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潞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東北邊緣,位於東經112°59′36〃~113°25′40″,北緯36°14′00〃~36°29′30″之間,海拔高度616~1316米。西北與襄垣縣以山為界,東北與黎城縣隔河相望,東南與平順縣谷嶺交錯。潞城全境輪廓呈不規則四邊形狀,東西長31.5公里,南北寬19.5公里,面積615平方公里。西南與長治市郊區垣川接壤.西南至長治市20公里,西北距省城太原240公里,東北距首都北京623公里。
境內平原、丘陵、山區分別占總面積的15.6%、62.8%和21.6%。東部多為山區,中部多為平川,西部多為丘陵。最高點大禹垴海拔1316.1米,最低點辛安河谷海拔616米。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種有煤、石灰岩、石膏、白雲石、鋁土礦、鐵礦、水泥粘土等10多種,尤以白雲石、石膏、石灰岩、煤炭著稱。白雲石儲量約2.2億噸,占到山西省已探明儲量的90%;石膏儲量約4億噸,礦床集中、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石灰岩分布面積達310平方公里,儲量約5億噸;煤炭分布面積22.2平方公里,原煤儲量約2.4億噸。
境內河流均屬海河流域。可分為常流河和季節性河兩類;濁漳南源與濁漳河成為常流河,其它為季節河。濁漳河南源發源於長子縣發鳩山(鹿谷山),由南向北,流經長子、長治、長治市郊區安居村,自本市史回鄉曲里村入境,經宋村、東白兔、韓村、洪嶺、店上、河湃至石窟鄉曹家溝村出境,入襄垣縣至甘林村與濁漳河西源匯合。境內長17.5公里,流域面積262.7平方公里。包括城關、崇道、史回、王里堡、店上、石窟6個鄉鎮全部和東邑、合室、申莊3個鄉的部分。濁漳河古稱潞水、潞川。因其水流湍急,並夾帶黃土泥沙,故名。濁漳河分南、西、北三源。南遠發源於長子發鳩山,長133.5公里;西源發源於沁縣漳源村西北華山與伏牛山,長81.4公里;北源發源於榆社縣0柳樹溝,長129.8公里。南源與西源在襄垣縣甘林村匯合,向東流至合河口村附近與北源匯合後,稱濁漳河,是潞城、黎城和平順縣的天然分界線。自本市石樑鄉南馬村入境,流經石樑、上村、常村、續村、西流鄉潞河、古城、西流、南流,至下黃鄉辛安村出境。境內長20公里,流域面積為352.24平方公里。境內還有大南河、百里灘河、漫流河等十多條主要支流。
潞城屬暖溫帶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均氣溫9.5℃。年均降雨量503.7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434.9小時,年無霜期176天。發展高效立體農業條件優越。
行政區劃
潞城市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 潞華街道 、 成家川街道 、 店上鎮 、 微子鎮 、 辛安泉鎮 、 翟店鎮 、 合室鄉 、 黃牛蹄鄉 、 史迥鄉 。歷史沿革
潞城是長治地區唯一的縣級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集居,播下了文明禮儀的火種。商殷時代就有“微子國”、“潞子國”之稱,秦置潞縣,屬上黨郡,北魏時代為刈陵縣地,隋開皇十六年開始稱潞城縣,唐天佑二年改為潞子縣,五代復稱潞城縣。
古史記載,早在黃帝時期就有炎帝的後裔參盧受封於今潞城市一帶,建立了潞國,他的子孫遂以“路”為氏。從這裡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附近長治市百穀山神農廟、長子縣神農泉、熨斗台炎帝廟、高平市炎帝陵等眾多炎帝文化遺蹟的歷史淵源。
到商代武丁以後,商王朝與西北部的鬼方、土方、昌方等邦國的戰爭時有發生,這些邦國都分布在山西的南部,其中鬼方的一支叫西落鬼戎就活動在今潞城市一帶。《竹書紀年》載:“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後漢書·西羌傳》也印證了這一史實:“及子委歷,遂伐西落鬼戎。”陳夢家等先秦史專家認為“落”即“潞”,並指出:“武丁卜辭中所見的多方與諸國,尤其是與商王國敵對的方國,多在晉南,即漢代的河東郡,一部分在上黨郡。”“這些部族有些一直保持較原始的生活方式,即殷以後稱為‘北戎’、‘北蠻’、‘赤狄’的;有些則混和了不同程度的中原文化,或其社會已進步到了高一級的形式。如隗姓的隗、潞———鬼方、狄。”
到春秋時期,隨著人們對狄人的認識,把狄人分稱為赤狄、白狄、長狄等部族。其中赤狄又以其所處的地名分為潞氏、甲氏、留吁、鐸辰、薔咎如等族群。據考證,赤狄人最鮮明的特色是崇尚紅色,身著紅衣,故名赤狄,這顯然是受到華夏文化的影響,華亦赤也。從晉獻公到晉景公在位的近百年間,赤狄與晉國的衝突、交往從未間斷。晉成公為了和赤狄中最強大的潞子國(即潞氏)表示睦鄰誠意,曾把自己的女兒伯姬嫁給其國君潞子嬰,通過和親換得暫時安寧。公元前594年,潞子國權臣酆舒逼迫國君絕晉之好,並誣伯姬以罪,殺害了她,又裝作不小心打傷潞子嬰的眼睛,潞君力不能制,只好求救於晉國。晉景公聽說自己的親姐姐被殺,怒不可遏,便欲立即發兵討伐潞子國,眾大夫一齊勸諫道:“不行,酆舒有三大優勢,不如等他退位以後再作打算。”這時只有大夫伯宗支持景公出兵,他從晉國長遠利益考慮闡明道理,羅列了狄人酆舒的五大罪狀作為征伐理由:不祭祀祖先,一也;嗜酒群飲,二也;強占黎侯國土,三也;殺我伯姬,四也;傷潞君的眼睛,五也。這年六月,晉景公派大將荀林父興師問罪,在曲梁(今潞城市石樑村)大敗潞軍,隨之殺酆舒,滅潞國。第二年,晉又派大將士會伐滅甲氏、留吁、鐸辰。公元前588年,最後擊潰赤狄餘部,才徹底清除了赤狄侵擾,將上黨地區統歸晉國疆域。到現在潞城市的古城村還有春秋潞子國都城遺址,續村有潞子嬰墓,石樑村有曲梁之戰古戰場,潞祠山有潞子嬰祠等潞氏文化遺存。
戰國時期,潞子國故地稱為“潞”或“露”,為韓國上黨十七邑之一。當時,潞、露二字可通假,當前仍有存世的韓國方足露布,其地望即今潞城市。西漢初,在潞子故都城置潞縣,屬上黨郡。西晉時期,潞縣一度為上黨郡治所。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改潞縣為刈陵縣,縣治在今黎城縣古縣村,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69年),又從刈陵縣劃出南部區域置潞城縣,縣治設在今潞城市區。“潞城”縣名始此。
唐末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權臣朱溫為避其父朱誠名諱,改潞城縣為“潞子縣”,同時還有翼城縣改“澮川縣”,晉城縣改“丹川縣”,黎城縣改“黎亭縣”等等。五代唐時才都恢復了原名,潞子縣也復名為潞城縣。1954年4月,潞城縣與長治縣合併為潞安縣,縣人民政府駐長治。1958年11月,撤銷潞安縣,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長治市和黎城縣。1962年3月,恢復潞城縣。1994年4月26日,撤縣設潞城市。
自然資源
境內野生動物共83種,其中:獸類(珍惜獸類、毛皮用獸類、益獸類、鼠害獸類)15種,鳥類(肉用鳥類、常見鳥類、益鳥類)23種,爬行類(蛇、壁虎)2種,兩棲類(黑青蛙、林蛙、綠青蛙、蛤蟆)4種,水生類(憋、黃鱔、小魚、泥鰍、蝦、貝殼、螺等)7種,蟲類(藥用蟲類、益蟲類、害蟲類)32種。
全市水資源總量為6.78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河川徑流量為5.84億立方米。境內水資源總量為0.94億立方米,河川徑經量為0.7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0.711億立方米,重複水量為0.541億立方米,是北方地區少有的富水區。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約3652立方米,分別是全國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4倍和6倍。其中聞名三晉的辛安泉是華北第二大泉,泉口標高海拔600-640米,泉群年平均流量為11.9立方米/秒,水質優良,屬高鍶低鈉型不含二氧化碳的純天然礦泉水。
境內礦藏資源比較豐富。非金屬礦主要有煤炭、石灰岩、熔劑白雲石、石膏、耐火粘土、水泥粘土、磚瓦粘土、陶瓷粘土、硫磺礦、冰州石。金屬礦石有鐵礦石、銅礦等。其中,白雲石礦藏面積約20平方公里,儲量約2.2億噸;石膏礦藏面積約10平方公里,儲量為2327.5萬噸;礦床集中、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石灰岩分布面積約310平方公里,儲量約5億噸,其中。水泥石灰岩儲量1.7億噸,溶劑石灰岩儲量為0.7億噸,電石石灰岩儲量為1.5億噸。
全市國土面積615平方公里,約合92.2萬畝,其中耕地約52.1萬畝,園地約1.1萬畝,林地約5.5萬畝。
人口數據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潞城市總人口為213944人,其中,男性111293人,女性102651人,總人口的性別比為108.42:100。戶籍人口為205717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0.09%,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為17.55%。總人口中,城鎮人口68681人,鄉村人口為145263人。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潞城市常住人口為226874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2930人,增長6.04%,年平均增長率為0.59%。常住人口中,男性116832人,女性110042人。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8.42下降為106.17。
根據人口抽樣調查,2012年末潞城市常住總人口為229705人,比上年末增加791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6.56,城鎮化率為50.64%。
經濟發展
綜述
2012年潞城市地區生產總值9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3.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9:75.7:20.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325元,按2012年平均匯率計算為6708美元。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8.01億元,一般預算收入3.56億元,一般預算支出7.4億元。
第一產業
從新中國建立到1978年,潞城市農村經濟以大農業為主,農業生產內部以種植業為主、農村經濟結構比較單一。1949一1978年的29年間,農業產值比重一直徘徊在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94.50~53.15%之間。1978年後,單一的經濟結構才得到較大的調整,到1996年農村社會總產值成倍增長,農業產值占的比重變化分別為:1949年占94.92%,1978年占53.15%,1996年下降為3.29%
在農業產值內部,農、林、牧、副、漁五業在農業產值中所占比重的變化為:種植業逐步下降,1949年種植業產值占86.06%,1978年下降為57.47%,1996年為71.22%,比1949年下降了14.85個百分點,比1978年上升了13.75個百分點。林業由1949年的0.50%,1978年上升為2.61%,1996年上升為5.77%。畜牧業由1949年的5.21%,1978年上升為16.67%,1996年上升為22.76%。農業生產結構的特點是種植業占主導地位。在種植業中。又以糧食生產為主,同期林、牧業生產均有不同程度發展。1991年境內開始有漁業生產。
2012年潞城市農作物種植面積19593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7925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15153公頃,小麥種植面積2158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00.41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23814噸,其中,夏糧7182噸,秋糧116632噸。全年全市豬牛羊肉總產量7208噸。其中,豬肉產量5871.5噸,牛肉產量133.8噸,羊肉產量394噸。年末生豬存欄62902頭,生豬出欄70701頭。牛奶產量2223噸,禽蛋產量3441噸。
第二產業
新中國成立後,潞城市工業生產在社會總產值的比重,呈台階式地向上發展。1949年僅占杜會總產值的6.27%,1965年占16.78%,1970年占25.18%。之後,縣營“五小”(小水電、小化肥、小煤礦、小水泥、小鋼鐵)工業逐步興起,駐潞大型工業企業山西化肥廠、山西水泥廠等相繼興建和投產,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工業產值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1975年為30.05%,1978年為39.79%,1990年為46.91%,1995年為60.81%,1996年又上升為61.34%,工業生產成為主導,形成了以煤炭、建材、冶煉、化學為主,以機械、五金、紡織、服裝、加工、陶瓷、造紙、食品、化學、編造等為副的工業生產體系,並初具規模。
2012年末,潞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全年規模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205.2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2.8億元。主要產品產量中,全社會原煤產量26.9萬噸,焦炭產量310.7萬噸,化肥產量33.3萬噸,水泥產量277.7萬噸,發電量74.1億千瓦時,鋼材產量55.7萬噸。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5.6億元,實現利潤2.4億元。全年全市具有資質的建築業企業4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6296萬元。
第三產業
新中國成立後,潞城市境內開始有國營商業。潞城市社會商品零售額1949年102萬元,1978年2656萬元,1996年21161萬元。
2012年潞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億元,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26億元。分地區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5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6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9.2億元,住宿餐飲業零售額0.9億元。
社會事業
文化
截至2012年末,潞城市共有文化事業機構5個(其中,潞城市圖書館為國家三級圖書館),公共圖書館藏書量4.8萬冊。全市電視台、有線電視台各一座,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85%。年末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到3萬戶,接收數位訊號用戶達到1.7萬戶。人均公共體育場館面積1.57平方米。
教育
截至2012年末,潞城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64所,其中,幼稚園59所,國小90所,國中12所,高中2所,職高1所,各類學校在校人數36312人,其中,幼稚園4865人,國小生16538人,國中生8395人,高中生4546人,職業高中生1968人。全市教師數2991人,其中,專職教師數2698人,包括幼稚園教師207人,國小教師1345人,中學教師642人,高中教師326人,職業高中教師178人。
科技
截至2012年末,潞城市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578人,其中,中級技術以上技術人員2442人。2012年全市專利申請量為114件,比2011年增長24件。
衛生
截至2012年末,潞城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含診所)32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9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病床位691張,其中醫院、衛生院448張。衛生技術人員71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34人,註冊護士244人,藥劑人員43人。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61833人,新農合參合率99.5%。
交通運輸
潞城境內東部多為山區,綠色屏障較好;中部多為平川,城市環境宜人;潞城區位交通素有"挾太行雄風,扼上黨門戶"之稱,是晉冀魯豫的重要交通要衝,東連平順通安陽,北出黎城通邯鄲,西接襄垣通太原,南鄰市郊通長治。境內邯長高速公路、長安高速公路、207國道、309國道縱貫東西,邯長鐵路、太焦鐵路、中南鐵路交織,區位交通優勢明顯。軍民合用的國內支線機場、山西省第三大機場——長治王村機場位於潞城市區13千米處翟店鎮郭村附近,乘坐飛機出行極為方便。
旅遊觀光
在長達3000年的文明史留下了眾多的人文景觀。合室黃龍洞遺址留下舊石器時代先人的足跡;潞河嬰兒墓群的出
土文物展示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習俗風範;辛安 原起寺 及其青龍寶塔凝聚著唐宋時期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南流湧泉、濁漳飛虹和盧山疊翠、微子清風等新老八景凸現出域內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神頭之戰遺址 、 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 等革命文物,載錄著革命先輩們的豐功偉績。境內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共56科25屬212種。其中天然木本植物26科25屬48鍾,草本植物30科150餘種,苔蘚與菌類植物共14種。喬木樹種主要有油松、白皮松、側柏、山楊、小葉楊、旱柳、河柳、椴樹、樺樹、山杏、山桃、杜犁等。灌木種類約有30餘種。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類30餘種,豆科類15種,菊科類12種,百合科類7種,唇形科類5種,其他科類20種。苔蘚與菌類主要有苔蘚、松蘑菇、木耳、馬皮泡、地衣等。境內藥用植物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