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據《東莞縣誌》記載:東莞縣在明代以前,縣城設三個“坊”,附城設一個“廂”,城外鄉村,設五個“鄉”,“鄉”以下共轄20個“都”,“都”以下共轄183個“里”。“里”
是最低層的行政單位,按地域分別隸屬於“坊”、“廂”或“都”。
望牛墩鎮起源於宋朝時期。
民國時期,全縣劃分為11個區,橫瀝地區屬第五區,區公所設在石排。
民國三十四年(1945)九月,日本投降,日偽政權復滅。東莞縣政府遷回莞城。不久,實行並區聯保,將全縣原來十一個區合併為六個。
1989年4月,撤銷望牛墩區公所,設立望牛墩鎮。
地理環境
望牛墩鎮與東莞市中心相連,位於廣深經濟走廊中部,是香港、深圳通往廣州最快捷通道的必經之路。鎮中心區東距東莞中心區10公里,北往廣州30分鐘車程,南往深圳40分鐘車程,到香港也只需90分鐘車程。交通聯網四通八達:廣深高速公路橫穿境內,設有大型的高速出入口;107國道及東莞市環城路在望牛墩鎮的前門,離鎮中心不到2公里;望牛墩鎮的後門連線建設中的沿海高速路。同時,水網發達,水路運輸方便,全鎮有十多公里的河岸線可容納兩千噸的船停泊,可直航廣州、太平等地。全鎮總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4.3萬人,外來人口6萬多,現轄21個村委會和1個鎮區居民委員會。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行政區劃
截至2009年,望牛墩鎮下轄21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赤滘村 | 杜屋村 | 扶涌村 | 芙蓉沙村 |
福安村 | 官橋涌村 | 官洲村 | 錦渦村 |
聚龍江村 | 石頭村 | 石排村 | 望聯村 |
五涌村 | 下漕村 | 洲灣村 | 朱平沙村 |
李屋村 | 橫瀝村 | 洲渦村 | 望東村 |
上合村 | | | |
人口
截至2009年,望牛墩鎮總人口約9.0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4.46萬人,新莞人約4.62萬。
經濟
2008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3.4億元,可支配財政收入2.9億元,實際利用外
資1940萬美元,比全市高13.2個百分點;出口總額1.5億美元,各項稅收總額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9.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億元,各項存款餘額30.3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2.8億元,三大產業比例從1.8:58.7:39.5調整為1.4:57.2:41.4。
村級經濟有效增長,截至2008年底,村級可支配收入6792萬元,集體資產總值7.9億元,淨資產4.1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8112元。
社會
城鎮建設
2002年,望牛墩鎮投入7000多萬元開展了10項重點工程建設,包括北環路及北環路大橋工程、望牛墩汽車站、朱福公路、洲灣大寧大橋、洲灣至洲渦道路、登瀛橋改造工程、供電調度大樓
、地稅分局辦公樓、電信分局辦公樓。
2005年初,投入1.8億元將鎮內原有15所國小整合為4所高標準的現代化學校。其中以省一級學校標準新建實驗國小、新聯國小,以市一級學校標準擴建完善中心國小、達賢國小。在此基礎上,還多方籌措資金,完善學校辦學條件,充實功能場室的設施設備,規劃建成多媒體教學平台207間、多媒體綜合電教室12間、計算機網路教室11間、校園網4個。同時,致力最佳化師資隊伍。該鎮中國小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基本完成了中國小教師計算機全員培訓。
文化
望牛墩鎮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2人被評為東莞城市精神傑出人物;李屋、望聯村分別被評為東莞市文明標兵村和東莞市文明村,官橋涌、望聯村分別
榮獲東莞市文化建設達標村稱號。
成功舉辦廣東省首屆民間乞巧賽藝會,被省文聯、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廣東省民間藝術“乞巧之鄉”,成為廣東省首個“乞巧之鄉”,望牛墩“乞巧節”入選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省確立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對象,鎮圖書館成功加入東莞圖書館總分館體系。
2009年,全年累計在文化廣場舉辦各種活動超過100場次,觀眾人數累計達到50萬人次以上,鎮文化廣場榮膺東莞市“十佳文化廣場”,鎮廣場舞蹈代表隊參加東莞市第二屆廣場舞蹈大賽榮獲銀獎,鎮代表隊參加東莞市第四屆“永遠跟黨走”合唱比賽、第三屆老人文化藝術節舞蹈比賽分獲銀獎和銅獎。
教育
望牛墩鎮積極推進聯合辦學,積極推進教育科研工作,申報的教育科研項目有160多項,其中獲廣東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的1人、二等獎的2人、三等獎的4人,獲得市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的有25人次;望牛墩中學中考成績再創輝煌,奪取了“十八年”好的佳績,中考成績達超600分有49人,占全市達超600分總人數的19.4%,其中達超莞中、一中、實中、高級中學錄取線的有163人,達超萬中、龍中、虎中幾大市骨幹高中的有171人,考上師範類的考生有12人,考上省市中專的有494人,各科中考成績均列全市前茅;全鎮有14位教師參加省市教學基本功競賽獲獎,中國小生參加全國、省、市級學科競賽有98人次獲獎。
截至20009年,全鎮共有公辦中學一所,公辦國小四所,公辦幼稚園1所,民辦學校2所,民辦幼稚園9所,其中省一級中學一所(望牛墩中學),市一級國小四所(中心國小、實驗國小、達賢國小、新聯國小),市級幼稚園一所(中心幼稚園),省級示範性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望牛墩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新農村建設
望牛墩鎮委書記鄧流文認為,農村環境的好壞,不僅影響城市面貌也直接影響農民的生活質量。基於此,近年來該鎮一直把最佳化農村環境作為民心實事工程,經過不斷努力,該鎮農村環境大為改善,農村面貌大大改觀。
如今,一進到望牛墩各村,原來的泥路已全部變成了水泥路,常見的垃圾堆、牛皮癬等變少了,大片大片的綠化帶把村莊裝扮得非常美觀。這是近年來該鎮不斷鞏固農村環境“五整治”和“五有新村”建設的成果。
該鎮從治“六亂”開始,除衛生死角,綠化、美化閒置地,建設垃圾收集池到實施16小時路面保潔,城市市容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整治生態環境方面,該鎮完成了廣深高速望牛墩出入口及其沿線(望牛墩段),望洪公路、金牛路、綠榕路、寮廈北堤等道路沿線的綠化工程;建成16個小公園;對18家重點污染企業安裝視頻監控;全面推進望洪污水處理廠的建設。
在整治舊村方面,2007年該鎮完成了試點村官橋涌的舊村整治工作;今年又展開了聚龍江、李屋、寮廈、石排、福安、錦渦等6條村的舊村整治工作,爭取8月底完成整治工作。
實現均衡發展
“越是經濟欠發達的鎮,越是要優先發展教育,堅持科教興鎮。”鄧流文說,近年來,望牛墩以創建省教育強鎮為目標,以調整學校布局、整合最佳化教育資源為突破口,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初步形成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優勢。
據了解,2005年初,該鎮就制定了“創強”工作方案,提出了2007年完成創建省教育強鎮的目標。針對鎮內國小分布散、規模偏小、資源浪費的情況,投入1.8億元將鎮內原有15所國小整合為4所高標準的現代化學校。其中以省一級學校標準新建實驗國小、新聯國小,以市一級學校標準擴建完善中心國小、達賢國小。在此基礎上,還多方籌措資金,完善學校辦學條件,充實功能場室的設施設備,規劃建成多媒體教學平台207間、多媒體綜合電教室12間、計算機網路教室11間、校園網4個。
同時,致力最佳化師資隊伍。目前,該鎮中國小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基本完成了中國小教師計算機全員培訓。一批教師被評為全國、省、市級優秀教師或教育工作者。
防災減災工程
“水利防災減災是困擾望牛墩多年的老大難問題。我到望牛墩的第一件事情就下定決心要把防洪防汛工程做好。”鄧流文表示。
據了解,望牛墩地勢低平、水網密集,此前該鎮的水利基礎設施防洪標準相對比較低,歷年防洪防汛形勢嚴峻。2005年,該鎮開始重視水利防災減災工作,直至2007年來,市鎮兩級共投資2億多元,高標準規劃建設23宗水利防災減災工程。
目前,望聯聯圍堤防加固一期第一標段寮廈南北橋堤路結合工程及上合馬滘口水閘工程、福安水閘、望東水閘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下漕聯圍海堤達標加固一二期工程、下合聯圍一二期工程、望聯聯圍二期、望溪河整治一二期工程以及洲渦、朱平沙、石排、五涌等水閘工程正在建設當中;達賢國小、芙蓉沙、橫瀝、錦渦等水閘工程已完成招投標工作。該23宗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已經進入尾聲,爭取年底投入使用。
鄧流文表示,所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全部竣工使用後,將切實提升該鎮防洪抗災能力,確保全全度汛。
工業立鎮工商並進
“望牛墩要想實現經濟跨越,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步伐,實施工業立鎮、工商並進。”鄧流文表示。
據介紹,該鎮的工業企業主要以小型企業為主,且基本分散於各村。針對此種情況,該鎮將實施工業進園區戰略。進一步利用好東興、中韓橋、大洲、牛頓、橫瀝五大工業園,將分散於該鎮各村的企業集中到園區中發展。
招商引資方面,該鎮將根據產業現狀,專門引進一批關聯度大、帶動力強、支柱作用明顯的大企業、大項目,尤其是世界500強項目。
同時,在強化第二產業的基礎上,加快第三產業發展。重點打造“三圈一園”,即打造以新城市中心區為核心的行政、文化、商務中央生活圈;打造以李屋商住中心為核心的融餐飲、商住、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副中央生活圈;打造以群英會為中心的以體育、娛樂、度假為主的休閒生活圈;打造以望洪公路廣深高速路口至西部幹道沿線區域為主的物流園,積極構建以物流、房地產、酒店服務業為龍頭,以商貿、金融、保險、餐飲、批零、休閒娛樂及其他服務業等多業並舉的格局,努力加快第三產業發展。
加強城市管理
城市規划起點高,將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發展動力。望牛墩鎮將通過完善城市規劃、加強城市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硬環境、城市功能建設、園區建設。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北環工業大道建設,以及大洲路、橫官路的升級改造,密切跟進和配合好環城路與廣深高速公路連線線工程。
推動城市功能升級,加快全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和上報工作,力爭年內實現控規全復蓋。有步驟地實施“退二進三”工程,凸顯中心區作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近期做好新醫院的規劃、設計,穩步推進農民公寓建設,力爭年內動工興建“三館合一”的望牛墩新圖書館綜合樓等。
促進園區建設升級,加快推進朱平沙工業園、大洲工業園和橫瀝工業園的開發建設,完善中韓橋工業園和牛頓工業園的配套設施建設,升級改造園區硬體設施,完善園區管理。
基礎設施建設
總規劃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面貌煥然一新。望牛墩鎮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為切入點,加大城市建設投入,緊密圍繞“兩點一線”工程的開展,重新修訂了未來20年望牛墩鎮的城鎮總體規劃,提出了與水共生的城鎮定位,確立了“外向帶動,民營推進,工業化與城鎮化互動發展”的未來經濟發展取向。鎮內建有11萬伏、22萬伏變電站各1座,電力供應充裕;數字程控電話、行動電話、圖文傳真和計算機網際網路等現代化通信工具廣泛使用;學校、醫院、商場、文化中心、文化廣場、圖書館、敬老院、賓館、酒樓等方面設施一應俱全。望牛墩鎮不斷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使各種基礎設施不斷升級和完善。
具體工程
2009年,將計畫投入5—6億元全面啟動兩個“十大”工程,分別是:
十大重點規劃建設工程:①新區的規劃建設;②三大園區的規劃建設;③濱江體育休閒公園的建設;④“三館合一”圖書館綜合樓的建設;⑤新汽車站的建設;⑥改建兩個派出所和一個公安消防民兵綜合訓練基地;⑦金牛工業園“退二進三”工程;⑧新電城升級改造工程;⑨交通分局、交警大隊、社保分局辦公大樓的規劃建設;⑩五星級酒店的招標招商及建設。
十大重點民生工程:①為戶籍人口購買30種重大疾病商業保險;②中心國小擴建;③自來水管更換改造;④建設十條村級聯網路;⑤新醫院的選址及規劃;⑥23項水利工程掃尾工作;⑦17條村電網改造和三條主幹道電纜設施升級改造;⑧垃圾實行集中無害化處理;⑨完善“一中心四站點”社區醫療服務網路;⑩政府補貼促進就業工程。
推動鎮村平衡發展
望牛墩將針對村組經濟發展辦法不多,脫貧形勢嚴峻的問題,通過統籌鎮村兩級資源,凝聚鎮村兩級實力,提升全鎮綜合競爭力。
統籌土地資源,全面啟動鎮村組三級聯合開發,2008年重點做好北環工業大道和西部幹道沿線土地的規劃,將有條件的村、組的土地統籌起來聯合開發;
統籌發展資金,充分利用好15條欠發達村每年500萬元的扶貧貼息貸款,對於有土地的村,幫助儘快落實項目,對無土地的村將探索一方出資一方出地的鎮村、村村聯合開發的路子。同時,盤活現有資源,充分挖掘和發揮村級現有物業的潛力。
實行鎮領導班子掛點扶持制度,協調解決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協助欠發達村儘快落實幫扶資金,從資金、用地、項目、政策、信息、人才等方面全方位給予幫扶。
此外,還將重點抓好“七項制度”的落實,強化農村審計監督,深化村委會、村民小組財務管理和集體資產管理,嚴格執行經濟契約審批和公開招投標制度,深化村務政務公開,繼續抓好清資減債工作等。
未來總休規劃
制定望牛墩鎮總體規劃(2002年---2020年),確立了與水共生的城鎮定位,規劃形成“一心、一核、兩軸、三片區”的城市布局結構。
“一心”:中心區。以現有鎮區為主,擴大規模,完善配套,發展為全鎮的中心區,依託良好的交通用地條件,形成經濟的良性發展,並帶動全鎮的全面發展。
“一核”生態綠色核心區。通過限制洲渦、洲灣兩村周邊地區的工業發展,保留大片的農田和河網濕地,在鎮域核心地帶形成一個綠色開敞空間。這個生態綠色核心區可以改善、提升全鎮的生態環境質量,有利於集中全鎮的農田耕地,也可以作為片區間的隔離綠色空間,遏制中心區無序、“攤大餅”式的外延擴充發展。
“兩軸”:南北向的兩條發展主軸,即北環路和望洪公路。北環路全長10公里,惠及9條行政村,望洪公路貫穿中心區,連線廣深高速公路,是重要的對外交通幹道。這兩條道路也承擔了中心區與南部、西部三片區之間的主要交通運輸功能,因此正在、也必將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成為望牛墩鎮域的兩條發展主軸。
“三片區”即形成中心片區、南部片區及西部片區三個功能片區。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