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漢英

賴漢英

賴漢英(1813年-1909年),清廣東花縣九間鄉四角圍村或炭步賴屋人,原籍喜應州(今梅縣),洪秀全妻賴蓮英弟,初於廣西行商並行醫,與堂弟賴文鴻、賴文光五人共同參與1851年金田起義,1852年底帥領太平軍水師自武昌攻占南京,夏官副丞相,太平天國初期將領,帥曾天養與林啟榮同任西征先鋒,攻占江西全境僅南昌久攻不下,召回天京,授予刪去儒經、改革文化工作。再賦領軍北攻占揚州,後太平天國失敗回花縣隱居,孫中山憶幼時聽聞老太平軍善說太平天國起義故事者,可能是賴漢英;賴漢英與妻湯氏同葬於炭步四角圍五馬嶺,再遷葬於今址炭步鎮民主水庫左側。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賴漢英賴漢英

廣東花縣九間鄉四角圍村人,天王妻賴氏弟,民眾都稱他為賴國舅,年約四十,曾讀詩書,通文墨,兼習醫學,知醫理,久在廣西貿易。金田起義,授內醫,職同軍帥。太平天國壬子二年十月,擢殿右四指揮,始獨領一隊。癸好三年正月,大軍從武昌下江南,漢英督水軍。二月,進攻南京,擢殿右四檢點。克南京時,漢英馳入城,撫慰居民,宣布革命宗旨,人心大悅,擢夏官副丞相。賴漢英(1818~1908),炭步賴屋村(今炭步鎮民主村)人。他出生於農民家庭,頗通文史,兼知醫理,且擅長武藝,村中不少人拜他為師。漢英是洪秀全的妻弟,曾參加廣西金田起義,任內醫,授職同軍師。鹹豐二年(1852)十一月,升殿右四指揮,始獨領一軍。鹹豐三年二月,太平軍從武漢直取南京時,他率先攻入南京。遍貼布告,宣布宗旨。四月,被提升夏官副丞相。五月,率林啟容等西征攻克安慶,連克豐城、瑞州(今高安)、饒州(今鄱陽)、樂平、景德鎮等地。九月,從南昌撤軍北上,奪九江。十月,調入天京刪書衙,刪改儒經。十二月,揚州被圍困糧盡,漢英奉命救援,率眾大破漢河清營,揚州圍解。次年,任東殿尚書。賴漢英之死,一說死於"楊韋內訌"事件(1856);一說死於清軍"毒線"。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回鄉,光緒三十四年病逝。

相關事件

賴漢英賴漢英

四月

命漢英率殿右八指揮林啟容、殿右十二指揮白暉懷進取江西。二十九日(夏曆四月二十七日),漢英率軍數萬人,乘船千餘只,從天京出發。

五月十八日

(夏曆五月十六日),大軍從湖口揚帆進抵南康府。前兩天,南康府城人民把署星子縣知縣羅雲錦逮捕起來,隨即打開監獄放囚,明天,又把署南康府知府恭安逮捕。到十八日午,望見太平軍船近,就把知縣、知府縛獻,並抬豬米食物犒師,路遇都司胡瑤林乘馬出走,就馬上把他逮捕一併送到船上。漢英大喜,對起義人民熱烈嘉獎,並且立刻上岸,進城宣慰居民。起義人民歡欣鼓舞地追隨漢英回船,參加革命。

十九日

(夏曆十七日),過吳城鎮。二十日(夏曆十八日)上午,大軍就進抵南昌。清湖北按察使江忠源先兩日帶隊趕到,與江西巡撫張芾共同抗拒,放火燒城外房屋以為死守計,大火三日不息,古代名勝滕王閣也被焚毀。漢英到,先下令救火,見城中守御嚴密,定計用水陸軍久攻以困敵人,就在北蘭寺一帶連營數里,掘濠起塹,據其戰地,又分遣游軍,沿鄱陽湖西南昌、新建兩縣所轄二、三十里境內巡邏,日出夜歸,斷敵接濟。時江西人民聞太平軍攻南昌,到處倡議進貢,東至饒州府、廣信府,西至瑞州府,南到臨江府、撫州府、建昌府,每天絡繹不斷地都有人民大張進貢旗幟,遠道送豬米等食物到來,清朝官吏不敢禁。太平軍對進貢人民熱情款待,派人迎接,相見都呼兄弟,十分親熱。答禮給太平詔書、天條書、幼學詩、三字經數卷,執照一張,物重的答以棉花、油、鹽、衣服等物。農民到營門來賣農產品,都給以幾倍的價錢。農民又在鄉村對地主計畝征糧,分地主的糧食。到處熱烈擁護太平軍的到來。

六月初四日

(夏曆同),漢英用地雷轟陷得勝門城牆六丈餘,清軍堵築,不得入。二十三日(夏曆同)天曉前,漢英復從原缺口西用地雷轟塌城牆四丈餘,接著在右邊相連處復轟塌五丈餘,預定當敵人奔集缺口堵築的時候,為聚殲計,又從原缺口東用地雷轟塌城牆六丈餘,巨石掀空,塵土四塞,缺口附近清軍都被炸死。時南風壯盛,毒煙內迷,太平軍揚旗攀堞登城。清軍不能抵禦,自計必死。剎那間,忽地北風反火,毒煙外迷,太平軍站不住腳,被敵人乘勢反攻,敵軍駐營城外的又分路出救,迫得退下城頭。漢英估計敵人小勝會生驕傲,第二天,先在樹林內埋伏精兵,派兵攻永和門外清九江鎮總兵馬濟美營,詐敗退走,誘馬濟美追到林中,把他殺死。七月,分兵南取豐城,西取瑞州,東取饒州、樂平、浮梁、景德鎮等地。浮梁縣人民捆官送印歡迎太平軍進城。太平軍宣慰各地人民,取倉儲漕糧而歸。於是兵食充裕,軍威大振,吉安、贛州一帶,人民復起義回響,敵人困守南昌,日益疲蹶,底定江西只是時間問題。

八月

楊秀清以西征軍久攻南昌不下,他把兵力作了新布置,命撤南昌圍。二十日(夏曆八月二十二日)夜三更,漢英乘南風大作,傳令退兵,揚帆渡鄱陽湖出長江。出征饒州的軍隊,就從都昌東渡先出湖口。

太平軍既出湖口,分為兩路:一路下駛,於二十一日(夏曆二十三日)進入安慶,以經略安徽;一路上駛,於二十六日(夏曆二十八日)進入九江,以進攻湖北

九月

漢英奉命回京,論攻南昌不下罪,革職,命入刪書衙刪六經。

十月

曾立昌守揚州被圍急,糧盡,陷落在旦夕間。時清欽差大臣琦善統帥各路軍合圍揚州,清帝奕詝命必殲滅淨盡,不許一人突圍出。天京派驍將春官又副丞相曾錦發領軍去救,在三汊河大戰中炮犧牲。再派漢英領軍去救。琦善以馬步兵沖盪前軍,而以水師截後路,不得進,退到儀徽。漢英誓眾說:揚州兄弟出圍,我們一同回天京;揚州兄弟陷落,我們一同戰死,誓不生還!於是由三汊河進軍,步步為營,血戰而前,擊破清將馮景尼、師長鏕防線,直抵揚州城下,十一月二十一日(夏曆十一月二十五日),拔曾立昌守軍及揚州人民出,歡呼而歸,清軍不敢追。這是一場大血戰,歸到天京,將士都授平胡加一等勛位。漢英尋調為東殿尚書。

軼事典故

賴漢英賴漢英

賴漢英計除東王向榮的江南大營,忽然發生了變故,大概是因為向榮病亡的緣故。太平軍自占據金陵(今南京)以後,即被向榮所圍困。當時,向榮的江南大營就駐紮在金陵城外的孝陵衛,對太平軍形成了合圍之勢,太平軍對此頗束手無策。正在這時,太平軍聽說向榮病了,而且江南大營的軍餉也所剩無幾。於是,東王楊秀清立即命令羅大綱和賴漢英率兵出擊,結果,三戰告捷,江南大營潰破,向榮也因此受了重傷。不得已,向榮只好退至金陵附近的丹陽。不久,向榮因創傷復發而死。太平軍的間諜得知了這一訊息後,立即報告了楊秀清。楊秀清認為這是自己莫大的功勞,竟傲然地對洪秀全說:"假如當初聽你的,困守孤城,怎能殺掉向榮這個妖魔?"看來,楊秀清一直認為向榮是被太平軍殺死的。面對楊秀清的狂妄,洪秀全雖然很難忍受,但這時還沒有除掉楊秀清的意思。大概洪秀全認為楊秀清確實奇才可用,況且楊秀清也確實為天國立過大功。但秦日剛、羅大綱、賴漢英等人卻對此憤憤不平,他們立誓團結一心,共助洪秀全,除掉楊秀清,以圖大業。

賴漢英,就是天后賴氏(洪秀全妻)的弟弟,因此,與洪秀全的關係很密切。楊秀清也深知賴漢英等不是自己人,所以也一直在找藉口除掉他們,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機會而已。羅大綱、賴漢英都勸天王洪秀全務必先發制人,而洪秀全卻認為羅大綱等人勢力太單薄,還不足以除掉楊秀清,所以一直猶豫不決。一次,賴漢英對洪秀全說道:"臣為天國的大計考慮,不敢不說。東王有開國之大勛,所以他的位號均在諸王之上,天王也待他情同手足,可謂仁至義盡。可現如今東王卻野心勃勃,專橫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他的目的就是想大權獨握。東王濫殺無辜,隨意調兵遣將,還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與天王稱兄道弟,絕無君臣之理。他還假借天父之命,施展他的驕心傲氣。這難道也是天父叫他這樣做的嗎?天王若不及早將他除掉,日後他必將忠臣全部殺光,以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等到他羽翼豐滿之時再想除掉他,可就鞭長莫及了。若想制服他,我看只有及早下手。"聽了賴漢英等人的勸說,洪秀全無奈地說道:"我也知道應該如此,只是楊秀清柄政已久,守城的將士,又多半是他的舊部,只靠你等二三人圖謀,豈能成功?假若畫虎不成,反生了枝節,我們將何以見江東父老?還是等我召回北、翼二王,以他們為主,你們做後盾,那樣就可以穩操勝券了。可是我要是無故召回北王和翼王,東王一定生疑,這將如何是好呢?"賴漢英進一步獻計說:"這有什麼難的,如今清兵失利,不久將被我們全部消滅,天國的大軍正準備席捲東南,恢復漢人疆土。如此,蘇、常一帶,怎可無重臣統兵?天王可下詔讓北、翼二王來天京(今南京)商議,議定後就假令北、翼二王帶兵出發。這樣,東王見北、翼二王並不留在天京,對他構不成什麼威脅,就一定不會阻止二王回京,這樣,天王陛下不就可以相機行事了嗎?如此,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天王聽後十分高興。計除東王,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歷史評價

賴漢英墓位於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民主水庫左側,土名金鉤環山崗上。是賴漢英與妻湯氏合葬墓,1991年重修。交椅形,用片石結砌。墳高1.4米、墳面縱深2.2米,碑高0.75米、寬0.35米,上書:“太平天國夏官副丞相諱漢英賴公之墓”。
賴漢英(1813年~1909年)花縣炭步賴屋人。其姐賴蓮英嫁與天王洪秀全,稱“又正宮”。賴漢英參加金田起義,建都天京後,曾任太平天國的夏官副丞相,曾率軍西征,奉命救揚州,因功授東殿尚書。太平天國失敗後回到家鄉隱藏,於宣統元年(1909年)病逝,葬於炭步四角圍五馬嶺下。幾年後,其子將他的骨殖收貯於陶罐內,存放在賴屋村附近達20多年。1939年其孫賴壽其將祖父遺骨遷葬於現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