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介紹

特點
“撞鐘山鶴起,煮茗石罌香。”這是元代溧陽人仇遠《廣教寺》中的詩句。說明溧陽早在宋、元已開始出產茶葉。南山壽眉茶條索微扁略彎,色澤翠綠披白毫,形似壽者之眉,香氣清雅持久,滋味鮮爽醇和,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完好。倘若想暢遊天目湖,有機會一定要蕩漾碧波竹筏、品飲南山壽眉,會使人心曠神怡、神采奕奕
榮譽

保健功效
1、保護神經細胞,對腦損傷和老年痴呆症可能有幫助;3、具有消除神經緊張和鎮靜作用;
4、提高學習能力與記憶力;
5、改善女性經期綜合症;
6、增強抗癌藥物的療效;
7、減肥、護肝的作用。據2003年第8期《茶葉信息》稱:《美國科學院學報》報導,美國科學家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布科斯夫基博士發現,喝茶能使人體血液免疫細胞的干擾素分泌量增加5倍。干擾素是人體抵禦感染的“化學防線”。原因是茶葉中有一種叫做“茶氨酸”的物質,這種茶氨酸在人體肝臟內分解為乙胺,而乙胺又能調動名為“伽馬-德耳塔T形細胞”的人體血液免疫細胞促進干擾素的分泌,從而能更大的提高抵禦外界侵害的能力。
沖泡方法

2、備水:將沸水倒在玻璃壺中備用.。
3、觀水:取黃浦江源頭水,高沖於觀水瓶中,再插入白茶鮮葉枝條,泉水清徹,枝條在水中漂浮,給人以動感。
4、賞鮮葉:南山壽眉鮮葉形似蘭花,葉肉玉白,葉脈翠綠,鮮活欲出。
5、溫杯:倒入少許開水於茶杯中,茶藝小姐雙手捧杯,轉鏇後將水倒於孟。
6、置茶:用茶匙取南山壽眉少許置放在茶荷中,然後向每個杯中投入3克左右白茶。
7、浸潤泡:提舉沖泡壺將水沿杯壁沖入杯中,水量約為杯子的四分之一,目的是浸潤茶葉使其初步展開。
8、運茶遙香:左手托杯底,右手扶杯,將茶杯順時針方向輕輕轉動,使茶葉進一步吸收水分,香氣充分發揮,遙香約0.5分鐘。
9、沖泡:沖泡時採用迴旋注水法,可以欣賞到茶葉在杯中上下鏇轉,加水量控制在約占杯子的仨分之二為宜,沖泡後靜放2分鐘。
10、奉茶:用茶盤將剛切好的南山壽眉奉送到來賓面前。
11、品茶:品飲南山壽眉先聞香,再觀湯色和杯中上下浮動玉白透明形似蘭花的芽葉然後小品口飲,回味甘甜,口齒留香。
12、觀葉底:南山壽眉與其他茶不同,除其滋味和鮮醇,香氣之清雅外,葉張的透明和莖脈的翠綠是其獨有的特徵。觀葉底可以看到沖泡後的茶葉在漂盤中的優美姿態。
13、收具:客人品茶後離去,及時收具,並向來賓致意送別。
採制技術

殺青:在鍋徑60厘米的遠紅外線平鍋內進行。鍋溫120~124℃,投葉量300~400克,採用抖、翻、理手勢,將茶葉殺透殺勻。當葉質柔軟、色澤轉暗即進入搓條顯毫工序。
搓條顯毫:是壽眉茶成形的關鍵工序。通過搓條,達到失水搓緊成條、顯毫的目的。鍋溫70~80℃,採用抖、理、搓、抓手法,先理直茶條,再用雙手掌合攏搓條。理、搓、抖、抓各種手法靈活掌握,變換進行。用力程度掌握輕、重、輕的原則,即含水量高或低時,動作應輕,避免茶葉結塊和斷碎。當茶條圓而略扁,茸毫顯露,乾度達七成乾左右,降低鍋溫至50~60℃,轉入煇鍋工序。
揮鍋:目的是進一步理條整形,達到定形、足乾的要求。採用慢速翻炒的手法,促使水分蒸發、理順茶條,固定形狀。炒至茸毫披露,鍋溫略升10℃左右。當發出持久的清香,捻茶即成粉末,含水量約6%以下時,起鍋攤涼貯藏。全程歷時35~40分鐘。南山壽眉茶的品質特點是,緊圓略扁、勻整,形似扁眉,披毫,色澤翠綠,香高清鮮,滋味醇厚爽口,湯色綠而清澈,葉底嫩勻明亮。
一般分為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於萎凋。萎凋分為室內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兩種。要根據氣候靈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悶熱的晴朗天氣,採取室內萎凋或複式萎凋為佳。其精製工藝是在剔除梗、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後,以文火進行烘焙至足乾,只宜以火香襯托茶香,待水分含量為4~5%時,趁熱裝箱。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般分為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於萎凋。萎凋分為室內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兩種。要根據氣候靈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悶熱的晴朗天氣,採取室內萎凋或複式萎凋為佳。其精製工藝是在剔除梗、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後,以文火進行烘焙至足乾,只宜以火香襯托茶香,待水分含量為4~5%時,趁熱裝箱。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1、鮮葉採摘。春季開採,採摘標準為玉白色的一芽一葉初展鮮葉。要求勻淨、完整、鮮活。
2、攤放用竹匾薄攤。環境要求清潔衛生,陰涼通風。攤放時間要適當,以葉片以軟,散發青氣,含水率60%左右為適度。
3、殺青。選用600型不鏽鋼電熱式多用機。鍋底溫度160~180℃,投葉量每鍋1400g,其間不時通熱風散發青氣。用時7~8min,快速出鍋。殺青程度以葉色轉暗綠,葉質柔軟,緊直成條,手捏成團,具有清香,含水率40%左右為宜。
4、做形。用63型電炒鍋。投葉量250g,鍋溫80~90℃.用雙手沿鍋底向同一方向理條,然後併攏,使茶葉在掌心來回搓揉。掌握輕重適度,用時6min。待條索緊直,含水率約30%時出鍋攤涼。
5、烘乾。分初烘和足乾,用3型熱風烘乾機。初烘溫度控制在100~110℃,足烘溫度控制在80~90℃.成茶含水率為5%~6%。
中國名茶1
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