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縣

沁源縣

沁源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省中南部,長治市西北部,地處太岳山東麓,東連沁縣,南接屯留、安澤縣,西鄰霍州市、古縣、靈石縣,北靠介休市、平遙縣。地理坐標在東經110°58′03″—112°32′30″,北緯36°20′20″—37°00′42″之間。沁源縣轄5鎮、9鄉,總面積2556平方公里,總人口162114人(2009年)。2009年,沁源縣生產總值完成54.62億元,同比增長8.8%。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33770元,增長8.8%。沁源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有古遺址16處,古建築46處,石刻14處。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沁源,因沁河之源而得名,古為冀州之域。

歷史沿革

春秋為晉之地。戰國前期屬韓後屬趙。

沁源縣沁源縣

秦屬上黨郡。

西漢置谷遠縣。王莽時,改谷遠為谷近縣。

三國為魏之地。晉廢縣,屬上黨郡。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建義元年,(公年528年)始置沁源縣,縣治在今城南一里許。同年,於沁源縣置義寧郡,領團城、義寧、安澤、沁源等縣。北齊,北周時,沿用不改。

隋文帝(楊堅)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治沁州,州治在沁源縣城南。同年,沁源北部始置綿上縣,屬西河郡。隋煬帝(楊廣)大業初,沁源屬上黨郡;隋恭帝(楊侑)義寧元年,仍復義寧郡。

唐高祖武德初,復沁州治。同年,又在沁源西部,分設招遠縣,沁州,三年廢,招遠縣仍歸沁源縣。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公年742年)改沁州為陽城郡。領沁源、和川、綿上。唐肅宗(李享)乾元初復稱沁州,故治在沁源縣。

北宋時屬威勝軍,宋太宗(趙炅即匡義,亦名光義)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威勝軍在銅亂柳石圍中,即今沁縣城置沁州,從此,沁州便從沁源遷到沁縣,沁源縣仍屬沁州。

金初沁源亦屬沁州;金宣宗(完顏王旬)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始治谷州,谷州治在沁源。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間廢谷州,屬沁州。

明清時,仍屬沁州,州治在今沁縣城。民國三年(即公元1914年),沁源屬冀寧道。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廢道,屬山西省。

1942年10月,在朱鶴嶺以北地區分設綿上縣,綿上縣政府駐東村、赤石橋、水峪等地

1945年4月11日,沁源和綿上又合併為沁源縣,縣政府駐郭道鎮。太岳區的岳北專署駐沁源城關。

1949年太行區的長治專署和太岳區的岳北專署,合併為長治專署後,沁源縣政府,從郭道遷到城關。

1958年沁縣和襄垣合併不久,又和沁源三縣合併為沁州,縣政府駐沁縣城。

1959年,沁縣、沁源、襄垣又按原地分為三縣,沁源縣政府從沁縣遷回城關鎮(現改名為沁河鎮)。

行政規劃

截至2013年,沁源縣轄5鎮、9鄉:沁河鎮、郭道鎮、靈空山鎮、王和鎮、李元鎮、中峪鄉、法中鄉、交口鄉、聰子峪鄉、韓洪鄉、官灘鄉、景鳳鄉、赤石橋鄉、王陶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沁源縣位於山西省中南部,長治市西北部,地處太岳山東麓,東連沁縣,南接屯留、安澤縣,西鄰霍州市、古縣、靈石縣,北靠介休市、平遙縣。地理坐標在東經110°58′03″—112°32′30″,北緯36°20′20″—37°00′42″之間。

地貌

沁源縣境屬黃土高原區,地理單元屬沁水盆地西部隆起區太岳山系主脈,西北隆起,東南傾低,海拔900—25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境內山巒起伏,迭彩翠嶺,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95.7%,河谷、階地僅占4.3%。

氣候

沁源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空氣濕潤,平均溫度8.6℃,年相對濕度平均65%,年平均降雨量656.7mm,年均氣溫8.7℃,無霜期90-1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19小時。

水文

沁源縣水系以才子平山嶺為分水嶺,其北的王風河和王淘河於古塞匯成龍鳳河向西注入汾河屬汾河水系;其南有沁河及其支流聰子河和紫紅河,屬沁河水系。兩者均屬黃河支流。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沁源縣沁源縣

沁源縣發現的礦產有18種,儲量大的有煤、鐵、鋁礬土、石灰岩4種。煤炭總貯量128億噸,可采貯量90億噸(主焦煤60億噸,動力煤30億噸),含煤面積占總面積的80%。鐵礦總儲量5800萬噸,鋁礬土儲量1.5億噸。

生物資源

沁源縣野生資源有各類喬、灌、草本植物有百餘科600多個品種,盛產木耳、磨菇、黃花菜、核桃等土特產品和黃芩、黨參、柴胡、連翹等藥材。野生動物有狼、豹、山豬、山羊等。

森林資源

沁源縣森林分布在全縣大小山嶺,林地面積達210萬畝,森林復蓋率達55.3%,居全省之首。天然林114萬畝,占全省的7.2%,樹種130餘種,以油松、楊樹、樺樹、櫟樹、落葉松為主,林木總蓄積量586萬m3,全年生產量17萬m3。

牧草資源

沁源境內牧草資源豐富,天然牧坡面積113萬畝,牧草有261類,載畜量為42萬羊單位。

水資源

沁源縣境內有沁河、汾河兩大水系,年平均徑流量2.6億m3,地上地下水總儲量7億m3,可利用水量2867萬m3。

(以上數據截至2013年)

人口民族

沁源縣沁源縣

2009年,沁源縣年末人口162114人,其中鄉村人口114209萬人,城鎮人口47905萬人,城鎮化率29.5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86‰,同比下降了0.06個千分點。沁源縣有漢族、滿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分布。

經濟概況

綜合

沁源縣沁源縣

2009年,沁源縣生產總值完成54.62億元,同比增長8.8%。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33770元,增長8.8%。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69億元,增長20.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7.21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5.71億元,增長10.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7:71.4:25.9調整為3.1:68.1:28.8,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個2.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8%、31.2%和61%。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沁源縣退出“省定貧困縣”並向社會公告。

第一產業

2009年,沁源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788公頃,增長0.3%;蔬菜面積595公頃,油料面積288公頃,中藥材面積403公頃;全年玉米種植面積8596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6.65萬噸,增產0.57%,連續三年總產量保持在6.6萬噸以上。

第二產業

2009年,沁源縣全年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366936萬元,比上年增長7.2%,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2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62075萬元(全部為重工業),增長7.54%。規模以上經濟中,分經濟類型看,其中,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358184萬元,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3635萬元。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8202萬元,增長-29.41%。實現利稅總額109258萬元,增長-50.41%;工業銷售產值達713920萬元,同比下降19.5%。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5197萬元,增長20.2%。建築企業效益持續提高,全年實現竣工產值1810萬元,增長3.4%。

第三產業

沁源縣沁源縣

2009年,沁源縣全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248.7萬元,比上年增長29.83%。分城鄉看,縣級以上消費品零售額67551.3萬元,增長28.53%;農村消費品零售額38697.4萬元,增長32.16%。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91919.4萬元,增長29.2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9509.9萬元,增長45.83%;其它行業4819.4萬元,增長15.24%。

​交通

境內既沒有鐵路經過,也沒有高速公路或國道經過,交通不算方便,汾屯線(汾陽至屯留)公路途經縣境。由沁源縣交口經沁縣至武鄉的支線公路,連線著太原至大口乾線公路和榆次至黃碾支線公路。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09年,沁源縣全年全縣普通高中招生957人,在校生2737人,畢業生891人。國中學校招生1118人,在校生8714人,畢業生2833人。普通國小招生1809人,在校生11375人,畢業生2530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09年末,沁源縣共有衛生機構301個,病床床位569張,衛生技術人員819人(其中,鄉村衛生技術人員320人)。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為9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3.9%。

社會保障

2009年末,沁源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882人,比上年增長6%。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8893人,增長1.1%。城鎮基本社會保障復蓋率為89.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3.9%。

歷史文化

沁源秧歌

沁源秧歌又稱“沁源小調”,是由當地民歌發展起來的地方小劇種戲曲。最初的活動形式是不分男女表演者伴以腰鼓的說唱。沁源秧歌的音樂屬多調式民歌體。它的曲調大部分是四句為一個樂段。由於它的聲腔全是來自於沁源民歌,因此音樂屬於曲牌體。

名勝古蹟

聖壽寺聖壽寺
沁源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有古遺址16處,古建築46處,石刻14處,共76處。其中古建築有明清時期的聖壽寺,清代的文昌樓;古文化遺址有商周時期的陽城遺址;石刻則包括隋代的石窟造像和南北朝的摩崖造像等。其中被確定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2處。

青果寒泉寺遺址

青果寒泉寺遺址位於交口鄉侯壁村東500米.青果寒泉寺遺址建立在一座群山環繞形似"太師椅"的石山上,山上長滿了四季常青的香柏樹。

靈空山

靈空山地處沁源西北部五龍川鄉,距縣城約40公里。海拔高度在1600-1850米之間,最高山峰為海拔1953米。2013年12月25日,經國務院審定,山西靈空山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所獲榮譽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太原市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礦區|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 平定縣 | 盂縣
長治市城區|郊區|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晉城市城區|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忻州市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臨汾市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呂梁市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