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潮州西湖](/img/9/1a7/nBnauM3X1gzN5gjM0gTO3gTNxITM5MjNwkTMwADMwAzMxAzL4k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據《方輿紀要》載:“綿亘十餘里。”到了唐代築了北堤,才把它與韓江切斷,成了寬闊長形的大湖。唐肅宗乾元年間(758-759年),皇帝下詔,天下臨池帶郭處設定放生池八十一處,這西湖便是其中一處(過去西湖山麓尚刻“放生”二字,現在湖心亭南側有一池,稱為放生池)。因與西湖依傍的葫蘆山,對護衛古城有天然屏障的作用,歷代官府均重視對它的修築、浚疏。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時知軍州事林驃及知州林光世,他們對西湖和葫蘆山都有不少建設。林光世還寫了篇《浚湖銘》留世。到了元代,潮州戰亂把西湖景物毀了不少。在洪武初年又因潮州大修城牆,採用去大批石塊,還把湖填了一半,稱作城壕。後來曾陸續重建一些景觀。到了清朝,因屢遭兵燹,西湖景物,又多數被毀。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還在西湖山築腰城,防禦“三藩”之亂。劉進忠的反清,又使西湖變成挖壕溝、圍柵欄、設炮台的兵家要塞。到了民國時更被軍閥洪兆麟占為私家園——“洪園”。故有人把西湖的簡史概括為:始於唐、著於宋、毀於元、盛於明、蕪於清,民國不清不明,於今湖綠波平。
景區介紹
這裡除了極富有詩情畫意的“西湖漁筏”的景致之外,沿湖濱至山下,名勝古蹟,樓台亭榭,比比皆是,有的天然成趣,有的人工雕琢,總要把西湖妝扮成“秀色可餐”的園林。且每個景均有一個雅稱,如“古洞佛燈”、“水仙夜月”。“梅莊新雪”、“紫竹鐘聲”、“釣台秋色”等等。現已多數無蹤跡可尋,但那些動人的傳說仍為人們津津樂道。頗具傳奇色彩的是“活人洞”和壽安岩下的仙客留題。在北岩的“李公亭”後,有一個狹長的石洞,高不及3米,洞內卻可容十多人。從靠“李公亭”一端進去,沿著狹長的洞道向北到另一出口,洞壁上還鐫刻有逸史詩,這個洞便叫“活人洞”。據說明萬曆年間(1592年),有人到此遊玩,正為擬這個洞名而三思,忽見有一個孩子掉人湖中,趕快下去把他救起,於是便把此洞命名為“活人洞”。洞內還有記敘當時事件的石刻題記:“萬曆壬辰九月三日,郡人林喬松、張志可,劉興學、陳明登此,午見蒼童渡溺湖中,拯活書。”這也許是小孩的親屬為鳴謝這四個“英雄”而刻的。
壽安岩
![潮州西湖](/img/8/a55/nBnauM3X0YDM4IzMykTO3gTNxITM5MjNwkTMwADMwAzMxAzL5k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奇石館
暢遊西湖,不妨到芙蓉池走一走,這裡曲徑通幽,荷花溢香,頗具蘇州園林的韻味。在芙蓉亭北端有“奇石館”,展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趣。亭橋西側現為西湖園林管理處,旁邊小屋的左牆壁特別厚,壁上有藍色嵌瓷的“壽安古牆”四大字,這古牆足有360多年的滄桑史跡,也隱含著一段傳奇的故事。
壽安寺
宋初,這地方原是州學地址,後州學搬進府城的金山,此處便成了“淨慧寺”。元朝淨慧寺被兵毀,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重建,改名壽安寺。有一年海陽知縣高某懷疑自己的妾與寺中和尚私通,懷恨在心,便暗中把妾毒死,寄棺於寺中,並揚言棺木中有陪葬的珠寶。後又請一個死囚伏於寺中,把珠寶盜出置於寺僧人住所,知縣帶兵伏擊,率兵勇圍寺,逮捕了寺僧,判他們盜棺中珠寶罪,並毀了寺院,僅存一面牆。清代又有人靠著這面牆重建一個小廟,名為九天娘廟。民國13年(1924年)九天娘廟塌。而今,這裡成為遊人品嘗西湖魚及潮州菜的風味小吃館。
處女泉
沿著這菜館向北10多米處,便是西湖最為聞名的“處女泉”。處女泉泉洞如井,有三尺深,泉水極其清冽甘甜。在湖山開闢之前,因這裡原是個山坡,泉眼在山坡草叢中正如深居幽谷羞於見人的處子,故被稱為“處女泉”。潮人多喜歡品飲工夫茶,專僱人來此挑泉水,據說用此泉水烹茶特別甘淳溢香,別無雜味。過去潮人林大川在此品茶,有詩曰:“不知陸羽來到此,品作人間第幾泉?”更使處女泉名聲鵲起。現在園林職工在此經營潮州極品鳳凰單樅茶座,名茶配上最上等的泉水,使遊人在此品茗,既清神益思,又歇息舒暢,一邊欣賞西湖奇光異趣,一邊品賞潮州工夫茶藝,同時,又能聽到一些西湖的今古奇觀、軼聞傳說,令人流連忘返。
西湖漁筏
![潮州西湖](/img/5/9f7/nBnauM3X0cTM5gzNwADM4gTNxITM5MjNwkTMwADMwAzMxAzLwA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潮州西湖](/img/5/6f5/nBnauM3X3UTO2czM4MDM4gTNxITM5MjNwkTMwADMwAzMxAzLzA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從虹橋橫跨西湖,取其“飛渡如虹”之意。民國初年,軍閥洪兆麟,人稱“潮霸天”,把潮州人士募款修建的虹橋,改名為“洪橋”;霸占西湖公園為私有,定為“洪園”;還在芙蓉池中豎起他的石像。這些企圖霸占西湖,獨享美景的無恥行為,是為人民所不容許的,後來他的石像給人拆掉了。
湖心亭
在涵碧樓東南面,新建的“湖心亭”是個六角三楹、外護雕欄的水中亭,有紅色回欄曲橋可通向湖岸。湖濱原有仙人“腳跡”的大石已無蹤影,但岸上重修建的涵碧樓卻依然聳立。近代歷史上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周恩來、周逸群等曾駐紮於此。據說1925年10月第一次東征時,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曾住在潮州,那時他以“左”派面目出現,時常早起來此,手捧中正劍,高聲朗讀孫中山總理遺囑。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軍轉戰人粵,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郭沫若等領導人,9月23日進人潮州,至30日撤退,前後共七日,史稱“潮州七日紅”。樓前被稱為英雄樹的木棉據說已有400多年的樹齡。現涵碧樓已列為潮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西湖石坊
![潮州西湖](/img/b/2d8/nBnauM3X4UTMxgDO2EDM4gTNxITM5MjNwkTMwADMwAzMxAzLxA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鳳棲樓
鳳棲樓在潮州城區西湖葫蘆主峰,由“四望樓”和大型雕築“鳳座”兩個部分組成。西湖葫蘆山主峰原有一座四望樓,登樓四望,潮州三山一水一覽無遺。四望樓年久失修,支離破碎。1985年,在原址構築鳳棲樓。鳳棲樓以仿古城樓(四望樓)承托鳳凰雕像(鳳座)為外觀,融建築使用功能與雕塑藝術於一體。鳳座長28米,高19米,寬3.8米。內分3層,一二層作為藝術品展覽室等場所,第三層是鳳背平台,在平台上可觀覽鳳城美景。鳳棲樓的鳳座是鳳城潮州的象徵性藝術雕塑。
芙蓉池
人工開鑿,引水種五色蓮花(即水芙蓉)。池中有亭,以曲橋通兩岸。每當盛夏,荷葉田田,荷花簇簇,香氣沁人。
景韓亭
建於民國年間,其名取景仰韓文公之意。亭內正壁鑲嵌草書《白鸚鵡賦》石刻四面,末署“退之”,傳為韓愈手跡。亭有聯曰:“景山秀色懷燕市,韓水瑤光接孟亭。”
《白鸚鵡賦》釋文
![潮州西湖](/img/4/270/nBnauM3X2UzN4czMzIDM4gTNxITM5MjNwkTMwADMwAzMxAzLyA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潮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潮州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平原北部,東鄰福建,南接汕頭,西連揭陽,北通梅州,瀕臨南海。 |
景點 | 北閣佛燈 | 筆架山 | 筆架山古窯遺址 | 別峰古寺 | 從熙公祠 | 東山公園 |鱷渡秋鳳亭和祭鱷台 | 鳳棲樓| 鳳凰山風景區 | 鳳凰塔 | 鳳凰台 | 甘露寺 | 古城石牌坊 | 廣濟門城樓 | 廣濟橋 | 海陽縣儒學宮 | 涵碧樓 | 韓江 | 韓文公祠 | 葫蘆山摩崖石刻 | 急公好義坊 | 金山 | 開元寺 | 梅林湖風景區 | 南岩寺 | 日水岩鳳景區 | 桑浦山風景區 | 外江戲梨園公所 | 王大寶墓 | 西湖公園 |西湖石坊 | 已略黃公祠 |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 潮州西湖 | 韓愈紀念館 | 開元寺泰佛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