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現有農戶 877 戶,有鄉村人口2488 人,其中農業人口 2488 人,勞動力 1866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77 人。
全村國土面積 0.26 平方公里,海拔 1880米,年平均氣溫 15℃,年降水量 10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385.50畝,人均耕地0.2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1,172.9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6,856.00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經商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85.5畝,人均耕地 0.15 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等作物.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 877 戶通自來水,有877 戶通電,有 841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877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846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846 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泊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0.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167 輛,拖拉機 3 輛,機車 130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385.5畝。
到2006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 798 戶。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798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27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52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172.9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470.10 萬元,畜牧業收入 133.10 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448 頭);第二、三產業收入 569.70 萬元;工資性收入 213.1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6,856.00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經商等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蔬菜、經商 ,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470.00 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877 戶,共鄉村人口 2488 人,其中男性 1145 人,女性 1343 人。其中農業人口 2488 人,勞動力 1866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924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463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15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7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20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18760平方米,擁有教師54 人,距離昆明市第九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9 人,其中國小生120 人,中學生79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 個、圖書室 1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年末集體總收入 230.65 萬元,有固定資產 3,096.73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77.14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9 個,共有黨員104 人,其中男黨員 24 人。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2 個,共有團員 46 人。
人文地理
六甲村位於昆明市南郊,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頻臨滇池,土地肥沃,河流交錯,景色秀美,享有"魚米之鄉"美稱,境內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給種植業帶來了福音。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市場銷售價格不穩定,給產品銷售帶來一定的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隨著新昆明建設步伐的加快,根據我村的地理位置優勢,以城市為依託,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