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國內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歷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前718年)。時,曲沃莊伯伐翼,晉翼侯奔隨(在今介休城東),當時為晉大夫士會食邑。公元前636年,晉文公返國賞隨臣,介子推不言祿,與母隱居綿山。晉文公焚林求賢,子推不出,竟與母抱樹而死。後,介休即依介子推死於此而得名。春秋時期,晉頃公12年(公元前514年)始置鄔縣(在城東10公里今鄔城店一帶)。戰國時期屬魏國。
秦滅六國時,於魏趙邊界休整,之後攻趙,秦代因此置界休縣,與鄔縣同屬太原郡。
西漢屬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界休為界美,東漢復名界休。
西晉,杜預臆說界休當為介休,晉武帝司馬炎遂改界休為介休,屬西河國。
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年以後),介休縣併入永安縣(即今孝義)。北周富政元年(公元578年)置介休郡,介休縣屬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改介休縣為平昌縣。
隋開皇18年(公元598年)平昌縣復名介休縣,屬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介休郡改名介州縣,屬介州,兼領平遙縣。
五代時介休縣屬太原府汾州。
元代屬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冀寧路汾州。
明代屬山西布政使司汾州。
清代屬山西省汾州府。
民國26年(1937年)介休縣成立抗日縣政府,屬山西省第四行政區。民國30年(1941年)屬太岳專屬。民國37年(1948年)介休解放後,屬晉中區三專屬。
1949年2月屬太原市三專屬,同年9月,屬榆次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8月屬榆次專署。1958年屬晉中專署。1992年2月10日,國務院批准介休撤縣設市,仍隸屬於晉中行署。1999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晉中地區,設立地級晉中市,縣級介休市改由山西省直轄、地級晉中市代管。
行政區劃
介休市下轄5個街道、7個鎮、3個鄉,總計35個社區、231個行政村。 介休市行政區劃一覽名稱 | 下轄社區、行政村 | |||||
---|---|---|---|---|---|---|
北關街道 | 北大街社區 | 順城路社區 | 彥博社區 | 朝陽社區 | 新華南街社區 | 和諧苑社區 |
體育路社區 | - | - | - | - | - | |
西關街道 | 綿山北街社區 | 金融路社區 | 文明北街社區 | 綠都社區 | 福馨園社區 | 祥和苑社區 |
東南街道 | 南大街社區 | 迎翠街社區 | 朝陽橋東社區 | 水門南街社區 | 三官樓巷社區 | 段家巷社區 |
西南街道 | 裕華社區 | 站前社區 | 光明社區 | 設備修造廠社區 | 定陽社區 | 新建西路社區 |
南河沿社區 | 綿山南街社區 | - | - | - | - | |
北壇街道 | 花園社區 | 北壇社區 | 彥泰社區 | 盛華麗園社區 | 安泰社區 | 安居苑社區 |
亞泰苑社區 | 汾秀社區 | - | - | - | - | |
義安鎮 ~100 | 義安村 | 沙堡村 | 東大期村 | 西大期村 | 孫家寨村 | 洪相村 |
那村 | 劉家寨村 | 降家寨村 | 宋家圪垯村 | 樂善村 | 南堡村 | |
桑柳樹村 | 白家堡村 | 中堡村 | 孔家堡村 | 田李村 | 北堡村 | |
任家堡村 | 北鹽場村 | 南鹽場村 | 霍村 | 中街村 | 禮世村 | |
孟村灣村 | 孟王堡村 | 孟村 | 董村 | 田岳堡村 | 北辛武村 | |
席村 | - | - | - | - | - | |
張蘭鎮 ~101 | 張蘭村 | 穆家堡村 | 朱家堡村 | 西北里村 | 東北里村 | 田堡村 |
大甫村 | 仙台村 | 張原村 | 上樑村 | 下樑村 | 澗里村 | |
上嶺後村 | 下李侯村 | 強南村 | 石場坊村 | 張村 | 孫村 | |
史村 | 舊堡村 | 新堡村 | 舊新堡村 | 南賈村 | 板峪村 | |
紅衛莊村 | 舊寨村 | 南窯頭村 | 東風村 | 溝底村 | 溝口村 | |
梁家莊村 | - | - | - | - | - | |
連福鎮 ~102 | 連福村 | 張良村 | 沙堡莊村 | 大許村 | 義和堡村 | 東劉屯村 |
西狐村 | 東狐村 | 迎遠堡村 | 夏莊頭村 | 西湖龍村 | 東湖龍村 | |
柳溝村 | 窯則頭村 | 鄔城店村 | 東楊屯村 | 西楊屯村 | 東武屯村 | |
西武屯村 | 南王里村 | 北王里村 | 里屯村 | 大埝村 | 樊王村 | |
樊王溝村 | 東圪塔村 | 西圪塔村 | 上西埜村 | 下西埜村 | 劉家山村 | |
趙家莊村 | 船窟村 | 木壁村 | 後崖頭村 | 化家窯村 | 趙家窯村 | |
北山頭村 | 後山莊村 | 關子嶺村 | 甘草嶺村 | 靠龍莊村 | 北坡村 | |
洪山鎮 ~103 | 洪山村 | 堡上村 | 大褚屯村 | 小褚屯村 | 磨溝村 | 上曹麻村 |
石屯村 | 楊家莊村 | 運吉村 | 朱家莊村 | 馬山村 | - | |
龍鳳鎮 ~104 | 龍鳳村 | 漏土村 | 龍頭村 | 河東村 | 峪子村 | 圪垛村 |
鰲子嶺村 | 張壁村 | 渠池村 | 遐壁村 | 東宋壁村 | 西宋壁村 | |
南莊村 | 北莊村 | - | - | - | - | |
綿山鎮 ~105 | 西靳屯村 | 謝峪村 | 東河底村 | 西河底村 | 西歡村 | 東歡村 |
侯堡村 | 梁家村 | 四家窯村 | 秦樹村 | 長壽村 | 興地村 | |
南槐志村 | 北槐志村 | 馬堡村 | 小靳村 | 陶莊村 | 宋莊村 | |
大靳村 | 萬果村 | 保和村 | 焦家堡村 | 河村 | 靳凌村 | |
董家莊村 | 常樂村 | 上城南村 | 下城南村 | 南靳屯村 | 岳家灣村 | |
東內封村 | 西內封村 | 城寺村 | 坂地村 | 吳家山村 | 前黨峪村 | |
後黨峪村 | - | - | - | - | - | |
義棠鎮 ~106 | 義棠村 | 汪溝村 | 溫家溝村 | 大安村 | 溝南村 | 棗灣村 |
田村 | 后庄村 | 南村 | 北村 | 小宋曲村 | 東堡村 | |
西堡村 | 旺村 | 白岸村 | 師屯南村 | 師屯北村 | 西劉屯村 | |
萬安村 | 段家巷村 | 利貞寨村 | 郭壁村 | 欽屯村 | 要里村 | |
南莊村 | 沙木墕村 | 白水村 | 北角頭村 | 圪塔頭村 | 杏坡村 | |
城關鄉 ~200 | 順城關村 | 西關村 | 南街村 | 石河村 | 下莊村 | 馬女村 |
郭家村 | 梁吉村 | 閆冀堡村 | 羅王莊村 | - | - | |
宋古鄉 ~201 | 宋古村 | 三道河村 | 花園村 | 南張家莊村 | 東段屯村 | 西段屯村 |
洪善村 | 宋安村 | 南橋頭村 | 下站村 | 上站村 | 韓屯村 | |
趙家堡村 | 李家堡村 | - | - | - | - | |
三佳鄉 ~202 | 三佳村 | 永慶村 | 南兩水村 | 北兩水村 | 東湛泉村 | 西湛泉村 |
東宋丁村 | 西宋丁村 | 溫村 | 崇賢村 | 下曹麻村 | -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介休市位於山西省中南部,太丘山北側,汾河南畔,地跨東經111°44′10″——112°10′14″,北緯36°50′01″——37°11′04″,距山西省會太原139千米,距晉中市榆次區112千米,東北與平遙縣、汾陽市接壤,西南與靈石縣相連,東南與沁源縣毗鄰,西北與孝義市相望。北起義安鎮任家堡村,南至綿山頂端艾蒿坡;西起義棠鎮圪塔頭村,東至張蘭鎮南窯頭村。全境東西長38.5千米,南北寬38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744平方千米。地形地貌
介休整個地勢形態呈南高北低,海拔740~2487米。南部為山區,主峰有綿山、天峰山等,屬太岳山脈,面積312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42.09%;中部為丘陵區,面積191.7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25.86%;北部為平川區,面積為237.6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32.05%。市內汾河橫過境北,綿山雄峰屹立在境南。氣候特徵
介休處於中緯度季風氣候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交替分明,日照充裕,氣候溫和。全年日照時數年份均在200天以上,2500小時左右,其中丘陵山區少於平原,南部少於北部。據1954—1994年氣象資料統計,介休年平均氣溫為10.4℃,冬夏季氣溫變幅較小,總的分布趨勢是由南向北升高,由平川向丘陵山區降低。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477.2毫米,一般集中在7至9月。無霜期平均為175天,其分布趨勢為平川丘陵長於南部山區。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介休共有土地1114844.8畝,其中耕地399558.2畝,林地248092.7畝,園地26868.8畝,牧草地3070.2畝,水域用地1759畝,居民工礦用地120787.5畝,交通用地8751.9畝,未利用地161156.5畝(含荒草地、鹽鹼地、沼澤地、沙地、灘涂、深土地、田坎、河流水面、坑塘水面等),其他農用地144800畝。礦產資源
介休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的地下礦產達27種,其中燃料礦產1種,金屬礦產1種,非金屬礦產24種,水氣礦產1種。探明儲量的有5種,其中煤分布在10個鄉鎮,面積533平方千米,儲量為62.25億噸,可采儲量為32億噸;粘土儲量為1024萬噸;陶瓷土儲量3000萬噸;鐵礦儲量200萬噸;硫鐵礦儲量50萬噸。生物資源
介休境內已發現的陸棲動物有60餘種,其中鳥類19種,哺乳類16種,爬行類27種,兩棲類2種。大型動物有山羊、豺、狼、豹、野豬等。在野生動物中,豹、梅花鹿、金雕三種屬於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穿山甲、馬鹿、勺雞等十種屬於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啄木鳥、刺蝟、豹貓等六種屬於山西省保護動物。中草藥材有豬苓、地骨皮、香加皮、荊芩、山桃仁、酸棗仁、麻黃、黃芩、板藍根、紫蘇、椿根皮、綿貝、元胡、大葉三七、荔枝草、野山參等。
人口數據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介休市常住人口為372993人,其中,男性190675人,女性182318人,男女性別比為104.58:100。戶籍人口為370703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0.10%,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為24.88%。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92780人,鄉村人口為180213人。據2012年人口抽樣調查,介休市常住人口為411133人。全年出生人口4617人,人口出生率為11.25‰;死亡人口2652人,人口死亡率為6.4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9‰;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5.98:100。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分別占51.45%和48.55%;城鎮人口、鄉村人口分別占60.60%和39.40%。
主要領導
介休市委、人大、政府、政協主要領導一覽(截至2016年10月)班子 | 職位 | 領導 |
---|---|---|
市委 | 書記 | 丁雪欽 |
副書記 | 張馳(政府市長)、苟富傑 | |
常委 | 韓亮(政府常務副市長)、郭建雄(組織部部長)、劉世宏(紀委書記)、李克虎(宣傳部部長)、 李宏(人武部部長)、董建偉(政法委書記)、李俊萍(統戰部部長) | |
人大 | 主任 | 趙宇 |
副主任 | 雲晉平、賀永紅、冀曉軍、侯建文 | |
辦公室主任 | 曹維華 | |
政府 | 市長 | 張馳(市委副書記) |
副市長 | 韓亮(常務,市委常委)、王耀峰、張衛東、柳改清、續宏偉、段燕瑞 | |
政協 | 主席 | 郭維新 |
副主席 | 孟繁海、荊玲玲、郝繼文 | |
秘書長 | 宋書文 |
經濟發展
綜述
新中國成立前的漫長歷史時期,介休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占主導地位。新中國成立後,介休廣大民眾的生活有了保障。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介休以焦化為主的工業經濟迅速崛起,民營經濟首開山西省先河,市域經濟綜合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山西省十強縣市行列。2009年介休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0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24.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78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5400元和5732元。
2012年介休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5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占比為3.3%,第二產業占比為66.8%,第三產業占比為29.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6531元,按2012年平均匯率計算為5787美元。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280186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04元。
2014年,介休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成為山西唯一一個入選的城市。
第一產業
2009年介休市糧食總面積為42萬畝,畝產為227公斤,總產量為9452萬公斤。2012年介休市農作物種植面積26650.8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6153.04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6.47公頃,棉花種植面積0.73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15253.89公頃,小麥種植面積5545.86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38088噸,其中夏糧23980.58噸,秋糧114107.93噸。全年完成造林833公頃,新育苗面積154公頃,零星植樹108萬株。全年全市肉類總產量16844.86噸,其中豬肉產量12282噸,牛肉產量495噸,羊肉產量863.8噸,禽肉產量3204噸,奶類產量6525噸,禽蛋產量6219噸。年末大牲畜存欄4532頭,豬存欄95167頭,雞存欄110.63萬隻,羊存欄61236隻,兔存欄1820隻。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0.56萬千瓦,機械播種面積24460公頃,機械收穫面積16068公頃。全市農機化經營總收入22530萬元。
第二產業
焦炭為介休市的主導產業,截至2009年,介休市共有焦炭企業9戶,現實生產能力900萬噸。鋼鐵產業主要依託安泰集團200萬噸鋼鐵項目,截至2009年已經形成100萬噸生鐵、100萬噸鋼坯的生產能力,基本形成了生鐵—鋼坯—高線、H型鋼—鋼結構的產業鏈條。截至2009年,介休市機械加工企業主要有二機、經天、宏興、金牛、天宏、多智、興西、科爾以及水泵廠、農機廠、煤化成套設備廠等20餘戶企業,主導產品涉及洗煤設備、管模加工、液壓支柱、輕鋼網架以及鍋爐、農機、水泵、鑄造件等。2012年末,介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4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產量764.1萬噸,發電量11.25億千瓦時,焦炭產量598.57萬噸,鋼材產量101.1萬噸。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1.9億元,其中煤炭、焦炭、冶金和電力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4.4億元、64.95億元、1.3億元和0.2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6.3億元,實現利潤-2.1億元。全年全市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187909千元,實現利潤44197千元。
第三產業
2008年介休市服務業完成增加值22.56億元,占生產總值的18.8%,實現稅收2.46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10.5%,從業人數達到6.8萬人,占全市城鄉從業人員的35.6%,已成為增加就業和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但從整體情況來看,特別是從服務業占生總值的比重來看,介休的服務業發展還處在比較低的層次。2008年全市共接待遊客94.2萬人次,門票收入3502萬元,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億元,主要旅遊經濟指標在山西省縣級城市名列前茅。截至2009年,介休市相繼建成並啟用梁吉農貿、南街金屬構件、鑫東方家俱建材、長鴻家具等4個總面積8萬平方米的大型專業市場,初步形成了服務介休、輻射晉中和呂梁的品牌市場,山西吉隆斯商貿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家家利連鎖超市也已成為山西省最具競爭力的商貿流通企業之一。
2012年介休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1107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771萬元,電信業務總量28336萬元。全年全市共接待國內遊客406萬人次,海外遊客1.55萬人次。全年國內旅遊收入35.2億元,旅遊創匯465萬美元。
社會事業
文化
介休市在1998年,就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市,2008年,又被中國民俗文化學會命名為清明(寒食)文化之鄉,2009年被山西省文化廳命名為清明(寒食)傳統節日保護示範地方。2008年,國務院公布清明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後,中宣部、文化部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圍繞清明(寒食)節開展的文化活動升格為全國性的文化活動,2008、2009兩年由中宣部、文化部、山西省政府主辦、介休市政府承辦了清明節系列文化活動,初步確立了享譽全國的文化品牌。從2005年開始,每年夏季組織廣場文化活動有專場文化演出,周末廣場電影放映,各類藝術展覽等時間長達四個月。[26]截至2012年年末,介休市共有藝術表演群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88個,藏書174450冊,鄉鎮文化站10個。介休市人文積澱深,文化遺產豐富。截至2009年,由國務院以及省、市、縣三級政府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9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晉中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介休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9處。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發現有價值的文物遺蹟有378處。后土廟、祆神樓、琉璃牌坊、洪山瓷窯都是聞名全國的文物遺存。介休市傳統琉璃工藝保護項目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清明(寒食)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介休市被山西省政府公布為清明(寒食)傳統節日示範地。陳醋、貫餡糖、洪山香、乾調秧歌等被晉中市政府公布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教育
2000年介休市聯考萬人達線率由連續幾年的滯後不動首次前進了3個名次成為晉中市第八名;2001年又繼續保持了第八;2002、2003年前進至第四;2004年又前進了1個名次成為第三,首次成為晉中的前三名,僅次於平遙縣、太谷縣;2005年繼續保持了第三;2006年後退到第六;2007年聯考又大獲全勝,排名為晉中第四,教育局、介休一中、介休十中都受到了晉中市教育局的表彰。2008年又出現反覆,排名回退至晉中第六。2015年介休一中聯考達二本線人數為653人,全市共1003人,絕對人數居全晉中市第一名。
截至2012年年末,介休市共有高職院校1所(山西同文職業技術學院,民辦),普通高中學校4所(介休一中、介休四中、介休十中、定陽高中),國中學校19所,國小63所,學前教育學校81所。全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6.2%,國中階段毛入學率100%,國小學齡兒童淨入學率100%,學前教育毛入學率98.6%。
衛生
截至2009年,介休市市鄉兩級設有病床1811張,每千人擁有病床3.91張。全市各醫療機構共有房屋12.82萬平方米。全市已擁有核磁共振、螺鏇CT、電子胃鏡、彩色全身超等一大批現代化醫療設備,總價值達7880萬元。截至2012年年末,介休市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377個,其中醫院16個,基層衛生醫療結構318個,床位1520張。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全市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01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41人。全年總診療116.25萬人次。
交通運輸
介休素有晉陝通衢之稱,是三晉腹地的重要交通樞紐。境內國省主要幹線祁臨高速公路、大運一級公路、東廈公路、108國道等7條公路以及南同蒲鐵路複線、大同-西安客運專線呈格線狀貫穿全境,市鄉公路四通八達,與國省幹線交錯連線。南同蒲鐵路介休站為國家一等站,站內建有大型編組站一個,年客運量135萬人次,貨物吞吐量1230萬噸,擔負著原臨汾鐵路分局80%的貨運任務,是南同蒲沿線最大的貨運站。大西客運專線介休東站,設2個站台,4股道,其中包含正線2條,可以始發立折式動車組。介休市區距離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高速公路里程約為138千米,乘坐飛機非常方便。2005年~2009年,全市新建成、在建4條鐵路發運站,鐵路發運能力達到3000萬噸,形成山西省中部規模最大的煤焦化專業物流中心。截至2009年,介休市境內有7條國省幹線,207條縣鄉公路,公路總里程1092千米,全市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公路密度達到147千米/百平方千米,在晉中名列前茅,高于山西全省平均水平。
截至2012年末,介休市公路線路里程達到117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6千米),鐵路營業里程達到51千米。
旅遊景點
綿山風景區綿山位於介休城南10千米處,又稱介山,是春秋時期晉文公從臣介子推“功不言祿”偕母隱居並殉難之地,介休因此而得名。綿山山勢險峻,林木茂密,山間溪流終年不斷。綿山風景區是山西省首批公布的六大風景名勝區之一和聞名遐邇的遊覽勝地。綿山最高海拔2566米,相對高度1300米以上,景區總面積約40平方千米。[30]2013年9月,經國家旅遊局評定批准,介休綿山風景區榮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為晉中市首個獲此殊榮的風景區。
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位於介休綿山北麓的龍鳳鎮張壁村。古堡隨塬勢建造,南高北低,三面臨溝,背靠綿山,地勢險要。東西長374米,南北長244米,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東距平遙古城四十公里,西至靈石王家大院、南到綿山風景區、北至介休市區均為10公里。堡內現存有可罕廟、空王佛行祠、三大士殿、二郎廟、真武廟、關帝廟等十數處廟堂古建築和數十座具有晉中山地民居特色的明清宅院。張壁古堡先後榮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旅遊特色景觀名鎮名村”等四項桂冠,張壁古堡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引起世人高度關注。
介休祆神樓
祆(xiān)神樓位於介休順城關大街東端,是一個三重檐歇山頂轉頂結構的古代建築物,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上惟一保存的一處祆教建築。祆神樓是原祆神廟的組成部分,樓因廟而得名,是一座門樓、樂樓與過街樓相接合的樓閣式建築。祆神樓位居廟前,既是山門,又是點綴街心的過街樓。平面呈“凸”字形,凸出的部分為過街樓,高二層,中設平座,上施重檐。樓較寬的部分下層為山門,上層為樂樓。祆神樓的裝飾中有許多傳統廟宇建築中根本看不到的圖案,如猛虎、牧羊犬、神牛、大象等等,而這些恰恰是祆教的神獸。
介休后土廟
介休后土廟,是一處道教廟宇,位於介休市西北隅,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廟坐北向南,南北長110米,東西寬40米,占地面積3547平方米。廟前有影壁,壁心鑲嵌著琉璃麒麟圖案。中軸線上依次為金剛殿、過殿、獻殿、三清樓、後殿。三清樓與獻殿兩側為東西配殿,後殿兩側為左右朵殿,總計9座殿宇。東西兩座配殿內,現存1000多尊高1.2米的道教人物彩塑,均為明代彩塑之上品。塑像內容主要是道教中被尊為四御的南極勾陳大帝、北極紫微大帝和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以及其它各路神祗,千姿百態,表情各異,十分壯觀,為道教彩塑中難得的珍品。廟內所有琉璃製品,色彩純正明麗,造型準確生動,是中國廟宇琉璃藝術品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被稱為“琉璃建築藝術的寶庫”。1962年,后土廟古建築群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介休汾河濕地森林公園
介休汾河濕地森林公園位於介休市三賢大道汾河大橋以南、108國道以北區域,南北兩岸各長2.4千米,南起勝利橋北汾河橡膠壩,北至森林公園西門,總占地面積為1000畝(其中水面450畝)。它以“自然、生態、野趣”為建設理念,其景觀簡而言之就是“一條水帶、兩條長廊、三個綠島、四個景點”。其中,四個景點分別是東岸的“芳草渡”、“輪之舞”和西岸的“匯石園”、“野趣園”。2013年,經國家林業局、山西省林業廳專家組實地考察評估、集體評審和公示,介休市汾河濕地森林公園正式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國家濕地公園。
洪山源神廟
洪山源神廟位於介休市洪山鎮洪山村狐歧山麓,始建年代不詳,相傳為唐初尉遲恭在介休任縣令時,為紀念大禹治水所建。現存建築為明代遺構。源神廟占地面積1623平方米,坐南朝北,為二進院落布局。廟內中軸線由北向南依次為木牌樓、山門、戲台和正殿,兩側為鐘鼓樓、東西配殿及偏院娘娘殿和廂房。2013年3月5日,該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榮譽
介休處於太原經濟圈節點,與汾陽、孝義共同構成太原經濟圈次中心,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中部百強縣(市)、中國清明(寒食)節文化之鄉、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科普示範市、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級示範點、山西省科教興市先進單位、山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山西省雙擁模範城市、山西省造林綠化先進市、山西省林業生態市、山西省增加農民收入先進市、中國中西部可持續發展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縣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的中小城市百強縣市、山西省22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之一、阿里巴巴“千村萬戶”試點縣市 、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先行試點、第十一屆人類學高級論壇圓桌論壇舉辦地 、中國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7年,介休市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
太原市 | 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
大同市 | 城區|礦區|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
陽泉市 | 城區|礦區|郊區| 平定縣 | 盂縣 |
長治市 | 城區|郊區|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
晉城市 | 城區|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
朔州市 | 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
晉中市 | 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
運城市 | 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
忻州市 | 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
臨汾市 | 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
呂梁市 | 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