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有“禪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剎”之譽;是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少林功夫的發祥地,位於河南鄭州市登封城西12公里處的少室山,是嵩山風景區的主要核心景區之一。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因寺處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
寺內現存有山門、客堂、達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千佛殿內有明代五百羅漢朝毗盧壁畫。寺旁有始建於唐貞元七年(791)的塔林,有塔220餘座,還有初祖庵、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法華塔、元代緣公塔等。寺內保存唐以來碑碣石刻甚多,重要的如《唐太宗賜少林教碑》、《武則天詩書碑》、《戒壇銘》、《少林寺碑》、《靈運禪師塔碑銘》、《裕公和尚碑》、《息庵禪師道行碑》和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臣紀念碑》等。該寺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曾屢加修繕,使千年古剎重放異彩。現存建築包括常住院及附近的塔林、初祖庵、二祖庵、少林寺達摩院等。
少林寺自建寺以來,禪、武、醫舉世聞名,經久不衰,沉積了豐厚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曾先後被評為“鄭州市十大旅遊景區”、全國首批“4A級景區”,年接待遊客150餘萬人次。1982年一部《少林寺》電影,使少林寺、少林功夫風靡世界,成為河南乃至世界的一個頂級旅遊產品。現任少林寺方丈是釋永信。
除了河南鄭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經考據後證明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位於福建的少林寺,被稱為“南少林”。關於南少林所處地點,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種說法。
歷史發展
建立之初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落跡傳教而建造的。因寺座落於少室山陰的叢林之中,故名。正如清景日眕《說嵩》云:“少林者,少室之林也”。
跋陀到少林寺後,長住於此傳授小乘佛教。不乘是以自解脫為目的的早期印度佛教。當時前來少林寺求法的達數百人,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傳法之後,傳燈轉移,並不繼續發展。
達摩到來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釋迦牟尼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漂洋過海到中國,途經廣州、南京,然後北渡長江來到少林寺,在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寺院逐漸擴大,僧日益增多,少林寺名重一時,成為禪宗祖庭。禪宗是佛教的一派,禪是梵語“禪那”的略稱,即安定、止息雜慮的意思,其宗旨是“明心見性,一切皆空”。禪宗修道的禪法稱為“壁觀”,就是面對牆壁靜坐修行。達摩曾在少林寺後五乳峰上的石洞裡終日面壁了九年,首傳禪宗。至此,少林被稱為“禪宗祖庭”。由於面壁年深日久,身影投於石上,留下千古傳頌的“面壁石”。
南北朝時,佛教盛行,佛寺遍天下,北周武帝時採納元嵩“定教先後”的建議,於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下令禁止佛、道二教傳流,當時少林寺也不能倖免,僧眾流亡嚴重。北周大象年間,靜帝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復行佛、道二教,並重整少林,同時將少林寺改名為陟岵寺,召惠遠、洪遵等120人住寺內,名“菩薩僧”。
興盛時期
到了隋代,當隋文帝即位後,頗重佛教,於是在開皇初年復改陟岵寺為少林寺,並賜少林寺田地一百頃為寺院莊園,少林寺從此成為一個擁有百頃良田的大莊園。
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消滅王世充割據勢力時,少林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優厚封賞,賜田地千頃,水碾一具,參戰僧人也各有封賜。從此,少林寺名揚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也成了李唐最高統治者經常駕臨游幸之所,如高宗、武則天不斷到少林寺游幸,每次都有封賜,並對少林寺大加增建。到了唐宋年間,少林寺擁有土地14000多畝,寺基540畝,樓台殿閣5000餘間,僧徒達2000多人,甚為興盛。唐會昌年間,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毀,迄唐末五代,寺漸衰頹。宋代略有修葺。
元明時期少林寺仍很昌盛。元皇慶元年(1312),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封贈為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統領嵩山所有寺院。一時中外僧眾雲集,演武禮佛,僧眾常有兩千人左右。福裕主持少林時,創建鐘樓、鼓樓,增修廊廡庫廚,金碧輝煌,殿宇一新,僧徒雲集演武禮佛,“眾常兩千”。後福裕被元帝追封為晉國公。元末農民起義,紅巾軍至少林,僧眾散逃。
明王朝建立後,少林寺的殿宇樓閣屢經修葺,並有所增建。嘉靖時因寺僧抗倭有功,明朝皇帝又大規模地修整了寺院,寺院並享有明朝官府所賜予的免除糧差等特權。
清朝初期,少林寺也頗為興盛,康熙親自為山門及大雄寶殿書寫匾額;雍正時創建山門;乾隆皇帝還親臨少林,夜宿丈室,寫下眾多的詩詞、匾額。清末以後,少林寺屢遭兵燹戰火,特別是1928年軍閥石友三火燒少林寺,大火延續四十餘天,寺內建築文物毀環嚴重。
新中國建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國家拔巨款對少林寺大加整修,恢復和修繕了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築和文物,並美化了環境,增添了設施,從而使千年古又呈現出金碧輝煌的局面。少林寺的主體建築為常住院,是寺中住持及眾執事僧們進行佛事活動和起居的地方,也就是人們所通稱的少林寺。常住院依山而建,中軸建築共為七進,即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方丈室、達摩亭和千佛殿,兩側還有六祖殿、緊那羅殿、東西禪堂、地藏殿、白衣殿等建築,面積三萬多平方米。
現時少林寺絕大部分建築均是重新建造,當中包括著名的大雄寶殿、達摩面壁石等均屬仿古製作;但一些地方如古代練武場、塔林及部分石刻仍得以保存。1997年,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一直尋求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身份,以求獲得聯合國每年撥款維修發展,但經過屢次申請,仍未能成功。少林寺現有(2007年)僧人二百人,近年入場費屢屢上升,由最初數元人民幣,至四十元、六十元,加至2007年的100元。
釋永信從來沒有說過少林寺現時到底有多少資產。2004年,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少林寺在美國演出一場的收入在1萬美元左右。2005年尾,少林寺和鄭州歌舞劇院合作之《風中少林》舞劇在北京保利劇院映出。之後在美國演出兩年,共800場,收入高達800萬美元。
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將中國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內的8處11項古建築精華。
2011年,少林寺領先各大門派,在台灣苗栗縣設立台灣首座武術學校。
2015年2月23日,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向新南威爾斯州肖爾黑文市市長支付約416.2萬澳元(約2040.5萬人民幣)的支票,結清購地所有款項。該項目計畫建造一座少林寺澳洲分寺。
建築組成
綜述
少林寺常住院建築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從山門到千佛殿,共七進院落,總面積約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築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達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東北有廣慧庵。
寺周還有同光禪師塔、法如禪師塔和法華禪師塔等古塔10餘座。
整體布局
山門
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築,創建年代無考,當在金、元時代,現山門,1986年按舊制重建,創修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額懸“少林寺”黑漆方匾,為清康熙 皇帝御書。據《少林寺志》載:此匾原懸於大王殿正門上方,大王殿焚毀後,移於此處,入少林寺山門,是一條寬闊的慢斜坡形雨道,兩旁有許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製詩書碑》,還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禪師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禪師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關係。郭沫若為此曾題詩說:“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來唐不讓仁。願作典型千萬代,相師相學倍相親”。寺內還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唐嵩岳少林寺碑》、《宋蘇東坡觀音贊》等。另外還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書寫的碑刻。這些碑刻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山門,應作“三門”。依佛經言,三門即三解脫門簡稱,稱寺院大門為三門,取其入道之義。現少林寺三門,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時所建。1974年重修。正門上方橫懸長方形黑底金字匾額,上書“少林寺”三字,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題頒賜。三門殿內神龕供奉彌勒坐像。神龕後面為韋馱立像。三門前有石獅一對,豎眉鼓目,純真威武;雕工精緻,元明舊物。三門的八字牆外,有明嘉靖年間建立的石坊兩座,東西對稱,形制相同。
碑林的盡頭是“三大殿”,即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即藏經閣),1928年這三座重要建築都毀於軍閥的兵火。除三大殿之外,被大火燒毀的殿堂還有:鐘樓、鼓樓、客堂、庫房、香積廚、東西禪堂、緊那羅殿、六祖堂、閻王殿和龍王殿,還燒了7棵大柏樹和“五品封槐”等。據說,大火蔓延了40餘天,這是歷史上少林寺最慘重的一次火劫。
慈雲堂為少林寺碑石最集中處,在三門內甬路東側。廊內集中陳列有北齊以下碑石計124品,故亦稱碑廊。北齊武平六年《少林寺碑》、唐永淳二年《大唐天后御製詩書碑》(王知敬書)、宋宣和四年《面壁之塔》(蔡京書)、宋《第一山》(米芾書),元皇慶元年《裕公碑》(趙孟頫書)、元至正十四年《淳拙才禪師道行碑》、明萬曆三十七年《少林禪師道公碑》(董其昌書)等名碑,皆列其中,實為一座豐富的書法藝術寶庫,現院內植竹千竿,殿閣掩映,為少林寺最幽靜怡人的地方。
塔林
位於少林寺院西約三百米處,因塔散布如林,故稱塔林。塔是印度古音“塔婆”簡稱,意為墳墓,在我國專指僧人的墳墓。塔內一般安放逝者的靈骨或生前衣缽。
塔林是少林寺歷代住持和有成就、有貢獻的僧人的墓群。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圓寂後,才設宮建塔,刻石紀志,以昭功德,激勵後來。塔的形制層級,高低大小,除了各個歷史時期的風尚和具體情況(如戰爭時代,改朝換代等)影響,還體現著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地位、成就和威望。
塔林現存自隋以來各代墓塔共232座,其中隋舍利塔1座,唐塔1座,宋塔2座,金塔7座,元塔43座,明塔139座,清塔10座,當代塔2座,年代不清塔27座,另有殘塔和塔基35處。面積達一萬四千多平方米。為我國最大的塔林。
這些塔的造型多姿多彩,按層級分,有單層和多層,最多層級為七級,即世稱“七級浮屠”,最高達15米;按平面形狀分,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圓形等;按型制分,有密檐式、堵波式和喇嘛式等。大多數是用磚石砌成,亦有用整石鑿制而成。塔體上往往刻有精美的圖案和浮雕。塔銘內容更加豐富,每座塔正面都有塔額,標識塔主名號;有的塔後還有塔銘,幾位有較大影響的高僧塔邊,還專門樹立碑石,詳細記載塔主的生平事跡,嗣法傳承,以及立塔人,立塔年代等內容。因此,少林寺塔林,不僅是研究我國古代磚石建築,書法,雕刻的藝術寶庫,也是研究佛教史,少林寺史非常珍貴的資料。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元、明兩朝是少林寺歷史最為重要時期之一,自元初一代宗師雪庭福裕入主少林,禪宗曹洞法脈重歸祖庭,一直傳到明末無言正道,其間名師輩出,高僧濟濟,史稱“少林中興時期”,並尊雪庭福裕為“中興之祖”。結合禪宗史傳,可以看到:少林寺的這段黃金時期,亦是曹洞宗的黃金時期之主體表現,亦是該時期中國佛教的重要表現。少林寺塔林中的元、明兩朝墓塔及銘文資料,對於元、明兩朝禪宗史學術研究,尤為難得可貴。
除塔林外,少林寺院內及周圍還散布著自唐代以來墓塔17座,其中唐塔4座,五代塔1座,宋塔2座,元塔1座,明塔2座,清塔4座,年代不清塔3座,同樣具有很高的價值。其中法如塔建於唐大周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塔室存碑,對早期禪宗史研究,價值更大。
隋—舍利塔 | 唐—法玩塔 | 唐—法如塔 |
唐—功德塔 | 唐—同光塔 | 元—古岩塔 |
千佛殿
在立雪亭北,又名昆盧閣,創建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至明崇幀三年(1630年)與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先後進行重修,現為硬山建築。殿內正中的神龕里,供奉昆盧銅佛。殿東端的神台上,有明代漢白玉雕造的南無阿彌陀佛一尊,西牆下供達摩像一尊。殿內東、西和北牆上,繪有彩色壁畫“五百羅漢朝昆盧”。畫面以山水雲氣作底襯,並將五百羅漢區別為上、中、下三層,畫中羅漢,有的降龍伏虎,有的持缽顯法,有的高談闊論,有的朝覲上尊。形象生動、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初祖庵
位於少林寺西北約一公里,五乳峰下的小山丘上。這是宋人為紀念初祖達摩面壁而修建的一座庵院,又稱“面壁庵”。三面臨澗,古木掩映,為山中勝境;佇立院中,可仰望五乳峰頂達摩洞及達摩大型雕像。現庵院主體建築有山門、大殿和千佛閣。
大殿
創建於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歷代每有修葺,主要構件仍為北宋原物。它是河南省現在最古老的一座木石結構建築,在建築學術上具極高價值。殿門有磚雕對聯:“在西天二十八祖,過東土初開少林。”殿內供達摩像,並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東、北、西三壁上尚存人物彩繪23幅,另有5幅在歷代修葺已被毀壞,內容為初祖達摩以下三十六位禪宗祖師。繪製年代約在明末,形象質樸古拙。彩繪以下群肩石上,以及大殿的十二根檐柱,四根內柱,神龕須彌座束腰部分,都雕刻著精美的浮雕。內容包括人物、動物、花卉和山水等,畫面非常豐富,造型生動,構思巧妙,意境悠遠,刀法勁健,皆為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25年)大殿創建時所刻,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少林寺石刻中的珍品,也是我國石刻藝術的寶庫之一。殿前尚有傳六祖手植柏一株,圍四米多,傳說六祖慧能回少林拜祖,用缽盂將樹苗從廣東帶回,植於此地。
千佛閣
為明代初祖庵住持福元創建。內供達摩,並供觀音菩薩像。千佛閣前有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舍利石函一具,四面有線刻畫,圖中天王怒目圓睜,或持劍,或執杵;仕女手托花果,姿態優美;鬼王披頭散髮,凶相畢露。刀法流暢自如,堪為上品。庵院內尚有碑石40多通,其中著名的有:宋黃庭堅《達摩頌碑》、宋蔡汴《達摩面壁之庵》,明刻《達摩面壁圖》等。
從初祖庵後,攀登而上,盤曲周折,約一里許,便到達摩洞。洞在五乳峰中峰上部南側,為當年達摩面壁九年處。石洞深約七米,高寬三米餘,洞外有石坊,明萬曆甲辰年(公元1104年)造,南額題刻“默玄處”,北額題刻“東來肇跡”。內供達摩塑像一尊。
甘露台
在寺院西牆外三十米處,傳為少林寺創始人跋陀譯經處。當年跋陀與勒那、流支一起,在此共譯《十地經論》,天降甘露,因此得名。唐顯慶年間,玄奘法師亦嚮往在此譯經,致書唐高宗,未果。台上有古柏兩株,挺拔如鐵。台下東南隅,有古樹數株,根出如虬如梁。
白衣殿
位於千佛殿東,清代硬山建築。因殿內繪有少林拳譜壁畫,所以又稱“拳譜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白衣菩薩銅像。南北山牆畫有少林寺和尚演武的場面。北牆繪寺僧徒手搏鬥圖共16組。這些畫面生切地再現了古代少林拳的風姿。
地藏殿
位於千佛殿西側,原為清式建築,近年重修。神龕內塑有地藏菩薩及左右二侍者像。
除以上主要建築外,少林寺西側還有塔院等。據記載,從隋代起,少林寺內就有塔院的建置,唐、宋時又加整修。現在塔院內有古塔兩座,同建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為少林寺僧廣慶所建。少林寺為千古名剎,中外遊人絡繹不絕。
天王殿
為寺院第二進殿宇,與大雄寶殿、藏經閣並稱三大殿。原建築已毀於1928年“火厄”,1982年按舊制重建。外塑兩執金剛像,內塑四天王像。
大雄寶殿,是寺院佛事活動的中心。殿內供釋迦牟尼、藥師佛、阿彌陀佛。上懸掛清康熙御書“寶樹芳蓮”。屏牆後壁懸塑觀音像。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像。
鐘樓、鼓樓
座落在大雄寶殿兩側,東為鐘樓、西為鼓樓,四層,高45米,巍峨雄偉,國內罕見。1928年,少林寺遭“火厄”,鐘樓毀,大鐵鐘墮地,裂為數塊。現鐘樓按舊制重建於1994年。大銅鐘按原型鑄於一九九五年,重六點五噸。鐘樓北隅平台上殘破大鐵鐘,即金泰和四年所鑄原物,鐘上有銘,詳記因緣。鼓樓,1928年毀於大火。現鼓樓按舊制重建於1995年。
法堂
位於大雄寶殿後。為高僧講經說法處。內貯元、明、清三代大藏經,及少林拳譜秘笈、明大藏經銅版,清《少林寺志》木版,達摩面壁影石等。一九二八年,軍閥混戰,國民軍石友三縱火少林寺,法堂及其貯藏,悉毀於火厄,殊為痛心。現法堂按舊制重建於一九九二年,內供漢白玉大臥佛,長七米,重十六點五噸。東西兩壁經櫃,貯《中華大藏經》、《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 、《高麗大藏經》及佛教、少林武術等典籍。
寺內大殿
方丈室
是寺中方丈起居與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曆游少林寺時即以方丈室為行宮,故又稱“龍庭”。
立雪亭
在方丈室後,為紀念達摩慧可而修建於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殿內供初祖達摩。神龕上方懸掛“雪印心珠”匾額,系清高宗弘曆帝游幸少林時御題,匾額正中鈐“乾隆御筆之寶”印鑑。神龕後奉緊那羅,鐵鑄,造型古樸有力。
千佛殿
為少林寺最後一進大殿,也是少林寺現存最大的佛殿。因殿內繪有大型壁畫五百羅漢而得名。殿內供毗盧佛,故又稱毗盧閣。神龕後面北壁及東、西兩壁,繪“五百羅漢朝毗盧”大型壁畫:壁畫高七米五,長四十二米,面積約三百二十平方米,構圖嚴謹,形象生動,氣勢磅礴,世所罕見。殿內地面上,尚有四十八個腳坑,傳當年寺內武僧練武所遺。清代朝廷禁止民間習武,少林武僧只好選擇最隱蔽空曠的千佛殿習武。
慈雲堂
為少林寺碑石最集中處,在三門內甬路東側。廊內集中陳列有北齊以下碑石計124品,故亦稱碑廊。北齊武平六年《少林寺碑》、唐永淳二年《大唐天后御製詩書碑》(王知敬書)、宋宣和四年《面壁之塔》(蔡京書)、宋《第一山》(米芾書),元皇慶元年《裕公碑》(趙孟頫書)、元至正十四年《淳拙才禪師道行碑》、明萬曆三十七年《少林禪師道公碑》(董其昌書)等名碑,皆列其中,實為一座豐富的書法藝術寶庫,現院內植竹千竿,殿閣掩映,為少林寺最幽靜怡人的地方。
碑誌
少林寺現有各類碑刻204方。其中豎碑123方,嵌碑65方,散殘碑刻16方。碑刻的刻制年代分別為:北齊1方;唐代7方;宋代6方;金代2方;元代13方;明代70方;清代30方;民國1方;現代33方;年代不清41方。
碑刻所處位置:天王殿前、山門內通道邊碑林37方;慈雲堂碑廊124方;大雄寶殿前19方;藏經閣前12方;方丈前3方;立雪亭前1方;白衣殿前1方;千佛殿前2方;西僧院2方;西圍牆外2方。
少林寺碑刻除記載了一千五百多年來少林高僧們的道行、功德和寺院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外,還留下許多在華夏文化發展史上作出過突出貢獻名家作品。在繪畫與書法藝術方面留有趙孟頫,董其昌,蔡京、陳搏、米芾等名家的手跡;在繪畫方面留有唐吳道子和明代少林畫僧別山與宜山的作品;在詩詞歌賦方面則留有白居易、蘇東坡等人的佳作,唐詩、宋詞、元曲等格調的詞賦都有遺存,尤其對於元明兩朝禪宗曹洞史學術研究,更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文物遺存
少林寺內保存有珍貴的碑碣石刻,如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製詩書碑》等。少林寺西面是中國最大塔林。這些古塔是歷代少林寺和尚的墓塔,總計230餘座,占地面積約2.1萬平方米。古塔因建築年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建築風格,它們造型典雅,石雕藝術精湛,塔銘大多涉及到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少林武功。少林寺塔林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古塔建築群,是古塔建築群世界之最。
塔林北約一公里為初祖庵。它是河南省遺存文物中最古老的一座木結構建築,是為紀念達摩面壁而修建的。殿的檐柱、內柱、牆下雕石以及神台周圍都有浮雕。大殿神龕內供著達摩祖師像。
五乳峰上達摩洞深約7米,高寬3米餘,北額有燕都近溪題刻“東來肇跡”。洞內石壁上,遺有高1米多、寬約60厘米的凹槽,即是當年挖鑿達摩面壁石的痕跡。內供有達摩及其弟子的石像四尊。洞外,洞外有石坊,明萬曆甲辰年(1604年)造,雙柱石砌,南額胡斌題刻“默玄處”。傳說達摩曾在此面壁十年,由於功夫深厚,他的身影形狀被印在山石上,留下了極富傳奇色彩的“達摩影石”。
五乳峰頂北面山下為少林寺武僧院,這裡林木蓊鬱,山戀環抱,是少林武僧修禪習武之地。
二祖庵位於少林寺西南方向缽盂峰峰頂。相傳禪宗二祖慧可,向菩提達摩學佛,斷臂得到衣缽真傳後,曾在此養傷。殿前有四眼井,傳說是慧可所鑿。這四眼井相距甚近,但水味各異,名為“卓錫井”,當地人也稱“苦、辣、酸、甜四眼井”。
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禪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的祖庭,禪宗以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為要旨。在佛門眼中,參禪是正道,正宗少林功夫傳人潘國靜曰:拳勇一類乃是末技,僧眾們不過是借練功習武達到收心斂性、屏慮入定的目的。同時也可收到強壯身體,益壽延年的效果!少林功夫是一項綜合的武術體系,其中“禪”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據,因為禪”是“外不著想,內不動心”少林六祖惠能在《壇經》上說:禪乃梵文音譯“禪那”,其意譯為“棄惡”、“功德叢林”、“思維修”、“靜慮”。由於上千年的積累和努力,少林功夫中的武與禪已經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少林功夫中的武,已經融化在了參禪之中。這是少林功夫與其他派系武術的不同之處。禪與武的優越之處,就是少林功夫已經形成人人可以演練的很具體的參禪程式。提倡武術禪的真正價值,就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參禪程式。
絕技
少林七十二絕技:鐵臂功、排打功、鐵掃帚功、足射功、腿踢功、銅砂掌(竹葉手)、蛇形術(蜈蚣跳)、提千斤、羅漢功、鐵頭功、四段功、鐵布衫功、雙鎖功、上罐功、石鎖功、鐵珠袋、千斤閘、鞭勁功、分水功、玉帶功、鷹翼功、跳躍法(登高超遠法)、霸王肘、一指金剛法、拔釘功、一指禪功、石椿功、金鐘罩、鐵牛功、旋風掌、臥壺功、拔山功、金龍手、推山掌、踢椿功、鷹爪功、斬魔劍、玄空拳、金砂掌(摩擦術)、鐵砂掌、飛行功、槍刀不入法、五毒追砂掌(五毒手)、飛檐走壁法、一線穿、躥縱術、金鏟指、揭諦功、梅花椿、拈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閃戰法、金刀換掌功、輕身術、鐵膝功、陸地飛行術、穿廉功、浪裹功(泅水術)、點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游牆術、門襠功、翻騰術、布袋功、蛤蟆功、千層紙功、彈子功、鎖指功、追風掌功、軟玄功、鐵襠功。
術類
拳術
源為武藝之源。少林派拳術有羅漢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戰拳、昭陽拳、連環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圓功拳、內功拳、太祖長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觀潮拳、金剛拳、七星拳、練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長錘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長關東拳、青龍出海拳、翻子拳、鷹爪拳等。
對練拳術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開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橫炮、二十四炮、少林對拳、一百零八對拳、華拳對練、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術剛健有力、剛中有柔、樸實無華、利於實戰,招招勢勢非打即防,沒有花架子。在練習少林拳時,不受場地限制,有“拳打臥牛之地”之說,其風格主要體現一個“硬”字,攻防兼備,以攻擊為主。拳勢不強調外形的美觀,只求技擊的實用。步法進退靈活,敏捷,有沖拳一條線之說。在身段與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進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穩固而靈活,眼法講究以目視目,運氣要氣沉丹田。其動作迅如閃電,轉似輪旋,站如釘立,跳似輕飛。少林拳分南北兩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還分許多小派。
棍術
少林派棍術有猿猴棍、風火棍、齊眉棍、大桿子、旗門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小梅花棍、雲陽棍、劈山棍、陰手棍、陽手棍、五虎擒羊棍等。
對練棍術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桿、破棍十二路等。
棍打一大片,一掃一劈全身著力。棍練起來呼呼生風,節奏生動,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克敵制勝,在歷代抗敵禦侮中,少林棍發揮過重要作用。
槍術
少林派槍術有少林槍、五虎槍、夜戰槍、提爐槍、攔門槍、金花雙舌槍、擔攔槍、十三槍、十八名槍、二十一名槍、二十四名槍、二十七名槍、三十一名暴花槍、三十六槍、四十八名槍、八十四槍、六門槍勢、十槍架、六路花槍、秘授槍譜三十六點、豹花槍等。
對練槍術有槍對槍、對手槍、戰槍、雙刀對槍、六合槍、三十六槍破法對練、二十一名槍對刺等。
少林槍術有一條歌訣是:“身法秀如貓、扎槍如斗虎,槍扎一條線、槍出如射箭,收槍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壓槍如按虎、挑槍如挑龍,兩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攔、拿、亢、點、崩、挑、撥,各種用法奧妙全。”
刀術
刀是歷代重要兵器之一,其中大刀被譽為“百兵之帥”。“刀如猛虎、槍似蛟龍”,刀術的演練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凜烈的氣概。
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單刀、少林雙刀、奮勇刀、縱撲刀、雪片刀、提爐大刀、抱月刀、劈山刀、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六合單刀、座山刀、六路雙刀、八路雙刀、太祖臥龍刀、馬門單刀、燕尾單刀、梅花雙發刀、地堂雙刀、滾堂刀、單刀長行刀、五虎少林追風刀等。
對練刀術有刀對刀、二合雙刀、對劈單刀、對劈大刀、單刀進雙刀等。刀的使用特點是纏頭裹腦、翻轉劈掃、撩掛雲刺、托架抹挑等,並有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大刀看頂手,劈、撩、斬、刺似猛虎之說。
劍術
劍術矯健、優美、豪放,自古至今流傳深遠。
少林派劍術有達摩劍、乾坤劍、連環劍、太乙劍、二堂劍、五堂劍、龍形劍、飛龍劍、白猿劍、綈袍劍、劉玄德雙劍、青鋒劍、行龍劍、武林雙劍等。
對練劍術有二堂劍、五堂劍對刺、少林劍對刺等。劍訣:“劍是青龍劍,走劍要平善,氣要隨劍行,兩眼顧劍尖,氣沉兩足穩,身法須自然,劍行如飛燕,劍落如停風,劍收如花絮,劍刺如鋼釘。”
兵器
少林武術器械有長的、短的、硬的、軟的、帶尖、帶刺、帶鉤、帶刃的,多種多樣,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說,近計不易勝數。除上述刀、槍、劍、棍以外,還有三股叉(南方又稱大鈀)、方便鏟、套三環、峨嵋刺、月牙鏟、和戟鐮、秀圈、方天畫戟、雙錘、大斧、雙斧、三節棍、梢子棍、七節鞭、九節鞭、雙鞭、刀里加鞭、繩標、虎頭雙鉤、草鐮、“五合草鐮、六合戰鏈”、戟頭鉤、梅花單拐、六合雙拐、馬牙刺、烏龜圈、雙鐧、日月狼牙乾坤圈、禪杖、大槊、風魔杖以及盾牌、弩等。
套路
空手奪刀、空手奪槍、單刀對槍、空手奪匕首、棍穿槍、草鐮合槍、梢子棍合槍、刀對槍、雙刀進槍、眉齊棍合槍、單拐進槍、雙拐破槍、拐子合齊眉棍、虎頭鉤進槍、馬牙刺合槍、烏龜圈合槍、套三環合槍、方便鏟合槍、月牙鏟破雙槍、九節鞭對棍、鋼鞭對九節鞭、月牙合槍、月牙合鐧、三節棍進槍、方天畫戟進槍、三英戰呂布、空手奪刀槍、和戟鏈進槍、三股叉進槍、大刀封槍、三節棍破雙槍、峨嵋刺進槍等。
少林派技擊散打有:閃戰移身把、心意把、虎撲把、游龍飛步、丹鳳朝陽、十字亂把、老君抱葫蘆、仙人摘茄、葉底偷桃、腦後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絲纏法、應門鐵扇子、撥步炮、少鬼攥槍等。
軟硬功
氣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類,少林寺流傳的氣功有“易筋經”、“小武功”、“站樁功”、“益壽陰陽法”、“混元一氣功”等。
軟硬功夫練法有多種,有卸骨法、擒拿法、點穴秘法、短打手法、各種用藥法、救治法等。
少林譜系
譜訣
歷史資料記載嵩山少林寺在元代以前曾有五大宗派,元初有個叫福裕的少林寺和尚統一了五大宗派,創立了少林寺雪庭曹洞之宗,並撰寫了子孫蜚訣,此後歷代少林寺和尚均照此取名。這個譜訣共70字,內容是:(雪庭曹洞正宗)
福、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
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
清、靜、真、如、海,湛、寂、淳、貞、素。
德、行、永、延、恆,妙、體、常、堅、固,
心、郎、照、幽、深,性、明、鑒、崇、詐。
忠、正、善、禧、祥,謹、戀、願、濟、度。
雪、庭、為、尋、師,引、汝、歸、銘、路。
這一譜訣的確立和延續,標誌著少林寺從此之後就形成了一個子孫相繼的禪院。
(21世紀初)最常見的是:德、行、永、延、恆字輩 .
源流
曹洞正宗起源
歷史資料記載嵩山少林寺在元代以前是屬於十方選賢住持寺院,曾有佛教禪宗的臨濟、溈仰、法眼、雲門、曹洞等五大宗派僧侶同住和修;元初,雪庭福裕禪師住持少林寺以後,將原有的五大宗派僧侶統一尊立曹洞宗為正宗,創立了少林寺曹洞正宗派別,並撰寫了子孫輩訣,此後歷代少林寺弟子均照此取名,自此嵩山少林寺稱為子孫推賢住持寺院。
禪宗世祖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昔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故,摩訶迦葉尊者是為禪宗初祖。
西天二十八祖
初祖摩訶迦葉尊者、二祖阿難陀尊者、三祖商那和修摩尊者、四祖優婆多尊者、五祖提多迦尊者、六祖彌遮迦尊者、七祖婆頁密多尊者、八祖佛陀難提尊者、九祖伏馱蜜多尊者、十祖脅尊者、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十二祖馬鳴大士、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十四祖龍樹尊者、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祖羅睺羅尊者、十七祖僧迦難提尊者、十八祖迦耶舍多尊者、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二十祖闍夜多尊者、二一祖婆修盤頭尊者、二二祖摩孥拿尊者、二三祖鶴勒那尊者、二四祖師子尊者、二五祖婆舍斯多尊者、二六祖不如密多尊者、二七祖般若多羅尊者、二八祖菩提達摩尊者。
東土中華
初祖菩提達摩大師、二祖慧可大師、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五祖弘忍大師、六祖惠能大師、七世青原行思大師、八世石頭希遷大師、九世藥山惟儼大師、十世雲岩曇晟大師、十一世洞山良價大師。
曹洞宗派
曹洞第一代良價祖師、二世雲居道膺大師、三世同安道丕大師、四世同安觀志大師、五世梁山緣觀大師、六世大陽警玄大師、七世投子義青大師、八世芙蓉道楷大師、九世鹿門自覺大師、十世青州一辯大師、十一世大明僧寶大師、十二世玉山師體大師、十三世雪岩慧滿大師、十四世萬松行秀大師、十五世雪庭福裕大師。
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續派
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第十五世第一代福裕祖師、十六世二代靈隱文泰大師、十七世三代還源福遇大師、十八世四代淳拙文才大師、十九世五代松庭子嚴大師、二十世六代凝然了改大師、二十一世七代俱空契斌大師、二十二世八代無方可從大師、二十三世九代月舟文載大師、二十四世十代小山宗書大師、二十五世十一代幻休常潤大師、二十六世十二代無言正道大師、二七世十三代心悅慧喜大師、二十八世十四代彼安海寬大師、二九世十五代通強大師、三十世十六代行海大師、三一世十七代超福大師、三十二世十八代同梅大師、三十三世十九代玄興大師、三十四世二十代祖輕大師、三十五世二十一代清耀大師、三十六世二十二代淨魁大師、三十七世二十三代真禮大師、三十八世二十四代如阜大師、三十九世二十五代海珠大師、四十世二十六代湛恆大師、四十一世二十七代寂盤大師、四十二世二十八代淳智大師、四十三世二十九代貞緒禪師、四十四世三十代釋素喜禪師、四十五世三十一代釋德禪禪師、釋德政禪師、釋德揚禪師、四十六世三十二代釋行正禪師、四十七世三十三代釋永國法師、釋永信禪師、四十八世三十四代延佛法師、延心法師、延芫法師。
文化交流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少林寺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從規格、規模、頻次和範圍等方面不斷提升。從歐美舞蹈家、世界泰拳王、NBA球星、好萊塢影星爭先前來探訪,到來自緬甸、泰國、高棉、尼泊爾和斯里蘭卡等傳統佛教國度的高僧大德的紛紛拜謁;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澳大利亞前總理霍華德、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等大批政要對少林寺住持的約見,再到俄羅斯總統普京、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台灣政要宋楚瑜、連戰和吳伯雄、前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等人的親自登門拜訪,這些都進一步證明和彰顯了少林寺非同凡響的廣泛影響力。
200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眾議院和參議院先後兩次通過投票的方式將每年的3月21日確立為“加州嵩山少林寺日”,成為加州議會以立法形式確立的節日。少林寺不僅在世界數十個國家建立40多個海外文化機構,輻射全球300多座城市,少林僧侶在這些少林文化中心講經授法、練武修禪,少林寺還先後在歐洲和北美舉辦少林文化節,通過各種方式向世界各國主流社會傳遞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東方價值觀。2016年3月20日,為慶祝美國加州“嵩山少林寺日”,美國洛杉磯少林功夫禪學院在托馬斯伯頓公園,與當地信眾、學生、家長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共同慶祝這個以“少林寺”命名的法定節日。
管理機構
禪師
菩提達摩(初祖)、慧可、法如、義淨、靈運、慧安、同光、法玩、惟寬、法華行鈞、報恩、法和、惠初、清江、祖瑞、教亨、興崇、慧衍、福裕、慧矩、中林。
下院
登封水峪寺,清豐普照寺,盤山北少林寺,熊耳山空相寺
新密超化寺,鄭州顯聖寺,商丘觀音寺,滎陽洞林寺
鞏義慈雲寺,昆明少林寺
管委
1984年成立的嵩管委,按照河南省和鄭州市的規定,作為登封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管理以少林寺景區為核心的嵩山風景名勝區域。
著名禪師
朱士行
東漢末年,大乘佛教傳入嵩洛。“乘”是乘載,小乘佛教說的是自我解脫,大乘佛教講的是普渡眾生。除了目的有差異,在修行方式上,大乘也比較簡單。隨著大乘佛經傳入,佛教的影響開始波及民間。三國時期,嵩洛間出了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正式受戒出家的漢族僧人,他就是朱士行。
出生於嵩山南麓潁川的朱士行,在嵩洛出家之後,以弘傳佛教大法為己任,專心於佛教理論的研究。當時風行的大乘經典尚質簡約,很多觀點實際上沒有講清楚。他因此“誓志捐身,遠求大本”,於魏甘露五年從嵩洛出發,開始他的西行求法壯舉。
在於闐,朱士行抄取了九十品《般若經》梵文本,於西晉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等十人護送經卷回洛陽。十年之後,由精通梵漢兩語的天竺僧人竺叔蘭和學識淵博的西域僧人無羅叉兩人譯出,稱《放光般若經》,共二十卷。
達摩
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後,即北魏孝昌三年,菩提達摩遵西天二十七代祖般若多羅之囑,為將佛陀正法血脈傳回中國,不辭艱辛,從南天竺國渡海來到東土,開始了禪宗在中華大地上的傳播。
人們說起禪宗時,往往會用一派“本地風光”來表達對禪宗的印象。佛教的文化淵源在印度,而禪宗是獨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淵源在嵩山,在被譽為“禪宗祖庭”的少林寺。
達摩首先到了金陵,一月之後來到永寧寺,只見那九級浮屠“金盤炫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讚嘆,實是神功”,自稱活了一百五十歲,周遊列國,從未見過如永寧寺這般精美的寺院。於是,達摩口唱南無,合掌讚美不停,已經將心許與嵩洛。
禪宗
禪,誕生地在印度,《六祖壇經》中記載,由釋迦摩尼佛首傳摩訶迦葉尊者,菩提達摩為佛陀正法第二十八代祖,傳入嵩洛後,成為中國佛教延綿不斷的主流宗派,後人稱為禪宗,亦稱達摩祖師為東土初祖。禪宗流傳久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教義和修行方法的簡單易行。教內傳法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教條化、形式化的弊端,只重考據文字而不重把握精神,會喪失教義的靈魂。針對這種偏頗的傾向,禪宗提出了“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宗旨。所謂“教外別傳”,是指在教典以外別有一種教義的傳授方法。禪宗的簡易性,便體現在“見性成佛”的主張上。
禪是“靜慮”,佛教稱安靜地深思為禪定。達摩提出一種新的禪定方法,否定了印度佛教那一套修行的階梯層次和累世修行,主張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的智慧也就是“菩提”,人人都能夠通過覺悟佛性而成為佛,儘管何時豁然大悟難以料定。眾生之所以未能成佛,是因為對自身的本性沒有覺悟。一旦“撥開迷霧見青天”,明心見性,自性就是佛,把佛變為舉目常見的平常人。
部分主持
恆林和尚
民初的少林寺主持恆林和尚(1865年-1923年),俗姓宋,伊川縣宋寨人,1875年入寺。由於治安混亂,他成立了少林寺保衛團,購置槍械,以備自保。1923年(民國十二年),恆林因積勞成疾去世,享年59歲。
妙興和尚
妙興和尚,原名金豪文(1891-1927),臨汝縣謝灣村人,因為家境貧窮,八歲投少林寺。1923年,恆林去世後,他的弟子妙興接任了少林寺保衛團。當時正值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妙興加入了直系軍閥吳佩孚為團長,組成第一旅第一團。1926年7月,國民黨開始北伐。9月,馮玉祥宣布脫離北洋軍閥,參加國民北伐軍。與其他北洋軍閥吳佩孚、張作霖作戰。1927年春,馮玉祥占領西安,進攻河南。3月6日,妙興於舞陽陣亡,年僅37歲。
淳樸和尚
淳樸和尚,鞏縣回郭鎮人。1929至1938年任監寺(當家和尚)。
貞緒和尚
釋貞緒,原名李正印(1893年-1955年),字耀宗,因為家貧,十一歲(1903年)被送到鞏縣龍興寺出家當和尚。1920年,在其師父純智大和尚圓寂後,他改到少林寺拜恆林主持為師。
德禪主持
釋德禪:(1907-1993)原名劉二和,河南登封人,童年曾到少林寺出家,後歷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河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行正方丈
行正方丈,原名李願安(1914年-1987年),六歲出家,1928年寺院被焚後仍然留下。1986年12月,政府工作組進住少林寺,原德禪主持退休,改任少林寺名譽方丈。行正大師接任少林寺方丈。
行孝法師
行孝法師:中國佛學院南京分院畢業,可惜未為中央接受後離開。名譽方丈德禪重新住持少林寺的工作,素喜大和尚協助。
素喜大師
素喜大師原名耿金柱,(1924-2006)享壽82歲,出生於登封縣(今市)郊外一戶貧家。母親於他出生半年後去世,11歲(1935年)那年,父親於茅屋裡貧病而凍死。他就跟著表哥行乞討食。最後於1937年,到少林寺出家。當時的少林寺由貞緒和尚主持。素喜和尚是解放前最後一個入寺者,解放後寺院曾遭解散,素喜和尚堅決留下看守,被稱名譽方丈。 1962年他進入中國佛教學院,正式接受佛學,畢業後回寺。
釋永信
釋永信,俗名劉應成,安徽人,1965年出生,1981年(17歲)由黨分派到少林寺工作,當時只是一所破損的寺院,留下十多個和尚,大半是老人,得廿八畝土地。方丈是行正大師。不久離去,到其他寺院學習。1999年,釋永信於8月(34歲)開始成為少林寺歷史上最年輕的方丈。此外,他還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和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成為方丈以來,經常引起傳媒的關注。釋永信以商業運作,用少林題材來表演武術,出品影視製作,在國際間搞活經濟。
人文價值
文化交流
少林寺在文化意義上早已超脫佛寺建築藝術本身,以少林功夫的武學國粹為代表,涵蓋禪、意、藝、醫的少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傑出代表和瑰寶。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鮮明符號,少林寺在中國對外交流中占據重要地位,少林寺以其獨特的價值與魅力吸引著海內外大批民眾及名流、政要、高僧、佛友等各階層人士前來觀光、拜訪、朝聖、交流。少林寺在海內外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少林文化被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接受和認可,少林寺已成為中國對外展示文化軟實力的一張名片。
少林寺不僅在世界數十個國家建立40多個海外文化機構,輻射全球300多座城市,少林僧侶在這些少林文化中心講經授法、練武修禪,少林寺還先後在歐洲和北美舉辦少林文化節,通過各種方式向世界各國主流社會傳遞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東方價值觀。
文化傳承
隨著少林禪宗文化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傳播,人們都在拷問:少林寺雖然歷經磨難,但是其所傳承的佛教禪宗文化卻長盛不衰,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受其少林弟子所世代傳承延續的《少林精神》所影響。
榮譽獎勵
1983年,國務院確定少林寺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2007年5月8日,登封嵩山少林寺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2年被中華環保聯合會和中國旅遊景區協會聯合評選為首批全國低碳旅遊示範區。2013年嵩山景區被全球人居環境論壇理事會評選為首批全球低碳生態景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2010年8月1日審議通過,將少林寺、“天地之中”8處11項歷史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和中嶽廟、嵩岳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台。
少林素食
素餅
少林寺素餅是一類中式糕點(中點),中點以長江為界,分為南點和北點,由於其大部分原料選少林寺僧人食材,因此少林寺素餅是典型的中式北點素食。少林寺素餅採用特技的蔗糖,高標的小麥粉,頂級的素食酥油,以純淨水合面,再輔以優質的花生仁、核桃、黑芝麻、枸杞、桂圓等,在HACCP(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的環境中,精心製作而成。少林寺素餅現有四大類,7種規格,34個品種。
嵩山芥菜
“嵩山芥絲”是選自中嶽嵩山特殊氣候上的優質圓葉芥菜(芥疙瘩),經過獨特的醃製方法和傳統工藝,採用罐裝和真空軟包裝精製而成的鮮美菜餚,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嵩山芥絲”芥末味道,氽鼻濃香,沁人心脾,清爽可口。
旅行指南
公路交通
1、鄭州:去嵩山可先乘火車或飛機到達河南省會鄭州市,在鄭州火車站對面的市長途客運站乘車去中嶽嵩山腳下的登封市,再從登封市乘中巴可到少林寺、中嶽廟、觀星台等主要景點(車很多,人滿即開)。從鄭州經登封去著名的嵩山少林寺,約需3小時左右。鄭州火車站有一日游專線車,遊覽新密市打虎亭漢墓、中嶽廟、嵩陽書院和少林寺,往返車票40元。
(1)在鄭州火車站對面的長途汽車站乘坐發往登封的旅遊專線車。
(2)在鄭州各長途客車站,都有發往登封的班車。
2、洛陽:洛陽離少林寺更近一些,不到2小時就可到達。洛陽火車站東側每天早上6點、7點均有旅遊班車直達少林寺。洛陽往登封的長途汽車均經過少林道口,從這裡到少林寺僅2公里路程。
(1)乘坐旅遊專線車。
(2)乘坐洛陽至鄭州(非高速)的班車,少林寺(或登封)下車。
省錢方案:鄭州火車站對面坐長途車到登封,登封汽車站下車後原地即可坐8路車前往少林寺。
最佳旅遊時間
嵩山地區地處北溫帶南沿,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寒暖適中。嵩山山上山下溫差(年均)達4~5℃,年平均氣溫10.2℃。春季、秋季是旅遊的最佳季節。此外,10月10日——11月25日還可觀賞少室山、太室山的紅葉。
旅遊貼士
嵩山上主要有許多名寺名廟,它們是旅遊者頗愛光顧遊覽的重點,但旅遊者在遊歷寺廟時有四忌需牢記心頭,以免引起爭執和不快。
一、忌稱呼不當。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主持僧人應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和尚”或“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為“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稱呼。
二、忌禮節失當。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
三、忌談吐不當。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葷等話,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四、忌行為舉止失當。遊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譁、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
五、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孩子因年幼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
門票
100元
開放時間
8:00-17:00
禁忌
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住持僧人應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稱呼。
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
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葷等話,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遊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譁、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
新聞事件
“泰拳戰少林”事件
2009年11月中下旬,代表泰拳實力的五大拳王——神目殺、鬼見膝、魔術錐、拳滅風、屠龍肘向中國功夫發起挑戰。賽事之前,泰方不斷放出豪語,聲稱“我們原本構想挑戰中國的少林寺!”“如果中方應戰,我們泰拳將以5∶0完勝中國功夫!”接受泰國當地媒體採訪時“泰拳王”考克萊說:“如果放開攻擊限制,我可以秒殺任何對手。”考克萊還曾經口出狂言,少林在中國有悠久的武術傳統,但是相比泰拳,不過是小菜一碟。五位拳王都表示,最想同少林方丈釋永信對打。隨後,又有泰國媒體再次曝料,前一段在中國網路上盛傳的挑戰中國功夫的越南美女,原來是此次泰拳王挑戰中國武林的前哨戰,那個阮姓女子是此次組團前來挑戰的一位泰拳王的女友。當媒體問職業泰拳協會官員這個女孩到底是哪位拳王的女友時,該官員表示,是誰的女友並不重要重要。在短短十幾天中,泰拳王挑戰中國功夫的新聞可謂層出不窮,媒體和網路都懷著巨大的熱情關注此事;武林方面,中國55歲的老拳師有意迎戰,少林寺有俗家弟子應戰等等,熱鬧非常,群情涌動。
作為泰拳事件中的“被挑戰方”以及網友應戰呼聲最高一方,少林寺外聯部主任鄭書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呼“太荒唐!”他認為:“這完全是一種炒作,拿少林寺為他們的活動炒作。”鄭書民表示,少林武僧從不主動和人格鬥,也從不接受社會的挑戰,少林僧人講究的是禪修,學武術的最高境界是“不動干戈”,以武養德、修身養性。另有少林寺人士提醒,少林名聲在外,一旦扯上少林寺就能起到廣為傳播的效果,希望大家看清楚一點,不要去捧場別人的惡意炒作。少林寺對挑戰很“淡定”,但峨眉武術研究會會長、峨眉派領軍人物汪鍵很不爽。據《三江都市報》報導,在“忍無可忍,便無須再忍”後,11月29日,汪鍵和得意弟子黃林向中國武術協會遞交了參賽申請。汪鍵表示,峨眉派要“以中國功夫迎戰驕橫囂張的泰拳王”,讓泰拳王明白一件事,中國武術從來就不是“小菜一碟”。
境外上市風波
2011年12月16日的上海《東方早報》率先披露了“少林寺將在2011年上市”的訊息。該報稱,“香港中旅集團與登封市已簽署《合作框架協定書》”。按協定書顯示,雙方確定斥資1億元成立“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其中港方占51%股本控股,少林寺門票經營權等嵩山少林景區資產則被登封市作價4900萬元作為入股的一部分,雙方合資年限為40年,新公司擬定2011年上市。此外,該報還透露,“合資公司授權從事嵩山風景名勝區綜合開發、經營、管理和服務。包括少林寺在內的嵩山景區諸多門票收入今後全部收歸港方控股的新公司,少林寺的門票收入也歸合資公司所有,不再是之前少林寺方面和相關部門分成。”訊息一出,各界譁然。網路上對此幾乎是一面倒的批評。有網友感嘆:天下從此無少林。
但事實上,少林寺對於“被上市”的訊息“一無所知”。少林寺智慧財產權和無形資產管理中心總經理錢大梁在此後公開表示,他們對該決策一點都不知情,“方丈也是幾天前才由登封市政府有關領導通知這一決策”。錢大梁說,“登封市政府背著少林寺擅將門票權併入上市公司,嚴重傷害了少林僧眾和信教公民的宗教感情以及參加宗教活動的合法權益。”言下之意,登封市政府沒有權力決定寺院事宜。
面對外界眾多質疑之聲,登封市委宣傳部部長崔世英承認該市與香港中旅集團這一合作計畫的存在,但表示,尚未簽訂正式合作協定,不存在“少林寺賤賣給合資公司”及“少林寺上市”等問題,目前還沒有做最後決定。
少林寺門票案
2013年11月,河南嵩山少林寺向鄭州市中級法院提起訴訟,狀告登封市嵩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下稱嵩管委)違約,要求後者支付近5000萬元的門票分成款,以及延遲支付違約金200多萬元。
2009年12月30日,該寺同嵩管委簽訂協定書,約定由嵩管委統一管理嵩山少林寺景區門票的經營業務;少林寺按照每人次30元分得門票收入。除此之外,少林寺不負擔其他費用;嵩管委負責將收入按月支付給少林寺。少林寺方面認為,自協定書籤訂後,少林寺一直依約配合嵩管委對景區的經營管理工作,但嵩管委並未按照雙方的約定及時、足額地支付原告應得的門票分成款項,並長期拖欠。
少林寺方面稱,從2011年1月到2013年10月,嵩管委共拖欠少林寺門票分成款總計人民幣4970萬餘元,以及延遲支付違約金232萬餘元。
法院先進行了調解,讓雙方協商解決。因為雙方根本談不攏,調解很快歸於失敗。而嵩管委方面的代理人也證實調解失敗,並透露本案本來應在2014年4月份就開庭審理,但因故拖延,至9月尚未定開庭日期。
2014年9月20日早上7時20分左右,在嵩山少林寺塔林的圍欄外,幾名穿著僧衣的男子拉著質問“少林寺門票70%去哪了”的橫幅,向嵩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下稱嵩管委)討說法。
嵩管委負責人解釋說,“我們沒有收到錢,怎么跟你少林寺分?”至於門票收入的稅收,如果偷漏的話就是刑事犯罪,經營景區的港中旅公司每個月都會照章繳納。“我們向法院提交了每一個月的納稅證明。”
“少林寺要那么多錢乾什麼?”嵩管委一位官員的話頗有代表性,“少林寺都是出家人,能花多少錢?他們接受那么多布施,什麼時候被審計過?”
這位官員介紹,嵩管委可以分得景區門票款的49%,30%要交給少林寺,還要再分錢給景區其他景點。加上其他不斷增長的開支,嵩管委現在每一年都要虧損1000多萬元。
少林寺方面的解釋是,少林景區強行將少林寺圈入,“斷了少林寺走了1500年的路”,導致信眾無法自由入寺,香火布施頗受影響,只能依賴票價分成維持生活。
洛陽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 | 洛陽市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 |
景點 | 八關都邑 | 白居易故居 | 白馬寺 | 白園 | 白雲觀 | 白雲山 | 抱犢寨 | 北齊平等寺造像碑 | 藏梅寺 | 瀍河 | 程顥程頤墓 | 都城博物館 | 杜甫墓 | 杜康仙莊 | 二里頭遺址 | 范仲淹墓 | 風穴寺 | 福昌閣 | 高龍中嶽廟 | 古墓博物館 | 古唐寺 | 谷水 | 關林 | 觀音寺 | 廣化寺 | 漢光武陵 | 漢魏故城 | 花果山 | 皇覺寺 | 雞冠洞 | 澗河 | 金谷春晴 | 老君山 | 靈山寺 | 靈台遺址 | 龍門山色 | 呂祖庵 | 洛河 | 洛浦秋風 | 邙山 | 邙山晚眺 | 民俗博物館 | 平泉朝游 | 千唐志齋 | 青要山 | 山陝會館 | 上清宮 | 升仙太子碑 | 石窟寺 | 水泉石窟 | 天津曉月 | 萬安山 | 王城公園 | 王鐸書法館 | 西晉辟雍碑 | 西沃石窟 | 西周鑄銅作坊遺址 | 伊河 | 伊闕山 | 周山 | 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 | 玄奘故里 | 賓陽洞 | 大萬伍佛洞 | 奉先寺 | 古陽洞 | 看經寺 | 蓮花洞 | 龍門二十品 | 潛溪寺 | 萬佛洞 | 藥方洞 | 伊闕佛龕之碑 | 龍門石窟 | 少林寺 | 龍馬負圖寺 | 王鐸故居 | 西遊宮 | 玄奘紀念館 | 漢光武帝陵 | 黃河小浪底 | 孟津黃河濕地 | 耀店寨 |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 | 洛陽博物館 | 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恭陵 | 邙山陵墓群 | 偃師商城博物館 | 孟津黃河灘自然保護區 | 萬山湖風景區 | 重渡溝自然風景區 | 鼎室山風景區 | 香山寺 | 擬山園貼 | 顏真卿墓 | 寨溝風景區 | 龍池曼國家自然保護區 | 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 | 通天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