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非官方評選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名茶包括涌溪火青,太平猴魁,湖南蒙洱茶,雲南普洱茶,採花毛尖,恩施玉露,四川茉莉花茶,峨眉竹葉青,蒙頂甘露,屯溪綠茶,雨花茶,滇紅,金獎惠明茶,白毫銀針等。上海世博會中國世博十大名茶:正式入駐世博會聯合國館的中國世博十大名茶分別是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都勻毛尖、福鼎白茶(太姥銀針)、湖南黑茶、武夷岩茶(大紅袍)、潤思祁門紅茶、一笑堂六安瓜片、天目湖(富子)白茶、張一元花茶等傳統名茶。

基本信息

簡介

(圖)中國十大名茶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國“十大名茶”評比會所評選,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此外曾出現在非官方評選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名茶包括湖南蒙洱茶,雲南普洱茶,北路銀針,南路銀針,凍頂烏龍茶,蘇州茉莉花茶,四川峨眉山竹葉青茶,蒙頂甘露,太平猴魁,屯溪綠茶,雨花茶,滇紅,金獎惠明茶。

中國的歷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品種,萬紫千紅,竟相爭艷,猶如春天的百花園,使萬里山河分外妖嬈。中國名茶就是在浩如煙海諸多花色品種茶葉中的珍品。同時,中國名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名茶,有傳統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儘管現在人們對名茶的概念尚不十分統一,但綜合各方面情況,名茶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點:其一,名茶之所以有名,關鍵在於有獨特的風格,主要表現在茶葉的色、香、味、形四個方面。如杭州的西湖龍井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也有一些名茶往往以其一二個特色而聞名。

名茶排名

最早的是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對中國名茶評比結果:西湖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鐵觀音、六安瓜片。
《解放日報》1999年1月16日刊登:江蘇碧螺春,西湖龍井,安徽毛峰,安徽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鐵觀音,福建銀針,雲南普洱茶,福建雲茶,江西雲霧茶是我國十大名茶。
美聯社和《紐約日報》2001年3月26日同時公布: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安徽瓜片,蒙頂甘露,廬山雲霧,信陽毛尖,都勻毛尖,安溪鐵觀音,蘇州茉莉花是中國的十大名茶。《香港文匯報》在2002年1月18日公布: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峰,安徽瓜片,福建銀針,安徽祁門紅茶,都勻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鐵觀音,信陽毛尖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上海世博會“中國世博十大名茶”:正式入駐世博會聯合國館的中國世博十大名茶分別是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都勻毛尖、福鼎白茶(太姥銀針)、湖南黑茶、武夷岩茶(大紅袍)、潤思祁門紅茶、一笑堂六安瓜片、天目湖(富子)白茶、張一元花茶等傳統名茶。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西湖龍井
【簡介】
西湖龍井是最著名的綠茶品種,同時也是我國的第一名茶。西湖龍井茶,因產於杭州西湖山區的龍井而得名。習慣上稱為西湖龍井,簡化稱為龍井。具體產地是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峰、龍井、五雲山、虎跑一帶,歷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於獅峰的品質為最佳。龍井素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黃瑩;葉底細嫩成朵。產地:按“獅”“龍”“雲”“虎”“梅”列品第:

獅--既獅峰,品質最佳,最富盛譽(地名)
龍--龍井(地名)
雲--雲棲(地名)
虎--虎跑(地名)
梅--梅塢(地名)
味:為豆花香、清香味甘。
色:色清
形:取其一芽一葉,長不過2.5厘米
採摘期:四月初至十月上旬。
【傳說】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鑑別方法】
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區。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厘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是清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

洞庭碧螺春

【簡介】
碧螺春同為著名綠茶品種,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

(圖)中國十大名茶

碧螺春(圖)中國十大名茶

外形捲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索為茶中之華。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每公斤乾茶需要茶芽13.6~15萬個。外形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湯色清澈明亮,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葉底嫩綠顯翠。春茶條索緊結,捲曲成螺,白毫密被,銀綠隱翠。號稱“三鮮”即香鮮濃、味道醇、色鮮艷,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別具一番風韻。碧螺春採制工藝精細,採摘芽葉的初展芽葉為原料,採回後經揀剔去雜,再經殺青、揉捻、搓團、炒乾而製成,炒制要點“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茸毛不落,捲曲成螺”。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品嘗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葉,先用少許熱水浸潤茶葉,待芽葉稍展開後,續加熱水沖泡2-3分鐘,即可聞香、觀色、品評。碧綠纖細的芽葉沉浮於杯中,香氣撲鼻而來,品飲過後,鮮爽怡人。
【歷史傳說】
相傳採茶人採下的茶葉放在胸口的衣襟內,新鮮的嫩葉由於得到體溫的熱氣,揮發出極濃的香味,故“嚇煞人香”。後來康熙皇帝南下蘇州,駐驛太湖,蘇州地方官員進獻當地名茶嚇煞人香,康熙頗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此賜題碧螺春為茶名。
還有一個更加動人的傳說,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著的一個名叫阿祥小伙子。兩人心裡深深相愛著。有一年,太湖中出現一條兇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漁*,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斗,直到鬥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為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傷勢一天天惡化。一天,姑娘找草藥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斗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後,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採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說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裡,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採制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為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鑑別方法】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每500克有5.8-7萬個芽頭,芽為白豪捲曲形,葉為捲曲清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假的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呈黃色。

黃山毛峰

【簡介】

黃山毛峰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著名綠茶品種,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

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裡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黃山毛峰採制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歷史傳說】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鑑別方法】
鑑別方法:產於安徽歙縣黃山。其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艷。假茶呈土黃,味苦,葉底不成朵。

廬山雲霧

【簡介】

廬山雲霧廬山雲霧
廬山雲霧茶是綠茶類名茶。產於江西廬山。廬山雲霧茶,古稱“聞林茶”,從明代起始稱“廬山雲霧”。
廬山雲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巍峨峻奇的廬山,自古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

山從平地起,飛峙江湖邊,北臨長江,甫對鄱陽湖,主峰高聳入雲,海拔1543米。山峰多斷崖陡壁,峽谷深幽,縱橫交錯,雲霧漫山間,變幻莫測,春夏之交,常見白雲繞山。有時淡雲飄渺似薄紗籠罩山峰,有時一陣雲流順陡峭山峰直瀉千米,傾注深谷,這一壯麗景觀即著稱之廬山“瀑布雲”。蘊雲蓄霧,給廬山平添了許多神奇的景色,且以雲霧作為茶葉之命名。
廬山雲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境以及優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採制技術。在清明前後,隨海拔增高,鮮葉開採朔相應延遲到“五一”節前後,以一芽一葉為標準。採回茶片後,薄攤於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淨。然後,經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製成成品。由於後天氣候條件,雲霧茶比其它茶採摘時間晚,一般在穀雨後至立夏之間方開始採摘。以一芽一葉為初展標準,長約3厘米。成品茶外形飽滿秀麗,色澤碧嫩光滑,芽隱露。
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負盛名。暢銷國內外。仔細品嘗,其色如沱茶,卻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於碗中。若用廬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風味獨特的雲霧茶,由於受廬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及日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形成其葉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單寧,芳香油類和維生素較多等特點,不僅味道濃郁清香,怡神解瀉,而且可以幫助消化,殺菌解毒,具有防止腸胃感染,增加抗壞血病等功能。
朱德曾有詩讚美廬山雲霧茶云:“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歷史】
據載,廬山種茶始於晉朝唐朝時,文人雅士一度雲集廬山,廬山茶葉生產有所發展。相傳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爐峰下結茅為屋,開闢園圃種茶種藥。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為“貢茶”。

六安瓜片

【簡介】
六安瓜片是著名綠茶,也是名茶中唯一以單片嫩葉炒制而成的產品,堪稱一絕。產於安徽西部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六安瓜片”,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它最先源於金寨縣的齊雲山,而且也以齊雲山所產瓜片茶品質最佳,故又名“齊雲瓜片”。其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齊山雲霧瓜片”之稱。
在齊雲瓜片中,又以齊雲山蝙蝠洞所產瓜片為名品中的最佳,因蝙蝠洞的周圍,

(圖)六安瓜片六安瓜片

整年有成千上萬的蝙蝠雲集在這裡,排撒的糞便富含磷質,利於茶樹生長,所以這裡的瓜片最為清甜可口。但由於產量的制約,很多茶客對“只聞其名,未見其容”。六安瓜片的成品,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與其他綠茶大不相同,沖泡後,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清高,味甘鮮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竅散風之功效。如此優良的品質,緣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也離不開精細考究的採制加工過程。瓜片的採摘時間一般在穀雨致電立夏之間,較其它高級茶遲半月左右,攀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或四葉“梅片”,芽制“銀針”,隨攀隨炒。炒片起鍋後再烘片,每次僅烘片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然後趁熱密封儲存。果如宋代梅堯臣《茗賦》所言:“當此時也,女廢蠶織,男廢農耕,夜不得息,晝不得停”。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品。
【歷史】
六安有著悠久的產茶歷史。史書記載,六安茶始於唐代,揚名於明清,早在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有“揚子江中水,齊山頂上茶”之贊語。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譽。明代之時曾一度作為貢品,獻於宮廷,明朝聞尤《茶箋》一書六安精品,入藥最佳"。解放後,三次被評為國家優質名茶,出口到香港等地。
周恩來總理的衛士喬金旺回憶,總理病重期間,有一次突然提出想喝六瓜片茶,辦公廳的人費了很大週摺,才滿足了他老人家的心愿。喝過茶後,總理解釋說,抗戰初期,新四軍軍長葉挺曾送他一大筒六安瓜片茶,喝了這種茶,就好像看到了葉挺將軍。可見六安瓜片在兩人心中的位置。
【鑑別方法】
產於安徽六安金寨兩縣的齊雲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帶芽和莖梗,葉呈綠色光潤,微向上重疊,形似瓜子,內質香氣清高,水色碧綠,滋味回甜,葉底厚實明亮。假的則味道較苦,色比較黃。

君山銀針

【簡介】
君山銀針屬於輕發酵茶,是我國黃茶中的珍品,產於湖南嶽陽洞庭湖青螺島,有“洞庭帝子春長恨,二千年來草更長”的描寫,是具有千餘年歷史的傳統名茶。沖泡時尖尖向水面懸空豎立,繼而徐徐下沉,頭三次都如此。豎立時,如鮮筍出土;沉落時,像雪花下墮,品飲之時,還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故得其名。唐代時,文成公主出嫁西藏就曾選帶了君山茶。後梁時已列為貢茶,以後歷代相襲。《紅樓夢》曾談到妙玉用隔年的梅花積雪沖泡的“老君眉”即是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全由沒有開葉的肥嫩芽尖製成,滿布毫毛,色澤鮮亮,香氣高爽,

(圖)君山銀針君山銀針

湯色橙黃,滋味甘醇,雖經久置,其味不變,其採制要求很高,比如採摘茶葉的時間只能在清明節前後7-10天內,還規定了9種情況下不能採摘,即雨天、風霜天、蟲傷、細瘦、彎曲、空心、茶芽開口、茶芽發紫、不合尺寸等。在烘乾處理上,也頗有特殊之處。烘乾分為初烘、初包、復烘、復包四個部驟,要經三天時間。初烘溫度為攝氏八九十度,烘到七成乾後,用牛皮紙包好後放置木箱中,稱為初包,經兩天再取出復烘。復烘溫度較低,烘至九成乾時,再用紙包好,放置一天時間,等到芽色變成淡黃,發出清鮮香氣,再用低溫烘至充分乾燥後放入鐵箱中儲藏。採用這種工藝,能使芽葉內所含有效化學物質,隨著葉中水分的緩慢散失,發生良好的變化,茶葉色香味形更臻完善。
【歷史傳說】
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里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鑑別方法】
產於湖南岳陽君山。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製成,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沖泡看起來芽尖沖向水面,懸空豎立,然後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筍出土,又像銀刀直立。假銀針為清草味,泡後銀針不能豎立。

信陽毛尖

【簡介】
信陽毛尖產於河南信陽大別山地區,是我國著名的內銷綠茶,以原料細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長而聞名。信陽產茶已有二千多年歷史,茶園主要分布在車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震雷山、黑龍潭等群山的峽谷之間。這裡地勢高峻,一般高達800米以上,群巒疊翠,溪流縱橫,雲霧頗多。清乾隆年間有人道:“雲去青山空,雲來青山白;白雲只在山,長伴山中客。”這裡還有豫南第一泉“黑龍潭”和“白龍潭”,景色奇麗,詩人贊曰:“立馬層崖下,凌空瀑布泉。濺花飛霧雪,暄石向晴天。直訝銀河瀉,遙疑玉洞開”。這縷縷之霧滋生潤育了肥壯柔嫩的茶芽,為製作獨特風格的茶葉,提供了天然條件。
信陽毛尖風格獨特,質香氣清高,湯色明淨,滋味醇厚,葉底嫩綠;

(圖)信陽毛尖信陽毛尖

飲後回甘生津,沖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長久的熟栗子香。欲得毛尖獨特風格,須知細采巧烘炒。採摘是制好毛尖得第一關,一般自四月中、下旬開採,全年共采九十天,分二十到二十五批次,每隔兩三天巡迴采一次,以一芽一葉或初展的一芽二葉制特級和一級毛尖,一芽二三葉制二三級毛尖,芽葉採下,分級驗收,分級攤放,分級炒制。攤放的地方,要通風乾淨,攤葉厚度不超過五寸,攤放時間不超過十小時,鮮葉經攤放後,進行炒制,分生鍋和熟鍋兩次炒。炒生鍋的主要作用是殺青並輕揉。鮮葉投入斜鍋中,每次投葉750克,用竹茅紮成束的掃把,有節奏地挑動翻炒。經3-4分鐘,葉變軟時,用掃把末端掃攏葉子,在鍋中呈弧形地團團抖動,使葉子初步成條。炒熟鍋是用掃把呈弧形來回抖動,予以緊條和理條,使茶葉外形達到緊、細、直、光。然後將茶葉攤放在焙籠上,約經半小時,再放到坑灶上烘焙。直至成品
信陽毛尖深受人們喜愛,榮譽眾多
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名茶優質獎狀;
1959年被列為我國十大名茶之一;
1982年再次被評為國家、部級優質名茶;
1985年被選送到全國優質農產品展評會展出。銷往國內20個省區以及日本德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餘個國家,深受歡迎。
1990年“龍潭牌”特級信陽毛尖在全國名茶評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甘”奪得總分第一名,榮獲國家金獎。
1991年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被授予“中國茶文化名茶”稱號。
1999年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
【歷史】
信陽地區優越的氣候與土地壤條風味件,是綠茶生產的理想環境,千百年一脈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藝,使“信陽毛尖”的獨特無與倫比.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把光州茶(信陽毛尖)列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又有"淮南茶信陽第一"的千古定論。
【鑑別方法】
產於河南信陽車雲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質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為捲曲形,葉片發黃。

武夷岩茶

【簡介】

武夷岩茶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著名烏龍茶品種,產於福建北部“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屬“綠葉紅鑲邊”的半發酵茶,它的特點以清人梁章鋸概括得最為簡練,即“活、甘、清、香”四字(見《歸田瑣記》)。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湯呈深橙黃色,清澈艷麗;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後餘韻猶存。這種茶最適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質獨特,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還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武夷岩茶馳名中外,與優異的自然環境是分不開的。武夷山位於北緯27°35′-27°43′,東經117°55′-118°01′。方圓120華里,平均海拔650餘米。四周皆溪壑,與外山不相連線,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組成,自成一體。岩峰聳立,秀拔奇偉,群峰連綿,翹首向東,勢如萬馬奔騰,堪為奇觀。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縈繞其間,折為九曲十八灣。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迴轉,峰峰水抱流"之貌。而沿溪兩岸,群峰倒影,盡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實為"碧水丹山"人間仙境。前人題"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連逶迤,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輪廓。名山勝境,陶冶出岩茶的天然靈氣。
武夷岩茶區,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溫度在18~18.5度之間;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岩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雲霧瀰漫,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謝王適庵惠武夷茶詩》云:“香含玉女峰頭露,潤滯珠簾洞口雲”。茶園大部分在岩壑幽澗之中,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日照較短,更無風害。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岩茶獨特的韻味。
武夷山之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班岩,中部為礫岩紅沙岩、頁岩、凝灰岩及火山礫岩五者相間成層。茶園土壤之成土母岩,絕大部分為火山礫岩、紅沙岩及頁岩組成。《茶經》稱茶山之“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武夷茶園土壤系爛石或礫壤。明代徐火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氣宜茶”。適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優良內質。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爛石礫壤,迷霧沛雨,早陽多陰,“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武夷岩茶獨享大自然之惠澤,它奉獻給人們以獨特的“花香岩骨”,使同屬自嘆不如。
武夷岩茶可分為岩茶與洲茶。在山者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為洲茶,次之。從品種上分,它包括呂仙茶、洞賓茶、水仙、大紅袍、武夷奇種、肉桂、白雞冠、烏龍等,多隨茶樹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徵取名。
其中以“大紅袍”最為名貴。關於大紅袍名稱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還有另一說法,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採摘茶葉。所以廣東話把這種猴採茶稱為“馬騮”(廣東人管猴子叫馬騮)。正由於數量稀少,採摘困難,這種茶在市場上是價格昂貴的珍品。
武夷水仙是另一個岩茶品種,它由於葉片本身帶有一股清香,可以被製成富有香味,極為珍貴的茶葉,因此叫水仙,是在日本銷量最大的烏龍茶品種之一。除此之外,廣東省潮州東面的鳳凰山盛產一種名為“鳳凰單叢”的烏龍茶。由於茶樹高達一丈由於,有鶴立雞群之感,故稱單叢。採摘時,條件十分嚴格,有“五不採”之說,即太陽升不採,天氣熱不採,早期見其芽不壯不採,陰天不採,雨天不採。它的特徵是條索粗壯,輕勻挺直,粗中有細,質地柔軟,有一股幽雅宜人的獨特清香。
【歷史】
武夷岩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代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元時期已被列為“貢品”。元代還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御茶園”。清康熙年間,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當時,歐洲人曾把它作為中國茶葉的總稱。
【鑑別方法】
武夷岩茶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蜻蜓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湯色橙黃,葉底勻亮,邊緣朱紅或紅點,中央葉肉為黃綠色,葉脈為淺黃色,耐泡。假茶開始味淡,欠韻味,色澤枯暗。

安溪鐵觀音

【簡介】

安溪鐵觀音安溪鐵觀音
鐵觀音同為著名烏龍茶品種,產於福建安溪,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

其品質特徵是: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鏇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窮。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歷史傳說】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
【鑑別方法】
產於福建安溪縣。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多呈螺鏇形,色澤砂綠,光潤,綠蒂,具有天然蘭花香,湯色清澈金黃,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轉甜,耐沖泡,葉底開展,青綠紅邊,肥厚明亮,每顆茶都帶茶枝,假茶葉形長而薄,條索較粗,無青翠紅邊,葉泡三遍後便無香味。

祁門紅茶

【簡介】

祁門紅茶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簡稱祁紅,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紅茶品種。

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茶葉的自然品質以祁門的歷口、閃里、平里一帶最優。
在遍及全球的紅茶品種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製一百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優異的品質風格,蜚聲中外。
祁紅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雲霧多,很適宜於茶樹生長,加之當地茶樹的主體品種──櫧葉種內含物豐富,酶活性高,很適合於工夫紅茶的製造。
祁紅採制工藝精細,採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後進行文火烘焙至乾。紅毛茶製成後,還須進行精製,精製工序複雜花工夫,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製成。
高檔祁紅外形條索緊細苗秀,色澤烏潤,沖泡後茶湯紅濃,香氣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顯的甜香,有時帶有玫瑰花香。祁紅的這種特有的香味,被國外不少消費者稱之為“祁門香”。祁紅在國際市場上被稱之為“高檔紅茶”,特別是在英國倫敦市場上,祁紅被列為茶中“英豪”,每當祁紅新茶上市,人人爭相競購,他們認為“在中國的茶香里,發現了春天的芬芳”。
祁紅茶最宜於清飲,但也適於加奶加糖調和飲用。祁紅向高香著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果香,並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英國人最喜愛祁紅,全國上下都以能品嘗到祁紅為口福。皇家貴族也以祁紅作為時髦的飲品,用茶向皇后祝壽,讚美茶為“群芳最”。
【歷史】
祁門一帶歷史上很早就盛產綠茶,從事茶業者人數眾多,唐鹹通三年(862年),司馬途《祁門縣新修閶江溪記》稱:祁門一帶“千里之內,業於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黃而香”。祁門在清光緒以前並不生產紅茶。據傳,光緒元年(1875年),有個黟縣人叫餘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因羨福建紅茶(閩紅)暢銷利厚,想就地試產紅茶,於是在至德縣(今東至縣)堯渡街設立紅茶莊,仿效閩紅製法,獲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門縣的歷口、閃里設立分茶莊,始制祁紅成功。與此同時,當時祁門人胡元龍在祁門南鄉貴溪進行“綠改紅”,設立“日順茶廠”試生產紅茶也獲成功。從此“祁紅”不斷擴大生產,形成了我國的重要紅茶產區。
【鑑別方法】
祁門紅茶的茶顏色為棕紅色,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味苦澀、淡薄,條葉形狀不齊。

其他名茶

1.雲南普洱茶

雲南普洱茶雲南普洱茶
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雲南普洱,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普洱茶是以古普洱府所管轄地區的雲南大葉種茶的曬青毛茶為原料,經發酵(包括自然發酵和人工後發酵)在形成的符合普洱茶雲南地方標準的散茶和緊壓茶的總稱。
普洱茶的產區,包括現在的思茅市,整個西雙版納州和臨滄部分地區,這個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足,濕度較大,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茶葉原料采自雲南特有的大葉種茶樹,其葉片長12—24厘米,具革質,比其他茶樹品種更加厚韌。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品質優異。採摘期從3月開始,可以連續采至11月。在生產習慣上,劃分為春、夏、秋茶三期。採茶的標準為二三葉。其製作方法為亞發酵青茶製法,經殺青、初揉、初堆發酵、復揉、再堆發酵、初乾、再揉、烘乾8道工序。
普洱生茶製成之後,還需要漫長的熟化過程。傳統上普洱茶的熟化都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也是普洱茶“越陳越香”的原因。1973年,雲南省勐海茶廠試製人工發酵普洱熟茶成功,自此普洱茶的人工發酵工藝及相關地方行業標準相應產生,同時也產生了現代意義上的普洱茶。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藥用的。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雲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於刺激性;耐泡,經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布。
普洱茶從外形上分有散茶與型茶(緊壓茶)兩種。運銷港、澳地區及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
北路銀針:產於福建福鼎,茶樹品種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優美,芽頭壯實,毫毛厚密,富有光澤,湯色碧清,呈杏黃色,香氣清淡,滋味醇和。福鼎大白茶原產於福鼎的太佬山,太佬山產茶歷史悠久,有人分析,陸《茶經》中所截“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佬山。清代周亮工《閩小記》中曾提到福鼎太佬山古時有“綠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來,福鼎大白茶品種和用其芽製成的白毫銀針,歷史相當久遠矣。
南路銀針:產於福建政和,茶樹品種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壯,芽長,毫毛略薄,光澤不如北路銀針,但香氣清鮮,滋味濃厚。政和大白茶原產於政和縣鐵山高侖山頭,於十九世紀初選育出。政出白毫銀針,則隨政和大白茶的利用應運而生。據介紹,一九一0年,政和縣城關經營銀針的茶行,竟達數十家之多,暢銷歐美,每擔銀針價值銀元三百二十元。當時政和大白茶產區鐵山、稻香、東峰、林屯一帶,家家戶戶制銀針。當地流行著“女兒不慕富豪家,只問茶葉和銀針一的說法。

2.凍頂烏龍

中國十大名茶中國十大名茶
凍頂烏龍茶,被譽為台灣茶中之聖。台灣省南投縣鹿谷鄉是它的主要產地。它的鮮葉,采自種植於凍頂山的青心烏龍品種的茶樹上。凍頂山海拔很高,因雨多山高路滑,茶農上山必須蹦緊腳尖(凍腳尖)才能上山頂,故又名凍頂,其產出的茶葉又屬於烏龍茶,所以命名為“凍頂烏龍”。但凍頂烏龍茶的的發酵程度很輕,約在20%—25%之間,屬於輕度半發酵茶,製法則與包種茶相似,應歸屬於包種茶類。
文山包種和凍頂烏龍,係為姊妹茶。凍頂茶品質優異,在台灣茶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其上選品外觀色澤墨綠而油潤,並帶有青蛙皮般的灰白點,條索緊結、勻整,彎曲成球。乾茶具有強烈的鮮花芳香;沖泡後,湯色金黃透亮偏琥珀色,湯味醇厚甘潤,帶熟果香或濃花香,味醇厚甘潤,喉韻回甘十足,帶明顯焙火韻味。葉底邊緣有紅邊,葉中部呈淡綠色,稱為“綠葉紅鑲邊”或“青蒂、綠腹、紅鑲邊”。

3.歙縣茉莉花茶

歙縣茉莉花茶歙縣茉莉花茶
花茶屬於再加工茶類,茉莉花茶最為常見,而安徽歙縣茉莉花茶是歷史名茶,我國茉莉花茶中的佳品。歙縣茉莉花茶,約於清代雍正年問已開始發展,距今已有250年的產銷歷史。1860年時,歙縣茉莉花茶已盛銷於東北、華北一帶。歙縣氣溫冷暖適宜,雨量充沛,茉莉花生長良好,同時歙縣也是著名的茶葉產地,優質的茶葉原料和適於茉莉鮮花生長的氣候,造就了茉莉花茶發展的優良環境。
歙縣茉莉花茶以所用茶胚、配花量、窨次、產花季節的不同而有濃淡,其香氣依花期有別,頭花所窨者香氣較淡,“優花”窨者香氣最濃。歙縣茉莉花茶主要茶胚為烘青,也有殺茶、尖茶、大方,特高者還有以龍井、碧螺春、毛峰等原料,用本地栽培的茉莉鮮花,經十餘道工序窨制而成。與同類花茶相比屬清香類型,香氣清芬鮮靈,茶味醇和含香,湯色黃綠澄明。
從解放初期始,歙縣茉莉花茶開始出口,外銷香港、日本、東南亞、歐洲、非洲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歙縣茉莉花茶以味濃、香純和耐沖泡而著稱,現歙縣已經成為花茶的主要產地之一。

4.四川峨眉山的“竹葉青”

四川峨眉山的“竹葉青”四川峨眉山的“竹葉青”
不少人都聽說過竹葉青酒,但知道竹葉青茶的人就為數不多了。
竹葉青茶產自四川峨眉山,創製於1964年,屬於扁形炒青綠茶。陳毅元帥1964年遊覽峨眉山,在萬年寺品嘗該茶時,讚美該茶形美似竹葉,湯色清瑩碧綠,將其命名為“竹葉青”。峨眉山竹葉青茶外形扁條,兩頭尖細,形似竹葉;內質香氣高鮮,湯色清明,滋味濃醇;葉底嫩綠均勻。
峨眉山是中國名山,這裡平均海拔800~1200米,主峰海拔高大三千多米,是四川盆地內的最高山峰,娥眉山區氣候溫和,土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又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正所謂“高山雲霧出好茶”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再加上竹葉青茶精選一葉一芽的初展鮮葉為原料,精湛的製作工藝,自然品質優良,雖然創製歷史較短,但大有後來居上的潛質。

5.蒙頂甘露

蒙頂甘露蒙頂甘露
蒙頂甘露又叫蒙頂茶,產於四川省蒙山,素有“揚子江中水,蒙山頂山上茶”之譽,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蒙山位於四川省邛崍山脈之中,地跨名山、雅安兩縣,東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嶺,西靠夾金山,北臨成都盆地,青衣江從山腳下繞過.立足峰頂,“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眾山羅繞;茶畦杉徑,異石奇話,足稱名勝”,因此有“猛杉之顛多秀嶺,惡草不生生淑茗”的說法。清代徐元禧有詩云:“五頂參差比,真是一朵蓮”。如此秀麗的蒙山,孕育出了這裡的名茶,由於蒙山茶主要產于山頂,故被稱做“蒙頂茶”。
蒙頂甘露茶形狀纖細,身披銀毫,葉嫩芽壯;色澤嫩綠油潤;湯色黃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鮮,沏二遍時,越發鮮醇,使人尺頰留香。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讚頌蒙頂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詩眾寫道:“琴里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唐代黎陽《蒙山白雲岩茶》詩中稱頌“若教陸羽持公論,應詩人間地一茶。”宋代文人《謝人寄蒙頂新茶詩》:“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文彥博在《謝人惠寄蒙頂茶》詩中雲“舊譜最稱蒙頂味,露芽雲腋勝醒醐。”明代錢椿年《茶譜》中記述:“茶之產於天下多矣!劍南油能頂石花,湖州油顧渚紫筍,峽州油時澗明月……其名皆著。品地之,則石花最上,紫筍次之……”清朝趙恆葉留油“色淡香長自仙”的佳句。從這些文辭優美的詞句中,我們不難體會道歷代文人對蒙頂茶的酷愛程度之深。

6.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屬於綠茶類,歷史名茶,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產於貴州都勻縣,屬布衣族苗族自治區。都勻位於貴州省的南部,市區東南東山屹立,細面龍山對峙。都勻毛尖主要產地在團山、哨腳、大槽一帶,這裡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峽谷溪流,林木蒼鬱,雲霧籠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6º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濕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質和磷酸鹽,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而且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格。
都勻毛尖“三綠透黃色”的特色,即乾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成品都勻毛尖色澤翠綠、外形勻整、白毫顯露、條索捲曲、香氣清嫩、滋味鮮濃、回味甘甜、湯色清澈、葉底明亮、芽頭肥壯。其品質優佳,形可與太湖碧螺春並提,質能同信陽毛尖媲美。主民茶界前輩莊晚芳先生曾寫詩讚曰:“雪芽芳香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爽味,心曠神怡功關靈!”

7.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名列中國十大綠茶之列,屬綠茶類尖茶,為我國“尖茶之冠”’尖茶特點是葉芽挺直肥實,兩頭尖而不翹,不弓彎、不鬆散。太平猴魁產於安徽省太平縣猴坑、鳳凰山獅彤山雞公山、雞公尖一帶,其中以猴坑所產質量最為上乘。這裡依山瀕水,林茂景秀,湖光山色交融映輝。茶園多分布在25~40度的山坡上,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這裡年平均溫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1650~2000毫米,土壤多為千枝岩、花崗岩風化而成的烏沙土,土層深厚肥沃,通氣透水性好,茶樹生長良好,芽肥葉壯,持嫩性強。當地茶樹品種90%以上為柿大茶。這是個分枝稀、節間短、葉片大、色澤綠、茸毛多的品種,適制猴魁的良種資源。太平猴魁為尖茶之極品。
太平猴魁的鮮葉採摘特別講究,穀雨前後,當20%芽梢長到一芽三葉初展時,即可開園。其後3~4天采一批,採到立夏停采。採摘標準為一芽三葉初展,採回的鮮葉要進行“揀尖”,即折下一芽帶二葉的“尖頭”,作為制猴魁的原料。“尖頭”要求芽葉肥壯,勻齊整枝,老嫩適度,葉緣背卷,且芽尖和葉尖長度相齊,以保證成茶能形成“二葉抱一芽”的外形。採摘要在晴天進行,雨天一般不採。一般上午采、中午揀,當天制完。製造分殺青、毛烘、足烘、復焙四道工序。該茶製法經不經揉捻,茶汁未出,故杉耐沖泡。
太平猴魁的外形是兩葉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捲邊”之稱。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花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獨特的“猴韻”。湯色清綠明淨,葉底嫩綠勻亮,芽葉成朵肥壯。品飲時,可體會出“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的意境。高香醇味,回味鮮甘,湯色清澈,葉底黃嫩。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尖茶一至五級共七級,以猴魁為首。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
太平猴魁的來歷有個故事:清未,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莊,紛紛在太平產區設茶號收購茶葉加工尖茶,運銷南京等地。江南春茶莊從尖茶中揀出幼嫩芽葉作為優質尖茶供應市場,獲得成功。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的芽葉,精工細製成王老二魁尖。由於猴坑所產魁尖風格獨特,質量超群,使其他產地魁尖望塵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8.屯溪綠茶

屯溪綠茶屯溪綠茶
屯溪綠茶,安徽省黃山市屯溪綠茶的簡稱,為我國極品名茶之一。主要產地有休寧、歙縣、施德、績溪、寧國等地。因歷史上在屯溪加工輸入出,故名“屯綠”。該茶條索緊密,勻正壯實,色澤綠潤,沖泡後湯色綠明,香氣清高,滋味濃厚醇和,是我國綠茶中的名品。“屯綠”屬炒青類,屯綠毛茶又稱“長炒青”。其做法起源於松羅匹茶的製法,品種有珍眉、貢熙、特針、雨茶、秀眉、綠片等6個花色18個不同級別,此外還可窖制茉莉、珠蘭玉蘭、玳玳、桂花、玫瑰等花茶。

9.雨花茶

雨花茶雨花茶
雨花茶是南京特產,因產於南京中華門外的雨花台而得名。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壯麗秀美,著名的雨花台原稱“聚寶山”,相傳梁武帝時,雲光法師在此講經,天降寶花,因此得名“雨花台”。由於南京地區空氣濕潤,山巒起伏,因此這裡是栽培茶樹的好地方。
“雨花茶”的生產歷史十分悠久。約在公元4世紀的東晉時代,南京百姓就有飲早茶的習俗。陸羽在《茶經》中曾經記述了《廣陵耆老傳》的故事。說的是晉元帝時,有一個老婦人,每天早晨提著一壺茶沿街叫賣,百姓都爭先恐後地買她的“雨花茶”湯來喝,奇怪的是,這老婦人自一清早叫賣到晚上,壺中茶湯不減。老婦人把賣茶所得的錢全部分給孤苦貧窮的人,貧窮的人都很感激她。這個訊息被當時官吏知道,派人把老婦人抓了起來,關進牢里。第二天一清早,牢婦人不見了。後來,雨花台一帶開始騙布蔥鬱碧綠的茶園。雨花茶的色、香、味、形俱佳,她外形圓綠、條索緊直、峰苗挺秀,帶有白毫,猶如松針,象徵著革命先烈堅貞不屈、萬古長青的英雄形象。香氣濃郁高雅,滋味鮮醇,湯色綠而清澈,葉底嫩勻明亮。

10.滇紅

滇紅滇紅
滇紅是雲南紅茶的統稱,分為滇紅工夫茶和滇紅碎茶兩種。其中又以滇紅工夫茶最為著名。
滇紅工夫茶屬大葉種類型的工夫茶,產於雲南南部與西南部的臨滄、保山、鳳慶西雙版納、德宏等地,其產區被稱為“生物優生地帶”。這裡的茶樹高大,所產茶葉芽壯葉肥,白毫茂密,是我國工夫紅茶的一枝新葩。
滇紅的最大的特徵為茸毫顯露,毫色分淡黃、菊黃、金黃。鳳慶雲昌等地生產的滇紅工夫茶,毫色呈菊黃;臨滄、勐海等地所產,毫色則做為金黃。即使是在同一茶園,不同季節的茶色葉各不相同,春茶毫色較淺,多呈淡黃,夏季毫色多呈菊黃,秋季則多為金黃色。滇紅工夫茶另一大特徵為香郁味濃。香氣以滇西元縣、鳳慶昌寧為佳,尤以雲縣部分茶區所出為最,這裡所產滇紅工夫茶的香氣中帶有花香。滇南所產之茶,滋味濃厚,刺激性較強,淡回味不及滇西之工夫茶。
滇紅工夫茶中,品質最優的是“滇紅特級禮茶”,該茶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乾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內質湯色紅濃艷亮,香氣鮮郁高長,滋味濃厚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嫩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