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img/2/5a9/nBnauM3X4UjMwkjMyUTO1gzNwUTM4kDM0IDMxADMwAzMxAzL1k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各個窯室內部,都用磚砌築隔牆。最長的一座殘長79.5米。產品以白瓷為主,器類有碗、盞、盆、缽、盤、碟、杯、燈、爐、瓶、壺、罐、盂、粉盒、人像、動物玩具等,釉色有白、影青、青、黃、醬褐等多種。特點是釉質晶瑩潤澤,釉層較薄,一般不開片或極細的魚子紋片。紋飾以劃花為主,還有雕刻和鏤孔。北部豬頭山一帶多生產美術瓷,釉色多樣;韓山中部主要生產影青瓷和青釉瓷;冬粉廠後山一帶多見黑釉、醬釉產品。器物中有相當數量的觀音、佛像以及小洋人、哈叭狗,說明產品遠銷國外。日本、東南亞也曾出土筆架山窯的產品。筆架山窯出土的一件瓷佛像座,刻有“治平三年丙午歲次九月一日題”、“水東窯”等文字,證明這裡就是古籍文獻中所記載的水東窯,年代為北宋。此外,發現一座宋墓打破了5號窯,墓中出土的銅錢幾乎包括所有的北宋帝號錢,而在窯中的堆積物出土一枚“元豐通寶”,表明該窯的廢棄時間不會早於1078~1084年(北宋元豐年間)。
研究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img/8/799/nBnauM3X4czNyYzN5UTO1gzNwUTM4kDM0IDMxADMwAzMxAzL1k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筆架山潮州窯北宋東南沿海的重要窯場,對“百窯村”的發展研究歷來不絕。
優質瓷土
筆架山窯的興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潮州城外有大量的優質瓷土。筆架山所用瓷土的化學成分;氧化矽77.64%,氧化鋁16.65%,氧化鐵0.75%,氧化鈣0.19%,氧化鎂0.30%,氧化鉀2.99%,氧化鈉1.16%,用這種瓷土燒制青白瓷是很理想的,且開採方便,為瓷器的大量生產提供了先決條件。宋代的很多瓷窯正是發現了優質瓷土原料,因此燒造出了質量相當高的瓷器,例如江西景德鎮、南豐窯,福建泉州、同安窯等,這些瓷窯燒造出了胎質潔白釉質如玉的青白瓷,瓷胎由以前的灰胎、灰白胎,進步到白胎。
進步技術
筆架山窯在採用龍窯和分室龍窯技術的基礎上,創新燒造技術,推動了陶瓷生產技術的進步。在筆架山共發掘了十座瓷窯,有三種不同類型的結構,即單室龍窯,分室龍窯和階級窯,均為長條形斜坡式,依山而建。單窯龍窯全窯長度一般在30米上下,或稍長一些,分窯龍窯一般也在30米上下。但有些殘長65.5米,或殘長79.5米,規模之大,在我國古代的瓷窯結構上是極為罕見的。龍窯底部均鋪一層很厚的細砂,用作裝窯時放裝燒瓷器的匣缽,穩住缽柱,並增加窯內輻射熱能,促進傳熱效果。筆架山窯的燒造技術有自身特點,從以上筆架山窯的窯爐結構特點可以看出,當時從業者已經逐漸掌握了那時先進的燒造技術,並且根據筆架山的地形特點,加以改進,對還原焰控制比較穩定,有利於產品質量的提高,這種階級室與現代階級窯外形雖然有所不同,但其利用熱能的原理基本一致。
筆架山階級窯的發掘資料表明,此窯的後段窯底之下,還有早期窯底,後段窯壁之外亦有早期窯壁,說明原來該窯後半段坡度小,抽力小,產品質量低,對後段窯室進行的適當的提高和縮小,既加大抽力,又容易控制還原氣氛,這無疑是很大意義的改進。北宋景德鎮窯燃料為松柴,使用龍窯,有意識的控制鐵的含量,因此,能燒出精美的青白瓷。筆架山窯通過發展窯爐技術,同樣燒造出精美的青白瓷,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潮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潮州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平原北部,東鄰福建,南接汕頭,西連揭陽,北通梅州,瀕臨南海。 |
景點 | 北閣佛燈 | 筆架山 | 筆架山古窯遺址 | 別峰古寺 | 從熙公祠 | 東山公園 |鱷渡秋鳳亭和祭鱷台 | 鳳棲樓| 鳳凰山風景區 | 鳳凰塔 | 鳳凰台 | 甘露寺 | 古城石牌坊 | 廣濟門城樓 | 廣濟橋 | 海陽縣儒學宮 | 涵碧樓 | 韓江 | 韓文公祠 | 葫蘆山摩崖石刻 | 急公好義坊 | 金山 | 開元寺 | 梅林湖風景區 | 南岩寺 | 日水岩鳳景區 | 桑浦山風景區 | 外江戲梨園公所 | 王大寶墓 | 西湖公園 |西湖石坊 | 已略黃公祠 |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 潮州西湖 | 韓愈紀念館 | 開元寺泰佛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