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石埠街道和安村
和安村位於南寧市的西南面,距離南寧市中心區15公里。管轄10個自然坡,10個生產隊。現有耕地面積2033畝(其中水田895畝、旱地1138畝),魚塘250畝。主要經濟作物有:四季豆、黃瓜、蔬菜等。現有農戶531戶,人口1999人。和安村設立黨支部,下設兩個坡級黨支部,全村共有黨員32名,團員11名。
和安村是石埠街道辦所轄的一個行政村,經濟較發達、地理位置較優越,有“美麗南方”之稱。近年來,和安村黨支部、村委會認真貫徹黨中央有關“三農”方面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積極帶領民眾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加大發展村集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引進資金和項目建立了捕風攬景門窗有限公司、華光機械廠、神龍林化產品有限公司、和安木業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使得全村經濟面貌已發生了巨大變化。2007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86元。
2、廣東省東莞市沙田鎮和安村
和安村民委員會:在莞城西南20公里處,位於立沙島中部。東與洪梅鎮隔河相對,西瀕臨珠江獅子洋,南靠大流村委會,北鄰中圍村委會。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全村總人口有2547人,總戶數608戶。其中本村戶籍人口有2374人,外來人口有173人。有耕地面積5350畝,魚塘120畝,蔬菜30畝。村民以務農為主,農產原有香蕉、水稻、甘蔗等。現在盛產香蕉。近來建有海堤7900米,其中一級海堤3700米,二級海堤4200米。用來抵禦強颱風和特大鹹潮。工業方面原有磚廠一間,1990年後建有廠房四座,共12500平方米。租給外商辦廠之用。主要產品有玩具、首飾等。交通方便,有簡易公路可通汽車,計畫中的沿海高速公路貫通其中。水路沿珠江航至莞城、廣州等地。2000年全村人均收入5112元。
3、福建省泉州南安市九都鎮和安村
和安村位於九都鎮政府駐地西北16公里處,村委會設在水垵侖。聚落在觀音山南麓、山美水庫上游庫畔。有高坪、毫樹垵、墓口、頂科、小份、漢武寮、洛洋等7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有村民348戶1600多人。有耕地面積500畝,山地12379畝。農作物主種水稻、甘薯、小麥,林果有松木、杉木、龍眼、柑橘等。有一所完小,師生140多人。
古時境內山腰間檺樹茂密,始稱“檺樹垵”。因地處偏僻,曾屢遭盜匪搶劫。1949年匪犯被肅清,村民得享和平安寧生活,遂改為“和安”。民國年間置檺樹垵保。1949年改稱和安村,1958年成立和安大隊,1984年改稱和安村委會。1991年12月稱九都鎮和安村委會。
4、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鳳塘鎮和安村
在潮安縣城庵埠西北21.1千米,鳳塘鎮政府駐地東北1千米。屬鳳塘鎮。人口1684人。全村均為蘇姓。因村四周溪流環繞,象浮在溪港中的山崗,故名。 聚落呈混合狀分布,建築多為磚木結構平房,有耕地237畝,農業種植水稻、甘薯。工業有陶瓷、彩瓷、貝灰、磚瓦等廠,還---有塑膠粉碎、石米加工、汽車修配等。有國小1所,醫療站1所,溪港可通航,安揭公路從村北經過,廣梅汕鐵路貨運站在村東。
5、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洪陽鎮和安村
和安村,在普寧市區北16.2公里處,人口約1132人。1999年從昆安村析出,自成行政村。聚落呈塊狀分部,建築為三合土木結構平房及鋼筋水泥樓房相結合,有耕地面積450畝,主要種植花果苗木,盛產池魚,有40%的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有個體企業8家,主要從事服裝、紙類製品、建築預製品、腳踏車配件、鏇鈕等生產。[3]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