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開魯鎮處於東北經濟區中心地帶,國道303線、開保公路,橫貫全境,連線國道304線、國道111線油路南北貫通,集通鐵路穿境而過,距全國鐵路六大編組站的通遼站和能起降中型客機的通遼機場僅80公里,距瀋陽、長春、哈爾濱三個中心工業城市和大連、營口、錦州三個海港碼頭較近,乘車皆可半日到達。
自然條件
開魯鎮地處西遼河衝擊平原腹地,平均海拔241米。地下水資源充足,地下水位1.5米—2.5米,含水層90—190米,且水質良好。鎮域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構成以黑土、五花土為主。氣候類型屬大陸性溫帶半乾旱氣候,年降雨量338.3毫米,年平均風速4.1米/秒,無霜期156天,日照3095小時,積溫3071℃,晝夜溫差較大。
基礎設施

城區綠化、硬化面積明顯增多,人民廣場投入使用。文教衛生:有中心陌生院、農業服務中心,文化廣播服務中心。
鎮區內設縣屬高中1所(開魯一中)、國中4所(二中、三中、育英、蒙中),國小14所,其中縣屬國小4所(實驗、民主、勝利、工農);鎮區內設縣屬衛生院(站)3所(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站)。其它:遠近聞名的開魯元代佛塔,巍巍聳立在城區東南,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農業生產
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2億元,工業總產值0.4億元;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4.6萬頭(只),其中生豬3.2萬口、蛋雞15萬隻、黃牛1630頭、奶牛782頭現代化擠奶站3處;有林面積5.1萬畝,森林覆被率16.1%;財政收入15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0元。

全鎮現有耕地24.2萬畝,沼地40餘萬畝,林地12.3萬畝,是國內重要的玉米生產種植基地,年產玉米2.5億斤以上。耕地除適宜種植玉米外,還適宜種植高粱、小麥、水稻等大田作物及紅乾椒等各類蔬菜作物。全鎮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較好,農田均可使用地下水澆灌。全鎮農區畜牧業發展迅速,畜禽總量逐年膨脹,畜牧業防疫體系健全。目前全鎮育肥牛存欄近萬頭,羊存欄9.8萬隻,生豬存欄10.1萬口,養殖蛋雞30萬隻,養殖白鵝120萬隻,養殖奶牛超過4000頭,並基本實現專業化和規模化養殖。
工商業發展

目前全鎮共有農村集貿市場3個,楊秀峰紅乾椒市場、無公害蔬菜行銷協會、蛋雞協會、養羊協會、養豬協會、養兔協會等專業市場及專業經濟合作組織、中介機構團體數十個。
招商引資

發展目標

開魯縣開魯鎮牢固樹立“工業強鎮、商貿活鎮、種養富民”的發展理念,精心打造一流經濟強鎮。力爭實現四個突破,即招商引資實現1.5億元,新上1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10個以上,立項爭資實現500萬元,財政收入實現1200萬元。
實施開放招商戰略,強力推進工業經濟的高速增長。該鎮圍繞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積極引進經濟拉動力大、就業容量大、環保水平高、科技含量高、上繳稅金高的項目為招商引資的重點,通過全民招商、一對一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實現招商引資的新突破。鎮黨委、政府要組成相關項目推進組,專門抓好為企業協調服務等工作,保證意向項目不流失,在談項目能簽上契約,契約項目早建設,在建項目快投產。2006年,全鎮工業企業上繳稅金要達到1000萬元,占本鎮財政收入的95%以上,使工業經濟真正成為開魯鎮的支柱產業,逐步構建起全鎮工業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拓寬戶域經濟發展渠道。年內,全鎮要新增50萬元以上民營企業30家,新增個體工商戶150戶。鼓勵支持民眾大力發展各類商貿流通企業,讓“商貿活鎮”成為繁榮當地經濟發展重要途徑之一。
切實抓好農民增收,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千方百計抓好龍頭企業建設,通過扶持壯大新化公司、天之華酒精、西瑪泰乳業、鑫魯裘革、紅乾椒深加工、牛奶收購站等現有龍頭企業,充分發揮無公害蔬菜協會、蛋雞協會、養羊協會、白鵝養殖協會、奶牛協會、紅乾椒市場的上聯市場、下聯基地的中介服務作用,進一步帶動全鎮種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二是加強農牧業基地建設,抓好企業“第一車間”的生產。種植業方面,要繼續鞏固擴大優質玉米、紅乾椒及綠色蔬菜、藥材種植面積;在養殖業方面,重點抓好典型村、養殖小區、養殖大戶,使小規模大群體養殖方式迅速向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方式轉變,努力突出畜牧業在大農業內部中的主導位置。三是加快發展農畜產品流通領域中的各類中介組織和專業協會,為農畜產品外銷架橋鋪路。四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五是抓好勞務輸出工作。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技能,培養新型農民。開魯縣黑龍壩鎮朱建勛家已養殖五年蛋雞,通過滾動式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現存欄蛋雞5000隻,日產雞蛋625斤,他的家人一邊撿雞蛋,一邊介紹養殖經驗,臉上流露出掩藏不住的喜悅。
中國城鎮3
中國地大物博,城市眾多,鄉鎮就更多了,了解鄉鎮歷史,人文,更多的接近鄉鎮睥風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