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城城牆

興城城牆

興城城牆始建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興城古城現僅存寧遠內城,經多次修繕,基本保持原貌。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城牆為正方形,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設城門,城門上皆築箭樓,為兩層樓閣。城牆四角設台,突出於城角。在城區東南角上建有魁星樓一座。興城城牆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中國東北地區的沿海文化古城,它扼居遼西走廊的咽喉地帶,交通發達,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興城城牆保存較好。1984年以來國家撥款對古城城牆進行全面維修,並建立了文物保管所。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興城城牆興城城牆

興城城牆(Xingcheng City Walls)是中國明清城防建築。在遼寧省興城市區。興城明代稱寧遠衛,清代改寧遠州,是遼東長城防禦體系中一座重要衛城。城牆創建於明宣德五年(1430),後經明天啟及清初陸續培築加固而成。明將袁崇煥曾據此城抗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牆布局

興城城牆興城城牆

興城古城是明代的寧遠衛城,在清代改為寧遠州城。城池始建於明宣德三年(1428),“周圍五里九十六步,高三丈,門四,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寧,北曰威遠,鐘鼓樓在中街”。宣德五年(1430)又增築外城,外城周圍九里一百二十四步,高如內城。門四,東曰遠安,南曰永清,西曰迎恩,北曰大定。四門設樓,四角設台,城郭之間為護城河。明朝末年袁崇煥鎮守寧遠,為抵禦後金努爾哈赤的軍事進攻,用兩年時間修繕寧遠城,城牆“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廣三丈,上二丈四”。明朝末年,這裡成為抗擊女真族的前沿陣地。興城古城現僅存寧遠內城,經多次修繕,基本保持原貌。

城牆結構

古城平面呈正方形,南北844米,東西830米。城牆高8.5米,城基砌條石3層,基寬6.8米,頂寬4.5米。牆體為外條磚內毛石,外設垛口,內設女牆,中填夯土。牆頂設海墁 磚 1層水口。城牆四角設炮台,東南角炮台上為清代增建的魁星樓。城牆為正方形,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設城門,城門上皆築箭樓,為兩層樓閣。城牆四角設台,突出於城角。在城區東南角上建有魁星樓一座。興城城牆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中國東北地區的沿海文化古城,它扼居遼西走廊的咽喉地帶,交通發達,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興城城牆保存較好。1984年以來國家撥款對古城城牆進行全面維修,並建立了文物保管所。

城設 4門。東曰春和,西曰永寧,南曰延輝,北曰威遠。門座通長12.17米,寬13米。4門均建城樓,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城門外有半圓形瓮城,外徑32米,內、外均以條磚築成,城門內左側設馬道,長21米,寬 3.1米。

城內十字街中心有鐘鼓樓 1座,方形樓台,十字券洞。樓為 2層,重檐歇山卷棚頂。南街有明思宗朱由檢為遼西守將祖大壽、祖大樂立的兩座高大石牌坊。城內東南有清建文廟 1座。城內街坊布局,基本上仍保持著清末的體制。

興城城牆保存較好。1984年以來國家撥款對古城城牆進行全面維修,並建立了文物保管所。

歷史介紹

興城城牆興城城牆

興城歷史悠久,遼代設定興城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明朝為了鞏固對東北地區的統治,防禦蒙古部落和女真人的侵擾,在山海關外“只設衛所,不設州縣”,先後設立了二十五個衛,實行軍政合一式管理,寧遠衛就是其中之一。

明宣德三年,即公元1428年,鎮守遼東總兵官巫凱、都 御史包懷德及鎮守遼東太監王彥聯名奏請朝廷修築寧遠城,兩年後工程竣工,當時稱寧遠衛城。寧遠衛駐軍5600人,守城士兵戰時出征,平時屯田勞作,家屬也隨軍士從全國各地前來定居,後代逐漸繁衍。衛的長官稱衛指揮使,既是一衛的軍事長官,又負責審理所轄地區的民事案件,一般為三品官。這種特殊的軍政體制給寧遠城增加了神秘色彩。清朝建立後撤衛建州,寧遠衛城也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州管轄山海關以東至錦州以西的廣闊區域。民國成立後,1914年因寧遠與湖南、山西、雲南等省的寧遠州重名,經當時的民國國務院內務部呈請大總統袁世凱批准,恢復使用遼代的興城縣縣名,寧遠城也就隨之稱為興城古城。興城城牆就是興城古城的主體建築。

歷史見證

興城城牆歷經570多年的風風雨雨仍巍然屹立,是當今中華大地上為數不多的明清古城牆建築,是明代軍事防禦型城市的標本,它與平遙城牆、西安城牆、荊州城牆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牆,也是中國現存惟一的正方形城牆,受到聯合國及歐盟文化遺 產保護專家和為數眾多的中外遊客的青睞和關注。學者們認為,研究中國古城牆,興城城牆必不可少。 興城城牆整體為正方形,城牆基礎用條石,外牆用青磚砌成,內牆用不規則塊石壘砌,中間用夯土所築。城牆頂端外沿築有垛口,守城官兵可以以此護身、瞭望、射箭;內沿築有女兒牆,高度低於垛口,起著加固城牆的作用。用於人員行走的磚面稱為“海墁”,“海墁”系青磚鋪就,中凸外低,便於排水和減輕城牆夯土的承重壓力。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兵逼北京,崇禎皇帝匆忙下令寧遠總兵吳三桂放棄寧遠城,入關勤王,這樣,清軍才占領寧遠。

1948年9月28日,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一部在縱隊副司令員胡奇才的率領下,解放了興城古城。當時,解放軍指戰員從城牆突破進入古城內,但為了保護文物古蹟,他們儘量避免開炮射擊城牆。三十多年後,古稀之年的胡奇才將軍重回古城,欣然揮筆寫下了:“古城回到人民手中”。至今,這幅題字仍在古城鐘鼓樓上懸掛。

隨著興城城牆知名度的提升,旅遊開發事業得到蓬勃發展,中外遊客紛至沓來,文物保護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在人民政府的重視下,由於戰亂而有所毀壞的城牆部分地段的垛口、女兒牆和海墁得到修復,魁星樓也重現了往日風采,保護維修使興城城牆煥發了新的生機,1988年1月13日,興城城牆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城牆進行綜合研究和文化整理也隨之同步進行,已經有多部有關興城城牆的書籍出版或研究論文發表;天津大學、上海同濟大學等高校的知名學者為興城城牆精心編制了保護規劃;先後有《三進山城》、《平原游擊隊》、《濟南戰役》、《袁崇煥》、《遠東陰謀》、《甲午陸戰》等影視劇在興城城牆拍攝外景;2001年,興城古城保護開發工程啟動,興城城牆被規劃為“城垣思古”遊覽區,遊人們登臨城牆,不僅可以驚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湛,還能穿越歷史的時空,回味著明末那一幕幕盪氣迴腸的戰爭場面。

建造藝術

城牆四面的正中各設城門,東為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為永寧門、北為威遠門。城門上修築了箭樓,俗稱城門樓和城樓,為兩層樓閣建築,重檐高聳、氣勢巍峨。城門旁邊分別有坡形馬道,供人員上下城牆,城門外均有半圓形瓮城,與城牆連為一體。

興城城牆東南角上建有魁星樓一座,其他三個拐角處都設有角台,明清征戰時期,在角台上架設火炮,平時角台上也有士兵駐紮,以加強對城牆的防禦。距離魁星樓不遠處的城牆底端,有水門洞一個,為明代所修,至今保存完好,是古代的排水設施。

古城內的四條大街,是古城的主幹道,他們因循四座城門而得名,分別稱為春和街、延輝街、永寧街和威遠街,城中百姓根據方位分別稱為東街、南街、西街和北街。街道兩旁分布著許多老字號店鋪,其中以南街最為集中,因此有"明代一條街"的美譽。四條大街呈十字形規則分布,因此又統稱為十字大街,十字大街的交叉點坐落著一座鐘鼓樓。

鐘鼓樓與城牆的四座城門箭樓遙相呼應,鐘鼓樓為二層樓閣建築,登臨樓頂,城牆和古城內的景觀盡收眼底。鐘鼓樓是古代城市的報時中心,晨鐘暮鼓。在明與後金軍隊征戰期間,鎮守寧遠城的明軍主帥袁崇煥就坐鎮鐘鼓樓指揮作戰。

建築風格

興城城牆興城城牆

與世界上現存的其他城牆相比,興城城牆有許多引人關注的獨特性。在明代修建城牆時,主要考慮到軍事防禦的需要,因此設定了角台等軍事設施,在這方面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半圓形的瓮城和便於人馬通行的坡形馬道。

瓮城建築於四座城門的外側,呈半圓形,與城牆同時興建。瓮城突出城門之外,既體現出一種建築美學,又可以保護城門在戰鬥中不被敵人輕易接近與破壞。在實戰中即便敵軍攻破了瓮城城門,在城牆上的守軍仍能以極快的速度組織調度,居高臨下從四面向城下發動還擊,而敵軍一旦身陷半圓形的瓮城之內,人馬很難脫身,成語“瓮中捉鱉”可以說是對瓮城功能最生動地描述。明朝末年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所率領的軍隊攻打寧遠城時,就是在瓮城內遭到猛烈攻擊而損失慘重。

興城城牆四座城樓的造型體現出明代北方的建築風格,它的磚木結構是傳統的建築特點。城樓建在拱形的城門洞之上,與鐘鼓樓一樣是二層樓閣建築,面闊8.9米,進深4.5米,內有樓梯登樓,建築形式為重檐歇山頂,城樓頂端為青色筒瓦和板瓦復蓋,正脊兩端有吻獸裝飾,戧脊上的垂獸和檐角前部裝飾的跑獸神態栩栩如生。按照明代的城牆規制,不同級別的城樓上裝飾的跑獸數目是不一樣的,寧遠衛城城樓檐角裝飾的跑獸有天馬、海馬和獅子三種,其中,天馬、海馬是吉祥的化身,獅子則代表勇猛和威嚴,它們的寓意與這座軍事防禦型城牆的特色可謂不謀而合。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說明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規定,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是申報世界遺產的先決條件,至少每10年修訂一次。最新一版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於2012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共有45項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產被國家文物局列入。
文物類陰山岩刻|瘦西湖|鼓浪嶼|花山岩畫|哈尼梯田|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京杭大運河|靈渠|白鶴梁|蜀道|坎兒井|志蓮淨苑|南蓮園池|奉國寺大殿|應縣木塔
遺址類 西夏陵|統萬城|遼上京城遺址|紅山文化遺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金上京遺址|良渚遺址|青瓷窯遺址|潞簡王墓|黃石礦冶工業遺產|鳳凰區域性防禦體系|釣魚城遺址|萬山汞礦遺址|杏花村汾酒作坊|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瀘州老窖作坊群|古藺縣郎酒老作坊|劍南春酒坊遺址|宜賓五糧液老作坊|紅樓夢糟房頭老作坊|泰安作坊|牛河梁遺址| 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紅山後遺址|興城城牆|南京城牆|台州府城牆|壽縣城牆|明中都皇城遺址|荊州城牆|襄陽城牆|西安城牆|唐崖土司城遺址|容美土司遺址|老司城遺址|海龍屯|金沙遺址|古蜀船棺合葬墓|三星堆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普洱景邁山古茶園|芒康鹽井古鹽田
建築群 北京中軸線|關聖文化建築群|丁村古建築群|党家村古建築群|無錫惠山祠堂群|江南水鄉古鎮|閩浙木拱廊橋|閩南紅磚建築|三坊七巷|贛南圍屋|侗族村寨|藏羌碉樓與村寨|苗族村寨|甪直鎮|周莊|千燈鎮|錦溪|沙溪|同里鎮|烏鎮[浙江省桐鄉市]|西塘|南潯鎮|新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