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鎮政府所在地徐埠(原名徐家埠),始於元末明初,是徐氏在元末避於戰禍,從鄱陽的皇岡遷此,後成商埠,故名為徐家埠,清代為徐家埠市,舊是館鋪櫛比,商賈雲集,(賈gu、古時候稱座商為賈,行商為商),抗日戰爭時期,遭受日軍的三次燒掠。在那時埠和商也就留到了今天。是全縣五個歷史名鎮之一,歷史上就以水陸交通方便成為漕運要地,並以盛產生豬名入《辭海》。歷史上不但以其方便的水陸交通成為漕運要地,以繁榮的商貿成為都昌中北部的主要商品集散地和全縣的要埠名鎮,而且以盛產生豬名入《辭海》。雖然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遭日寇燒掠,破壞嚴重,但解放後50年來,已得到迅速恢復發展。
徐埠建國前夕屬環山區徐埠鄉,少部分屬梅坡鄉。建國初屬第三區。合作化時改為徐埠區。1958年成立徐埠人民公社。1962年分成徐埠、平峰、春橋、官橋4個公社,仍由徐埠區管轄。1968年將平峰、官橋公社一部分並為徐埠公社,19 年改名徐埠鄉,1994年撤鄉建鎮,以駐地徐埠鎮命名至今。
徐埠屬革命老根據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建立了中共支部,是農民協會發展的中心區域之一,成立了第七、十二2個區農協和6個鄉農協。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蓮花、雪嶺、楊嶺等地建立了區、鄉蘇維埃政權,並設有中共區委組織。抗日戰爭時期,江西省戰地工作團第八大隊曾在此進行革命活動。
地理位置
徐埠鎮地處都昌縣東北部,屬新妙湖內湖鄉鎮。徐埠有著特殊的區位優勢,東距瓷都景德鎮90公里,北距江西北大門九江70公里,南距縣城28公里,鎮內交通便利,都蔡公路於鎮域東部南北縱貫,袁多公路從鎮域中部東西橫穿,鎮區距九景高速僅7公里,是九景高速都昌出口第一鎮。
全鎮有耕地35886畝(水田27105畝),山地60667畝,水面5360畝。建國後建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15座,總庫容量593.6萬立方米。建排灌站3個(260馬力)。有效灌溉面積27628畝,旱澇保收面積24784畝。經濟以農為主。
行政區劃
全鎮國土面積96平方公里。轄徐埠街居委會、蒼山村、馬磯村、韓田村、象山村、合力村、高橋村、白果村、楊嶺村、蓮花村、港南村、山峰村、平塘村、子云村、雲步村15個行政村,319個村民小組,1個新鎮社區,1個林場,總人口3.3萬餘人,均為漢族江右民系。其中城鎮人口6千多人。
鎮村建設
該鎮抓住移民建鎮契機,按開發新鎮區,改造老鎮區思路,制訂城鎮發展總體規劃,從綜合開發的戰略高度出發,加大城鎮建設力度,鎮區面貌煥然一新。在積極做好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項目立項爭取工作的同時,不等不靠,自我加壓,主動創業,在境內完成橋南、蒼山兩大主幹道升級改造的基礎上,繼續多方融資,啟動蓮花譚亮村至楊嶺周家村、平塘路、雲步路、子云路的升級改造,域內南北暢通、東西橫貫、四方出境、晴雨通車的主幹格局和鎮村支幹公路連網基本構成。在鎮區全面完善新鎮區配套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對老鎮區實施了改造,完成了新老鎮區的連結、暢通,鎮容鎮貌大為改觀。鎮區東西兩路三橋、南北三條主街,北移的新線公路兩旁將規劃為工業廊園區,為進鎮創業定居者提供既有用武之地、又無後顧之憂的良好環境。
經濟概況
2003年財政收入187萬元,工農業總產值9046萬元,徐埠為全縣7個建制鎮之一,也是全縣的農業重鎮。
農業
徐埠鎮有4萬多畝耕地,6萬多畝山地,0.4萬多畝水面,綜合發展農業的空間相當廣闊。水田以種植優質稻、棉、油菜為主,旱地主植品種有芝麻、大豆、花生、紅薯等。該鎮先後建有用材林基地1.2萬畝,其中果業有果業示範基地9000畝,毛竹基地2000畝,藥材基地800畝,蔬菜基地1000畝,家養雞鴨生產10萬羽,生豬出欄1.5萬頭,水產900噸,該鎮2003年農業總產值達5431萬元。
企業貿易
活躍了徐埠的商貿活動,增強了吸引外資的能力。徐埠鎮到目前為止正在運營的企業有,建材廠、水泥製品鑄造、木具加工、農副產品加工、製衣等,主要產品有磚瓦、電桿、水泥管道、鐵鍋、家具、辦公用品、純麻油、菜子油、豆製品、服裝等,鄉鎮企業年產值達千元。隨著市場機制的日趨完善,作為都昌中北部的主要商品集散地,其功能日益強勁,尤其是農副產品交易,徐埠鎮農經貿公司,以公司加農戶、外拓市場,花生、芝麻、大豆、油料、棉花等年成交額達8890萬元以上,該公司已擁有一支近256輛“時風”農用車的車隊,業務範圍已擴展到湖口,彭澤、波陽等周邊縣。
果業作為新興的支柱產業,招商引資情況從浙江引進大福水泵廠技術創辦太陽水泵廠,該廠水泵占領都昌、湖口等鄰縣新農村市場,徐埠徐臘貴引進先進設備(豬睡空調),辦起現代化養豬場;子云余欠松建設江西最大的孔雀、美國火雞養殖基地;子云徐平百畝龍蝦四處遨遊。
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高橋的大棚蔬菜,白果的吊瓜,韓田的楊梅,山峰的大白桃,象山的黃花梨,合力的蜜桔,泗山的板栗都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典範。深入推進“招商興工、富民強縣”主戰略,以鄉鎮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返鄉創業推動全民創業,實施項目帶動,把發展落實到項目,努力實現鄉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多年來,書記、鎮長帶頭招商,小分隊四處奔波,如今已入園項目三個。07年卓源鞋廠落戶蔡嶺工業園區,第一期廠房已竣工,招工正在籌備之中。08年元月引進香港千惠服飾有限公司落戶縣工業園區。陳小紅女士冒著百年未遇的冰雪投資辦廠,100多部平車日夜運轉,產品供不應求,遠銷阿根廷、菲律賓、香港、石獅等地。該鎮在抓工業入園的同時,毫不放鬆發展鄉鎮經濟,時刻發展落實到項目。05年引進絨丹王、天鵝、紅玫瑰等十四家服裝廠落戶徐埠,解決了700多人的就業,發展了鄉鎮經濟。南昌糧校吳玉生看準徐埠市場下海投資300萬元建都昌一流大米加工廠,大米價廉物美遠銷廣東、上海、南昌等地。為做大做強農副產品深加工,引進李農農老闆在合力投資220萬元創辦全新貿易加工廠。2009年2月28日福建“威格寶服飾”在徐埠登台閃閃發光, 220人操作、200台平車,生產秩序井然。給當地的農民百姓又提供了一個轉移勞動力的大缺口。
產業特色
創集鎮建設示範鎮。在完成、完善集鎮功能設施的基礎上,配套抓好全鎮道路建設,全面啟動四條鎮村公路主線的升級改造,擴大集鎮範圍,改善集鎮環境,強化社區管理,增加居民人口,提升集鎮品位,建成全縣集鎮的視窗。完成水泥路面硬化31000平方米,建成占地3720平方米,擁有菜市場900平方米,55個雙層商品間計2640平方米的綜合貿易市場,建成1360平方米的停車場和日供水890噸的配套工程。鋪設下水道5500米。人行道彩磚5800平方米鋪設及集鎮街道的綠化已竣工完成。下水道4500米。徐埠怡馨廣場,投資約30萬元,給居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閒場所。並且在三月的集鎮環境整治方面下大功夫,全體鎮幹部齊抓環境整治,給徐埠人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創果業開發重點鎮。加快林果業開發的規範化、鞏固現有7000畝的規模,同時借退耕還林契機,改良品種,找準空檔,提高品質;並通過包裝、保鮮、儲運環節的加強提高產業的經濟效益。
創產品貿易規模鎮。穩定農業基礎地位,通過產後的銷售服務,確保農民增收。做大、做強農副產品貿易,如今400多輛時風、巨力車,1000多從業人員,縱橫三省六縣,年吞吐農副產品44100萬斤,交易額達8900萬,內聯生產,外聯市場,把千家萬戶鬆散的農副產品進行有序流通。從此有效地解決農民賣難買難問題,加快了農業的發展,為國家創稅費10萬餘元,為每位車主創利4萬餘元。農貿公司成為贛北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基地。
創產業開發特色鎮。首先是種植業的調整;其次是品種的調整;第三層是農業、種植業、畜牧業、林業之間的結構調整,現階段這個調整的力度較大;第四層是農村的非農業產業的調整,農民在離土不離鄉的情況下向非農產業的轉移;第五層是通過城鎮化來改變人口分布的結構、勞動力就業結構。也就是說,要想富裕農民,就必須減少農民。
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農產品的加工,發展二、三產業,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突出作物品種優質化,健全信息流通體系,和健全技術引進推廣體系,回快蔬菜種植的專業化。產業結構調整被許多地方當成農民增收有效的、主要的途徑,已經完成了從示範引導,典型牽引,政策促動,培植髮展過度到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關健是我們的幹部要心繫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引導和組織好。扎紮實實工作,實現引導農民調、指導農民種、幫助農民賣上從行政到服務的職能轉變,通過良種良法以及相應的配套組裝,改良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在種植上、養殖上、綜合開發上培育更多、更好的、更新的特色農業亮點。
江西省第一批44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徐埠獨占果業基地、水稻基地兩個,營造出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特色基地。
創招商引資熱點鎮。完善已引項目,實現規模效益;改善軟硬環境、加大工作力度,把工業項目作為突破口,農副產品加工業定為主攻方向,實現規模、檔次、效益同步推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新的戰略起點開好頭,起好步。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活力競相迸發,使徐埠的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步上富民強鎮的發展之路。
從當初絨丹王的一枝獨秀,到今天絨丹王、金達萊、佳勝、天福、協源、威格寶、、益盛製衣廠、聖祥石材加工廠群芳竟艷,有20多家家服裝廠在徐埠落戶,一家加工廠,兩家農貿公司先後註冊營業。
社會事業
歷史上曾一度繁榮的徐家埠在抗日戰爭時期遭日寇燒掠,破壞嚴重,解放後,得到了一定的恢復發展,九十年代,鎮區建設在改革開放新形勢的推動下,取得了較快的發展。
鎮區規劃總面積2.1平方公里,建成新鎮區面積0.2平方公里,居民小組擴展到12個,鎮直、鎮辦、縣駐鎮單位共32家,鎮區常住人口已達0.6萬餘人,街區已基本形成框架,鎮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現有主幹道5條,總長達3.5千米,總面積6.3萬平方米,給排水系統一期工程完成日供水能力1000噸,安裝路燈75盞,變壓容量450KVA,建成停車場1500平方米,集貿中心4500平方米,安裝閉路電視1000餘戶,安裝程控電話2400門,移動、聯通公司均建有傳送站塔。教育設施較為完善,鎮區有國小1所,中學1所,中心衛生院1所,醫療所4所,醫藥專賣部3個。鎮區還配有環衛所,垃圾處理場,公廁。小城鎮生態園建設項目正在申報立項之中,鎮區建設的快速發展,為鎮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