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縣

香河縣

香河位於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間,華北平原北部,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縣域面積458平方公里,人口33萬人,2012年綜合經濟實力排在河北省第8位,城市化率排在河北省第10位,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譽。香河縣下轄9鎮、3個街道,3個省級工業園區,1個省級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共300個行政村。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9億元,同比增長9.5%;財政收入完成29億元,同比增長32.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4.9億元,同比增長2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9347元和12929元。2018年10月,香河縣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8年度《中國國家旅遊》最佳休閒旅遊目的地。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香河景觀 香河景觀
香河縣歷史悠久。據孫小營村窯地發現 石斧證明,這裡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聚居生息。商代以前歸屬,無文字記載。
西周滅商後,封召公爽於燕(都薊,今北京), 香河縣境屬燕國。
春秋、戰國時為燕地。
秦並六國,建三十六郡,劃燕地為上谷、漁陽二郡,此時屬 漁陽郡。
西漢,置雍奴縣(今天津市武清區城關鎮東北),香河為雍奴縣東北境地,屬幽州漁陽郡。
東漢,屬幽州漁陽郡。 幽州並冀州,屬冀州漁陽郡。
三國,為曹魏之領地。
西晉,隸幽州燕國。
東晉,十六國相互爭戰,紛紛建立割據 政權,此地先後為後趙、前秦、後轄地。
南北朝時,屬 北魏幽州漁陽郡。
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分東、西魏,屬東魏。
武定八年(550年),隸北齊 東北道於漁陽郡。
承光元年(557年),改隸北 周幽州(總管府)漁陽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漁陽、燕郡,屬幽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屬涿州。
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十道”,雍奴縣為河北道幽州都督府(後升大都督府)之轄縣。
天寶元年(742年),復設郡領縣,雍奴縣改稱武清縣, 香河屬范陽郡武清縣地。
乾元元年(923年)李存勖稱帝,遂屬後唐。
公元936年,遼後唐,割燕雲十六州給 契丹,此地屬契丹。
契丹會同元年(938年),於武清孫村置榷鹽院,為貯鹽新倉。後 居民集聚,漸成井肆,遂由武清、漷縣、三河劃出部分地域置香河縣。時縣境較闊,約轄今香河、寶坻、寧河三縣地,隸南京道析津府。
宋宣和四年(1122年),金攻克遼南京(今北京),香河屬金。
宋宣和五年,金以燕京(遼稱南京)及涿、檀、易、順、景、薊之地還宋,香河隨之歸宋,徽宗賜(香河)名清化縣。
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盡取燕山府及所屬州縣,清化縣復名香河縣,屬中都路大興府。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劃香河鏡東部15000家置寶坻縣。
承安三年(1198年),寶坻縣升置盈州,香河隸之,後 盈州廢,仍屬中都大興府。
元太祖十年(1215年),克金中都,香河始歸元之屬地。
元九年(1272年),屬大都路大興府。
元十三年,升漷陰縣為漷州,香河縣屬大都路漷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香河屬漷州,屬山東行省北平府。
洪武二年(1369年)改隸北 平行省北平府。洪武十年二月至十三年二月,香河縣歸屬漷州。
永樂元年(1403年),屬北京行省順 天府
永樂十九年(1420年)改屬京師順天府。
清順治元年(1644年),屬直隸省順天府。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順天府設四路廳,香河縣屬東路廳。
民國元年(1912年),香河縣屬直隸順天府; 民國三年(1914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香河屬之;民國十七年(1928年),南京國民黨政府將京兆併入河北管轄,香河屬河北省;民國三十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1年至1945年8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相繼成立了聯合縣民主政權;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1月),香河、武清、寶坻聯合縣成立,香河東、南部地區隸冀熱區行署第五專屬領導;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月),香河縣西北部地區屬通(縣)、三(河)、香(河)聯合縣,隸冀熱遼區行署第十四專屬;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各聯和縣撤銷,恢復原縣制。香河屬冀東區(行署)第十八專屬;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香河解放。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香河屬河北省通縣專區。
1958年4月,通縣專區撤銷,香河改屬唐山專區。同年11月撤銷 香河建制併入寶坻縣。
1959年6月,仍屬唐山專區。當月地市合併後,改隸唐山市。
1960年3月,改屬 天津市
1961年6月,天津市所轄寶坻(含香河)等縣劃歸河北省天津專區。
1962年6月,恢復香河縣制,屬河北省天津專區。
1967年11月,天津專區改為天津地區,香河改屬天津地區。
1974年1月,天津地區改稱廊坊地區,香河屬之。
1988年3月,廊坊地區改 廊坊市,轄香河至今。

地理環境

境域

香河縣地處河北省中部略偏東,位於燕山南麓平原,地理位置為東經116°51′至117°12′,北緯39°37′至39°51′,縣界總長138.8公里,東西最長25.5公里,南北最寬23.5公里,總面積458平方公里,位居河北省廊坊市東北部。四周相鄰5縣(市),東與天津市寶坻區毗連,南隔青龍灣河與天津市武清區相望,西與北京市通州區為鄰,北與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接壤。全境呈楓葉形。

氣候

香河縣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春季(3-5月):少雨、多風、蒸發大,日照充足,回暖快,易於乾旱。

夏季(6-8月):高溫高濕,雨水集中。

秋季(9-11月):雨量驟減,天氣晴爽。

冬季(12-2月):寒冷乾燥,日照短,雨雪稀少,多北風。

水文

香河縣四面環河,屬海河水系。全縣有主要行洪河道4條,分別為北運河、青龍灣河、潮白河、引泃入潮河,全縣流域面積442平方公里,河道總長66公里,此外境內還有鳳港減河(龍鳳減河)、鵏池河、窩頭河、牛牧屯引河等支流小河分布其間。

行政區劃

2013年底,香河縣轄淑陽鎮、安平鎮、劉宋鎮、安頭屯鎮、渠口鎮、五百戶鎮、蔣辛屯鎮、錢旺鎮、鉗屯鎮9個鎮,新開、新華、平安3個街道,河北香河經濟開發區、新興產業示範區、中國北方家具產業基地3大省級園區

人口

2012年,香河縣總人口331049人。年內出生人口4420人,人口出生率13.88‰,人口自然增長率7.59‰。

經濟

第一產業

2012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269公頃,總產量168427噸。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1528公頃,總產量67622噸,秋糧播種面積15741公頃,總產量100805噸。棉花播種面積100公頃,總產量60噸,油料播種面積65公頃,總產量159噸。全年蔬菜播種面積12811公頃,總產量79.1萬噸,比2011年增長3.5%,其中設施蔬菜4794公頃,總產量27.6萬噸。

2012年,肉類總產量18698噸,其中豬肉產量9087噸,年末生豬存欄8.04萬頭,生豬出欄12.08萬頭,蛋類總產量2.5萬噸,奶類總產量6871噸。全年蔬菜、畜牧兩大優勢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81.8%,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57.4%,比2011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

2012年,擁有農機總動力48萬千瓦,比2011年增長7.1%。大中型拖拉機1385台,農用運輸車11335輛,當年機械耕種面積24690公頃,當年機械收穫面積2090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23440公頃。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9938噸,農村用電量17497萬千瓦時,比2011年同期增長5.3%。

第二產業

工業

2012年,香河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271.1億元,比2011年增長20.8%,實現增加值66.2億元,比2011年增長15.3%。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實現產值4.6億元,增長5.1%;私營獨資企業實現產值83.2億元,比2011年增長29.2%;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實現產值18.3億元,比2011年增長26.4%;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實現產值14.2億元,比2011年增長19.2%;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產值6.3億元,同比增長6.8%;其他企業實現產值53.4億元,比2011年增長19.7%。

建築業

2012年,香河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26億元,比2011年增長12.1%。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實現利潤8230萬元,上交稅金2531萬元。年內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7.04萬平方米,新開工面積15.14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

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8億元,比2011年增長25.4%。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00.3億元,比2011年增長24.4%。從投資構成看:城鄉項目完成投資80.2億元,比2011年增長124.9%,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0億元,比2011年同期下降55.4個百分點。農戶完成投資0.6億元,比2011年增長20%。

國內貿易

2012年,香河縣縣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1.4億元,比2011年增長13.4%。分地區看:城鎮實現零售額38.3億元,比2011年增長13.7%,鄉村實現零售額33.1億元,比2011年增長13.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0.6億元,同比增長8%,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0.4億元,比2011年增長18.5%。

財政金融

2012年,香河縣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9520萬元,比2011年增長27.8%。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45000萬元,比2011年增長25.0%。全縣公共財政支出200978萬元,比2011年增長12.6%。

2012年,香河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147478萬元,比2011年增長16.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536738萬元,比2011年增長13.2%;各項貸款餘額1385069萬元,比2011年增長12.3%。

社會

科技

2012年,香河縣高新技術企業技工貿總收入25.4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完成290萬美元。全縣民營科技企業技工貿總收入6.6億元,民營科技企業上繳稅金完成1.9億元。開發省級以上新產品1項,推廣套用農業新技術17項,引進農業新品種20個。培育省市重大專利實施項目2項。培訓科技骨幹880人次,智慧財產權培訓完成120人次。香河縣生產力促進中心通過科技部年度績效考核,繼續保持國家級示範中心資格。科技成果轉化率85%,科技進步貢獻率59%。

申報國家、省級科技計畫項目8項,其中成功立國家級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1項,成功立省級科技支撐計畫項目2項、省級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1項,共爭取項目扶持資金153萬元。

教育

2012年,香河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04所,其中國小67所,國中11所,高中2所,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進修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廣播電視學校、成人教育總校各1所,鄉鎮成人學校9所,幼稚園8所(含民辦幼稚園6所),民辦學校2所。

教職工3941人(其中,幼稚園257人、國小1749人、普通中學1714人、中等職業學校及教師進修學校208人、特殊教育學校13人)。專任教師3402人(其中,幼稚園189人、國小1623人、國中845人、普通高中547人、中等職業學校及教師進修學校187人、特殊教育學校11人)。

在校生47018人,其中,幼兒9843人、國小20536人、國中9077人、高中5986人、職教中心1533人、特殊教育43人。

體育

2012年先後舉辦慶新春圍棋賽、象棋賽、全民健身展示等一系列活動。參加了廊坊市“燕南春杯”傳統武術比賽。組織近200名運動員參加市六運會。成立了香河縣信鴿腳踏車馬術三個協會。加速體育彩票站點建設和體育彩票發行,2012年擴增5個站點,總站點達43個。

衛生

2012年,香河縣共有醫療衛生單位25家,其中縣級醫院3家,兒童醫院1家,鄉鎮衛生院9家,基層醫院6家,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藥品配送中心和衛生學校各一所。衛生系統現有幹部職工1009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125人,大專學歷384人,中專學歷368人,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技術職稱的30人,主治主管醫師177人,醫師253人。全縣現有病床1425張,千元以上醫療器械2349台件。

交通

香河縣距北京市中心45公里,距首都國際機場60公里;距天津機場70公里,距天津新港110公里,距京唐港150公里。從香河出發,30分鐘可達北京市中心或天津市區,境內及周邊有4條幹線鐵路,6條高速公路,4條國家級公路通過,京瀋高速公路在縣城北側設有出口,京津輕軌鐵路和第二條京津高速公路已經開始建設並在香河西側通過。

政治領導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符俊賢

副縣長:侯東亮、梁鋒、李桂強、田立軍、郭建永、李艷霞

副縣長、縣公安局長:楊建軍

副縣長、香河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焦國強

縣委常委、副縣長:陳剛

文化

花會

花會是香河縣的傳統民眾文化活動之一,花會種類超過100道,參與花會表演的人員達5000多人。香河歷史上出現最早的是大河各莊竹馬會,已有三千年的歷史,聲望最大的是受到清乾隆、鹹豐兩朝皇帝御封的安頭屯中幡會,流傳最普遍的是地秧歌和小車會,幾乎遍及境內各村街,扮演內容最多的是文武高蹺會和梅花班。多年來,每逢重大節日,他們都披紅掛綠,串街鬧會。年年受邀參加京、津、全省、全市及縣裡舉行的花會調演活動,獲得省、市各種獎勵超過百餘次,成為香河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道靚麗風景。

戲劇

自元明兩代定都北京,雜劇百戲繁興,香河地處京畿,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與環境。國都的戲劇藝術,在香河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入清以來,不僅有河北梆子、京劇、評劇、皮影戲、傀儡戲,而且是西路評劇的發源地之一。

旅遊

天下第一城

香河縣天下第一城 香河縣天下第一城

它外仿明清時期北京都城的城垣風貌,採用“縮地不縮景”的方式,按照1:1的比例復原了老北京“內九外七”的城垣格局。由周邊5公里的空腹城牆、22座錯落有致的城樓、國傳統文化風格的建築群和獨具匠心的皇家園林組成的景園內,國際會展中心、五座星級酒店。

國家足球訓練基地

中國足球協會訓練基地,位於河北省香河縣境內。距北京78公里。基地一期占地面積200.3畝,總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由A、B、C三個建築主體及部分附屬設施組成。建有國內一流的天然草皮足球場5塊,有堪稱國際一流的人造草足球場一塊。其中還有燈光足球場一塊,400米6道塑膠的田徑場一塊,室外塑膠網球場兩塊,並建有可提供運動員、教練員及入住基地賓客休閒、垂釣娛樂的4000平方米水面的人工湖。

香河家具城

香河家具城目前共有金鑰匙、鑫億隆等27座單體家具展館,總面積220萬平米,規模居北方最大、全國第二。城內參展企業6000多家,匯集全友、愛依瑞斯等國內外知名品牌1000餘種。

名人

張中行(1909.1.7—2006.2.24),原名張璇,學名張璿,字仲衡,河北省香河縣人,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

名人 名人

張策(1866—1934),字秀林,原香河縣馬神廟村人(今屬天津市武清區),自幼習練家傳戳腳、二郎拳、黑虎拳等拳術。師承眾家之長,把太極拳融於通臂之中,創編了“五行通臂拳”。因張策經常穿每隻二十幾斤重的鐵鞋練功,故被武術界譽為“臂聖”、“鐵鞋”,被民間譽為“東方大俠”。

袁懋功(1612—1671),34歲時考取進士,後官至戶部待郎、欽差巡撫雲南。康熙帝召見並慰問了他,既讚揚了他巡撫雲南的功績,還賜予了鞍馬袍服。

郝壽臣(1886-1961),名瑞,字壽臣,乳名萬通。京劇演員,為享譽劇壇的一代名淨,與金少山有“南金北郝”之譽,與侯喜瑞被譽為“淨行三傑”。

王樂亭(1895.10.19—1984.2.25),中醫,使用針灸行醫治病,人稱“金針王樂亭”。曾任北京市第二中醫門診部顧問,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醫師,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北京中醫學會委員、針灸委員會理事。

特產

香河肉餅

香河縣 香河縣

香河肉餅早已成為香河縣的一塊金子招牌。其溯源可追到1000多年前的突厥餅。因突厥乃遊牧民族,牛羊肉

很充分而麵食極少。在招待客人時,特製作成薄皮的肉陷餅,以示熱情。其味道也遠盛於平日簡單的烤、煮等吃法。

邢營臭豆腐

邢營臭豆腐,製作臭豆腐要以優質大豆、五香粉、鹽等為原料。現將豆子做成豆腐,壓成薄片,然後將薄片入籠屜蒸,再加面肥水(今用發酵粉),直到長出白絲。經過這第一次高溫發酵後,將長白絲(菌)的薄片入罐灌湯,放一層豆腐片撒一層鹽,這罐中的湯要放好各種香料,然後將這罐封好,放入炕洞進行二次發酵。經15-30天后便是成品。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