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安平古堡,古稱奧倫治城(Orange)、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城、台灣城,最早建於1624年,是台灣最古老的城堡。自建城以來,曾經是荷蘭人統治台灣的中樞、也曾經是鄭氏王朝三代的居城
安平古堡有兩處遺蹟被列為古蹟,為國家一級古蹟台灣城殘跡,及台南市定古蹟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而一般民眾登高望遠的暸望台,多被以為是安平古堡,但事實上是建於日治時期,不屬於古蹟。古堡建築屋舍純用紅色磚瓦,黃昏時與落日相輝映,景色優美,“安平夕照”昔日曾獲台灣省政府選為台灣八景之一。
古堡歷史
1622年,荷屬東印度公司占領了澎湖,以之作為東亞貿易的轉口基地。1623年,荷蘭人在「一鯤鯓」建立一座簡單的砦城,這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1624年,在與中國明朝的軍隊激戰了八個月以後,荷蘭人和中國官方達成協定,同意把設定於澎湖的要塞和炮台毀壞,而於1624年轉移至台灣島,中國則不干涉荷蘭對台灣的占領。荷蘭人占台以後,在原來的砦城舊城址上,重新興建規模宏大的城堡「奧倫治城」(Orange),1627年以荷蘭省名澤蘭省(或譯熱蘭省)改建命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至1632年始完成首期堡底工程。當時,這座城堡是荷蘭人統治台灣全島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1662年,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順利將荷蘭人驅逐出台灣,建立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鄭氏同時也將該城改為「安平城」,這就是現今「安平古堡」這個名稱的由來。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故又叫「王城」。
1683年(清康熙22年癸亥)水師提督施琅擊敗明鄭軍隊,台灣歸入清朝版圖,府治移於東安坊(今台南市區);王城自此失去風光地位,改為軍裝局,城堡重要性日減,而牆垣也多傾圮失修,安平城逐漸荒廢。
1873年,英國軍艦來犯,船炮命中城內軍火庫引發爆炸,城牆隨之而毀,之後遂成廢墟。1874年,沈葆楨來台處理「牡丹社事件」,與日本人進行交涉,將安平城外城的牆磚,運至「二鯤鯓」,建立「億載金城」。大量拆除城磚加以運用。台灣城至此只留下斷垣殘壁幾無原貌可尋。 [1]
安平古堡古蹟紀念館
日治時期,日本人將城垣剷平,改建紅磚平台與日式海關宿舍,荷蘭時的城堡建築幾乎全毀於一旦。局部重建方形台階式的磚砌高台,台的中央蓋起洋樓建築,這就是現今大家所熟知的形制。後經屢次修建,成為今天的紀念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民政府又將該城改名為「安平古堡」,目前保有明清遺蹟為南璧古井及外城南壁,高三丈餘,以糯米、糖漿、蚵殼灰三合土砌磚而成。日據時代建紅磚數階之瞭望台,現今在古堡上擺置的幾具古炮,則是1930年日人為舉辦台灣文化300年,整建荷蘭城時,從他處移來清嘉慶年間台灣水師協鎮署鑄造的前膛古炮,置於城上供人觀賞。尚有炮台遺址上刻「嘉慶十九年仲冬奉敕鑄造台灣水師協標大炮一位重一千五百觔」的字樣。1975年,當地政府另建瞭望塔,可見台灣海峽及出海口鹽水溪。古堡正前方有一洋公館,建於清光緒13年稅務司,為外人在台南所建三座洋公館之一。台灣光復後,改為安平區公所,現為台南市立永漢民藝館,陳列邱永漢先生搜藏之台灣民藝品。
該城目前是中華民國內政部所頒訂的25個國家一級古蹟之一。
目前所見洋樓建築是在1930年由日本海關宿舍改建而成。1975年,經重新整修後闢為展示空間,分別介紹荷據時期至今的安平歷史和風貌。內容包括:安平廟宇古蹟分布圖、荷人的對外貿易、鄭氏史跡、鄭荷條約、沈葆楨在台事略等圖文資料;同時還展有熱蘭遮城、德記洋行、東興洋行、海山館、單伸手民宅等的模型。
該紀念館的現址是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