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古稱蒲坂,相傳為舜帝之都。戰國時屬於魏國,稱蒲邑。秦置蒲坂縣,王莽時改蒲城。東漢復名蒲坂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坂縣置河東縣,大業二年(606年)省蒲坂入河東縣。
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河東縣入蒲州。
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為蒲州府,並設附郭永濟縣,以境內永濟渠命名。
1912年廢府存縣,1958年與安邑、解虞、臨猗三縣合併為運城縣(現運城市)。
1961年析運城縣復置永濟縣。1994年1月撤縣設市,目前隸屬於地級運城市。
地理
永濟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盆地西南角。東經110°15′00″~110°45′33″34°北緯44′50″~35°04′20″。西臨黃河與陝西省大荔縣、合陽縣隔河相望南依中條山與芮城搠壤;東鄰運城市;北接臨猗縣。東西寬49公里,南北長43.5公里,總面積1221.06平方公里。距太原市468公里,距首都北京市982公里。
氣候
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資源豐富,自然降水不足,氣象災害頻繁。日照年平均為2263.7小時,光照以6-8月份最充足,占全年日照時數的35%,全年有光照的日數全年近200天。年平均氣溫13.8℃。在地域分布是:北部
氣溫低,南部平原地氣溫高,南北溫差接近1℃。從時間分布上是:冬季漫長,長達5個月(11月-次年3月);春季短暫而升溫快;夏季多高溫天氣,最高氣溫曾達41.5℃;秋季後期氣溫降幅大,月降幅達7.3℃。近二十多年來,由於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氣溫有升高趨勢,年平均升高了0.1-0.2℃.特別是冬季增溫明顯。
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毫米之間。雨量分布是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雨量在時間分布上很不均勻。從市氣象站資料上分析,年平均降水量為504.7毫米(1972-2000年),夏季雨量占49%,秋季占29%,春季占20%,冬季雨量僅占3%。雨量的年際變化幅度也不少,最多年達919.2毫米,最少年僅288.0毫米,變幅之大達3倍有餘。對農業、工業、人民生活等帶來很多不便甚至災害。從我市氣象資料分析降水是減少趨勢。
主要天氣災害有:乾旱、乾熱風、大風、霜凍、雷擊、冰雹、暴雨及連陰雨,為防止和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我市氣象局全體人員將盡全力做好、做準天氣預報,為我市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資源
一、礦藏
鐵礦:礦址在縣城西南水峪口的村的雞冠山,礦層東西長800米,南北寬10-15米, 儲量164噸,含鐵量是18-23。
磷礦:分布在清華鄉中條山麓,儲量67.2萬噸,含 磷量8.57-18.96。
石灰岩:沿中條山均分布。清華鄉最多。其它地方儲量分散。
二、動物
蒲地中條鼎峙,黃河亘流,山高林密,河湖遍布。昔日狐豹出沒,鸛雀群集,鷗 鷺翔鳴,魚蟹戲游,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五老峰前猿自侶,二賢祠畔鹿為群” (明楊博《河中形勝》)。隨著開荒墾種,人為捕捉,野生動物大為減少,猿、鹿 已經絕跡。近年來公民現過一隻金錢豹,偶而飛禽,已成罕物。特別是啄木鳥、麻 雀、燕子數量的減少,致使植物蟲害增多。
三、植物
中條山區,流水飛泉,氣候溫和,為各種野生植物生長提供了優越條件。草木豐盛, 種類繁多。古時蒲州至虞鄉道上,樹木蓊鬱,遮閉山巒,有“鐵胡同”之稱。伍姓湖 “夏日荷花盡發,燦若霞錦”。古代詩人頗多記述。千年松柏萬年槐綠苹紅蓼自高低無 邊紅樹多情思遮斷表山鎖白雲。林草覆蓋面積324291畝,占全縣總面積的17.6%。
環境
圍繞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級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和文明城市的“五創建”目標,永濟市城市建設和管理進入了新的階段,城市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
占地80畝的櫻花園建成對市民開放;市府西街開發道路工程全面竣工;河東大道主車道竣工通車;西廂路中段拓寬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名吃步行街竣工對外營業;300畝生態公園、果蔬批發市場、工業園區道路正在建設中;舜都市場、名品步行街、城市污水及資源化工程建設成功,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增強了城市現代化氣息,合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市空氣品質連年居於全省第一。
經濟
永濟的工業以輕工業為主,有國家大型企業鐵道部北車集團電機廠,為全國鐵路電機城,還有倆座大型發電廠。農業主產小麥、棉花、淡水魚等。
圍繞建設山西南部的綠色食品基地和園林式工貿旅遊城市兩大目標,永濟市大力實施富民強市兩大工程,按照農業穩市、工業強市、商貿活市、旅遊造市、科教興市、城建拉動、公路帶動、電力先行的工作思路,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和農業產業化五大進程,使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2年末,永濟共有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電台1套,電視台2套,有線數位電視用戶5.2萬戶。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70%,農家書屋覆蓋265個行政村,藏書量達到39.75萬冊。2012年轄區全年出版報紙121.66萬份。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末,永濟適齡兒童入園率達到98%以上,適齡兒童少年全部享受義務教育,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0%以上,國小和國中師資水平全部達到大專以上。永濟市堅持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資力度:完成了特殊教育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使特殊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5%以上;撤消了雙軌制國中和百人以下國小並完成了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建成一所省級示範和兩所運城市級示範高中;建成1所民辦中等職業學校、5個高標準的實驗實習基地和5個骨幹示範專業。
醫療衛生
永濟內50%以上的鎮所在地衛生院達到一等甲級標準;農民健康體檢率達到95%;城市達到國家衛生城市標準。2012年年末共有衛生機構44個,其中,市直醫院3個,鄉鎮衛生院15個,社區服務機構12個,專科疾病防治院1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技術人員2488人,其中,職業醫師910人,助理醫師1608人,註冊護士554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數1875張;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98%。
科技發展
2012年永濟研究與開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1%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究與開發經費投入占年銷售收入的5%以上;建立了新的多元化、社會化的科技融資體系;科技成果在農村的轉化速度加快,農民科技培訓率和實用技術培訓率達到90%以上,轉移富餘勞動力5萬人。
基礎設施
2012年永濟共完成各類項目投資12.89億元。實施了舜帝山森林公園二期工程、東環路翻新改造及北延工程、涑水街西延拓寬改造工程、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城市建設工程。進一步實施了舜帝山、涑水河濱河和蒲園三大公園綠化工程,綠化覆蓋率達到40.06%,綠地率達到33.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7平方米。關鋁棚戶區改造基本落實,居民天然氣通氣工程完成13個住宅小區6600餘戶通氣任務,城區完成5座公廁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投資11638.5萬元;城市供熱管網改造工程投資1.8億元,新建熱力站20座。
城市環境
2012年全市環保工作以實施“藍天碧水”工程為重點,以落實污染減排任務為目標,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化學需氧量消減84.536噸,二氧化硫消減1394.19噸,煙塵消減2152.68噸,工業粉塵消減49.16噸,氨氮消減7.31噸。2012年全年完成城市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43天,其中,一級天數115天,綜合污染指數1.39,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交通
永濟交通四通八達,全市擁有公路通車裡程702公里,路網密度達57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省道2條,縣道7條,鄉道30條,村級油路126條,高速公路1條,旅遊專線3條。運風高速公路全長92公里,其中永濟境內達62公里,占總長的2/3多,設有四座互通式立交橋,向南經風陵渡黃河大橋與西南、西北相通,向北直通太原、北京。從永濟至西安目前只需兩個多小時便可到達。
全市形成以運風高速公路為主軸,三縱四橫輻射市、鄉、村三級油路的公路網路大格局。“通道"戰略牽動了方方面面的工作,涵蓋了整體經濟,永濟旅遊業、綠色食品產業、糧棉漁果業、運輸業得到迅速發展,公路交通成為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基石。永濟圍繞“建綠色食品基地"和“創輕工旅遊城市”兩大目標,決心在“九五"期間繼續加大公路建設力度,完成蒲津渡旅遊公路擺線工程、五老峰、萬固寺、土樂至永濟等條旅遊公路以及韓陽至孟盟橋、運文、文張等縣鄉公路的拓寬、升等、改造工程,實現全市主要旅遊景點道路硬化、美化、綠化。
行政區劃
永濟市轄3個街道、7個鎮:城西街道、城北街道、城東街道、虞鄉鎮、卿頭鎮、開張鎮、枵栳鎮、蒲州鎮、韓陽鎮、張營鎮。
郵編:044500。代碼:140881。區號:0359。拼音:YongjiShi。
旅遊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現存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多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依託資源優勢,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旅遊開發優惠政策,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首鸛雀樓於2002年9月實現主樓竣工開放;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五老峰開發四年,一期工程目前全面完成;唐開元大鐵牛提升保護工程、中條第一禪林萬固寺、避暑勝地王官峪、絕代佳人楊貴妃故里、神醫扁鵲廟等一批旅遊景點都得到很好開發。世界情侶月已經舉辦了六屆、五老峰登山節舉辦了兩屆。受旅遊產業的拉動,第三產業比重不斷上升,全市擁有5家旅行社、7家星級賓館酒店、15家大型超市商場,旅遊城市功能日益健全。
民俗風情
道情永濟道情由來已久,漢代已有萌芽,沿至唐代時基本形成雛形,是流行在古蒲坂(今永濟市)的小劇種之一。永濟道情詞句淺顯易懂,曲調優雅柔和,古往今來廣大民眾喜聞樂見。道情,源於道教,原是道士雲遊四方,傳播道義時又唱又吟的一種勸化形式,故又稱為“道曲”、“悟聲”。道教創立於東漢,盛行於隋唐。隨著道教的發展,道教逐漸吸收了雅樂、散樂和民間音樂,發展成為“哼哼調”流行各地,又和各地的風土人情、方言土語、習慣愛好結合起來,形成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曲。永濟道情就是其中的一種。
戲曲
蒲劇,因興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濟一帶)而得名,亦稱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晉南地區的主要劇種,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在清代乾隆時期稱“亂彈”、“晉腔”、“山陝梆子腔”等。實物史料證明,晉南地區戲劇活動歷史悠久。蒲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於表現慷慨激情、悲壯淒楚的英雄史劇,又善於刻畫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蒲劇唱起來字正腔圓,高亢激烈,引人入勝,是中國戲曲的一大瑰寶。
名優特產
永濟的特產主要有:蒲州青柿、首陽西瓜、乾樊梨、馬鋪頭蒜、老勁子麻花、永濟蘆筍、永濟酥梨、特早熟杏、雙孢菇、任陽鄉柿餅、任陽紅棗、永濟牛肉餃子、永濟扯麵、永濟蘋果、張營米醋等,其中以永濟牛肉餃子最為出名。蒲州青柿
永濟栽培柿樹歷史約有1500年,明、清時地方官吏以其作為向皇上進貢的佳品,品種資源豐富,素有柿鄉之稱。主要有青柿、小柿、蓋柿、桔蜜柿、艷果柿、暑黃柿、牛心柿、小綿柿等,其中以青柿最佳。蒲州青柿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葡萄糖和果糖,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1981年蒲州青柿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一等金盤獎。
永濟蘆筍
永濟是全國最大的蘆筍生產基地,種植面積8萬畝,采筍面積6萬畝,總產3.2萬噸,主要集中在蒲州、文學、栲栳、韓陽等黃河灘涂地帶。蘆筍又名石刁柏,嫩莖是含多種營養物質的高檔蔬菜,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綠筍表色濃,條形光直,口味清爽,營養豐富,是有效的防癌保健食品。
雙孢菇
雙孢菇又名蘑菇。色澤潔白,質地脆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非常高。永濟市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和十八家蘆筍加工企業,形成了菌苗培育、栽培推廣、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服務體系。
張營米醋
“張營米醋”創始於明末清初,有三百年的釀造史,歷史悠久,工藝獨特,產品以酸、香、綿譽滿河東,是烹飪之佳品。
桑落酒
桑落酒是中國傳統的歷史名酒,產於永濟市。據文獻記載:“北魏,河東郡多流離,謂之徙民。民有姓劉名白墮者,宿擅工釀,采挹河流,釀成芳酎,懸食同枯枝之年,排乾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最佳酌矣”。
特早熟杏
特早熟杏,主要有駱駝黃、紅荷包兩個品種,平均單果重50g,果肉金黃色,有紅暈、粘核、酸甜適口,得氣濃郁,品質上乘最大單果可達70g以上,是山西省上市最早的水果,比周邊地區提早成熟25-30天。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
太原市 | 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
大同市 | 城區|礦區|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
陽泉市 | 城區|礦區|郊區| 平定縣 | 盂縣 |
長治市 | 城區|郊區|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
晉城市 | 城區|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
朔州市 | 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
晉中市 | 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
運城市 | 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
忻州市 | 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
臨汾市 | 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
呂梁市 | 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