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博頭村位於東莞市茶山鎮北部,地處東江南畔,北鄰石龍鎮接壤,東面與石排鎮接壤,南面緊臨規劃中的東莞新客運站(火車)的落戶、及東莞生態園的開發建設、城市輕軌R2線的規劃建設,使該村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莞龍路、平嶺路等市鎮主幹道與周邊地區緊密相連,交通十分便利;轄區面積1.1平方公里,該村戶籍人口184戶628人,外來暫住人口達3500多人。經濟發展
近年來,博頭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精神,幹事認真務實態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綜合實力得到保證,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在該村投資興辦的企業有十多家,主要生產食品、五金、皮具、塑膠製品、玩具、紙業物流等行業。其中正進駐興建的“華發紙業物流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民營企業,總投資近2.68億元,主營紙業物流,將要打造成為珠江三角區域紙品物流中心之一。鄉村建設
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後,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以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為立足點,大力發展集體福利和村民福利事業,改變村容村貌和整治環境衛生,先後投資各種福利事業配套設施有:投資20多萬元建成了籃球場小公園,再出資約2萬元購置健康路徑給人們使用,讓村民有一個休閒、娛樂、文體活動場地;投資了30多萬元用於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治理,和擴建新市場;並完善了老人金、困難戶補助金、合作醫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獎學金、助學金等福利制度。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村組建了一支高素質的治安隊伍,共有治安隊員12名,實行崗位責任制,責任到人,並堅持24小時巡邏制度;還先後投入了5萬多元在村路口上設卡和購買治安設備,夜間村住宅區實行半封閉管理,有力地保障了本村經濟發展和本村人民安居樂業。
當前,博頭村緊緊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思路,依託該村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優美的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等優勢,大力推進該村經濟社會雙轉型,建設富強和諧新博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7.2畝(其中:水田33.5畝,旱地33.7畝),人均耕地0.4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作物;擁有林地638.9畝;水面面積27畝;荒山荒地320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電話五通。有47戶飲用井水,有4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該村到六苴鎮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水泥路;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農用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1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43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3.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該村到2010年底,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709萬元,畜牧業收入23.3萬元,年內出欄肉豬169頭,肉牛28頭,肉羊95頭);林業收入3.3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4.37萬元,工資性收入2.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9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勞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9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其中在省內務工25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7戶,共鄉村人口164人,其中男性84人,女性80人。其中農業人口164人,勞動力13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6人,漢族98人。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5人,享受低保1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六苴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2公里,距離六苴鎮衛生院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到六苴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9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人,其中國小生4人,中學生6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7.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3人。發展重點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民眾增收慢;
2、基礎設施落後;
3、民眾科學文化素質還較低;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解決民眾增收問題。
2、做好勞動技能培訓。
3、降低農戶用電貴的問題,種植核桃,發展畜牧業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