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洲社區

金洲社區

工業方面,1979年前,全社區集體無一家社區辦企業,私人更談不上辦工廠。 社區土地面積385畝,其中村民建設用地204畝,農用地181畝。 社區分為金桃、金李、金杏、金蘭4個居民小組,現有常住人口1650人,345戶。

1、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金洲社區

社區概況
金洲社區距虎門鎮舊城區僅有2公里,現處虎門鎮新城區中心。東鄰小捷滘、大寧、北柵、
宣傳活動宣傳活動
龍眼等社區,南經“廣濟橋”、“新灣橋”分別與東風、三東、新興等相連線,西臨太平水道,北與虎門寨居委會、博沖僅隔虎門大道。現金洲轄區面積4.8平方公里,據06年底人口統計,全轄區有常住人口4795人,家庭戶數1375戶,其中本社區戶籍人口3558人,963戶,西坊居民小組人口1237人,412戶。外來人口30000多人。全社區原有耕地面積3170畝,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因經濟發展和農村逐步向現代化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全社區已有2350畝耕地被徵用和改作其它用途,主要用於建造廠房、宿舍、公路、居民新住宅區、學校、公園、辦公樓、酒店、商場和商品樓房等。現在全社區僅剩下耕地面積820畝。為適應市場的需要,農業已轉產,從原來種植水稻、水草(鹹草)、甘蔗、蔬菜等改為種植蔬菜、水果(番荔枝、荔枝)等。工業方面,1979年前,全社區集體無一家社區辦企業,私人更談不上辦工廠。1981年3月15日,引進辦起全社區第一家來料加工企業——金洲毛織廠。到2006年年底,全社區已辦起各類型企業80家,其中外資企業5家(來料加工企業占3家,獨資企業占2家),民營企業75家。廠房建築面積達132200平方米,宿舍建築面積達45100平方米。這些企業的主要產品有服裝、電子、夾板、食品、織染、音響、五金等。
社區設施
今日的金洲不但水陸交通四通八達,虎門鎮的主幹道路長堤路、太沙路、連升路、虎門大道、
社區一角社區一角
金寧路等道路貫穿本社區,虎門高速公路跨越本社區,虎門宏業貨櫃碼頭、東莞市交警支隊第五隊大隊等單位都在本轄區內,港澳碼頭距本社區僅有咫尺;而且商業繁榮,五星級的東莞市龍泉國際大商店,三星級的明苑度假村等星級酒店及占地近3萬平方為的興裕富民日夜商場都座落在金洲轄區內。美麗的虎門公園,虎門最高的學府——虎門中學,虎門三中及虎門行政辦公區等都位於金洲轄區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蓮峰墓位於新建的金寧路路邊金洲蘇屋山的西南側山坡上。墓地前一帶的山地,是我國第一塊番薯種植地。該墓碑文是這樣敘述:“陳蓮峰建於明代,清道光十六年(1836)重修,是我國第一塊番薯地的坐標。明萬曆十年(1582)北柵人陳益到安南(今越南)經商帶回番薯種進行試種。成功後,在小捷山(實為金洲蘇屋山)祖父陳蓮峰墓的右方買地三十五畝進行擴種和推廣,成為我國種植番薯的地方。在我國農業發展上具有重要意義。保護範圍:墓左、右、後9米,前至水渠。”從金洲步行幾分鐘使可到達虎門最大的廣場——太平廣場。
經濟文化
近年,金洲的集體經濟年年上台階,2000年全社區人均收入達到9188元;2002年村組兩級可支配財政收入
民眾體育活動民眾體育活動
總額超1000萬元,全市排名第58名;2003年村組兩級資產超億元,全市排名第45名;2005年,村組兩級淨資產達23688萬人民幣;村組可支配財政收入總額達3654萬元人民幣。金洲籍的新一代,從幼稚園入學到國小畢業,可享受免費教育,考上國中、高中、大專院校還分別得到300元、500元、1000元的獎勵。社區還投入巨資,建起教師宿舍樓、教學綜合樓,更新學校運動場所和有關設施。從1991年起,社區連續十幾年被評為虎門鎮尊師重教先進單位。2004年9月,金洲學校光榮地晉市一級學校。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上,本社區曾先後被評為虎門鎮文明衛生村、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工會工作先進單位、民眾文化工作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雙學雙比”活動先進集體、民眾體育先進集體、尊師重教先進單位、外經貿工作一等獎,市五四紅旗團支部、市衛生村等。

2、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金洲社區

基本概述
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鷗汀街道金洲社區(原名李厝寨)地處韓江支流梅溪河東岸,萬吉工業區北側,
社區會議社區會議
是一個城鄉結合部的純農社區。社區土地面積385畝,其中村民建設用地204畝,農用地181畝。社區分為金桃、金李、金杏、金蘭4個居民小組,現有常住人口1650人,345戶。黨支部黨員34人,居民代表31人。社區人均耕地少,農民主要靠種養業及第三產業(撰寫春聯)增加收入,2009年人均收入4680元。
文化建設
社區民風淳樸,環境優美。社區東門池塘周圍生長著古榕樹15棵,膠冬樹3棵,樹齡至今已達二、三百年。古榕屈曲盤鏇,姿態各異,膠冬樹挺拔粗壯。社區充分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投資建成古榕公園和文化廣場,為民眾提供了一個娛樂休閒的好場所。社區雖是純農鄉村,但卻翰墨飄香,是汕頭市聞名遐邇的春聯村,文化氛圍濃郁,春聯是社區傳統文化產業,一代傳一代,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其春聯文化頗具特色。春聯銷售量多,銷售地域廣。據不完全統計,全村約有150多戶、1190多人從事春聯書寫和銷售,占總戶數的44%,不少家庭幾代人都擅寫春聯。《汕頭日報》、《汕頭特區晚報》、《汕頭都市報》、《香港東方日報》、汕頭電視台等媒體都曾慕名採訪,《中國華聲報》也曾進行多次報導。
榮譽稱號
近年來,金洲社區先後榮獲民政部、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第四期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和萬家社區讀書活動先進單位,廣東省第二批“六好”平安和諧社區,汕頭市第一批“民族民間藝術之鄉(春聯)”稱號、先進基層黨組織、黨的建設“五個好”村黨組織、園林式單位,龍湖區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五個好”村(社區)黨(總)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半仙山村
博頭村
寶石社區
博廈社區
北岸村
寶陂村
寶蓮村
沖美村
創業社區
超朗村
赤坎村
茶山鎮
村尾村
茶山村
城中社區
常平鎮
長山頭村
曹樂村
長塘社區
草墩村
昌平村
長安鎮
村頭社區
長盛社區
東正社區
鄧屋村
東平村
東江村
大洲社區
大龍村
單屋村
東坑鎮
大利村
大朗社區
大環村
大朗鎮
大嶺山鎮
大沙村
大井頭社區
大泥村
低涌村
道滘鎮
東太村
大流村
福隆村
鳧山村
富竹山村
佛子凹村
鳳崗鎮
浮竹山村
福祿沙村
鳳沖村
佛新社區
浮崗村
福安村
隔坑村
谷嚇村
高英村
高埗鎮
莞城街道
光明社區
崗頭村
高埗村
橫坑社區
黃江鎮
護安圍村
虎門寨社區
橫滘頭村
禾坑村
黃洞村
厚街鎮
華陽村
環岡村
橫瀝鎮
宏遠社區
恆泉社區
橫瀝村
黃屋村
合路村
虎門鎮
河田村
洪梅鎮
黃家壆村
橫江村
黃泗圍村
黃泥塘村
黃草朗社區
厚德村
潢涌村
厚街村
湖美村
黃麻嶺村
橫流社區
和安村
舊圍村
井美村
桔洲村
九鄉村
聚龍江村
金洲社區
江邊村
舊村
井巷村
逕聯社區
錦廈社區
京山村
角社村
金桔村
坑口社區
坑美村
嶺頭社
盧邊村
六甲村
林屋村
蓮城社區
劉屋村
梁家村
羅沙社區
李屋村
盧屋村
良平社區
朗廈村
嶺廈社區
寮邊頭村
寮步鎮
良邊村
荔橫村
連平村
林村社區
朱磡村
羅馬村
盧溪村
寮廈村
龍眼社區
蘆村
廟邊王村
莫屋村
繆邊社區
民田村
梅林村
民泰社區
麻一村
麻涌鎮
麻三齊村
南城街道
南社村
牛楊社區
南洲村
南城村
南五村
泥洲村
歐鄧村
埔心村
屏山社區
泉塘社區
清湖村
橋頭社區
求富路社區
企石鎮
企石村
清溪社區
齊沙村
清溪鎮
稔洲村
稔子園村
勝利社區
市橋社區
水邊村
邵崗頭村
桑園社區
山廈村
上截村
石排村
山和村
沙角村
孫屋村
石碣鎮
石水口村
水貝村
上元村
司馬村
松木山村
三中村
石龍坑村
聖堂社區
沙步村
松崗村
沙田鎮
三屯村
上角社區
三涌村
沙頭社區
雙崗村
穗豐年村
田新社區
塘尾村
田寮村
塘角村
太和社區
鐵崗村
鐵爐坑村
塔崗村
塘廈鎮
塘廈村
萬江社區
屋廈村
望牛墩鎮
五涌村
烏沙社區
謝崗鎮
霞朗村
下沙村
細村社區
新村社區
下朗村
興塘社區
西南村
下截村
向西村
新民社區
下嶺貝村
霞邊村
小坑村
巷頭社區
新馬蓮村
廈邊社區
小河村
新圍村
西太隆村
冼沙村
鹹西社區
廈崗社區
興隆社區
西大坦村
下蘆村
月塘村
涌口村
窯山村
楊屋村
燕窩村
洋坑塘村
楊涌村
洋烏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