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

潮州市

潮州市(官方音譯:Chaozhou,傳統外文:Teochew),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美譽。是中國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時還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瓷都等稱號。潮州位於廣東省東部與福建省交界處。現轄湘橋區、楓溪區、潮安縣、饒平縣。全市總面積3614平方千米,轄湘橋區和潮安、饒平兩個縣,戶籍人口254.06萬(六普),旅居海外的潮籍僑胞、華人及港澳台同胞約230萬人。歷史上是粵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潮州市文物古蹟眾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現有文物古蹟72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5處,是廣東文物古蹟薈萃之地。

基本信息

城市概況

潮州地圖潮州地圖
潮州市地處中國南疆,廣東省東部,韓江中下游,與福建省相鄰。全市總面積3613.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3080.9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6公里。關於潮州的概念有兩個,一是民系概念上的“潮州”,二是現有行政區域的潮州,即潮州市。民系的潮州指歷史上的潮州府所屬各縣,即現在大家所認同的“潮州民系”。潮州木雕是中國兩大木雕體系之一,潮州還是中國陶瓷出口的主要基地。

歷史沿革

史前

潮州石壁山潮州城西陳橋貝丘遺址其出土文物表明,約6000-5000年前潮州先民已開始漁、耕、獵的生活。

唐前

商周時期,以饒平的浮濱文化為代表,顯示這裡已踏進青銅、農耕文明。 潮州古屬“九州”之揚州地域。閩越地。

秦(公元前214年)屬南海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屬南海郡揭陽縣。潮州最早的建制始於東晉鹹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東部析置東官郡,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又分東官郡置義安郡。宋、齊循之。梁普通四年(523年),以義安郡置東揚州,後改為瀛洲;陳永定年間廢瀛洲,仍置義安郡。

隋唐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全國撤郡設州,義安郡屬循州之義安縣,次年升立州,因地臨南海取“潮水往復之意”,首命名“潮州”,義安縣為州治。後人也有詩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州”名稱的正式出現,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以後1400多年來,基本都是沿用這個名稱。

隋帝大業三年(607年)罷州復郡,潮州曾一度改為潮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第二次稱潮州,在唐朝的時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說,東到泉州(此時泉州為現在的福州,現在的泉州在唐朝久視年間(西元700年)才最後設州)北到江西贛州,南到大海,西到惠州。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從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設定了漳州。

現在,潮州話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雲霄、詔安、東山、漳浦、平和等縣市,也都有潮劇團,演出潮州戲,可見,兩地的歷史淵源,是連在一起的。由此可見,唐朝時候的潮州,原來是曾經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韓江的一個源頭,是在汀州的新羅縣(今龍巖市長汀縣),另一個源頭,是在循州的興寧縣(今紫金縣,興寧縣今屬梅州)。可以想像,韓愈那個時候的韓江,除了汀州段和循州段外,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裡流行的。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稱潮陽郡,唐天寶3年,(閩中)割潮州歸嶺南,唐乾元年(758年)再復潮州。元朝的時候,潮州稱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稱潮州府。崇幀六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

隋唐以後

隋唐以後,隨著戰亂、戍邊、遠謫和民族大遷移,大批中原漢人南來,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經宋、明數代,人文漸盛,名賢輩出,潮郡被譽為“海濱鄒魯”。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十幾萬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潮州汕頭,見潮汕莆田淵源。莆田移民,從語言來看,潮州話與現今的莆仙方言有差異。原因在於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繼續受到福州省城話的影響,原先使用的方言-閩南話受閩東方言影響,莆仙方言成為有閩南語底子的又帶有閩東色彩的混合兼過渡型的閩語。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經基本定型,海內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這個基礎上。這時潮州的轄縣一共有9個:就是潮安(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還有汕頭埠和南澳島。這9個縣還有汕頭和南澳的人民,歷史上統稱為潮州人。關於潮州人稱謂的界定,依據就是上面所說的9個縣和汕頭、南澳。後來,也有把豐順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歷史名人,如豐順的丁日昌,人們還是習慣把他作為潮州人。
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州府屬的濱海重鎮,這裡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線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1904年梅縣鬆口人張煜南等看準這裡有巨大的發展潛質,便傾力組建潮汕鐵路有限公司,興建從潮州府所在地直達汕頭埠的鐵路。1906年,潮汕線鐵路築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了車。由此有“潮汕”新名詞。1907年5月22日,由孫中山指派許雪秋及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人領導發動的潮州黃岡起義爆發,因寡不敵眾,力戰6日而敗;27日下午,起義軍宣布解散,總指揮陳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這次武裝起義意義重大,但當時的《南洋總匯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潮汕”之名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潮汕”這片土地也逐步為外界所矚目。
1921年之後,汕頭建市設立市政廳,屬廣東省政府領導,成了粵東地區繼潮州城之後的另一地域亮點。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較大,它包括了現在的汕頭市、揭陽市;從管轄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中國解放後二次大的疆域調整,造成了二個“潮州”的概念,一個是廣義的潮州概念,一個是狹義的潮州的概念。廣義的潮州,也就是歷史上的潮州,此定義已有上千年歷史,主要包括現在潮州市、汕頭市和揭陽市以及豐順縣等。共同的生活習慣,共同的民風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語言環境,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擁有了潮州人的稱謂。(廣義潮州的概念裡面,包含了狹義潮州族群的概念,是指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與豐順縣講潮州話的民眾。另外陸豐市甲子鎮、甲東鎮、甲西鎮,講惠來口音的潮州話的民眾,屬於廣義潮汕人的概念,不屬於狹義潮州人概念)
目前的潮州市,是在1991年12月將原來的副地級市升格的。作為地級市,潮州現在管轄潮安縣、饒平縣、湘橋區和楓溪區。湘橋區也就是通常民間稱呼的府城、潮州城。但是,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關於潮州的概念,還是傾向於廣義的潮州,甚至就是廣義的潮州。可見,歷史是阻隔不斷的,也是不可代替的。
如今潮州成為潮汕地區三個地級之一,本地人較為注意把潮汕與潮州分別開來。如說“潮州方言”、“潮州功夫茶”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如此說法有失學術意義上的公允。不過,海外潮人迄今為止仍喜歡稱自己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會館也都稱為“潮州會館”,這大概是沿續習慣稱呼。

自然地理

位置環境

潮州市潮州市

潮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粵東地區韓江三角洲北部,東北與福建省詔安、平和縣接壤,東面與台灣寶島隔海相望。境內主要河流是韓江及黃崗河。東西最大橫距76.6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79.92公里,陸地總面積3613.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37.7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

地貌

潮州市總面積3600.9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山區約占潮州市陸地面積的65.2%。境內群峰起伏,河流縱橫,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

潮州境內主要山脈,有粵閩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脈支脈和潮梅交界的蓮花山系—鳳凰山脈。北部鳳凰山主峰鳥髻號稱粵東第一名山,海拔1497.8米,是中國烏龍茶之鄉和少數民族畲族的發源地。

水文

主要河流有韓江和黃岡河等。韓江自西向東南斜貫潮州城區,流經潮安區,在澄海入海;黃岡河自北向南流貫饒平全境,於黃岡鎮東風埭入海。楓江,榕江的一條支流,自東北向西南流經潮安區中西部,經鳳塘鎮流經揭陽玉窖鎮,匯入榕江。

韓江是潮州市的母親河,流經潮州主城區約3公里,北段江面較為寬闊,中國四大古橋之廣濟橋(俗稱:浮橋、湘子橋)橫臥於韓江中段,連線古城與東岸的交通,自古以來是閩粵兩省的交通樞紐,兩省往來陸路的必經之地。

氣候

潮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每年的6~10月又是受熱帶氣旋影響的主要時段,因而多大雨和暴雨。秋季受來自北方冷空氣的影響,氣溫逐漸下降,此時多晴朗天氣,少降水,潮州開始進入旱季。冬季普遍盛行東北風或北風,來自北方既寒冷又乾燥的空氣,經過長途跋涉以後,強度已大為減弱,所以這裡冬季比較溫暖,極少出現0℃以下的嚴寒天氣。

行政區劃

潮州市下轄2個市轄區(湘橋區、潮安區)、1個縣(饒平縣)及1個縣級管理區(楓溪區),共設9個街道辦事處、41個鎮、891個村民委員會、120個居民委員會。楓溪區由楓溪鎮、潮州火車站區,以及由湘橋區鳳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隴兩個管理區組成,轄5個社區、26個村。

人口民族

2013年末潮州市戶籍總人口267.16萬人,比上年淨增3.08萬人,其中,湘橋區人口50.77萬人。按計生口徑,全年出生率為11.78‰,死亡率5.66‰,自然增長率6.12‰。

據考古學家研究,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潮汕的先民(土著)屬古閩越族。在秦漢之後,隨著中原漢族後裔南遷入潮與當地土著融合,到明朝年間,潮汕已基本漢化,南來的中原漢族後裔成為潮汕的主體,只保留少數閩越族和蜓民,還有部份同是漢族後裔南來的客家人。中原漢族後裔南下移居潮汕,多數先入福建或在福建(主要是莆田、泉州、漳州)住一個時期後再入潮。追根溯源,其先祖基本是古代居住在黃河流域的河南、山西一帶和長江流域一帶的漢族人。

第五次潮州市人口普查顯示漢族人口為239.52萬人,占99.7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0.7萬人,占0.29%。漢族占90%左右,剩下10%為少數民族,如畲族。根據畲族傳說,公元前1095年周朝的時候,其先祖在今廣東潮州潮安區鳳凰山建立諸侯國。因地處閉塞山區,物產匱乏,畲族便舉族逃離,徙往更適合生存的閩浙等地,這樣才使得畲族嗣裔能繁衍至今,得免生計之困 。

城市交通

公路

國道:324國道
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汕汾高速公路、潮惠高速公路、汕梅高速公路

鐵路

鐵道線路:廣梅汕鐵路,廈深鐵路
主要車站:潮州站、潮安站、潮汕站、饒平站

航空

根據遠期規劃,將完善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為國際複合型門戶樞紐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及粵西國際機場為區域性樞紐機場,其他支線機場為補充的全省民用機場布局。到二O一五年末,廣東民用機場之間協同作用將進一步增強,年旅客吞吐能力將達到約一億人次。

潮州港東臨台灣海峽,距台灣高雄市186海里,是廣東省距台灣省最近的地區,港口至汕頭36海里、至廈門98海里、至香港192海里、至廣州308海里,至新加坡、曼谷等東南亞國家港口都在1700海里之內。

市內交通

公交
湘橋區九條公交線路票價2元,自動投幣不設找贖,部分公交已開通刷韓江通的功能,方便市民出行。(早班車時間為6:40分,末班車為18:30)
計程車
潮州共有津汽、鴻偉、合眾三家計程車公司,截止至2008年11月車數約784輛。根據車輛的不同檔次來定價,一類計程車(排氣量1.6升以上)二公里起點價5.00元,每超半公里運價1.10元;二類計程車(排氣量1.3升以上)二公里起點價4.00元,每超半公里運價1.00元;三類計程車(排氣量1.3升以下,含面的)二公里起點價3.00元,每超半公里運價0.90元。按每公里起步價從3至5元進行打表計費,同時加收1元燃油附加費。
人力三輪車
潮州市內有持牌人力三輪車1700多輛,租一輛人力三輪車開始環城游,這是潮州古城游的精髓之一。而且不少三輪車從業人員有進行旅遊知識培訓過,他們會設計一些旅遊路線。價格可以討價還價。

城市經濟

概況

潮州商人是中國三大商幫之一,即以海陽(今潮安)、饒平、澄海、潮陽、揭陽、普寧、惠來、豐順等縣的商人為主。這八個縣,就是傳統的潮州八邑。潮汕地區雖因地形阻隔而開發較晚,但自唐、宋水陸交通陸續開通後,潮汕地區的工商經濟發展迅速。明代的潮汕已然成為粵東、閩西南、贛南三地物資集散與進出口的據點,更是海上貿易活躍的區域。發源自潮汕地區的商人由於地理環境而形成“重販運”特點,使得他們在海上經貿與海外移民上有著傲人的成績。潮州商人的崛起與成就除了得益於工商貿易外,潮州商人的刻苦耐勞、冒險進取和倚重地緣、血緣社團的習性,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

潮州部分經濟發展迅猛,產業基礎厚實。潮州區域經濟特點鮮明,比較優勢突出,部分工業基礎厚實,具備相當的規模,產業配套能力強。已形成了以陶瓷、服裝、食品、電子、五金不鏽鋼、婚紗晚禮服印刷包裝、皮塑製鞋為支柱產業的特色工業體系,特色經濟、縣域經濟、民營經濟、港口經濟和文化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2013年,潮州市實現生產總值780.3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4.9億元,增長4.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8%,拉動經濟成長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435.9億元,增長14.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1.9%,拉動經濟成長7.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89.5億元,增長7.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5.3%,拉動經濟成長2.8個百分點。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7.9%,住宿餐飲業增長6.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6.8%,金融業增長10%,房地產業增長10%。三次產業比例關係為7:55.9:37.1。人均生產總值28837元,比上年增長10.5%。

第一產業

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多山,中部為丘陵地帶,南部為韓江沖積平原。山地丘陵占潮州市總面積的65%,主要分布在饒平縣和潮安區北部。北部山區適宜茶葉種植和杉、桐、櫟、柯等林木生長;丘陵及低山區主要適合竹、橄欖、桃、李、梅、鳳梨和薯類的生長;韓江沖積平原肥沃的土地利於水稻、甘薯、花生、大豆、蘿蔔、柑、楊桃、香蕉等的栽培。歷史上已是“稻得再熟,蠶也五收”的福地。

潮州人多地少,農民民眾十分珍惜耕地,有精耕細作的習慣,素有“繡花農業”之稱,農業生產早已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而且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區域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已經形成了農業商品化、集約化經營,促規模化的經濟發展。

以發展“深藍漁業”為重點,加快深水網箱產業園區建設和遠洋漁業發展。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以及水產品服務業,積極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推進健康養殖和現代漁業建設,建設節地節水高效高質現代化漁業示範基地。實施沿海漁民轉產轉業工程,不斷提高漁業發展和漁民民生的保障程度。

2013年潮州市農業總產值94.1億元,比上年增長5.2%。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6.02萬畝,比上年下降0.6%。糧食播種面積66.40萬畝,比上年下降3.3%。糧食總產量26萬噸,比上年下降10.3%。水果總產量17.4萬噸,比上年增長12.3%;茶葉總產量1.45萬噸,比上年增長14.2%;蔬菜總產量45.9萬噸,比上年增長5.3%。肉類總產量7.5萬噸,比上年下降2.6%。水產品產量18.8萬噸,比上年下降5.5%。

第二產業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06億元,比上年增長19.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7.5億元,增長16.5%。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長18.7%,國有及國有控服企業增長2.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8.9%,重工業增長13.5%,輕重工業增加值比例為57.2:42.8。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1051.9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其中,內銷產值846.7億元,增長21.5%;出口交貨值205.1億元,增長12.1%。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7%,比上年略降0.0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34.9%,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為1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
陶瓷產業
潮州的陶瓷生產有1300多年歷史,是中國最大的工藝美術瓷、日用瓷和衛生潔具生產基地,也是中國最大的工藝瓷和工藝化日用瓷出口基地,還是全球陶瓷種類最齊全、產量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潮州市有陶瓷生產廠家10000多家,並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潮州市依託陶瓷產業優勢,正在致力打造陶瓷產品製造中心、研發中心和集散中心。
不鏽鋼製品產業
2004年10月,潮州市彩塘鎮獲得由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的“中國不鏽鋼製品之鄉”稱號。彩塘幾乎所有的不鏽鋼企業都擁有自己的品牌,有438個項目申請了專利。不鏽鋼產品銷往中國各地以及歐洲、北美、東南亞及中東等地區,彩塘被譽為名副其實的“不鏽鋼王國”。
婚紗晚禮服產業
2004年1月,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中國服裝協會於授予潮州“中國婚紗晚禮服名城”稱號。潮州的婚紗晚禮服產業無論其總量、品牌、設計、加工、時尚、技術等方面,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著巨大的產業優勢,成為國內外最大的婚紗、晚禮服生產集聚地和出口基地,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韓國、日本和中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手工刺繡產業
潮繡在傳統的工業基礎上,利用特種材料或吸收外來工藝手法,發展成為珠繡、抽紗等新的繡種。傳統的潮繡繡品有戲服、帳幔、檯布等日常生活用品,其成品遠銷世界各地,具有廣闊的市場,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潤。

第三產業

潮州以民營工業企業為主的民營經濟是潮州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潮州市現有個體工商戶和各類企業5萬多家,其中較有規模的民營企業達到4103家,占全部工業法人企業戶數的86.05%,潮州市民營企業從業人員20多萬人,民營工業產值占潮州市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

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4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63.4億元,增長12.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0.7億元,增長9.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322.7億元,增長11%,住宿餐飲業零售額31.4億元,增長13.7%。

2013年,潮州市旅遊收入89.9億元,比上年增長20.2%;接待海內外遊客人數590.4萬人次,增長20.1%;其中,接待海外遊客61萬人次,增長12.6%,接待國內遊客529.5萬人次,增長21%;潮州市共有星級飯店14家,全年客房出租率54.6%。

教育機構

潮州市教育機構潮州市教育機構

2013年潮州市普通高等院校1所,專任教師770人,在校學生16427人。國小648所,國小在校學生數18.41萬人,國小專任教師數9926人,國小招生數35277人;國中91所,國中在校學生數達10.3萬人,國中專任教師數7394人,國中招生數30590;普通高中35所,高中在校學生數達7.78萬人,高中專任教師數4180人;高中招生數2486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89%;潮州市累計建成規範化幼稚園204所、公辦幼稚園247所,在園兒童數9.64萬人。

城市建設

科技

2013年,共組織申報國家和省科技項目16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1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5項。共組織申報省級工程中心8個,組織申報省級工程中心提升建設計畫2項。新認定省級和市級專業鎮各2個,累計省級專業鎮19個。全年專利申請量為4564項,同比增長29.37%;專利授權量2957項,同比增長23.1%。2項外觀專利被評為第十五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通信

2013年,全年郵電通信業務總量28.96億元,增長17.2%。電話總用戶63.04萬戶,比上年增長0.3%,其中城市電話33.79萬戶,鄉村電話29.25萬戶。行動電話總用戶241.04萬戶,比上年增長16.1%。潮州市網際網路固定用戶40.8萬戶,比上年增長16.7%。

場館

2013年,潮州市有文化館、站54個,劇場、影劇院3個。廣播電視台6座,公共圖書館4座,體育場館七座,數字影院4座。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為100%,全年放映農村電影11638場,觀眾人數269萬人次。已建成鎮級公共電子閱覽室26個、村級公共電子閱覽室158個,聯接全國、省、市圖書館網站,實現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

衛生

2013年,潮州市共有醫院、衛生院75家,床位5732張,比上年末增加130張。各類醫療門診部、所650個,專科防治站、所4個。潮州市衛生機構人員11508人,比上年末增加290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醫師)4108人,註冊護士2019人。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集中住院分娩率為99.77%,比上年提高2.05個百分點。

旅遊景點

景點

潮州市八景潮州市八景

潮州八景:舊時有內外之分,內八景是指於古城街巷之間,而外八景則指城外韓江兩岸。由於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內八景已逐漸湮沒,今天人們所說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鱷渡秋風”、“西湖漁筏”(原西湖與韓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馬丘松翠”)、“北閣佛燈”、“韓祠橡木”、“湘橋春漲”、“鳳凰時雨”、“龍湫寶塔”(原位於北閣對面江心,現仍存遺址)。

潮州新八景:潮州評選“新八景”旨在“促進文化經濟融合,展現歷史名城風采”。“新八景”為:濱江紅棉、廣場燈影、坊街亭韻、淡浮水墨、綠島晴嵐、桑浦禪泉、鳳凰天池、柘林漁火。“新八景”特色鮮明,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生態景觀兼顧,山、海資源皆備,既有歷史遺存,又有現代建築,涵蓋潮州各區縣,“老八景”亦布列其間。

文化藝術

方言

潮州話(屬閩語)
潮州話,民間稱學佬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語系。它的辭彙豐富,幽默生動,富有極強的表現力,並保存著很多古漢語的成份,因而為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所重視。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潮州話(Teochew)雖然屬於閩語系(Holo Dialect System),但與閩南話(Hokkien)差別較大。
客家語
潮州饒平縣還有一部分是客家語,也稱饒平話(該稱呼多見於台灣地區,又叫饒平腔)。據史料記載,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八姓入閩,而後向粵東遷徙,饒平的客家居民已經有一定的歷史,其中饒平六百多座客家土樓可以見證一切,原本許多饒平中部的潮州客家人早已被閩語化,現講客家話的主要是饒平北部的上善鎮,饒洋鎮,建饒鎮,九村鎮,上饒鎮以及新豐鎮等,有幾十萬人,占全縣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左右,詹姓為最多。
二者關係
汕頭、潮州、揭陽、豐順等三市一縣的潮語居民、客家居民,都說祖籍福建莆田。豐順縣的客家居民應該是祖籍莆田的移民後來文化上客家化了。潮州話和客家語口音差異大。

音樂

源遠流長,優美動聽,馳名中外,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其門類有:以二弦為領奏樂器,伴以彈撥、弦索樂器的弦樂;以琵琶、三弦、箏組奏的細樂;以佛場主要法器,伴以嗩吶、橫笛領奏的廟堂音樂;以笙、簫、管、笛為主要樂器的笛套音樂;以潮州大鑼鼓伴以嗩吶領奏的潮州鑼鼓樂等。1957年潮州音樂團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表演並榮獲金質獎章。據傳六十年代初,周總理訪問瑞典時,瑞典國王饋贈的禮物中,便有兩張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樂唱片。由此可見,潮州音樂已被視為稀世奇珍。

潮語歌曲:隨著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流行歌曲的興起,潮州人開始用流行音樂的創作手法來創作潮語歌曲,形成了自己的一個流派,冠名為潮語歌曲。

工藝

潮州工藝是潮州文化的一部分,主要工藝品有潮州陶瓷、潮州木雕、潮繡、潮州抽紗、潮州花燈、潮州剪紙、潮州銀飾、潮州嵌瓷等。

民居

中國地大物博,地方建築燦若星河,各具特色,潮州民居便是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州民居融匯千百年來潮州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窯民屋的粗獷,瑤寨吊腳樓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蘇州園林的自然一樣,潮州民居也擁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內涵。

沿江沿海平原地帶,經濟比較發達,許多望族多聚居在這些地方,舊縣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況。因此,城鄉居民均有濃厚的氏族觀念,體現在聚落建築就是以姓氏宗祠為中心的圍寨格局。清府縣誌載:“望族建設屋廬,必建家廟,尤加壯麗。”“雕樑畫棟,池台竹樹,必極工巧。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夸壯麗,不惜貲費。”潮州農村多聚族而居,而整個村寨,都依其宗族觀念、風水觀念、生產生活、防禦功能以及某些美學觀念來建設,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獨特的理想風水人居環境。同時潮州民居直接地將大自然因素所謂“天時、地氣、順風”溶入建築中,體現出人天和諧的統一境界和高尚心靈意境。

潮州民居的建築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東的,以南為主。這樣一來,冬天可擋住嚴寒的北風,夏天則可以接受涼快的南風。註:民間有時也稱“潮汕民居”,但學術上統稱為“潮州民居”,這也是正規的叫法。

飲食

潮州飲食文化別具一格。潮州飲食最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在中古以前潮州府因地處蠻荒而不發達。自宋代以來,隨著城市手工業的逐步繁榮和城鎮人口的增多,加之接受中原文化影響等因素,潮州府逐漸開始發展,並且具有特殊的地方特點。到了近代,由於潮屬地區人口劇增,商品交換意識增強,逐漸有潮人外出謀生而居於諸如廣州、香港、上海等都市,更有不少潮人移居東南亞等各國。並開始有了潮式飲食的店鋪開張經營。在這個時期,潮菜悄然地走出粵東。在國內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區、東南亞各國,差不多都有潮菜的菜館酒家出現,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這是潮菜第一個飛躍發展時期。

2014年8月,潮州成功入選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國際線上主辦的“2014中國城市榜——全球網民推薦的最中國美食城市”,成為"最中國美食城市"之一。

潮州菜
源於潮州,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潮州菜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是由潮州原來獨有的菜式與按潮州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構成的一個開放的體系。時至今日,潮州菜已經發展成為獨具嶺南文化特色、馳名海內外的中國名菜之一。潮州菜的最突出特點,是以烹製海鮮見長。對海鮮的烹調選料考究,製作精細,至於以醬碟佐料,達到新鮮美味,清而不淡,鮮而不腥,郁而不膩。潮州菜的另一特點,是善於烹製以蔬果為原料的素菜。有煎、炒、烹、炸、燜、燉、烤、焗、鹵、熏扣、泡、滾、拌等,而且刀工講究。多樣化的製作方式,形成了潮州菜的風味特色。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是中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在粵東當地更是把茶做為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著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潮州20道名小食
炒粿條、溪口滷鵝、牛雜粿條、鴨母捻、潮州墨斗丸、潮州手捶牛肉丸、糍殼、潮州春餅、蚝烙(酥)、高堂菜脯、姑蘇香腐、五香油橄欖、梅花餃、上湯牛肉、金都牌鹹菜皇、蓮香豬仔巢、糯米飯桃、鹹水粿、錦繡雀巢、蘿蔔酥、開元善素、香酥沙拉卷、香酥雞翅

潮州23道名菜
紅燒大排翅水晶龍蝦、明爐燒為、韓江花似錦、白灼大海螺、蝴蝶拼盤、滿園鮑菊、什錦冬瓜盅、鯉魚躍龍門、紅燜海參、金龜孵卵、芙蓉官燕、烏雞燉魚翅、滿園秋菊、金筍雪蛤羹、白果局鞭花、橙汁鰻魚、玉盞蟹黃燕、千禧麒麟魚、竹林藏奇珍、潮州烤鰻、潮州溪口滷鵝肉、茶香雞

文物

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始建於宋代、中國現存歷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紀念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韓文公祠,始建於明代、全長2.6公里的古城牆,有與廣州越秀山鎮海樓齊名的明代建築廣濟城樓等。此外還有目前國內建築面積最大的泰式佛殿,有珍藏珍貴歷史文物的淡浮文物院等。景觀:潮州市現有文物點700多處,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海蝕、古建築、古祠、古寺、古井、古橋、古塔、古牌坊、摩崖石刻、碑碣等。

地域文化

潮州文化是一種民系文化,為海內外全體潮州人所共有。潮州歷史悠久,與台灣、東南亞有著緊密的聯繫,又是著名僑鄉,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潮州位列其中。

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閩越族聚居,從已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人骨化石等,可以窺見其遠古文明的光輝。唐太宗開科取士,潮州已有進士出現。韓愈貶潮,重置鄉校,延師興學,使潮州的文風蔚然興起。宋代的潮州更是文風鼎盛,“一州兩書院,他郡所無”。南宋前期時潮州主戶客戶人口14餘萬人,而端平以後參加科舉的居然“終場至萬以上人”,終宋一代潮州中進士者多達172人,其中建炎二年(1128)一科連捷9人,一時為之轟動。明代的進士為160人,傳出了同榜八俊、兄弟連科等佳話和一門三進士的榮耀。明代鄉試中舉竟多達1088人。在歷代的殿試中潮州還湧現出狀元林大欽(明嘉靖1532年高中)、榜眼王大寶、探花姚宏中這樣的英才。
潮州古城的文化內涵更為深刻,依江築建的州城略帶狹長,北高南低,東西略為傾斜。城北是衙署區,城南為居住區,城東為商業區,城西為手工業和平民區,整個布局以《易》為本,突出體現“北貴南富東財西丁”的特點。貫穿於南北的通衢大道太平路,鱗次櫛比屹立著40多座形式各異的石牌坊。這些建於明、清兩代的牌坊,宛如潮州一部文明史,也成了潮州古城獨特的人文景觀。白牆黛瓦,嵌瓷木雕的潮州民居建築也頗具特色,不管是“四馬拖車”、“四點金”這樣的深院大宅,還是“拋獅”、“竹竿厝”的平民居第,無不顯示出深刻的潮州民俗意蘊,體現了精美典雅的文化內涵。潮州還有自己的方言、戲劇、音樂、工藝美術以及飲譽中外的潮州菜和名揚天下的潮州工夫茶,這些有著濃郁地方色彩的潮州文化對台灣及東南亞一帶都有著同根同源的深遠影響和聯繫。

僑鄉文化

潮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據統計,旅居海外的潮籍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人口約230萬人,除港澳台同胞外,主要分布在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其中旅居泰國僑胞近50萬人。2005年7月,原泰王國總理他信·欽那瓦及其率領的泰國訪華團,泰王國曼谷市市長阿披叻及其率領的曼谷市政府代表團蒞潮訪問。全世界現有各類潮團組織173個。在潮籍僑胞中,有被譽為世界華人首富的知名實業家李嘉誠、受聘為50多所大學教授的國際漢學大師饒宗頤、熱心公益事業的愛國僑領陳偉南、國際攝影大師陳復禮等諸多傑出人士。

潮汕除旅居國內各地的潮汕人及其後裔,旅居海外的潮人包括潮籍華僑華裔和香港台灣澳門同胞估計占50%。潮汕已形成國內和海外兩個潮人社會。

著名人物

李嘉誠

李嘉誠,1940年,隨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辭世,至此少年李嘉誠開始了學徒、工人、塑膠廠推銷員的生活。1948年,20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了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1950年,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1958年,1960年先後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1972年9月31日,李嘉誠創建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1974年5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聯組恰東財務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誠出任滙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總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到1991年間,“長實”系財團已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1200多億港元資產,比1986年增加兩倍半。

1996年分拆長江基建集團上市。目前集團在全球41個國家投資經營,總員工人數超過16萬名。李先生一向的經營宗旨是“發展不忘穩健,穩健不忘發展”。

饒宗頤

饒宗頤(1917.8-),初名福森,字伯濓,又字伯子、固庵,號選堂。潮州城區人。當代國際著名漢學家,是一位“業精六學,才備九能”的大學者。饒宗頤是潮州知名學者饒鍔的長子,自幼聰穎,勤奮博學。16歲時即繼其父未競之業續編《潮州藝文志》(十三卷),歷二載(1934年)而功成,由嶺南大學出版,傳為一時佳話。此後,又有大量著述問世。1935年即為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纂修(共三年),1939年又被中山大學聘為研究員,時年僅23歲。1949年初定居香港,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數十年來,饒宗頤在多個學術領域進行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求,開拓了不少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領域,已出版各種著作50餘部,論文400餘篇。其創造性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成就,令海內外嘆服。饒宗頤的著述涉及面極廣,歸納起來主要有八大方面:敦煌學、甲骨學、詞學、史學、目錄學、楚辭學、考古學和金石學、書畫(包括研究與創作)。並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可謂“學富五車,著作等身”。其治學方面的精神和方法,也足為世人借鑑。是著名的史學家、考古學家、經學家、文學家和書畫藝術家。

自1939年被聘為研究員和1944年任無錫國專(時遷廣西)教授起,幾十年來,饒宗頤先後在國內外多所大學任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榮譽教授,其中在香港大學中文系一教16年,並曾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等大學中文系主任。1978年9月於香港中文大學退休。饒宗頤學貫中西,在我國(包括大陸、台灣、香港、澳門等)以及東南亞、英、法、美、日等國家和地區都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於1962年獲法國儒蓮漢學獎。

饒宗頤一貫注重方誌學並傾力於潮州有關歷史的研究,是“潮學”研究的倡導者和開創者。他關注家鄉的建設,被潮州市授予“榮譽市民”的光榮稱號,還擔任香港潮安同鄉會榮譽會長。20世紀90年代,潮州市於其故居蓴園闢建饒宗頤學術館,香港大學也有饒宗頤學術館。

21世紀以來,他多次在北京、廣州、香港等地舉辦個人書畫展,出版書畫集。至今仍筆耕不綴。 

陳偉南

香港愛國實業家陳偉南先生,1919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沙溪鄉,1936年畢業於省立韓山師範學校。1937年赴港謀生,當過店員和小販。香港淪陷後回鄉務農。1946年再度赴港,艱苦創業,先後創辦香港星洲膠業有限公司、香港星洲貿易有限公司、香港屏山企業有限公司。他辛勤經營,誠實篤信,發展實業,成為港澳工商界的佼佼者。

陳偉南擁護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從1985年與廣州市畜牧總公司合資聯辦穗屏飼料廠開始,先後在廣東、河南、四川、等地合資合作興辦的飼料廠、種禽養殖和商貿等企業10多家,為支持祖國的經濟建設作了突出貢獻。陳偉南情系桑樣,愛國愛鄉,熱心公益,多襄善舉。

二十幾年來,他年年有捐贈,處處辦好事,對沙溪故里、韓師母校,以至潮州、汕頭、揭陽、廣州、北京、上海等地,累計捐資超過億元,對發展鄉邦文教和各項公益事業,貢獻巨大,澤被嶺海,眾口皆碑。他受到江澤民、李瑞環等中央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榮獲香港特區政府“銅紫荊星章”,廣東省“熱愛兒童”獎章,廣東省政府頒授南粵慈善家稱號,潮州市政府授予弘揚潮人精神特別貢獻獎,第二屆港澳與粵東北縣經濟投資論壇全球潮屬商家典範。分別獲得“廣州市”、“汕頭市”及“潮州市”榮譽市民的光榮稱號,泰皇御賜五級白象勛銜。

陳偉南現為香港屏山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市穗屏企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創會主席,香港潮州商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潮安同鄉會永遠榮譽會長,汕頭市政協名譽主席,潮汕三市政協香港委員聯誼會會長,廣州外商投資企業商會創會會長。

孫大文

孫大文(Da-WenSun),潮州潮安人,國際著名的生物系統工程和食品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學術權威,國際上該領域最活躍、最具創造力、最有影響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在國際同行中享有極高的知名度。1982年在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1985年獲碩士學位,1988年獲化學工程博士學位。1989年至1995年,分別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紐卡斯爾大學和謝菲爾德大學任職。1995年起,受聘於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UCD)。現為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食品和生物系統工程教授,是愛爾蘭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華人終身教授。主要研究包括製冷、冷凍及乾燥過程和系統、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過程模擬和最佳化以及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等。在世界上著名雜誌和國際會議上發表了超過500篇論文,出版專著10部,其中超過200篇論文被SCI收錄。

友好城市

國家、省份 城市
中國福建 廈門
泰國 曼谷
美國 巴黎十三區
法國 舊金山市

潮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