹村、周倉村。
汪墩鄉地處縣城東北部,東與徐埠鎮、土塘鎮交界,南與大樹、陽豐鄉接壤,西與縣城相連,北與左里鎮隔新妙湖相望,都蔡公路、喆左公路縱橫貫穿全境。轄汪墩居委會、林豐村、茶鋪村、楊儲村、新橋村、陽港村、土安村、慶勝村、酒坊村、排門村、七星村、楊塢村、茅壠村、蒲塘村、古樓村、大橋村、高壠村、新妙村、清水村、紅橋村、細橋村、伯昌村、七角村、古嶺村等2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83個自然村,至今有11073戶、44098人。總面積171.9平方公里。2003年1月遷址喆橋集鎮。喆橋集鎮距縣城不到10公里,距九江80公里,距景德鎮只有10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資源概況
植物資源
都昌縣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常見的主要有木本類馬尾松、苦櫧、杉、樟、黃檀、楓香、柳杉、柏、檜、小葉櫟、檫木、胡枝子、刺槐、紫穗槐、池杉、烏桕、柳、苦楝、梧桐、泡桐、油桐、油菜、棕櫚、木蓮、留春樹、烏飯樹、重陽木、歐美楊、合歡、君遷子、羊躑躅、迎春、桂花、柘、柿、山楂、映山紅、桔、橙、柚、枳殼、桑、桃、李、梨、棗、珍珠栗、枇杷、梅、櫻桃、蔓荊子、木芙蓉、月季、紫薇、蠟梅、化香、薔薇、梔子、紫荊、山茶、海棠、牡丹、毛竹、水竹、苦竹、實竹、小山竹、雷竹等。此外,還有銀杏、雪松、羅漢松、水杉、糙葉樹、棕棗、黃花石榴等珍稀樹種。
草木類蘆葦、蘆竹、棕葉蘆、石菖蒲、青蒿、荷、菱、艾、蝦須草、眼子菜、稗草、席草、莎草、蜀葵、絲茅、白茅、馬唐、網草、鵝冠草、雀麥草、馬鞭草、含羞草、羊茅、葫蘆蘚、辣蓼、紫雲草、相思子、射干、牽牛、野菊、鳳仙、石竹、薄荷、鯉腸、茵陳、天南星、蘭花、剪春羅、狗尾草、刺莧、馬齒莧、龍膽草、何首烏、白頭翁、貝母、半夏、鳳眼藍、絆根草、麥冬、七葉一支花、綬草、破銅錢草、酸模、金錢草、刺芒野古草、回頭青、茅芥菜、牡荊、黃背草、野古草、野雞冠、車前草、魚腥草、夏枯草等。
藤木類獼猴桃、山葡萄、夜來香、爬山虎、凌霄、雞血藤、葛魚藤、千金藤、威靈仙、薜荔、清風藤、絡石等。
野生動物
都昌縣野生動物品種繁多,主要有獸類獐、麂、兔、黃鼬、山獾、水獺、靈貓、刺蝟、豹貓、野豬、豪豬、金錢豹、豺狗、里子貓、田鼠、蝙蝠等。鳥類麻雀、八哥、烏鴉、喜鵲、玄鵲、啄木鳥、野鴨、布穀鳥、老鷹、燕子、貓頭鷹、斑鳩、鸕鶿、池鷺、白鷺、鷓鴣、竹雞、白鷳、野雞、杜鵑、鶯、銀鷗等,冬季,鄱陽湖有天鵝、白鶴、黑鸛、白琵鷺、丹頂鶴等越冬。爬行、兩棲類盲蛇、赤連蛇、水蛇、眼睛蛇、金環蛇、銀環蛇、蝮蛇、五步蛇、水蛭、石龍子、蚯蚓、壁虎、甲魚、烏魚、青蛙、山雞、石雞、蟾蜍、蜈蚣、穿山甲等。魚類鯉、青、草、鰱、鱅、鯿、鱖、鯰、鰣、鰻鱺、鳳尾、銀魚等12目25科118個品種。此外,鄱陽湖還有河豚、中華豚、白鰭豚等珍貴水生動物。蝦、貝、螺類青蝦、長臂蝦、沼蝦、米蝦、三角帆蚌、褶紋冠蚌、楔型麗蚌、田螺、港螺等近70種。
礦物資源
都昌地下礦藏較為豐富,主要有以下品種:鎢,現已探明D級鎢儲量為49784噸,遠景儲量1.6萬噸;鉬,現已探明儲量為15910噸;釩,C級礦石總儲量達5225.55萬噸;鈦(金紅石),遠景儲量達5萬噸;金,主要為砂金分布於鳴山等地;石煤,屬低發熱量可燃有機岩,儲量達5億噸,現已探明儲量5000萬噸;高嶺土,俗稱瓷土,總儲量約800萬噸。其中陽峰鄉的儲量達720萬噸,為優質高檔瓷土;矽砂,多寶鄉沿湖一帶儲量約300億噸。此外,都昌鎮的松古山和蘇山的馬鞍村儲量分別為60億噸和40億噸;花崗石,有芝麻白和黑色兩種。芝麻白花崗石儲量有10億立方米、黑色花崗石分布較廣。
水產資源
都昌縣年均水資源總是10.24億立方米。年人均水量1889立方米,年畝平均水量1725立方米。年均降水量略少於蒸發量,全縣水域總面積208.55萬畝,擁有鄱陽湖水面182.87萬畝,內湖可養水面18.4萬畝,其中:湖泊9.8萬畝,水庫1.5萬畝,池塘5.45萬畝,精養魚池1.65畝。規模較大的水產養殖基地有:集中連片的2799項目區磯山湖水產場、周溪水產場、三汊港水產場、西源水產場、杭橋水產場、獅山水產場;萬畝以上養殖湖泊有新妙湖(4.5萬畝),千畝以上養殖湖泊15個。
林業資源
全縣丘陵山地林木蓊鬱,林地面積大,森林覆蓋率高。現有林業用地61876公頃,森林蓄積量1323152立方米,覆蓋率27.9%.其中,有森林面積46177公頃,灌木林地9087公頃,疏林地881公頃,苗圃地33公頃,無立木材地1299公頃,荒地4399公頃。
經濟概況
2007年,都昌引進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82個,契約資金16.72億元,到位資金7億元,1-9月,引進外資項目5個,簽約資金1億零335萬美元,實際到位資金276萬美元。都昌立足縣情,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緊緊抓住縣內勞動力資源豐富和成本低的優勢,重點引進服裝製造企業。目前已引進服裝加工企業30家,加工網點36處,共吸納安置6000人就業,有效的緩解了就業壓力,服裝業已成為拉動都昌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鼓勵和吸引一批創業有成人員回鄉創辦了科華照明電器、博達汽車零部件、安達汽車零部件、新都電子、威力紡織電機等企業;成功引進科瑞、金鼎兩家大型民營企業投資億元合資開發陽峰鎢鉬礦;先後引進蘇山馬鞍山旅遊、中國百慕達多寶沙山旅遊、鄱陽湖龍山灣旅遊、磯山休閒旅遊等4個旅遊項目。建設三個工業園區,江西省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蔡嶺示範區、都昌縣城城北新區、蘇山石材工業區。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6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3%。財政收入連跨7億元、8億元兩個台階,達到8.124億元,淨增1.82億元,增長28.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93億元,增長36%;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達到84.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6億元,增長33.2%。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億元,增長18%。金融機構存款餘額98.3億元,增長21.7%。
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值、利稅總額分別達到102.27億元、23億元、8.68億元,均為2010年的2倍。工業用電量2.35億度,增長21.2%。
引進內資26億元,增長23.8%;實際利用外資6157萬美元,其中現匯進資3142萬美元,增長52.3%,開放型經濟由全市靠後位次首次挺進中游偏上位置。園區綜合實力排全省60位、前移7位。
財政安排17.7億元用於民生領域支出,占總支出的73%。農民人均純收入4186元,增長8.1%。增加財政供養人員津補貼5500萬元。特別是投資4.2億元,改建幹線公路8條、105公里,惠及60多萬人口。
第一產業
2011年,都昌完成農業總產值260794萬元,增長7.5%,完成農業增加值14億元,增長5.2%。完成糧食總產量394786噸,增長2.6%,實現了大宗農產品穩產增產,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榮獲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綠色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市級“十百千”工程建設有序推進。新擴城郊蔬菜基地1200畝。珍珠養殖面積達到4.5萬畝,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基地達到5個、面積6萬畝,榮獲全省漁業十強縣。現代漁業項目績效考評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新增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兩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6家。新增無公害農產品2個、綠色(有機)食品1個、著名商標2個。“一大四小”工程完成營造林4.28萬畝。開展農村清潔工程試點536個。嚴把項目環評關,節能減排成效明顯。環境監測中心、鄱陽湖水質自動監測站建成使用。濕地候鳥保護工作榮獲全省先進。
2011年末人工造林面積667公頃,其中用材林622公頃,經濟林45公頃。森林綠化率為31.4%。當年封山育林面積1000公頃。完成林業總產值4.8億元。主要林產品產量中,木材10619萬立方米,油茶麵積196公頃,油茶籽300噸。
2011年淡水養殖面積185728畝,與上年持平;水產品產量72028噸,增長0.7%;其中養殖產量55992噸,增長1.4%;捕撈產量16036噸,下降1.8%。水產加工品總量12048噸。機動漁船2374艘,功率43002千瓦。
第二產業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9家,新增6家(按新口徑,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實現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0.07億元,增長120.5%,增幅居全市第一;利稅5.2億元,增長145%,增幅居全市第一;完成工業增加值17億元,增長35.7%。工業用電量1.9億度,增長23.5%,高出全市14個百分點。完成外貿出口9850萬美元,增長38.9%。投入園區建設資金3億元。蔡嶺工業集中區新拓道路1.3公里,新建返鄉創業園標準廠房29棟、10.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7家。
輕紡電器、農副產品加工、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億元,特別是服裝紡織產業呈集群發展之勢,規上企業達到18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39家,新增5家;納稅超百萬元企業達到15家,新增3家。
第三產業
2011年都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5328萬元,比2010年同期增加66728萬元,增長41.6%。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1900萬元,同比增長122%。全年投資項目數共有50個,其中全年新增入庫項目數為25個,都昌共有34個項目已竣工投產,竣工投產率為68%。工業項目投資比重上升,經濟發展後勁增強。全年工業投資累計完成231428萬元,增幅是29.4%,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63.3%,其中新開工重大工業項目(3000萬元以上)累計完成投資130720萬元,增幅為26.5%;3000萬元以上竣工工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83360萬元,增幅為82.7%。億元以上項目明顯增多。在建施工項目5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2個,占全部項目總數的比重為44%,累計完成228704萬元,占全部累計完成投資比重為62.6%,億元以上項目投資增速為170.4%。城鎮與農村投資協調發展。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5205萬元,同比增長37.2%,占全社會投資總量的比重為86.2%;農村投資完成50123萬元,同比增長77.9%,占全社會投資總量的比重為13.7%。房地產投資適度增長,商品房銷售額有所下降。房地產投資完成31900萬元,同比增長122%;從施工面積情況看,都昌房屋施工面積293674平方米,同比增94.7%;商品房銷售額30369萬元,同比下降31.2%。工業、房地產與城建三大行業共完成投資321682萬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88%,重點行業仍是支撐都昌固定資產投資實施主體。2011年都昌共運輸客運量272.21萬人次,同比上年增長6%;其中公路271.2萬人次,增長6.1%,水路1.01萬人次,下降7.3%。完成客運周轉量18668萬人公里,增長8.7%;其中公路18552萬人公里,增長8.8%,水路116萬人公里,下降4.1%。全年完成貨物運輸量545.4萬噸,增長22.3%,其中公路289.8萬噸,增長3.5倍,水路255.6萬噸,下降8.6%。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91410萬噸公里,同比下降25.3%,其中公路10998萬噸公里,增長35.5%,水路80412萬噸公里。
都昌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254萬元,同比增長18.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3260萬元,增長15.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94298戶,增長2.8%,行動電話用戶246929戶,增長19.5%。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42部。
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共實現251135萬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17.5%。城、鄉消費品市場活躍有序。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總額164674萬元,占都昌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5.6%,同比增長15%;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總額86461萬元,占都昌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4.4%,同比增長23.1%,高於縣城消費品市場零售總額8.1個百分點。批發零售貿易業占主導地位。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33195萬元,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2.9%。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6719萬元,同比增長11.2%;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06476萬元,同比增長27.1%。住宿餐飲企業發展迅速,成為都昌縣經濟的一支重要生力軍。都昌共實現住宿餐飲業零售額34099萬元,同比增長20%,高於都昌消費品市場平均增速2.5個百分點。
2011年都昌旅遊總收入(包括相關服務業總收入)完成3.57億元,吸納遊客2.2萬餘人次。外出旅遊消費總量達4120多萬元。消費水平進一步提升,教育、購房、買車是主要的消費投資方式。據不完全統計都昌共有私家小轎車9000多輛。平均每35戶擁有一輛。
土特產品
鄱陽湖銀魚:都昌產銀魚歷史悠久,明朝時列為地方貢品,曾榮獲首屆農業博覽會金獎。鄱湖銀魚透明,頭平偏,口大,牙銳,背鰭和脂鰭各1個,曬乾後似雪白銀條,故名“銀魚”。都昌年產鮮銀魚7萬多公斤。黑蜆:鄱陽湖特產,淡水蚌類,體積小、介殼園形或心臟形,表面有輪狀紋。肉鮮美,營養價值高,屬低脂肪、高蛋白食品。
藜蒿:鄱陽湖寶庫中的天然產物,莖綠圓潤,根白味脆,蛋白質含量48%,富含維生素C、E。無脂肪,並具有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的特殊功效,都昌從天然採摘轉為人工種植,年產量達1000噸。
紫皮蒜:都昌紫皮蒜是在縣陽儲山脈獨特的小氣候條件下和土壤上形成的地方品種,具有“種皮紫紅、肉質潔白、香味久長、辛味濃郁、聞味強勁”等特性,列為全國七大名蒜之首。
黑芝麻:都昌黑芝麻為地方品種,種皮烏黑,種粒小,種子含油率51—54%,蛋白質含量30%,富含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營養保健作用極高,具有止咳化痰、防癌的功效,酪制後,存香悠,全縣年產量4000—5000噸。
大白桃:都昌大白桃屬特早熟品系,5月下旬至6月初成熟,是南方柑桔脫市,北方梨、蘋果未登場的理想補季果品。果實外觀美,近球形,表皮乳白色,頂端有紅暈,果形大,單果重152克以上,最大可達400克,品質優,肉質脆嫩,有芳香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77%,是市場的南方特早熟桃。
蔓荊子:都昌縣境內西北溪湖沙山產蔓荊子,為散風熱,清頭目之良藥,質優名冠全國,以致中醫處方常以“都荊子”作蔓荊子別稱。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曾遊歷多寶西山,在《本草綱目》中說蔓荊子為上品,味苦,微寒,無毒,主治筋骨寒熱,溫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百蟲,久服輕身耐老。都昌蔓荊子種植面積近3萬畝。
菊三七:系多年蓿蔸菊科藥用植物,具有止血鎮痛、活血散瘀、解毒消腫等多種藥用功效,對骨質增生、關節炎、脊間盤突出等現代醫學上疑難雜症有獨特功效。都昌大面積種植菊三七,並利用菊三七開發了系列產品,如菊三七特效藥物牙膏、菊三七藥膏等。
長壽冬粉:以當地鮮紅薯加工成的原汁澱粉為原料,採用高新科技及現代工藝設備精製而成,具有烹調便捷、久煮不糊、柔軟潤滑,美味可口之特點,且有健脾胃、補肺腎、潤肌膚、通便秘、減肥胖、抗衰老等多種保健功能,是無任何化學和有害毒體污染的綠色食品。
火腿:選擇都昌地方傳統豬種“六白豬”的優質瘦肉豬後腿加工而成,產品因而形如竹葉、皮薄骨細、腿心豐滿、精多肥少、皮色黃亮、肉色火紅、芳香濃烈、風味獨特、鮮嫩可口、食而不膩、營養豐富、增進食慾,具有色、香、味、形“四絕”的特點,年產量5萬隻。
涼蓆:大沙鄉拳頭產品。竹板床墊、竹板汽車座墊、竹板沙發墊、竹絲床墊、竹絲汽車座墊,以舒適耐用、外形美觀而出名,年產值1200萬元。
都昌米餃:米餃,俗稱包心粑。又稱餃頭粑。是江西九江都昌縣的特產。每個節日都昌縣人都會去做餃頭粑,吃法各異,而且都百吃不厭。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做米餃。都昌的米餃現在已經是評為江西特色美食。 都昌豆參:都昌加工豆參有幾百年歷史,是地方傳統特產。都昌豆參被評為2000年中國九江首屆農副產品精品獎。都昌名菜鮎魚炆豆參,就是用都昌豆參和鄱陽湖中肉質細嫩的鮎魚炆煮,味道異常鮮美,凡是來都昌的客人都喜歡品嘗的的佳肴。都昌的井水靠近鄱陽湖邊上,清冽甘甜,用它製成豆腐質佳味美,炸制的豆參俱屬上乘之品。每逢年節,都昌的很多地方,村村壘灶架鍋,火旺油香,炸制豆參。
歷史人文
都昌縣北鄰彭(澤)湖(口)而列長江之南,西界星子而居廬山之東,東交波陽,南望永修、新建、南昌、餘干而傍鄱陽湖煙波浩淼處,峰巒疊秀於綠水上,田園阡陌,凝翠載紅,點綴其間。牧童笛晨,漁舟唱晚,古往今來,曾吸引無數騷人墨客駐足忘返。謝靈運、李白等著名詩人,都為之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宋代大文豪蘇軾詩曰“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台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黃庭堅更是讚嘆這片土地有如“李成、范寬得意圖畫”。
據考古發掘,公元前一千餘年的商代,都昌人的祖先即在這片土地上漁獵耕耘,休養生息。至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縣梟陽。然滄海桑田,隨古彭蠡澤南移,千里沃野漸成萬頃碧波,古縣梟陽遂廢於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置縣都昌,於是,“沉梟陽,浮都昌”的故事相傳至今。
娟秀的湖山,悠久的歷史,豐盈的物產,孕育了都昌燦爛的鄱陽湖文化,陶鑄出都昌一代又一代人傑。晉陶侃,雖居長沙公高位,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仍清廉儉僕,珍時惜物,留下“竹頭木屑”典故百世流芳;北宋劉琦,馳騁中原,辱死不南,曾為宋學者以抗金十將之首載入青史;南宋末左丞相江萬里,捨生取義,捐軀報國,與其弟子文天祥同令國人崇仰,所語“君子只知有是非,不知有利害”,更成為後世做人警句;元初杜可用,不畏統治者殘暴,揭竿而起,成為中國元代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同代陳皓,則以“前聖繼天立極之道,莫大於禮;後聖垂世立教之書,莫先於禮”,弘揚宋理學家、縣人黃灝,馮去非等研究成果,皓首釋經,閉戶課徒,著《禮記集說》,垂名於中國教育家之林。先賢先哲,豐富和推進了都昌的鄱陽湖文化,洗濯出都昌人富貴不尚侈華,貧窮不失禮儀,卑賤不阿權貴,危難不思苟全,爭強好勝,豪爽氣派的個性特徵。都昌人執著博擊之精神,尤其表現在對景德鎮瓷業的開發上,自古以來,都昌人篳路藍縷,從水的世界走向火的王國,至清代,即已形成景德鎮“十里長街半窯戶,迎來隨路喚都昌”。他們帶去鄱陽湖的全部靈氣和活力,把拙雅古樸的陶瓷器具,變成了精美絕倫的藝術。
名勝古蹟
都昌自古以來山清水秀、風光旖旎、人傑地靈,名勝古蹟甚多。宋代詩人蘇東坡游南山曾寫下“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台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的詩句。著名南宋愛國丞相江萬里系都昌人,故鄉至今還保存著有關他的文物古蹟。都昌面對廬山,境內有南山、老爺廟等風景點。
都昌位於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北岸,居南昌、九江、景德鎮金三角中心地帶,南聯五水,北通長江,九景高速公路橫貫東西。“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台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這是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對都昌的讚美詩句。都昌是南宋愛國名相江萬里的故鄉。都昌縣城的南山,“山悠水遠”、“能陰善晴”,極巔南眺,八百里鄱陽湖一碧萬頃,湖光山色,美不勝收。都昌老爺廟“扼五水一湖於咽喉”,雲天闊水,漩流湍急,風雲變幻,神秘莫測,號稱鄱陽湖上的“百慕達三角”。
古鎮徐埠:徐埠鎮原名徐家埠,始於元末明初,歷史上曾為漕運要地,以盛產生豬(六花豬)名入《辭海》,並以水陸交通方便五省通衢,商界如雲。是都昌縣中北部主要商品集散地,名列全縣五個歷史古鎮之首。歷史上曾一度繁榮的徐家埠在抗日戰爭時期遭日寇燒掠,破壞嚴重,解放後,得到了一定的恢復發展。梟陽城址:梟陽城址位於周溪泗山大屋場村以南60米的湖洲上。城址地勢開闊平坦,因地理變遷地勢下沉,漲水季節淹沒在湖中。城址文化層堆積有的達1至2米,地表暴露有大量紋板瓦筒瓦,並發現有萬歲瓦當、長樂未央當、陶網墜和陶片等。城址南端城頭上有殘存人工修築的土城垣,城內東側有手工業作坊遺址,城址以北山邊高地有漢墓群,墓室內用對角紋、網紋紋磚砌成,並發現“永元七年三月十四日‘的記年磚。墓內出土文物有五銖錢、銅劍、銅簇、鐵簇等。梟陽城址鄰近鄱陽湖中心陸地,是古代交通要道,水運便利,位置重要,具有良好的城建條件。據史書記載,梟陽建縣於漢高祖六年,系豫章郡18縣之一,南朝宋劉裕永初二年廢。歷時600餘年,因蠡湖水淹蝕,梟陽城遂沉跡湖中。該城址對研究江西省歷史及鄱陽湖地理變遷均有重要意義,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尖源森林公園:位於大港境內武山山脈最高峰,海拔678米。公園內森林鬱鬱蔥蔥,置身其中猶如進入原始森林。三尖源森林公園以植物造景為主,樹種達200多種,配以溪流、密林、竹叢等構成了富有野趣幽深的自然空間,形成了“松濤幽谷”、“叢林原野”的景區特色,呈現了“自然、野趣、寧靜、粗獷”為特色的森林景觀。公園共有44座山嶺,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餘座,其中三尖源海拔647.3米,為全縣之脊。公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富有山區特點,年平均氣溫只有16.1度,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5度,有天然空調的稱謂。公園林地面積7823公頃,活立木蓄積20.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87.8%,植被種類450餘種,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共有179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8種,省級保護動物100餘種,被譽為典型的野生動物王國。公園秀峰聳峙、山色空濛、林海蒼茫、綠浪翻湧,天然一幅風景畫卷,初步統計,共有可開發的飄水岩、望曉松、三尖源等自然景觀22處,新四軍留守處、三尖源寶塔遺址、望曉源等人文景觀12處。
馬澗橋:馬澗橋位於鳴山鄉馬澗村西南200米處,橫跨馬澗港上,縱貫南北大路,為古時通往饒州要道。該橋為古質單拱橋。橋上原建有歇山頂,重檐亭屋,飛檐翹角,畫棟雕梁,作寺廟使用,具有古代建築藝術價值,抗日戰爭時被日軍燒毀,戰爭勝利後重修成一層梁式結構亭屋,共5間,全長18米,寬5.3米,高4.3米。為縣內唯一保存的橋亭合造的古代建築。
老爺廟:位於多寶鄉龍頭山首,與星子縣隔河相望。舊為龍王廟,建廟久遠。該廟基以花崗石條堆砌7米高,右側有階梯曲折而上,廟群總面積為600多平方米,分主廟、龍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廳、廚房6部分,附屬建築分布主廟兩側。主廟面積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寬14.2米,進深26.8米,系穿斗與架梁式混合結構,共52個立柱。廟內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為正殿,中部為游樓,下部為萬年台。廟內門窗梁坊雕刻花紋並塗以丹漆。殿內有“定江王”塑像。廟的兩側牆壁嵌有石碑2塊,右為“鼎建左蠡元將軍廟記”,左為“加封顯應元將軍廟記”。正殿前有方形花崗岩石立柱,上陰刻對聯,上聯是“數百年廟貌重修偏頌吾王功德”,下聯為“九萬里威靈丕顯頓平蠡水風波”。廟門平台兩側有石獅1對。廟後有朱元璋“點將台”和“插劍池”遺址。廟左岩上有“水面天心”摩岩石刻,相傳為明太祖朱元璋題。據舊縣誌記載,清康熙二十二年,嘉慶十五年和光緒辛已年,對此廟進行過三次維修和擴建。光緒辛已年改稱“定江王廟”,民眾把王爺稱老爺,故後人一直稱此廟為老爺廟。民國27年遭日寇炸毀,民國35年由僧人在來往船商捐助下,按光緒時模樣重修。1983年縣政府又進行了修繕。為省級保護文物。
南山寺:位於縣城南山山頂部西南側。北距城區1公里,坐東向西,面積170平方米,系穿斗式結構。寺內分3大間,中部為正殿,兩側為僧人用房,寺後東北有山岩。寺前為100平方米場地,場地前為峭壁,地勢險要。寺周圍被青松翠竹環抱,冬暖夏涼,景色宜人。該寺始建於唐,初名“清隱寺”,宋擴修後更名“清隱禪院”,幾經興廢,1987年縣政府重新進行修繕。宋代著名文人黃庭堅曾撰寫《清隱禪院記》(本文石刻藏南山碑廊內)。民國15年春,在這裡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都昌縣第一個黨小組。該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萬里墓:位於土塘鎮港東(白石山西麓,原名石沙灣)。墓址座東北向西南,周圍成椅背形,直徑約8米。墓前有半圓形平坦地坪,視野開闊。墓原用紫磚石砌成,早年被破壞,墓內石廓尚存。該墓為縣級保護文物。
鄱陽湖:鄱陽湖在九江的水面約20萬公頃,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廬山區等六個縣(區),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系在長江的腰帶上。由於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鄱陽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產養殖的水域,是長江中一些珍貴魚類漫遊、產卵與育肥的場所。水域中有魚類122種、浮游植物50種。鄱陽湖還有200萬畝草洲,水草豐美,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數十萬隻珍禽候鳥來這裡越冬。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鶴群體所在地,白鶴種群約占全球的98%以上,也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鴻雁群體所在地,鴻雁數量達3萬隻以上。保護區棲息著54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13種鳥類被國際鳥類保護組織列為世界瀕危鳥類。
名人
江萬里(1198——1275),名臨,字子遠,號古心,今都昌縣陽豐鄉府前江家人。萬里是其出仕後的用名。南宋著名愛國丞相,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壇領袖,中國十三世紀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與弟江萬載、江萬頃被時人和後世雅稱為江氏“三古”或江氏“三昆玉”。創辦的白鷺洲書院,千年來培養出文天祥等十七位狀元,2700多名進士。任正式官職91種,三度為相;一生為官清廉,政績斐然,直言敢諫,憂國愛民。在國破家亡之際,江萬里與其子江鎬,毅然率180多家人投止水池殉國,希望以自己及家人之死喚醒“天下忠義節烈之士聞風而起,聚集萬千眾人之力,保江山社稷不移腥膻,道德文章不墮宇內”,其一生堪稱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風範之楷模。
陳澔(1260——1341年)字可大,號雲住,人稱經歸先生。南康路都昌縣(今江西都昌)人,朱熹四傳弟子,創辦並講學於經歸書院,他編注的《禮記集說》,明代以後成為欽點全國科舉考試藍本。這些著述有的輯入《四庫全書》或《永樂大典》,為中國儒林文化添光溢彩。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馬楚堅博士經過考證認為,都昌黃灝、彭蠡、馮椅、曹彥約、江萬里、陳澔等對儒文化的卓越貢獻,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客觀上存在一個朱熹理學“都昌學派”。
余應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號二磯,江西都昌人。生於萬曆十三年(1585年),耕讀世家,萬曆四十一年已未進士,天啟六年授福建龍巖縣令,崇禎元年授海澄縣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崇禎四年(1631年)授御史,七上彈劾首輔周延儒,下獄後繼續糾劾。崇禎七年,出任湖廣巡按,後為巡撫,鎮壓農民軍,熊文燦上疏彈劾應桂“破壞撫局”,受楊嗣昌詆誣,被逮下獄。崇禎十六年,潼關失守,起為兵部右侍郎,出代孫傳庭總督陝西軍務,發帑金五萬,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職,由陝西巡撫李化熙升任,後家居都昌。崇禎十六年(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龍舊部練為水軍,敗於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明史》有傳。
陶侃(259—334),字士行,東晉鄱陽郡鄡陽縣(今都昌縣)左里鄉陶家沖人。據《都昌縣誌》記載:“晉時都昌名鄡陽,公元304年前屬鄱陽郡,304年劃歸潯陽郡,故史籍稱陶侃為潯陽人,亦有稱為鄱陽人。”
馮椅(生卒年不詳),字儀之,一字奇之,號厚齋,南宋學者、教育家。江西省都昌縣人。受業朱熹。紹熙四年進士,官至江西運乾,退居家,著述有《易、詩、書、孟、太極圖西銘輯說》、《孔門弟子傳》等二百餘卷。
社會事業
民生工程積極盡落實。縣財政安排配套配套資金1338萬元,省政府下達的8大類民生工程考核指標全面達標。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896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152萬元,失業保險參保21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城鎮職工參保人數24792人,比上年增長16%。為全縣703名村(居)委會幹部辦理了養老保險。新建敬老院12所,實現了鄉鄉都有敬老院。為354名新入學大學生髮放貧困助學金177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57.35萬人,參合率為87.29%,資金使用率為90.3%,直補率為94.8%,解決了5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完成深山區移民搬遷97戶、465人。完成廉租房建設主體工程4000平方米。人民生活改善又進步。2008年,全縣在崗職工平均人數33482人,在崗職工勞動報酬42837.3萬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2794元,較2007年11804元增加990元,增長8.4%。農民人均純收入3154元,增長3.6%。2008年,全縣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年末在崗人數100人以上單位共有23家,較2007年度的9家增加14家,增幅達156%;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5091元,淨增2909元,增幅為23.88%。
社會事業協調齊發展。科技工作明顯突破;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個,列入省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3個。發表科技論文32篇,申請科技專利13項,授權7項。2008年全縣人才總量2.4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854人。事業單位引進各類人才338人。教育事業長足進步;聯考再創佳績,二本以上上線人數占全市的25%,並保持了連續7年都有考生榮錄北大、清華。為全國各大院校輸送了優質生源。全縣“雙基”鞏固率為99.9%。國小入學率99.97%。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4年。文化市場豐富多彩;紮實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縣電影公司被授予“全省農村電影發行放映先進集體”。成功舉辦了江萬里文化節。精心創辦了《今日都昌》報。民眾體育全民參與;體育健兒陶宇佳成為我縣首位奧運選手。民眾性體育活動健康進步,各類競技體育和民間娛樂組織有序。衛生醫療全面統籌;2008年,全縣疾控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日益健全,全縣衛生醫療機構32所,衛生技術人員1600多人,血吸蟲病疫情控制工作順利通過國家和省級考核驗收。
教育國小
1.實驗國小
2.天宇國小
3.都昌昌第三國小
4.鳳凰國小
5.錢氏宗親國小
6.北山鄉中心國小
7都昌縣第五國小
8.萬戶中心國小
9.雙橋國小
10.大沙鎮中心國小11.土塘鎮中心國小12.梅西國小國中
1.大樹一中
2.大港中學
3.萬戶中學
4.東湖學校
5.北山八一中學
6.春橋中學
7.徐埠中學
8.蘇山鄉中學
9.蘇山二中
10.和合中學
11.左里中學
12.鹽田中學
13.北炎中學
14.大沙中學
15.周溪第一中學
16.周溪第二中學17.三汊港中學
江西行政區劃
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為省名,又因為江西省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
九江市行政區劃
行政區 | 面積(單位:k㎡) | 人口(單位:萬人) | 代碼 | 郵編 | 駐地 |
548 | 29 | 360402 | 332005 | 十里街道 | |
50 | 31 | 360403 | 332000 | 甘棠街道 | |
911 | 34 | 360421 | 332100 | 沙河街鎮 | |
3507 | 36 | 360423 | 332300 | 新寧鎮 | |
修水縣| | 4504 | 78 | 360424 | 332400 | 義寧鎮 |
2035 | 37 | 360425 | 330300 | 塗埠鎮 | |
927 | 23 | 360426 | 330400 | 蒲亭鎮 | |
719 | 25 | 360427 | 332800 | 南康鎮 | |
1988 | 78 | 360428 | 332600 | 都昌鎮 | |
669 | 29 | 360429 | 332500 | 雙鍾鎮 | |
1542 | 36 | 360430 | 332700 | 龍城鎮 | |
1423 | 44 | 360481 | 332200 | 湓城街道 |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全省轄:11個地級市;19個市轄區、10個縣級市、70個縣 |
南昌市 | 東湖區 | 西湖區 | 青雲譜區 | 灣里區 | 青山湖區 | 新建縣 | 南昌縣 | 進賢縣 | 安義縣 |
景德鎮市 | 珠山區 | 昌江區 | 樂平市| 浮梁縣 |
萍鄉市 | 安源區 | 湘東區 | 蓮花縣 |上栗縣 | 蘆溪縣 |
九江市 | 潯陽區 | 廬山區| 瑞昌市| 九江縣 | 星子縣 | 武寧縣 |彭澤縣 | 永修縣| 修水縣|湖口縣 | 德安縣 |都昌縣 |
新余市 | 渝水區 | 分宜縣 |
鷹潭市 | 月湖區 | 貴溪市 | 餘江縣 |
贛州市 | 章貢區 | 瑞金市 | 南康市 | 石城縣 | 安遠縣 | 贛縣 |寧都縣 | 尋烏縣 | 興國縣 | 定南縣 |上猶縣 |于都縣|龍南縣 | 崇義縣| 信豐縣 | 全南縣 | 大余縣 | 會昌縣 |
吉安市 | 吉州區| 青原區 | 井岡山市 | 吉安縣 | 永豐縣 |永新縣 | 新幹縣 | 泰和縣 | 峽江縣 | 遂川縣 | 安福縣 | 吉水縣 | 萬安縣 |
宜春市 | 袁州區| 豐城市 | 樟樹市 | 高安市 | 銅鼓縣 | 靖安縣 | 宜豐縣| 奉新縣 |萬載縣| 上高縣 |
撫州市 | 臨川區 | 南豐縣 | 樂安縣 | 金谿縣 | 南城縣 | 東鄉縣| 資溪縣 | 宜黃縣 | 廣昌縣 | 黎川縣 | 崇仁縣 |
上饒市 | 信州區| 德興市 | 上饒縣 | 廣豐縣 | 鄱陽縣 | 婺源縣 | 鉛山縣 | 餘干縣 | 橫峯縣| 弋陽縣 | 玉山縣| 萬年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