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建廟傳人、包天虎將祖廟於1994年移地修建在通遼市西拉木倫公園北側。於1997年9月9日由青海省塔爾寺法台、內蒙古佛教協會會長烏蘭活佛將原“聖經寺”更名為吉祥密乘大樂林寺。
寺廟占地27,000平方米。該廟宇始建於1994年,完工於2005年。該寺有18名喇嘛,13名宗教職員。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五、十月二十五日分別舉辦祈願會、嘛呢會、吉祥頌、滿金大會。
寺廟建築
大山門殿

瑞像圖
在塔爾寺有這樣的象徵,也叫長壽圖、獻寶圖,分別是大象、猴子、小白兔、金絲鳥。他們動物之間都能和諧相處,人之間為什麼就不能呢?佛教祈求和平,和平才能發展。金絲鳥從天上叼來了果樹籽,大象負責澆水、兔子負責鏟草,猴子侍弄地,他們相處很融洽。
天王殿
天王殿是飛檐斗拱、雕樑畫棟的仿古式建築。此天王殿殿寬三間,深進一間,單檐歇山式房頂上覆有金赤琉璃瓦,屋頂正中有鎏金八幅法輪和對臥的一對雌雄祥麟。四周廊檐均立有柱子,柱子與柱子之間均有漢白玉欄桿,前後門四級台階架有欄桿。藏傳佛教工藝上有講究。獸、鳥、龍等全部是實木雕刻,然後貼金。每個柱子上都有獸頭,四個角都有象頭,象徵著四面八方吉祥如意。
天王殿右側為長壽圖。門前立有“四獸祥和”塑像。正中端坐著漢白玉雕成的大肚彌勒佛,他身後是韋陀。彌勒佛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如來說:“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接替如來掌資佛事”,所以三世佛中,彌勒是未來佛。彌勒在印度是婆羅門家族出身,在中國化身是五代時吳越豐化人,名叫“契此”,契此和尚身材矮胖,肚子特大,整天用竹桿挑著一個大布袋化緣,化來的錢米又一點不留地施捨給飢困者,他逢人便笑,語言無常,他總是扶困救貧,幫助眾生解決不少困難,人們非常喜歡他。他自稱是彌勒轉世,圓寂前他說:“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後來人們都哄傳他就是“彌勒”的化身。因為彌勒肚子大,人們便習慣地叫他“大肚彌勒”,把他供奉在《天王殿》的正中,他樂樂哈哈接引眾生成佛。
韋陀的金剛杵擱於肘間,說明該寺為接待寺。大家知道為什麼寺廟裡面都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嗎?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座廟裡,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落四,沒有好好地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每天陰著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佛祖在查看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座廟裡,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銖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經過兩個人的分工合作,廟裡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裡,世上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是如何運用。這四尊雕像就是四大天王,他們分別是用整塊石頭雕刻而成的。佛經稱,世界的中心為須彌山,須彌山四方有四大部洲(現代佛教界也有人認為是四個星球),即東勝神州、南贍部洲(即我們所居世界)、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四大天王住須彌山山腰的犍陀羅山,其任務是各護一方天下,故又稱“護世四天王”。
一位叫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穿甲冑,手持琵琶(他原為印度樂神,表明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冑,手握寶劍(保護佛法不受侵犯);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紅色,穿甲冑,手纏龍或蛇(他原為“天龍八部”中群龍的領袖),或持絹索(用索捉不信佛的人,使其皈依佛教),有的另一手持寶珠(取龍戲珠之意);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穿甲冑,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用以制服魔眾,保護人民財富,他原為印度財神),有時左手握神鼠(傳說稱,唐天寶元年北方天王顯現,大放光明,同時有數百神兵擊鼓,有“金鼠”咬斷敵軍弓弦,蕃兵大懼,望風而逃)。明清以來,受小說《封神演義》的影響,將四大天王的兵器作了漢語“雙關”式的改造:南方增長天王掌青光寶劍,職風(與“鋒”諧音);西方廣目天王掌碧玉琵琶,職調;北方多聞天王掌混元珠傘,職雨;東方持國天王掌紫金龍花狐貂,職順(龍蛇可捋順)。至此,四大天王漢化成了護國安民、主風調雨順的佛教天王。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里供奉的佛分別是,豎三世佛,即未來世彌勒佛、現在世釋迦牟尼佛、過去世燃燈佛;三方佛(橫三世佛),即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此三方佛是泰國贈送的;三長壽佛,為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蓮花生佛、千手千眼佛。還有白度母、寶瓶菩薩、地藏菩薩(他曾說過: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文殊菩薩(道場在山西五台山)、班若菩薩、綠度母,這三尊菩薩像是在尼泊爾雕塑完成的。接下來是佛教的護法神關公,左右兩側分別是周倉和關平,前面這位是關公的馬童。
觀世音殿
坐落在大雄寶殿正北端的這座殿是觀世音殿,總面積為300平方米,基礎高4米,殿高14.7米,共30間。殿內有九九八十一尊觀世音塑像,門前建有二十九級台階直通殿門。台階兩側,雙獅護望。
護法殿
護法殿是一座護法神殿,又稱威猛神廟。大家看,廟前有深進二米的廊檐、沿台階架有石欄桿、中段台階兩側立有一對石獅、檐廊柱子八明兩暗,柱子頂端有雙層橫檁,上以陽紋雕刻荷花、葡萄、石榴、金魚、寶劍、葉子、吉祥結圖飾,殿內供奉著十面佛母、五大神、馬頭明王等神像。
佛降塔
佛降塔,又稱三十三天塔,高十三米。在塔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像,頂端四邊各有四隻雄獅正在擎舉象徵佛陀說法姿勢的塔身和塔頂,並於雄獅中間畫有金剛飾等圖案。
法門塔
法門塔又稱初轉法輪塔、青格爾朝克圖塔。塔高十三米。該塔是紀念釋迦牟尼佛獲得徹悟後到波羅奈城向五比丘初傳“四諦”主要內容的聖跡。塔身底部四層,從下至上以5、6、5、4之數鑿有小眼光門供奉著80尊小銅佛像,各小門間飾以“六字真言”的浮雕圖案。最下層四角雕塑有四隻蹲獅,大眼光門以“南久旺丹”的圖形作門面。
長壽塔
又稱尊聖塔、加持萬壽吉祥塔。塔高十三米。長壽塔是為紀念釋迦牟尼在廣嚴城測算自己壽數,其弟子和門徒祝願其長壽並佛法永駐的聖跡而建。長壽塔規格布局、裝飾均同佛降塔,惟於眼光門內供奉尊聖佛母像。
時輪金剛寶塔

寶座
佛國寶座,下面有獅子,力大無比,頂上一條金龍,象徵著科爾沁大草原風調雨順,一般在皇宮裡才有金龍,在寺廟裡有龍是很少見的;藏傳佛教塔是進不來的,可是我們這座塔與時俱進了,所以我們能進入塔的內部。中間供奉的是橫三世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然後是白度母、綠度母,後兩者是觀世音菩薩的兩滴眼淚的化身,據說求她們可以心想事成。這是金財神,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像,上面是觀世音菩薩。因為千尊佛里必須有金佛,所以這裡供奉了三尊金佛。
法輪必須順時針轉。上面有六字經文。轉一圈相當於念經十萬遍。這個大法輪轉一圈相當於念經一百萬遍。
銅鏡旁邊是金剛杵,一面8個,共32個。神樹:這是1994年建廟時自己生長出來的,相對其它柳樹來講這么短時間長這么粗是不容易的。
轉經亭
轉經亭高5米、六面六角六柱、六根淺紅色柱子頭部飾有白色圖案,腳下墊有白色鼓形基礎,柱子之間上下兩頭均鑲著黃綠色鏤空架和欄桿。朝正南正北各有四級台階,兩邊雲彩圖案,欄桿桿頂蹲有小獅,排有六角的亭頂覆金琉璃瓦、翹檐以斗拱支撐、並在頭下各掛有風鈴,造型美觀,靈巧別致,猶如展翅欲飛。
大樂林寺在現有的基礎上,還要增建鐘鼓樓等建築,新建喇嘛宿舍樓2000平方米和仿古改造寺院北大門,以方便遊客和信教民眾。他們將為科爾沁大地風調雨順、吉祥平安、宏揚佛法而繼續努力工作著。
建築風格

交通信息
可乘坐公交12路、17路,三水廠(老幹部活動中心)站下車西行200米即到;
或乘坐公交15路、59路、66路,老交警站下車東行500米即到;
也可乘坐公交9路、11路、15路、59路、62路、67路西拉木倫公園站下車,穿過公園即到。
旅遊貼士
1、尊重當地宗教文化。
2、通遼位於科爾沁草原的腹地,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裡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涼爽而短暫、冬季寒冷漫長,因此,每年的7到10月份時到通遼旅遊的最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