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嘉慶十五年所編的 中國經典性著作《中國名茶志》 ,泰順名茶黃湯、銀針等均名列其中。
解放初期,蘇聯茶葉專家品評泰順茶葉為“芽葉肥壯,白毫顯露,清湯綠葉,香高味醇”。
泰順是中國的茶葉出口基地縣之一,茶區遼闊,品種豐富,質量優異,產量較高。
品質特徵
外形條形苗秀,芽葉幼嫩、色澤翠綠,白毫滿身,內質清幽蘭花香,滋味鮮爽,湯色清澈,葉底翠嫩成朵。
品種特點

無性系。小喬木型,中葉類,中生種。二倍體。
主要分布於浙江南部茶區。浙江其他茶區有引種。
特徵

芽葉淡綠色,茸毛特多,一芽三葉百芽重40.0g。花冠直徑2.9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花單生,花冠長徑為45.5mm,短徑為37.4mm,花瓣7-8片,花萼5片。抗逆性較強。鮮葉茶多酚含量23.35%,氨基氮528.52mg%,
特性
芽葉生育力較強,持嫩性中等。一芽一葉盛期在4月上旬。產量中等,每畝達100kg。春茶一芽二葉乾樣約合胺基酸3.8%、茶多酚19.6%、兒茶素總量12.6%、咖啡鹼4.3%。制綠茶,條索肥壯緊結,富白毫,香氣似蘭花香,味鮮爽。抗寒性較強。抒插繁殖力中等。適制綠茶。適宜在江、浙綠茶區繁殖推廣。
適栽地區
浙江茶區。栽培要點:宜按雙條栽茶園規格種植,適當密植,嚴格進行定型修剪。及時分批嫩采。
生態環境

氣溫 常年平均氣溫28.2℃,1月份平均氣溫2.1℃,春秋氣溫涼爽溫和,4月和10月平均氣溫分別為15.4℃、16.7℃。年平均無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為11月5日,終霜日為3月29日,穩定通過10℃的初日為4月15日,終止於11月4-9日;≥0℃積溫為5085-5500℃;≥10℃積溫為4384-4750℃。
光照 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氣溫≥0℃期間的太陽輻射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總量射量73%。年日照時數為2000-223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資源比較豐富。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據統計,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數為125.6天,常年相對濕度80%,乾燥度0.8以下,屬濕潤地帶。
土壤 土壤類型比較複雜。中山區(內山區)主要是黃棕壤,即普通黃棕壤與山地黃棕壤,母質多為花崗岩、花崗片麻岩、角閃片麻岩,土壤深厚達1.5米以上,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崗地區(外山區)屬下蜀系成土母質分化而成的黃棕壤為主,土層雖厚,但耕作層淺薄,質地黏重,底層常有不透水粘盤層,肥力和通透性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兩岸及谷地,多為沖積土類,即沙質壤土(烏沙土),土層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為高產茶園區。
工序

生鍋與熟鍋:炒茶鍋口徑約70厘米,呈30度傾斜,兩鍋相鄰,一生一熟。生鍋溫度100℃左右,熟鍋稍低。投葉量約100克,嫩片酌減,老葉稍增。鮮葉下鍋後用竹帚或蘆花帚翻炒1—2分鐘,主要起殺青作用,炒至葉片變軟時,將生鍋葉掃入熟鍋,整理條形,邊炒邊拍,使葉子逐漸成為片狀,用力大小視鮮葉嫩度不同而異,嫩葉要提炒輕翻,帚把放鬆,以保色保形。炒老葉則帚把要帶緊,以輕拍成片。炒至葉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時即可出鍋,及時上烘。
毛火:用烘籠炭火,每籠投葉約1.5公斤,烘頂溫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乾即可。揀去黃頁、漂葉、紅筋、老葉後,將嫩片、老片混勻。
小火:最遲在毛火後一天進行,每籠投葉2.5—3公斤,火溫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乾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後一次烘焙,對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響極大。老火要求火溫高,火勢猛。木炭要先排齊擠緊,燒旺燒勻,火焰沖天。每籠投葉3—4公斤,由二人抬烘籠在炭火上烘焙2—3秒鐘,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邊烘邊翻。為充分利用炭火,可2—3隻烘籠輪流上烘。熱浪滾滾,人流不息,實為中國茶葉烘焙技術中別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籠茶葉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籠拉來拉去,一個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葉片綠中帶霜時即可下烘,趁熱裝入鐵筒,分層踩緊,加蓋後用焊錫封口貯藏。
歷史淵源

近年來更是名茶輩出,群英璀燦,現今所創製的名茶系列中,三杯香、白毫銀針、仙瑤隱霧、承天雪龍、白毫銀針、香菇寮白毫、特級珍眉等品種成為眾口好評的國內名茶,泰順茶葉不僅自然品質優異,且制茶工藝精湛。現今所創製的名茶系列中,香菇寮白毫、承天那龍、仙瑤隱霧、三杯香等品種成為眾口好評的國內名茶,承天雪龍、三杯香、香菇寮白毫等先後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名茶評比大獎,並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誌。其中“承天雪龍”,一九九一年獲國際茶文化節名茶大獎,一九九二年獲中國首屆農業博覽會銀質獎,“特級珍眉”榮獲第25屆世界食品博覽會金質獎,名茶“三杯香”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北京人民大會堂的特供茶。泰順縣是全國百個重點茶葉生產和出口基地縣之一,1996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茶葉之鄉”。
保健功能

茶葉中含有20-30%的葉蛋白,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的游離胺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4%。茶葉中含有4-5%的脂質,也是人體必需的。
含較多的胺基酸、糖類、鈣、磷、鐵、碘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份,對防治缺碘症、肺病、高血脂、動脈硬化、慢性氣管炎等都有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