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東霑化縣下窪鎮東平村
東平村現有745人、298戶,以冬棗生產和生態旅遊著稱。全村共有耕地1130畝,全部為優質冬棗園。2006年,全村實現經濟收入800餘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05萬元,率先進入了小康行列。先後被評為“全市百強村居”和“省級文明村”,是全市新農村建設首批試點村。
東平村自1991年就對全村進行了整體建設規劃,村里不論建設項目大小都要嚴格按照這一規劃辦事。這一規劃堅持16年不動搖,為目前村內街道、民居、公路、排水和綠化設施的整齊布局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堅持從治理髒、亂、差入手,規範民居建設,加強環境整治。在實現水、電、訊、有線電視戶戶通的基礎上,大力實施“三化”、“三清”工程,投資12萬元建成了村內綠化帶,高標準新栽植花卉苗木2800餘株,投資32萬元建成了2700餘米的地下排水管道,安裝路燈18盞。2007年實現了戶戶通寬頻。
該村充分發揮冬棗協會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大力推進冬棗標準化生產,推廣沼氣、粘蟲膠、誘蟲燈等新技術,使冬棗品質連年提升,銷售價格年遞增0.2元以上,僅此一項農民年增收入近千元。成功培育出了極具市場潛力的二代霑化冬棗,建立優質冬棗采穗圃,為今後全村冬棗的更新換代打下了基礎。圍繞提高霑化冬棗質量,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走出了“靠規模要效益,靠質量樹品牌,靠品牌拓市場”的冬棗產業發展路子,保證了冬棗產業健康發展,被縣鎮兩級確定為“霑化冬棗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2006年,全村產優質冬棗400餘萬斤,實現產值1000餘萬元,榮獲“全縣冬棗標準化生產先進村”稱號。2007年全村產優質冬棗450萬斤,預計創產值1200餘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00元。
實施招商引資帶動、小城鎮帶動、冬棗產業帶動和能人帶動戰略,鼓勵富裕起來的農民,將資金投向二三產業,全村呈現出了創業熱情高、興業領域廣、運營模式活的可喜局面。2006年以來,東平村先後有57名村民持資數千萬元入股到不同類型的企業,成為這些企業的大股東和管理者,有43名農民自主創業成為老闆。同時,充分利用鄰近省道濱東路的區位優勢,依託豐富的冬棗資源,大力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制定了十項優惠政策,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務,鼓勵扶持村民在濱東路兩側建起商貿小區。2006年以來,農資銷售、餐飲、機動車修配、冬棗保鮮儲存等多個項目落戶小區,實現營業收入300餘萬元。圍繞冬棗產業,積極開展特色招商,先後引來外資3000餘萬元,項目涉及冬棗保鮮、冬棗深加工等多個領域。
四是重開拓。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東平村依託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利用秦口河濕地,發掘整理鄉土文化,實現了冬棗生態旅遊的升級提檔,變原來單一的冬棗採摘游,為集“游、購、玩、賞、娛”於一體的大旅遊格局。投資50萬元擴建了冬棗生態旅遊園區:修建了沿河路、沁芳亭、冬棗生態旅遊長廊等新景點,開闢了“釣魚台”、“泛舟秦口河”、“農家樂“等新景點,旅遊產業實現了健康持續發展。2006年先後接待中外遊客1.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餘萬元。今年9月,又進一步增加旅遊投入,整合新農村、冬棗園和濕地資源,投資500餘萬元興建了以“品嘗霑化冬棗、體驗農家風情、享受自然休閒”為理念的下窪生態旅遊園,不僅為下窪鎮生態旅遊業注入了活力,而且為提升霑化縣旅遊產業檔次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該旅遊園開園以來,遊客人流如織,鎮村規劃建設、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旅遊業發展逐漸融合在一起。2006年實現旅遊收入120萬元,人均1600元。東平村快速的經濟發展和較高的農民收入,加快了老村民居的改造速度,呈現出了檔次逐年提高的態勢。生態盎然、整齊劃一的村莊也為當地的經濟斂足了人氣和財氣。隨著東平村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村莊規劃的進一步落實,一個文明、富裕、和諧的新東平呈現在世人面前。
2.廣東省東莞市企石鎮東平村
東平村轄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管轄2個自然村,戶籍人口718人,新莞人口3280人,共有工廠企業36家。近年來,東平村在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村內基礎配套設施完善,
村容環境衛生整潔,市政服務功能齊備,經濟社會協調快速發展。
(一)東平廣場
東平廣場建於1997年,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內設溜冰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器材、跑道、休閒椅等等,是民眾休閒、娛樂、運動的好去處。
(二)東平娛樂中心
東平娛樂中心建於1997年,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娛樂中心每天都有文化活動,節假日更是熱鬧非凡。
(三)東平市場
東平市場建於2006年,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共投入150多萬元,鋪位採用混凝土結構,市場頂採用鋼架彩瓦結構,牆高5米多,外牆及地面採用陶瓷,共設有商鋪27間,固定檔位66個。
(四)東平村徽
東平村徽建於2003年12月,位於村中心區,三面雕有東平村史、東平人精神、企業名稱,形似東方巨人巍巍屹立、一雙巨大而強壯的雙手托起一顆明珠;眾手相托四平八穩而立:象徵和平團結、民眾安居樂業、出入平安共同攜手奔向致富之路。閃耀明珠:以示東平村民美德,歡迎各界有志人士前來創業興家,共建東平文明,營造東平輝煌。
(五)東平垃圾中轉站
東平垃圾中轉站建於2006年。
3.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東平村
東平村位於南渡江東岸,與海口市區隔江相望,距靈山鎮約13公里。所轄3個自然村,15個經濟社,人口1989人,總戶數384戶。土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屬沙泥土質。設有一個黨支部,共有37名黨員,其中男黨員31名,高中文化程4人,國中文化程度27人,女黨員6名,國中文化程度2人,國小文化程度4名,共有3個支委成員,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名,國中文化程度3名。
主要經濟作物以種糧為主,兼種蓮藕及蔬菜,約200畝。村民的主要經濟來自從事二、三產業。2005年人均收純收入3102元,2006年人均純收入3461元。長期以來,堅持開展排球、桌球等文體娛樂活動。每年都組織農民學習農業技術二、三次,扶助本村病老、殘弱共58人,組織發動農民積極參加醫保,完成率達到95%。目前,正在抓緊籌備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
建立村級活動場所3個,實現村村通公路約2公里。水電覆蓋率達到100%,廣播電視覆蓋率已完成80%,水利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機灌改電灌及排灌溝防滲已完成60%。配合鎮委鎮政府,搞好安全生產及防洪抗災工作,完成各年度的計畫生育任務。帶領村民大力搞衛生創建工作,種花種木,美化最佳化環境,教育青少年一代努力學習,做有益社會之人,向著健康的道路前進。幾年來,社會治安比較穩定,一直都沒有發生重大治案件,是一個較安定的社區。10多萬元建造,占地面積40多平方米。
4.廣東省四會市地豆鎮東平村
東平村位於地豆鎮的西面,下轄15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2085人,全村耕地面積1350畝。
東平村充分發揮轄區丘陵山地資源豐富優勢,引導農民大力發展柑桔產業。全村柑桔種植面積達2731畝,出產的沙糖桔皮薄、無渣、清甜,是沙糖桔中的極品。同時大力發展以養魚、養豬為主的養殖業。有效地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農民經濟收入逐年提高。在注重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修建了營腳村至崗塔崀、營腳村至新村的水泥硬底化村道。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一)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