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膽識過人
王全斌出身將門,自幼就膽識過人。他的父親為後唐岢嵐軍使,私下畜養一百多名勇士,後唐莊宗李存勖懷疑他心存異志,召見他,他害怕不敢去。當時王全斌十二歲,對他的父親說:“這是因為懷疑大人有別的圖謀才召見您,您讓我去作人質,一定會消去懷疑。”他的父親照計行事,果然得以保全。自此之後,李存勖把王全斌收用在軍中。
到李存勖入洛時,歷任宮內職務。同光末年,國家有內難,亂兵攻入宮城,近臣宿將都棄甲逃走,只有王全斌與符彥卿等十幾人在宮中抵抗。李存勖中了流箭,王全斌等扶他到絳霄殿,王全斌痛哭而去。
歷仕數朝
後唐明宗李嗣源即位,補任他為禁軍列校。後晉初年,跟從侯益在汜水大敗張從賓的軍隊,因戰功遷任護聖指揮使,後周廣順初年,改護聖為龍捷,任命全斌為右廂都指揮使。到了討伐慕容彥超於兗州時,任行營馬步都校。
顯德二年(955年),王全斌跟隨向訓(向拱)平定秦、鳳,於是兼任思州團練使。不久升為兼任泗州防禦使。跟從柴榮平定淮南。收復瓦橋關,改任相州留後。
建隆元年(960年),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占據潞州叛亂,王全斌與慕容延釗由東路會合大軍進討,因戰功授任安國軍節度。詔令他修葺西山堡塞,不到限期就完成了。
建隆四年(963年),與洛州防禦使郭進等人率領軍隊攻入北漢的太原境內,俘獲敵人數千人而歸,進克樂平。
攻滅後蜀
乾德二年(964年)冬天,王全斌又任忠武軍節度使。朝廷下詔征伐後蜀,命王全斌任西川行營前軍都部署,率領禁軍步兵騎兵二萬人、各州軍隊一萬人由鳳州路進討。趙匡胤召他來看川陝地圖,並且告訴他戰略方針。
十二月,王全斌率領軍隊攻拔乾渠渡、萬仞燕子兩寨,於是攻下興州,後蜀興州刺史藍思綰退保西縣。王全斌擊敗蜀軍七千人,俘獲軍糧四十多萬斛。接著攻拔石圌、魚關、白水二十多座兵營。先鋒史延德進軍三泉,打敗數萬蜀軍,擒俘招討使韓保正、副使李進,繳獲糧食三十多萬斛。不久,崔彥進、康延澤等部將蜀軍趕過三泉,於是達到嘉陵,殺死、俘虜很多蜀軍。蜀人阻斷閣道,宋軍不能前進。
王全斌打算奪取羅川路攻入,康延澤暗裡對崔彥進說:“羅川路險,軍隊難以齊頭並進,不如分兵修治閣道,與大軍在深渡會合。”崔彥進把這個意見告訴王全斌,王全斌認為正確。命令崔彥進、康延澤監督修治閣道,幾天后成功,於是進攻金山砦,攻破小漫天砦。王全斌領兵由羅川趕到深渡,與崔彥進的部隊會合。
蜀軍沿長江列陣以待,彥進派張萬友等攻奪蜀軍的橋樑。正遇天黑,蜀軍退保大漫天砦。到天明,崔彥進、康延澤、張萬友分三路進攻,蜀人出動全部精銳部隊來迎戰,又大破蜀人,乘勝攻拔蜀軍兵營,蜀將王審超、監軍趙崇渥逃走,又與三泉監軍劉廷祚、大將王昭遠、趙崇韜帶領軍隊來戰,蜀軍三戰三敗,王全斌等領兵追至利州北。王昭遠逃走,渡過桔柏江,焚燒橋樑,退守劍門。於是攻克利州,繳獲軍糧八十萬斛。
王全斌從利州到劍門,中途駐紮在益光。他與諸將商議說:“劍門是天險,古稱一夫持戈,萬夫不能前進,各位應當各陳進取之策。”侍衛軍頭向韜說:“降卒牟進說:‘益光對江的東邊,越過幾座大山,有條小路叫來蘇,蜀人在江的西邊設定兵營,對岸有渡口,從這裡出劍關南行二十里,到清強店,與大路相合。可以從這裡進兵,則劍門不足為恃也。’”王全斌等人就準備帶甲出發,康延澤說:“來蘇小路,不須主帥親自去。況且蜀人屢次戰敗,合兵退守劍門,不如各位元帥協力進攻,命令一位偏將到來蘇,如果到達清強,向北進攻劍關,與大軍夾攻,必然攻破劍門。”王全斌採納他的策略,命史延德分兵前往來蘇,在江上建造浮橋。蜀人見橋建成,棄營而逃。王昭遠聽說史延德領兵攻來蘇,到達清強,就帶領軍隊撤退,在漢源坡列陣,留偏將守劍門。全斌等人大敗蜀軍,王昭遠、趙崇韜都逃走,王全斌派輕騎追擊擒俘了他們,押送到朝廷,於是攻克劍州,殺死蜀軍一萬多人。
乾德四年(921年)正月十三日,駐軍魏城,後蜀皇帝孟昶派遣使者奉表投降,王全斌等將領進入成都。十多天后,東路劉光義(即劉廷讓)所部才從峽路到達。孟昶贈送劉廷讓財物以及勞軍的規格,與王全斌到達時相同。朝廷詔書頒賞時,各軍也沒有差別。從此兩軍互相忌恨,蜀人也相爭,主帥於是不和。王全斌等人先接到詔令,每處理事務必須諸將合議。至此,即使小事也不能獨自決斷。
好殺招亂
不久詔令徵發蜀軍到京城,每人給錢十千,不走的人,加發兩個月廩食。王全斌等人不立即執行,從此蜀軍憤恨不已,人人想作亂。兩軍隨軍使者常常有數十上百人,王全斌、崔彥進及王仁贍等各自保庇他們,不讓他們遣送蜀軍,只分別派遣諸州牙校遣送。蜀軍到了綿州果然叛亂,搶劫屬縣,聚眾十多萬人,自稱“興國軍”。蜀人中有個曾任文州刺史全師雄的人,曾經當過將領,有威望有德惠,士兵們都畏服他。當時正帶領全族人到京城,在綿州遇到叛亂,全師雄恐怕被士兵們挾制,先把全家藏在江曲民舍。幾天以後,他被亂兵捉到,推擁為主帥。
王全斌派都監米光緒前往招撫叛軍,米光緒把全師雄族人殺盡,又把他的愛女納為妾並收沒他家的財富。全師雄聽說後,就沒有歸心,率領士兵急攻綿州,被橫海指揮使劉福、龍捷指揮使田紹斌打敗;於是進攻彭州,趕走刺史王繼濤,殺死都監李德榮,占據州城。成都十縣都起兵回響全師雄,全師雄自號“興蜀大王”,建立幕府,設定官員,任命節帥二十多人,命他們分別據守灌口、導江、郫、新繁、青城等縣。
崔彥進與張萬友、高彥暉、田欽祚共同討伐他們,被全師雄打敗,高彥暉戰死,田欽祚僅以身免,叛軍聲勢更盛。王全斌又派張廷翰、張煦前往鎮壓,戰鬥不利,退入成都。全師雄分兵駐守綿、漢之間,阻斷閣道,依江建寨,聲言準備進攻成都。從此,邛、蜀、眉、雅、東川、果、遂、渝、合、資、簡、昌、普、嘉、戎、榮、陵十七州,都跟隨全師雄作亂。郵傳一個多月不暢通,王全斌等人非常害怕。當時城中還有投降的兩萬蜀軍,王全斌害怕他們回響叛賊,與諸將計謀,把降卒引誘到夾城中,全部殺死。
劉廷祚、曹彬在新繁大敗師雄的軍隊,俘獲一萬多人。全師雄退保郫縣,王全斌、王仁贍又打破他們,全師雄走保灌口砦。賊勢受到壓制,餘黨散保州縣。有位陵州指揮使元裕,被全師雄任命為刺史,有部隊一萬多人,王仁贍活捉了他,在成都市中將其處以磔刑。
不久虎捷指揮使呂翰被主將相待無禮,於是殺死知嘉州、客省使武懷節及戰棹都監劉漢卿,與全師雄的部屬劉澤會合,兵至五萬,趕走普州刺史劉楚信,殺死通判劉沂及虎捷都校馮紹。而果州指揮使宋德威殺死知州、八作使王永昌及通判劉渙、都監鄭光弼,遂州牙校王可炮率領州民叛亂。王仁贍等人領兵在嘉州討伐呂翰,呂翰敗走雅州。全師雄在金堂病死,叛軍推舉謝行本為主帥、羅七君為佐國令公,與叛將宋德威、唐陶敝龜占據銅山,不久被康延澤打敗。王仁贍又在雅州大敗呂翰,呂翰逃到黎州,被部下殺死,拋屍水中。後來丁德裕等分兵招降,叛軍才平息。
幸獲寬宥
當初,成都平定後,朝廷命令參知政事呂餘慶知府事,王全斌只管理軍務。王全斌曾經對親近的人說:“我聽說古代的將帥,大多不能保全功名,如今現在西蜀既然平定,我打算稱病告歸,以免後悔。”有人說:“現今盜寇還很多,沒有詔書,不能輕易離去。”王全斌猶豫未決。
正遇有人告發王全斌及崔彥進攻破蜀時,搶奪民家子女、玉帛等違法之事,準備與諸將一起都召回來。趙匡胤看在王全斌等人初立功,雖然犯法,不打算讓獄吏污辱他,只令中書省問清罪狀,王全斌等人供認不諱。趙匡胤下詔宣示王全斌等人的罪狀。 百官商議後,認為王全斌等罪當處斬。趙匡胤予以寬豁,將隨州改為崇義軍,責授王全斌責授為崇義軍節度觀察留後,崔彥進、王仁贍等人也相繼被貶。
晚年生活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在洛陽舉行郊祀大禮,召王全斌陪祀,並任命他為武寧軍節度使。趙匡胤對王全斌說:“因為江左(指南唐)未平,朕擔心征南諸將不遵紀律,所以壓抑你幾年,為朕立下一個典型。如今金陵已被攻克,朕還給你節度使之職。”仍然賜給他銀器萬兩、帛萬匹、錢千萬。王全斌到鎮後幾個月就去世,終年六十九歲。趙匡胤追贈他為中書令。
天禧二年(1018年),宋真宗趙恆錄用王全斌的孫子王永昌為三班奉職。
人物評價
總評
王全斌輕財重士,不求聲譽,寬厚容人,士卒願意為他效力。貶居山郡十多年,怡然自得,有識之士稱讚他的風度。 但他在成都時,縱兵擄掠,殘殺後蜀降兵及平民,引發叛亂,因此深受世人詬病。
歷代評價
趙匡胤:忠武軍節度王全斌、武信軍節度崔彥進董茲銳旅,奉我成謀,既居克定之全功,宜體輯柔之深意。比謂不日清謐,即時凱鏇,懋賞策勛,抑有彝典。而罔思寅畏,速此悔尤,貪殘無厭,殺戮非罪,稽於偃革,職爾玩兵。
脫脫:王全斌黷貨殺降,尋啟禍變,太祖罪之,而從八議之貸,斯得馭功臣之道。
黃道周:全斌歸宋,伐蜀領軍。重修閣道,直至劍門。既降孟昶,召眾歸屯。斌不奉命,怨切人人。既許其行,護送不聞。至綿遂叛,劫雄為君。震驚天子,命討紛紜。雖獲寧定,罪在全斌。況私子女,更宜加論。念功寬貸,深感聖恩。
軼事典故
王全斌入蜀時,正是深冬季節,京城下大雪,宋太祖趙匡胤在講武殿設氈帷,穿著紫貂裘皮衣帽處理政事,忽然對身邊的大臣說:“我穿這樣的衣服,身上還感到寒冷,想到西征將士冒著風雪,怎么過呢?”就解下衣帽,派中黃門騎馬送給王全斌,仍然曉諭諸將,因為恩澤不能遍及。王全斌跪拜賞賜,感激流涕。
親屬成員
• 兒子
王審鈞,官至永興軍駐泊都監。
王審銳,官至供奉官、閤門祗候。
• 孫子
王永昌,宋真宗時被錄用為三班奉職。
• 曾孫
王凱,官至武勝軍留後、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卒贈彰武軍節度使,諡號“莊恪”。
史料記載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