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學校專業門類很多,包括文、理、工、醫、經濟等等叫做大學,比如浙江大學等等。英文是university。而學院主要指只含有一個門類的學習機構 比如醫學院、文學院、經濟學院等等。英文為college。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學院(college)是屬於中等學校,跟大學(university)很不一樣。但是,在美國,學院跟大學很近似。通常,學院和大學都被稱為學校(school)。一般來講,美國的學院和大學都是四年制的高等學校,提供文理科學士學位,通稱本科或者學士學位。主要區別在於大多數大學(university)本科以後有更高等的學習,比如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習。國中,就是初級中學,在九年義務教育之內。學校分類
概述
中國學校大體上分為:國小、中學、大學三個階段。其中,中學又分為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初級中學就是國中;高級中學就是人們說的高中。國小
國小、國中在各地叫法不同,在中國大陸叫國小、國中,在中國的香港、澳門、台灣,以及日本,韓國通常被稱為國小及國中。國中
國中生畢業後參加升高中的考試叫做中考。國中時,將國小的《科學》(部分地區為《自然》)等學科分設為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法律規定適齡兒童應當到當地中學就讀。中考是按照學生在考前報志願,考後通過分數來被學校投檔。填報志願,大部分地區主要分為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等,可以報考普通公立高中、民辦高中、職業學校、技校等。中考結果不如人意的考試,或立志要上更好的學校的考生,也可以選擇復讀。高中
比初級中學更高的學校叫高中。高中生參加升大學的考試叫做聯考。聯考時遵從平行志願,在考後按照分數進行填報志願。填報範圍為全國的高校。(北京地區為考前填報志願。)“完中校”
“完中校” 指一所中學同時具備國中和高中。註: 從2007年起,對包括國中在內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不再收學費、雜費、書費及其他一切不合理的費用。
學校概述
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入西學,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廷的視野。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一面,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雖然直到宣統元年(1909年),沿襲中國1300多年的“八股取士”制度才真正廢除,地方科舉考試才真正停止。但是,教育方式的這一根本性變革,有意無意間從思想體系上動搖了滿清皇權的根基,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以及血氣方剛的年輕新銳隨即脫穎而出,為後來風起雲湧的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是為中國學校教育的起源。
學校是有計畫、有組織地進行系統的教育的組織機構。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學校教育是與社會教育相對的概念。專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教育分類
教育方式
獨立思考對國中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進入國中以後,學生在學習上的獨立性逐步增強。課堂教學中,教師比較注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課堂教學外,學生更多的需要自覺地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自學能力自學能力的強弱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明顯增強,學習依賴性強的學生成績往往每況愈下。家長應該及時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國小階段已經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
意志培養儘快適應國中學習的要求,並幫助其形成國中階段相對獨立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
非智培養國中階段的學習主要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學習和培養,雖然智力在學習中的作用日益明顯,但非智力因素依然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它因素影響國中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學習的習慣、興趣、動機、情感、意志等。
國中介紹
學習課程
語文(主科)數學(主科)
英語(主科)
俄語(屬於少有科目)
日語(屬於少有科目)
德語(屬於少有科目)
西班牙語(屬於少有科目)
法語(屬於少有科目)
思想品德(政治)(主科)
歷史(主科)
地理(八年級結束,主科)
生物(八年級結束,主科)
物理(八年級開設,主科)
化學(九年級開設,主科)
體育(副科)
美術(副科)
音樂(副科)
校本(指自由學習性課程,是學校獨有的教材,一個學校所具有的校本是不一樣的。但是在全世界範圍內不是特別普及。)
(註:各地不完全相同,請以當地教材為準。)
學習任務
進入國中,學生學習的課程與國小有很大的不同。國小的自然、科學、社會、勞動等課程將不再開設,而學生們會接觸到新的課程教育,國中新設的課程有英語、政治、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而每個年級會變更一些科目。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等科目將貫穿國中三年。而地理,生物會在初一/七年級、初二/八年級開設,物理會在初二/八年級、初三/九年級開設,化學會在初三/九年級開設。之所以國中課程這樣安排,是考慮到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剛進入國中的初一學生仍然受到國小學習思想與習慣的影響,因此在初一併不適合開設物理,化學等理論性較強的科目。
國小階段每天有六節課,而六節課中需要學生大量動腦的時間並不多,而進入國中,一天的課程將會增加到十一節,而學生會在國中接觸到比國小複雜許多的知識,例如語文的文言文,數學的代數與幾何,英語的系統語言學習等等,這都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去學習,思考,不能像國小邊聽聽邊玩玩。在國中,一些知識老師只會講解一遍,不會像國小一樣重複好幾遍。因此國中的學習課程、學習內容、學習方式與國小比起來有一個質的飛躍。各個國家(地區)國中
中國大陸
國中屬於義務教育的一部分,通常由國小六年級合格畢業後升入(部分地區六年級為國中預備班)。國小升入國中的政策由區縣級教育委員會劃定,主要有學區就近入學(目前提倡的一種方式,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化)、小升初考試、電腦派位等政策。初級中學分重點校與普通校(部分省市區已開始取消重點與非重點之分),而一些學校也有重點班(也稱實驗班)和普通班(部分省市區已開始嚴令禁止區分重點班和普通班)。這也體現出中國未來國中教育的改革方向,讓在義務教育學習的學生們享受到平等、均衡、優質的教育環境。大部分國中有三年,即初一/七年級、初二/八年級、初三/九年級,不分文科及理科。一般情況下前二年學習新知識,而第三年主要是準備中考,之後升入高級中學(普通高中)、中等專科學校或職業高中。中國香港
沿襲英國的中學制度,國中共有三年(中一至中三)的學制,通常未曾分科,課程以廣博為主:不少學科只會在國中教授,如音樂、美術(只有極少數學生會報讀高中音樂、美術課程)、綜合科學(高中理科會拆分為物理、化學、生物三科),另外大部分學校都會教授木工/金工及家政以鍛鍊身心(同樣地只有極少數學生會報這些科目的高中課程);工業學校的國中課程則會減少地理、西方歷史等科目,改為教授設計與工藝、工業繪圖。之後一般都會升讀兩年制的高中(中四至中五),經過香港中學會考後,可升讀兩年制的預科,並參加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以升讀大學。不過自2009年9月起,香港高中課程會改行三年制,高中學生最終將會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現有的兩個公開考試分別會於2011及2013年舉辦最後一次考試後正式停辦。
中國澳門
沒有固定的學制標準,都是由各學校自定的。一般是國小之後的首三年的中學教育便是為國中。入網的學校享有免學費,免雜費的政府資助。非入網學校則會由政府發放津貼。
中國台灣
國民中學(簡稱國中)(舊稱“初級中學”,但因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而改名),共三年。雖然和國小分開,但在教改以後效仿美式學程的作法,將國中視為國小課程的延續,不再稱呼國一~國三,而改稱七年級~九年級(但大多數的學校仍然維持舊制),之後可升學至高級職業學校、高級中學、五專或軍校。
北美
中等學校(Middle school或Intermediate school)是西方國家學制中,一種範圍涵蓋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學校,提供學生兩種教育階段間的橋樑。其修業年限在不同州有不同的規定,有時可以互通。例如在一些政府或法令規定中,“中等學校”被稱為“初級中學”(junior high school),有些則代表著不同於傳統的學制。
教育學上的意義雖然在部分地區中等學校等同於初級中學,但在某些地方這種學制也發展出教育學上的特別意義。10~15歲(5~8或9年級)的學生在學科學習、社會情感和學校組織上會面臨斷層,中等學校則提供主要的引導功能,所以在教育上有其功能,而不單只是組織或名稱上的不同而已。學習方法
語文
(1)多讀書:也不一定要看魯迅、茅盾的小說,並不一定會有效果的。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整個高中期間,“我”都反覆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2)多練習寫作,平時多寫日記。
(3)多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4)語文的習題訓練:並不是多多益善,做題是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具體可歸納為“三步曲”(理解—識記—運用)
一理解:語文學習固然要多看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古人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多頻道、全天候地接收外來信息,但是有些同學因為對所學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進中學默寫國小學過的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倍”會寫成“備”、“被”,“渭城朝雨浥輕塵”,“輕塵”會寫成“清晨”,我想如果學生真正懂得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會產生這種錯誤的。
二識記: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前學後忘,學期剛開始教的內容到中途就忘卻了,時過境遷就不再有什麼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沒有用心去讀用心去記,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頌外必要的還要做筆記,好記心不及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師有一條重要的讀書經驗是“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積累知識的好辦法。
三運用:俗話說“學以致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都在作文中體現出來。近幾年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絕然分開,不會模仿名篇的構思布局,學了那么多優美的詞語不會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內容空洞枯燥乏味。學與用是相輔相存的,常用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學又為寫提供了源頭活水。學語文難,難在需要你持之以恆地積累,難在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運用“理解、識記、運用”的方法,堅持多看、多思、多寫,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閱讀和寫作能力是會逐步提高。
數學
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和數學的特點,分析數學課堂學習,應遵循以下原則:動力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獨立思考原則,及時反饋原則,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並由此提出了以下的數學學習方法:1.求教與自學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即要爭取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但是又不能處處依靠教師,必須自己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去獲取,應該在自己認真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去尋求教師和同學的幫助。
2.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本的內容要認真研究,提出疑問,追本究源。對每一個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內在聯繫,以及蘊含於推導過程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解決問題時,要儘量採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要克服那種死守書本、機械呆板、不知變通的學習方法。
3.學用結合,勤於實踐在學習過程中,要準確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質含義,了解從實際模型中抽象為理論的演變過程。對所學理論知識,要在更大範圍內尋求它的具體實例,使之具體化,儘量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思維方法套用於實踐。
4.博觀約取,由博返約課本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但不是唯一的來源。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認真研究課本以外,還要閱讀有關的課外資料,來擴大知識領域。同時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認真研究,掌握其知識結構。
5.既有模仿,又有創新模仿是數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學習方法,但是決不能機械地模仿,應該在消化理解的基礎上,開動腦筋,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而不拘泥於已有的框框,不囿於現成的模式。
6.及時複習增強記憶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必須當天消化,要先複習,後做練習,複習工作必須經常進行,每一單元結束後,應將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統化、深刻化。
7.總結學習經驗,評價學習效果學習中的總結和評價,是學習的繼續和提高,它有利於知識體系的建立、解題規律的掌握、學習方法與態度的調整和評判能力的提高。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總結聽課、閱讀和解題中的收穫和體會。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體內容的學習方法。如,怎樣學習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法則、數學定理、數學語言;怎樣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解數學題;怎樣克服學習中的差錯;怎樣獲取學習的反饋信息;怎樣進行解題過程的評價與總結;怎樣準備考試。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將更有利於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歷史上許多優秀的教育家、科學家,他們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比如,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學習方法概括起來是四個字:搜煉古今。搜就是搜尋,博採前人的成就,廣泛地研究;煉是提煉,把各種主張拿來比較研究,再經過自己的消化和提煉。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學習經驗是:依靠自學,注意自主,窮根究底,大膽想像,力求理解,重視實驗,弄通數學,研究哲學等八個方面。如果我們能將這些教育家、科學家的更多的學習經驗挖掘整理出來,將是一批非常寶貴的財富,這也是學習方法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習方法這一問題雖已為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並且提出了不少好的學習方法。但是由於長期以來“以教代學”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良好還沒有引起注意。許多學生還沒有根據自己的特點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作為一個自覺的學生,就必須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1.閱讀課文這是預習以下幾個步驟的基礎(參看後面介紹的各種閱讀方法)。
2.親自推導公式數學課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有的課本上有推導過程;有的課本上沒有推導過程,只是把公式的最初形式寫出來,然後說一句,“經推導可得”,就把結果式子寫出來了。無論課本上有無推導過程,學生預習的時候應當自己合上書親自把公式推導一遍;書上有推導過程的,可把自己推導過程和書上的相對照;書上沒有推導過程的可在課堂上和老師推導的過程相對照;以便發現自己有沒有推導錯的地方。自行推導公式既是自己在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又是在發現自己的知識準備情況。通常,推導不下去或推導出現錯誤,都是由於自己的知識準備不夠,要么是學過的忘記了,要么是有些內容自己還沒有學過,只要設法補上,自己也就進步了。
3.掃除絆腳石數學知識連續性強,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後面的課程無法學下去。預習的時候發現學過的概念有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課前搞清楚。
4.匯集定理、定律、公式、常數等數學課程中大量的定理、定律、公式、常數、特定符號等,是學習數學課程的最重要的內容,是需要深刻理解,牢牢記住的。所以,在預習時,無論你做不做預習筆記,都應當把這些內容單獨匯集在一起,每抄錄一遍,則加深一次印象。上課的時候,老師講到這些地方時,應把自己預習時的理解和老師講的相對照,看自己有沒有理解錯的地方。
5.試做練習數學課本上的練習題都是為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出的。預習中可以試做那些習題。之所以說試做,是因為並不強調要做對,而是用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預習效果好,一般書後所附的習題是可以做出來的。
英語
一、讀--每天都應堅持讀。
1、朗讀:一般文章讀2~3遍,帶著理解去讀,而不只是為讀而讀。
2、背誦:好的文章應背熟,以記住好詞好句,同時培養自己的語感。
3、速讀:文章第一遍用最快的速度讀完,以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並逐漸培養不翻譯直接理解英文的能力。
4、精讀:文章第二遍應精讀,以達到對文章的準確理解,並熟悉語法結構,加深單詞記憶。也可選擇部分文章速讀,對於較好的文章精讀。
5、泛讀:每天看1小時左右的英文報紙,在有興趣的基礎上閱讀能力會有很大提高。遇到不會的單詞在不影響文章理解的情況下可以略過去,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如果想記憶單詞,則可查詞典,多次查閱記憶便能記住單詞。(堅持一兩個月就會有明顯效果)
二、聽
1、從最初級的聽力入手,聽懂每個單詞、每句話、每段話及每篇文章。逐步增加難度。每天至少半小時。
2、跟讀英語,一方面加強聽力,一方面訓練口語,同時還能培養語感。注意發音的準確性。
三、寫
1、每兩天寫一篇英文日記或作文。
2、用英語寫信或E-mail。
3、注意語法的套用和辭彙的記憶。
四、語法
1、從基礎到高級,掌握每一個語法點,並作詳細筆記。筆記所記的都是自己所會的,直到把所有語法細節都掌握。
2、對於不熟悉的語法知識點應反覆複習運用,直到掌握為止。
五、辭彙
1、每天記憶100~150新單詞,並複習前一天的舊單詞。對於生疏的舊單詞,可記錄下來,安排適當時間記憶。
2、所有單詞記憶完一遍之後緊接著再記一遍,三四遍並不為多。重複是記憶單詞的最好方法,也是很多記憶的根本方法。
3、結合例句記憶單詞,效果最佳。記憶單詞應注意力集中。
物理
1.常規學習
(1)研讀課本:軍隊不打無準備之仗,學習物理也是如此。新學期的書發下來,希望你能夠拿起物理課本,翻開美如畫的篇章,順著目錄,了解這一學期將要學的內容;每章、每節上課前,再次提前預習,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揭開謎底;複習時,課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覆複習,“讀書百遍,其義自見(xiàn)”,而且每一次你都會有新發現。(2)認真聽講:天才不是天生的。無論是新課、實驗課,還是習題課、複習課,每一個“考試狀元”都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聚精會神聽講,緊跟老師思路,積極思考,不時勾畫出重點,標註仍不清楚的,或者記錄又產生的新疑問,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斷鞭策自己,堅定自己的學習信念,堅持不懈,才能到達“會學”和“學會”的境界。
(3)自我督查:習題是鞏固、複習是系統、考試是檢驗。每一次作業、每一次考試,獨立完成,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精煉結論,全面思考,規範答題;及時訂正,不懂就問,學會歸納,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多題歸一。
學好物理,關鍵問題是要儘快了解物理學科的特點,否則,就會“坐飛機”,雲裡霧裡,窮於應付,失去學習主動性。
2.實驗過程
(1)會看:例如,老師在空寶特瓶子的側面不同高度處扎了幾個小洞,將水倒入瓶中。你睜大了眼睛,像看電影一樣,就怕漏掉哪個環節。做好實驗,老師問觀察到什麼現象?集體回答“水噴出來了”。其實,還有一個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噴得越遠”。兩個現象,兩個結論,而後一個更是研究重點。物理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國中物理的實驗更多,但實驗不是看熱鬧的。
(2)會想:上述例子中兩個現象說明什麼問題?回顧前面的知識,木塊壓在海面上,海綿凹陷,即產生形變,說明木塊對海綿有壓強。類比一下,水噴出來,說明水對瓶子側壁有壓強,且水越深壓強越大。那么如果倒入其他液體會產生什麼現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惟有動腦思考,才能實現思維升華。
(3)會探:上述是《研究液體壓強規律》的引入課,若要深入研究,還需要分組探究。動手準備充足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必須注意控制變數,編制數據表格要分清有幾行幾列,需填寫什麼內容,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溝通協作,這都是很重要的實驗技能。
(4)會說:“說”即“歸納”,根據測量數據,橫縱對比,歸納實驗結論。哪些數據可以進行數量上的對比,得出初步結論?如何對數據運算處理,得到進一步結論?歸納初步結論時,語言敘述要精煉,也要注意控制變數,還要注意結論的完整性。歸納進一步結論時,要明白進行加(求和)、減(求差)、乘(乘積)、除(比值)運算,是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與普通的數學運算是有本質區別的。
囫圇吞棗的學物理,沒有過程,就像蓋樓房沒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會背概念,不會用概念,時間久了,那些物理名詞、公式、原理,就成了“天書”,不理解,不是“真經”。
3.思維方法
(1)方法遷移:初學物理,你會讀到《擺的故事的啟示》,同時,你第一次接觸了利用控制變數法“研究影響擺的周期的因素”。漸漸地,你從“研究聲音的音調跟哪些因素關”、“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等實驗中,領會了控制變數法的真諦,而這個方法是貫穿於國中物理學習的始終,可以這樣說,你掌握了這種方法,你的國中物理學習就成功了一半。學習光的傳播規律,老師教你畫光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線”嗎?當然沒有,只有“光”,沒有“線”,物理學中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磁感線”、高中的“質點”、“電場線”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曹沖稱象的故事流傳至今,曹沖很聰明的運用了“等效替代”這個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頭的重力就等於大象的重力,“化整為零”,解決了沒有大秤的難題。“合力”、“總電阻”等概念也都運用了這個方法。 國中物理中“路程-時間”圖像是學習高中運動力學圖像和其他圖像的基礎。國中物理是為高中物理、大學物理打基礎的,所以你還要學會下列研究方法:累積法、類比法、比較法、歸納法、圖像法、列表法等。
(2)知識遷移:物理課程系統分為五個部分:力學、熱學、光學、聲學、電學。除了光學相對獨立,其他內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物質、運動、能量把它們牢牢地捆在一起。要從整體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確知識在本單元、本冊教材、知識系統中的地位,注意前後聯繫。
4.知識套用
物理從生活中來,必然要回歸生活,要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學習、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1)回歸生活。隨著物理學習的深入,你會豁然明朗,生活到處是物理謎語,等待你去解開。
(2)課外研究。物理世界是真實的,也是豐富的。《無聲的世界》幻想文章即刻出爐。城市現代化,玻璃牆面的樓房越來越高,黑夜越來越亮,刺眼的光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多不便,那就去想一想《如何減少光污染》。《如果沒有摩擦》、《腳踏車上的物理》……調查報告,課外製作、課外探究都能把物理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為你帶去研究的歡樂與驚喜。
(3)學科交叉。“刻舟求劍”、“掩耳盜鈴”的典故中包含著深刻的物理原理:參照物、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中國古代詩詞、成語諺語中描述了大量的物理現象,你可以從語文中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也可以從歷史中體味物理學家的優秀品質。你嘗到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就會愉快地、主動地投身於物理知識的學習中。
化學
一、吃透課本
每一個化學章節應該讀2遍,第一遍可以粗略的讀,這遍讀要達到的目的是:了解基本知識的一般內容,掌握整章、整節或整個小標題的內容輪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麼實驗內容,這樣,課堂上看老師做演示實驗時心裡就有了底。二遍要精讀,這遍讀要達到的目的是:可以了解教材的重點和發現不理解的問題,聽起課來心中就有數。認真地讀懂並理解及記憶重點內容和定義,把這些內容與有關的舊知識聯繫起來。精讀主要用於課後複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使知識系統化。精讀時要在理解概念的定義或定律全文的基礎上,剖析具有關鍵性的字詞,強化對關鍵字詞的認識。對於比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內容,要逐字逐句地反覆讀。認真地思考、分析、整理、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可把重要內容、關鍵字句記在筆記本上,還可寫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想法和認識,或記下不懂的問題,以備查問。在學習過程中適當地閱讀一些課外資料有利於開闊視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讀時還要注意:既重視主要內容,也不忽視小字部分和一些圖表及選學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有助於加深對主要內容的理解及拓寬知識面。
二、理解知識
著名化學高級教師張筠在《全神貫注》的講解中,就採用3種記憶的方法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1.“對比聯繫、知識網路化”記憶老師把化學中的概念、原理相近或相反;物質結構、性質、製法相似或相關;學習中易混淆的,進行對比聯繫、歸納總結的講解。比如:元素與原子、化合物和混合物、氫氣與二氧化碳的製取等等。這樣讓學生形成知識網路,不僅記憶牢固,不易遺忘,而且套用起來快捷靈活。
2.理解規律記特殊,使記憶簡約化規律性的知識只要理解就容易記住,在套用時也能夠解決較多問題。所以,在學習時要重視尋找規律。但規律不是萬能的,它也受條件限制,既掌握規律又弄清特例才能形成完整準確的知識體系,解題時才不會錯誤百出。即通常所說“理解規律記特殊”。
3.運用形象思維,使記憶生動化化學學習中的記憶要經常聯想到實驗現象,甚至實驗裝置等;在學習物質結構時通過三維動畫效果,把平面圖形變成空間形象。對一些易混淆的知識和複雜數據,張老師使用韻語和“縮略語”幫助記憶。如國中的化合價和溶解性口訣,概括過濾實驗操作的“一貼二低三靠”,概括氫氣還原氧化銅操作的“氫燈燈氫”等。
三、實驗能力
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重視基本實驗技能,要銘記各種儀器的特定用途、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各項基本操作的先後順序,特別是對有關原理的理解,切忌死記硬背,應通過親手實驗來提高實驗技能。這些,只靠在課堂上做實驗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用“VCM仿真實驗”--一種囊括化學教材中所有實驗演示與操作、與實際操作情景一模一樣的軟體。用VCM仿真實驗提供的探究式實驗環境,親自反覆操作實驗,詳細觀察每個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的必備條件、過程現象、得出結果等。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積累發展科學探究能力。[3]
歷史
1.預習、聽講、複習
雖是老生常談,但做好這三步,確是至關重要的。課前認真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即將要講到的歷史事件、人物等有一個簡單了解。另外,學生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師講課時獲得解答或者向老師提問。上課時要認真聽講,這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關鍵。課上應勤于思考,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很多同學開始時,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因害羞或膽怯而不能積極舉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習慣,惰于思考和回答了。在聽講時還應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除了老師的板書以外,還要培養對一些重點內容作記錄,如老師多次重複的內容,課本中一些思考題的答案等等。“溫故而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循環往復,螺鏇上升的規律。所以課後一定要及時複習,要持之以恆。
2.學習興趣。
楊振寧曾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興趣是自學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究世界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遇到挫折困難才能頑強攻克,百折不撓。”新的歷史學習內容滿足了孩子們的興趣追求,增加了孩子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貼近現實的內容。教學內容變得生動、豐富、多彩,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歡。學生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的學習態度。
3.熟記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過程、歷史概念
如果沒有對歷史知識的牢固記憶,理解和運用就無從談起。這裡所說的記憶並不是機械的死記硬背。在學習歷史,背誦記憶課本上的知識時,應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後再去背誦記憶,這樣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記憶複雜的年代、地點、人物、事件時可以嘗試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的方法。歷史是記憶性較強的學科,但僅僅死記硬背史實是遠遠不夠的,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幫助學生理出一條線索,找出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關係,弄清每件史實前因後果,這對今後歷史學科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4.適當練習。
作業是學生對知識基本理解後,驗證知識掌握的準確程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及運用歷史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作業練習一定要在嘗試回憶、閱讀教科書之後進行,作業要獨立完成,做作業時,不要照書抄,要儘量根據自己的記憶寫出答案,確實寫不出來,再看看書。為督促學生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在一兩個單元講完之後,要及時進行檢測。檢測時題型可以多樣,但要突出重點知識,不必出一些難題、怪題。當發下試卷時,應首先糾正錯誤,並幫學生弄清為什麼錯了,力爭減少以後在這些題上再出錯誤。最後,為擴充學生知識面,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去閱讀課外書籍,尤其是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書,這樣就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布置一些課外練習,進一步培養和鍛鍊學生的能力。
生物地理政治
1.認真聽講
雖是老生常談,但做好這三步,確是至關重要的。課前認真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即將要講到的歷史事件、人物等有一個簡單了解。另外,學生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師講課時獲得解答或者向老師提問。上課時要認真聽講,這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關鍵。課上應勤于思考,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很多同學開始時,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因害羞或膽怯而不能積極舉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習慣,惰于思考和回答了。在聽講時還應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除了老師的板書以外,還要培養對一些重點內容作記錄,如老師多次重複的內容,課本中一些思考題的答案等等。“溫故而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循環往復,螺鏇上升的規律。所以課後一定要及時複習,要持之以恆。
2.學習興趣。
楊振寧曾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興趣是自學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究世界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遇到挫折困難才能頑強攻克,百折不撓。”新的學習內容滿足了孩子們的興趣追求,增加了孩子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貼近現實的內容。教學內容變得生動、豐富、多彩,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歡。學生對地理政治生物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的學習態度。
註:任何學科學習時都要按照預習、聽講、作業、複習這樣的順序來做,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