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雲山毛尖

車雲山毛尖

車雲毛尖是中國傳統名茶,產於湖北省隨州市北部車雲山。車雲山車雲山毛尖,歷史悠久,從六安引種栽培,經茶農精工細制,創造出外形緊細圓直,鋒豪顯露;內質香高味醇,甜涼生津,色澤嫩綠,湯清葉綠的佳品毛尖。在1915年曾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賽展。

基本信息

產地介紹

車雲山毛尖車雲山毛尖
車雲毛尖是我國傳統名茶,產於河南信陽和湖北隨州車雲山。
車雲山位於湖北與河南兩省交界的桐柏山區,境內群峰挺拔,山勢巍峨,蒼山青翠,巨石嶙峋。特別是千佛塔(始建於唐朝,位於信陽地區車雲山)、馬鬃嶺、右耳岩、鷹嘴石、太峨山、刺鼻尖以及雙寨等八大風景區把車雲山點綴得更為奇麗。這裡處處林木蓊鬱,清泉長流,每逢遇雨,群山若隱若現;雨後乍晴,團團白雲,翻滾於群峰之間,其狀如萬馬賓士,又似車輪滾滾,車雲山因此而得名。所產毛尖,外形緊細圓直,鋒毫顯露;內質香氣清高,具有濃厚的熟板栗香;滋味醇厚,甜涼爽口;湯色嫩黃,清澈明亮,葉底嫩綠、柔軟。

品質特徵

外形緊細圓直,鋒毫顯露色澤翠綠,芽葉勻齊,香氣清高,具熟板栗香,滋味醇厚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淨。

歷史與發展

車雲山茶葉,歷史悠久,早在清代光緒三十二年,從六安引種栽培,經茶農精工細制,創造出外形緊細圓直,鋒豪顯露;內質香高味醇,甜涼生津,色澤嫩綠,湯清葉綠的佳品毛尖。在1915年曾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賽展。
這裡產茶歷史悠久,遠在清代以前即已產茶,到了清代光緒年間,茶葉生產有了較大發展。當時有個茶商,從安徽請來制茶師傅,仿製安徽的黃大茶、瓜片茶等;本世紀20年代,當地茶農在吸收黃大茶、瓜片茶等製法的基礎上,通過多年的反覆實踐,創造了一套毛尖茶加工技術,開始了獨具一格的車雲山毛尖茶的生產。現在,武漢市、襄樊市、隨州市、老河口市等地,都是車雲山毛尖銷售的主要市場。

加工製作

烘焙

車雲山毛尖加工工藝要推其烘焙技術最為獨特。烘焙在地灶烘籠上進行,一般要分三次進行。一、二道烘焙主要起乾燥作用,溫度掌握先高后低,要求薄攤、勤翻、輕放,烘至色翠綠、毫顯露為度。第三道烘焙被視為關鍵性的工序。用的是低溫長烘,時間長達一小時,這樣“車雲山毛尖”濃厚的熟板栗香便產生了。再經適當揀剔,按照品質加以分級,裝入錫罐存放、待用。

採摘

車雲山毛尖採摘嚴格,加工十分講究,鮮葉要求採摘勻、淨、嫩,加工炒制分“生鍋”和“熟鍋”。生鍋用帚把均勻挑動,待葉軟柔後,按順時針方向鏇轉成團。先重後輕,邊轉邊抖,至茶葉開始擠出時,進入熟鍋,進行趕條,至茶葉表面不粘結時,用手理條,採取四指併攏,拇指分開,使茶葉沿著鍋壁輕擦帶動,在掌心翻動,從虎口吐出,要求抓得均勻,甩得開展。到七、八成乾時,起鍋上烘,共需三次烘焙。第一、二次烘焙後時隔一些時間,輕放至色翠綠,毫顯露為度,第三次烘焙達到香氣高、茶足乾的目的。車雲山茶葉製作技術,已於1981年8月農業出版社出版《茶葉製造學》作為福建茶葉專業教科書。

生態環境

車雲山位於湖北與河南兩省交界的桐柏山區,境內群峰挺拔,山勢巍峨,蒼山青翠,巨石嶙峋。特別是千佛塔、百廟、馬鬃嶺、右耳岩、鷹嘴石、太峨山、刺鼻尖以及雙寨等八大風景區把車雲山點綴得更為奇麗。這裡處處林木蓊鬱,清泉長流,每逢遇雨,群山若隱若現;雨後乍晴,團團白雲,翻滾於群峰之間,其狀如萬馬賓士,又似車輪滾滾,車雲山因此而得名。所產毛尖,外形緊細圓直,鋒毫顯露;內質香氣清高,具有濃厚的熟板栗香;滋味醇厚,甜涼爽口;湯色嫩黃,清澈明亮,葉底嫩綠、柔軟。

氣溫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氣溫15℃,海拔300米以上,低於14℃,7月份平均氣溫28.2℃,1月份平均氣溫2.1℃,春秋氣溫涼爽溫和,4月和10月平均氣溫分別為1
5.4℃、16.7℃。年平均無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為11月5日,終霜日為3月29日,穩定通過10℃的初日為4月15日,終止於11月4-9日;≥0℃積溫為5085-5500℃;≥10℃積溫為4384-4750℃。
光照 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氣溫≥0℃期間的太陽輻射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總量射量73%。年日照時數為2000-223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資源比較豐富。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據統計,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數為125.6天,常年相對濕度80%,乾燥度0.8以下,屬濕潤地帶。

土壤

土壤類型比較複雜。中山區(內山區)主要是黃棕壤,即普通黃棕壤與山地黃棕壤,母質多為花崗岩、花崗片麻岩、角閃片麻岩,土壤深厚達1.5米以上,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崗地區(外山
區)屬下蜀系成土母質分化而成的黃棕壤為主,土層雖厚,但耕作層淺薄,質地黏重,底層常有不透水粘盤層,肥力和通透性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兩岸及谷地,多為沖積土類,即沙質壤土(烏沙土),土層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為高產茶園區。

品質特徵

外形緊細圓直,鋒毫顯露,色澤翠綠,香氣清高,具熟板栗香,滋味醇厚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淨。

茶藝鑑賞

(1)選具:大梵谷檔細嫩車雲山毛尖,一般選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飲茶,而且無須用蓋,這樣一則增加透明度,便於人們賞茶觀姿;二則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鮮嫩色澤和清鮮滋味。至於普車雲山毛尖,因不在欣賞茶趣而在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或暢敘友誼,因此,也可選用茶壺泡茶,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壺泡”。
(2)潔具:就是將選好的茶具,用開水一一加以沖泡洗淨,以清潔用具,平添飲茶情趣。
(3)觀茶:對細嫩名優車雲山毛尖,在泡飲之前,通常要進行觀茶。觀茶時,先取一杯之量的乾茶,置於白紙上,讓品飲者先欣賞乾茶的色、形,再聞一下香,充分領略名優車雲山毛尖的天然風韻。對普通大宗車雲山毛尖,一般可免去觀茶這一程式。
(4)泡茶:對名優車雲山毛尖的沖泡,一般視茶的鬆緊程度,採用兩種方法沖泡。一是上投法。它適用於外形緊結的車雲山毛尖,即先將攝氏75—85度的沸水沖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車雲山毛尖便會徐徐下沉。對條索比較鬆散的車雲山毛尖,一般採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後沖入沸水。至於普通大眾茶,當然是先置茶後沖水了。
(5)賞茶:在沖泡茶的過程中,品飲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湯的變化,茶煙的彌散,以及最終茶與湯的成象,以領略茶的天然風姿。
(6)飲茶:飲茶前,一般多以聞香為先導,再品茶啜味,以品賞茶的真味,車雲山毛尖沖泡,一般以2-4次為宜。若需再飲,那么,得重新沖泡才是。
泡茶之道:泡茶有很多講究,不同的地方泡茶的方法雖有不同,但基本要求是一樣的。為了使車雲山毛尖的色、香、味充分地沖泡出來,使車雲山毛尖的營養成分儘量地被飲茶者利用,應注意茶、水的比例。
一般來說,茶、水的比例隨車雲山毛尖的種類及嗜茶者情況等有所不同。

主要功效

常飲此茶,能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疲勞,解油膩、利尿、助消化,可以提神,醒酒、解毒,對高壓,動脈硬化,都有一定的療效。解放後,此茶已作為全國名茶之一,載入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茶》。

茶與健康

秋天金風送爽,氣溫適宜,從養生角度來說,也是養收的大好時節。秋季容易產生皮膚乾燥、口乾唇燥、舌紅少津、口渴便秘等症。秋天燥邪,通應於肺。燥邪犯肺,則可見乾咳、少痰或痰粘不易咯出、咽喉和鼻也乾燥、口乾少津等。甚至出現指甲發脆、毛髮乾枯、皮膚瘙癢等症。因此,秋季茶療應以清熱潤燥、養陰潤肺、益氣生津為原則。
方1
組方:袋泡車雲山毛尖2克、銀耳3--5克,濕澱粉,蜂蜜,白砂糖各適量。
功效:滋陰潤肺。
用法:將銀耳用溫水泡發30分鐘,置鍋中加熱水煮至熟爛並搗碎;然後加入由袋泡車雲山毛尖泡出的茶汁和少量濕澱粉煮沸,並加入適量蜂蜜和白砂糖,即成。如選用冰糖製作則更佳。
方2
車雲山毛尖
組方:車雲山毛尖30克,朗姆酒250毫升,白蘭地250毫升,方糖110克,鮮檸檬2隻,沸水1000毫升。
功效:生津止渴,活血通絡。
用法:先將車雲山毛尖用沸水沖泡於金屬容器中,並用微火煮沸,備用。再將檸檬擠汁注入另一金屬容器內,加入酒及方糖,攪勻後,置微火上加熱,並慢慢將茶汁倒入酒液中,共熱。另用一塊方糖擦檸檬皮,使其汁液吸於方糖中。待加熱的混合液酒近沸時,加入方糖,攪拌溶解後,即可分裝普通高腳敞口杯內,服飲之。
按語:本品為一款茶賓飴,香濃、微苦、甜潤,可供10人服用。本品適宜於秋冬作養生保健之用。
方3
組方:車雲山毛尖3克,蔗糖50克,香檳酒50克,食用酒精5克,食用檸檬4克,食用小蘇打4克,沸水500毫升。
用法:將車雲山毛尖置杯中,用沸水沖泡,浸5分鐘後,濾取茶汁,趁熱加入蔗糖,攪拌至完全溶後,加食用酒精、小香檳、食用檸檬酸,灌裝入瓶後,加入食用小蘇打,立即壓蓋即成。
按語:本品為一款茶味小香檳,泡沫豐富,清涼爽口,生津止渴,是四季皆宜的保健茶飲。

中國名茶1

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