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札帖

二札帖

二札即邊事、遠行二帖,為兩通書札。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為起居萬福。 “仲淹再拜,運使學士四兄:兩次捧教,不早修答,牽仍故也。

基本信息

二札帖
【名稱】《二札帖》
【年代】宋
【作者】范仲淹
【類別】邊事帖,遠行帖,紙本,粉花箋本
【規格1】縱30.5cm,橫42cm,行書,13行93字。
【規格2】縱31.1cm,橫39cm,行書,11行90字。

作品賞析

二札即邊事、遠行二帖,為兩通書札。
邊事帖又稱鄉曲帖,釋文: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為起居萬福。施鄉曲之惠,占江山之勝,優哉樂乎。此間邊事,夙夜勞苦。仗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幸甚。師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信中“知府刑部”是富嚴,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時正在蘇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蘇州人,因此對富嚴給予自己家鄉親人的關照深表謝忱。而仲淹這時則遠離故鄉,以陝西招討使的身份,率部戍邊,抗擊西夏。故信中說:“此間邊事,夙夜勞苦。”
遠行帖也稱修答帖,釋文:
“仲淹再拜,運使學士四兄:兩次捧教,不早修答,牽仍故也。吳親郎中經?有失款待,乞多謝。吾兄遠行,瞻戀增極,萬萬善愛,以慰貧交。蘇醞五瓶,道中下藥。金山鹽豉五器,別無好物,希不責。不宣。仲淹再拜,象山學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日。”
此兩帖書法瘦硬方正,清勁中有法度。人常將此書風喻其人品,稱“公書莊嚴清澈,信如其品”。
此件作品曾經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遞藏。清阮元《石渠隨筆》、內府《石渠寶笈·續編》等書著錄。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其父范墉,任武寧軍節度掌書記。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衰落。他不但從小勤奮好學,而且胸懷遠大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已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進士。仁宗時曾任秘閣校理,他為人忠直,極言敢諫,曾被貶河中府通判。仁宗明道二年(1033)任右司諫,景佑年間知開封府,上《百官圖》,譏刺宰相呂夷簡不能選賢任能,被貶饒州。康定元年(1040),召范仲淹為龍圖閣直學士,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以防禦西夏侵擾,他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卓有成效地鞏固了西北邊防,聲望大增,於仁宗慶曆三年(1043)回朝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繼而向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項主張,這就是後人所稱的“慶曆新政”。這些新的政治措施遭到保守勢力的聯合進攻,范仲淹被迫離開朝廷,罷去參知政事,新政失敗。此後他又知鄧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後病死於徐州。卒贈兵部尚書,諡文正。范仲淹在學術上以易學著名,其文學亦為後世景仰,在文風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對西崑派,反對駢體文,主作用質樸的、有實際社會內容的作品來矯正文弊。他一生論著很多,詩、詞、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愛國憂民、反映社會現實的好作品,藝術上也頗見工力,頗具特色。名篇有散文《岳陽樓記》、詞《漁家傲》、詩《江上漁者》等。集有《范文正公集》,其生平詳見《宋史》卷三一四。他上繼李、杜、韓、柳,下啟歐陽修、曾鞏、三蘇、王安石等,與穆修、柳開一起,為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