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穀縣

陽穀縣

陽穀縣隸屬山東省聊城市,地處魯西平原,黃河之北,縣境北接聊城市東昌府區,東鄰聊城市東阿縣,西鄰聊城市莘縣,南與河南省台前縣、范縣接壤,東南部隔黃河同泰安市東平縣相望。縣委縣政府駐陽穀鎮,北偏東至聊城市政府駐地45公里,東北至省會濟南市150公里。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陽穀縣共轄3個辦事處、2個鄉、13個鎮。截至2016年末,全縣戶籍人口82.09萬人。2013年,陽穀縣實現生產總值261.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0.2%。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隋文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設定陽穀縣,隸屬於濟 北郡
唐初改屬河南道 濟州
唐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濟州城為河水沖廢,陽穀改屬 河南道鄆州。
五代時仍屬鄆州。
宋屬京東西路東平府。
金屬山東西路東平府。
元屬山東東平路。
明屬山東布政使司兗州府東平州。
清初改屬山東省 兗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屬東平直隸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仍屬兗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屬山東省東臨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級建制,縣直屬於山東省。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又於省下設區,陽穀屬山東省第六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魯西行政委員會領導。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屬魯西行署第四專署。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魯西行署併入冀魯豫行署,屬冀魯豫行署四專署。民國三十年,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重新調整區劃,改屬第十九專署。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2月,改屬一專署。民國三十六年,改屬九專署。1949年9月,改署平原省聊城專署。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銷,改屬山東省聊城地區至今。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北宋初年,陽穀縣編為10鄉,後並為3鄉。
明代編為22里。
清代編為39里,後增至42里,另有東、西二“更名”281莊,亦分編為24里。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縣內六個區所轄284個鄉鎮合併為51個。
1950年,又將併入第一區的原第十區村莊劃出,另設第九區。全縣共設9個區,122個鄉,轄763年自然村。
1958年4月,撤銷區級建制,全縣707個自然村,合併成立18個鄉。同年12月15日,陽穀縣建制撤銷,所屬村鎮全部併入壽張縣。
1961年7月1日,恢復陽穀縣建制。
1964年11月,原壽張縣建制撤銷,其金堤以前村鎮全部劃歸陽穀。全縣共劃為12個區,79處人民公社,554個生產大隊。
1971年3月,撤銷區級建制,合併成立19處人民公社,共轄560個生產大隊。
1982年,城關公社、壽張公社分別改為城關鎮、壽張鎮。
1984年8月,重新劃為6個鎮,15個鄉,共轄790個行政村。1987年底,各鄉鎮所轄行政村增至824個。
1994年,陽穀縣轄陽穀鎮、壽張鎮、張秋鎮、七級鎮、安樂鎮6個鎮,石門宋、四棚、十五里元、范海、閻樓、石佛、定水鎮、楊莊、翟莊、大布、西湖、高廟王、李台、金斗營、郭屯15個鄉,841個行政村。
1995年6月20日,撤銷閻樓鎮,撤銷石佛鄉設立石佛鎮;撤銷定水鎮鄉設立定水鎮。
1996年10月31日,撤銷范海鄉,設立範海鎮。
1998年8月,撤銷李台鄉,設立李台鎮;撤銷十五里園鄉,設立十五里園鎮。
1999年底, 陽穀縣轄11鎮,5個鄉,共轄865個行政村。
2004年10月,撤消陽穀鎮,在其基礎上設定博濟橋、僑潤和獅子樓三個辦事處。全縣共轄10鎮5鄉三個辦事處。
2010年7月,撤銷郭店屯鄉、西湖鄉,設郭屯鎮、西湖鎮。全縣共轄12鎮3鄉三個辦事處。即:博濟橋辦事處、僑潤辦事處、獅子樓辦事處、壽張鎮、張秋鎮、阿城鎮、七級鎮、安樂鎮、閻樓鎮、石佛鎮、定水鎮、李台鎮、十五里園鎮、郭屯鎮、西湖鎮、高廟王鄉、金斗營鄉、大布鄉。
2012年陽穀縣轄3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13個鎮。

區劃詳情

名稱下轄行政村
博濟橋街道金谷社區、谷南社區、博濟社區、京九社區、後李村、魏海村、西海村、段莊村、前席村、南三里村、馬廟村、費樓村、趙廟村、東國村、東齊坊村、石樓村、前李村、毛桃董村、魏樓村、李樓村、王保玉村、官路唐村、商坑村、東石門宋村、前金海村、後金海村、魯坊村、華佗廟村、鄭莊村、蘇樓村、許莊村、龍虎寨村、岳海一村、西西石門宋村、譚莊村
僑潤街道谷山社區、曙光社區、谷北社區、順達社區、振陽社區、振華社區、劉海村、國廟村、韓窪村、東八里營村、西八里營村、東焦海村、西焦海村、五里廟村、郭圍子村、北徐村、前楊村、辛菜郭村、亓莊一村、王樓一村、王胡同村、張胡同村、郭海村、趙堂村、大迷魂陣村、東迷魂陣村、西迷魂陣村、後迷魂陣村、楊莊村、東唐村、門莊村、付唐村、秦海村、孫莊一村、李莊村、杜莊村、張海村、國莊村
獅子樓街道育才社區、紫石街社區、金園社區、會盟社區、順發社區、會豐社區、石海村、孟宅村、俞樓村、劉燦明村、王樓村、劉坑村、董希賢村、魏莊村、陳集村、南馬莊村、蘇莊村、秦莊村、陳石村、劉華村、石皋窯村、賈莊一村、八里橋村、東老董莊村、西老董莊村、大門村、鍾海村、陳段俞村、崔王村、趙莊一村
閻樓鎮閆樓村、王振楊村、辛莊村、高門樓村、王莊村、湯莊村、張樓村、三教寺村、胡馬村、周莊村、柿子園村、趙堂村、范莊村、石堂村、馬莊村、趙海村、於便村、莊戶村、陳堂村、前張岩寨村、後張岩寨村、谷岩寨村、趙岩寨村、吳海村、姜廟村、穆莊村、石虎村、土囤村、半樓村、高莊村、前羅海村、後羅海村、石獅子村、北李村、陳莊村、馮樓村、關莊村、柳廟村、高廟村、二郎廟村、勾廟村、曹廟村、白莊村、岳海村、駱駝巷村、雙廟蘇村、閆胡同村、鄭杜村、四合村、李莊村、新四村、崔堂村、任岩寨村
阿城鎮阿西村、岳莊村、東王莊村、呂場村、朱樓村、於莊村、夏莊村、夏堂村、皋門村、海會寺村、東雙廟村、阿東村、劉樓村、古河村、韓海村、馬灣村、齊店村、吳莊村、宋莊村、常莊村、大窪里村、小窪里村、顏營村、東堤村、趙店村、劉什莊村、西鋪村、中鋪村、後鋪村、東鋪村、張八村、龐樓村、北李一村、位黃村、義和村、袁樓村、寇莊村、范海村、朱莊村、楊莊村、曹莊村、肖莊村、石莊村、真武廟村、崔莊村、喬樓村、薛莊村、常樓村、武莊村、毛坊村、前陳村、古柳樹村、柴樓村、閆莊村、西王莊村、徐莊村、苑井村、張莊村、西雙廟村、劉莊村、湯窪村、疊路頭村、季井村、雷莊村、溫碾村、孫樓村、齊莊村、殷坑村、李爐村、郭位陳村、南李村、尤樓村、郭莊村、前熬村、後熬村、位莊村、武台村、王樓村、楊窯村、陳莊一村、富安鎮村、湯海村、十王廟村
七級鎮前劉村、南焦村、高樓村、西劉村、姚皋村、官口村、前郎村、後郎村、崔圍子村、鄭莊一村、東辛村、於莊一村、前楊村、後楊村、葦鋪村、大翟村、張莊一村、郝林村、孫莊村、陳莊二村、三里村、桑莊村、劉文堂村、井莊村、新豐村、崔莊一村、蔣莊村、後王村、前王村、簸箕柳村、孫樓一村、楊屯村、西金村、賀莊村、東金村、木莊村、盛莊村、東康村、苑閆高村、義和一村、梁莊村、四合一村、周堂村、西辛村、三合村、任莊村、北張村、七一村、七二村、七三村
安樂鎮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薛寨村、張黨村、肖劉村、崔葛村、姜屯村、袁莊村、邢莊村、西李樓村、肖坑村、劉鋪村、後屯村、前屯村、張莊二村、馬莊二村、劉廟村、於營村、王莊三村、袁樓一村、左窪村、劉子英村、孟窪村、郭莊一村、丁莊村、辛莊一村、紅旗村、東李樓村、胡樓村、蔣莊一村、王鐵匠村、周莊一村、大申村、周英村、劉品村、七里河村、東劉村、蒿鋪村、孫孟劉村、東雷村、三官廟村、范莊一村、范樓村、董營村
定水鎮殷坡村、定水村、東崔村、店東張村、孟莊村、大坑王村、小坑王村、爐里宋村、坡里村、徐莊一村、張大廟村、楊皋一村、楊王李村、王把勢村、石海村、房海村、武堤口村、宋莊一村、郭房村、曹樓村、薛莊一村、鄭莊二村、郭莊村、雙樓村、王莊集村、李八堤口村、李丙東村、草寺村、前泓村、康泓村、吳樓村、童莊村、五楊村、西崔村、蒲莊村、張八堤口村、李莊一村、孫胡同村、安莊村
石佛鎮石佛村、青楊李村、趙莊村、王皋如村、後睡虎村、賈莊村、雷莊村、董莊村、孫莊村、方莊村、前陳海村、後陳海村、韓莊村、王樓村、沙土集村、馮營村、前睡虎村、徐樓村、魯莊村、高莊村、前劉園村、後劉園村、前洪村、後洪村、范莊村、溫莊村、陳集村、劉窯村、宋莊村、劉莊村、平坊村、陶樓村、周白村、廉莊村、西柿子園村、東柿子園村、尹莊村、朱莊村、東孫村、東范莊村、葛海村、魏海村
李台鎮楊店村、李台五連村、李台三連村、李台四連村、李台六連村、李台七連村、李台八連村、張店村、王申樓村、西孟樓村、前孟樓村、何垓一村、何垓二村、何垓三村、何垓四村、王堤村、前李村、後李村、王集村、趙莊二村、劉海村、李爐一村、李爐二村、大寺一村、大寺二村、臨河一村、臨河二村、明堤村、李街村、風凰台村、西台村、甄台一村、甄台二村、甄台三村、關門口一村、關門口二村、關門口三村、關門口四村、武堤口一村、武堤口二村、武堤口三村、趙台村、苗台村、路莊村、東孟樓村、梁莊村、譚莊村、石樓村、西柿子園一村、東柿子園一村、魏老樓村、白樓村、賈海村、馬莊二村
壽張鎮西門村、南門村、東門村、北門村、呂街村、陳街村、榮街村、馮街村、劉虎山村、趙夢儉村、曹莊村、煙墩村、武堂村、西紙坊村、東紙坊村、楊莊二村、史胡同村、北台村、北崔村、蔣海村、南徐村、北孟村、馬廟村、候莊村、王樓三村、趙白東村、趙白西村、孫莊村、謝莊村、辛莊村、雙廟杜村、河東趙村、閆集村、雷海村、魏台村、陳莊村、郭莊村、沙河張村、薛王村、閆興魯村、大雷村、大杜村、大郭村、大段村、殷黃村、河旅店村、潘莊村、關莊村、毛廟村、三支王村、河西趙村、四棚前街村、四棚后街村、田莊村、周莊一村、許莊一村、楊松林村、冀王村、丁集村、北方村、孫廟村、劉堂村、劉莊餓二村、沙河村、張灣村、呂莊二村、閆堤村
十五里園鎮十五里元村、東汪村、西汪村、火炮王村、王天緒村、謝莊村、李社頭村、楊武龍村、郭家莊村、龍王廟村、賈莊村、程莊村、賈垓村、王堤口村、孟堤口村、田莊村、陳堤口村、葛堤口村、劉垓村、王坑村、朱萬一村、棗棵李村、閆莊村、肖店村、後王村、劉大雪村、黨店村、鄭街村、朱坊村、石莊村、北呂村、楊廟村、趙窪村、李士亭村、張街村、葉街村、獅子閣村、馬樓村、玄莊村、大碓臼村、前曾村、榮莊村、十里井村、勝利村、崔大豐村、羅莊村、小營葛村、四合村、范莊村、孫關村、牛吳村、陳店村、八里莊村、張莊村
張秋鎮劉樓村、東街村、西街村、南街村、北街村、北海子村、大閆樓村、翟莊村、三里莊村、城坡村、桑營村、姜營村、景陽崗村、花園村、碧桃園村、梨園村、王莊村、翁莊村、小閆樓村、姑女墳村、趙盤爐村、西沙村、東義和村、西義和村、楊岳村、吳廟村、陸海村、許樓村、孟樓村、張莊村、東孟村、西孟村、前沙村、後沙村、袁莊村、史塘村、上閘村、下閘村、王營村、董營村、五里營村、豆營村、楊堤口村、田堤口村、李堤口村、空石街村、李街村、前海村、黨街村、錢樓村、曹堤口村
郭店屯鎮郭店屯村、姜邢村、前劉一村、後劉村、黃莊村、丁莊一村、北葛村、孟屯村、王頂村、南李一村、南葛村、前梨園村、後梨園村、洪劉村、李屯村、段莊村、候堂村、邢莊一村、葛集村、趙元村、豐徐村、於莊二村、東李村、孟莊村、楊皋村、馮集村、東朱莊村、陳堂一村、九楊村、鄧樓村、張寨村、辛集村、李家村、焦集村、前宋村、後宋村、苑店村、王屯村、趙莊村、梁莊一村、候海村、東韓村、姜屯一村、楊莊一村、張堂村、王營村、西朱村、邵樓村、楊廟村、北韓村、張劉村、曹莊一村
大布鄉四都村、東張村、後排張村、高莊一村、司莊村、朱廟村、王大夫村、魏村、李村、張董村、丁莊村、趙莊村、李樓村、土山寺村、冉廟村、魏莊村、呂超凡村、訾海村、胥莊村、靈王廟村、郭子洛村、任海村、惠莊村、王莊村、李堂村、穆莊村、薛樓村、董莊一村、李化真村、郝樓村、鵝鴨坡村、武堤口村、王園村、蔣孟樓村、新布村、後布村、前海子布村、大布村、東布村、家廟布村、寧倉村、王子儀村、蘇海村、姜莊村、劉胡同村、熬鹽場村、漁林趙村、徐良府村
西湖鎮孔橋村、西孫村、俞樓村、杜莊一村、趙王樓村、蔣墩村、張岱村、任伍村、鄭莊村、馬莊村、辛莊村、席莊村、劉莊一村、莊海村、白廟村、關莊村、范莊一村、曹集村、皂劉村、東聶村、西聶村、胥莊一村、武海村、門坊村、岳莊村、齊莊村、趙伯升村、孫樓村、尹窪村、月堤村、蘇王董村、斜店村、代李村、張莊村、胡莊村、倉子村、紅衛村、翟莊村、汪莊村、大王樓村、西老莊村、東老莊村、張海龍村、西乾村、許莊村、東乾村、大劉村、小劉村
高廟王鎮高廟王村、劉化育村、孔盛村、胡莊一村、滿莊村、孟樓村、席橋村、魏樓村、苦水王村、孟劉莊村、關莊一村、柴莊村、喬莊村、藏莊村、朱施董村、劉泗河村、北新村、南新村、北彭村、李樓一村、畢爐村、郭莊村、東孫一村、苗莊村、中孔村、孔寨村、孫集村、三官廟村、前倉村、後倉村、王樓二村、席莊一村、呂莊村、楊園村、邵樓一村、塘坊村、南彭村、袁樓村、范莊二村、吳堂村、石磙張村、郎集村、秦樓村、許樓村、鐘樓村、前馬爾村、後馬爾村、周莊村、張莊一村、徐集村、高李圈村、馬莊一村、李寨村、前薛村、楊莊一村、曹集一村、後薛村、徐山斗村
金斗營鄉東金二村、斗西村、斗東村、子南一村、子南二村、子中村、子北一村、子北二村、西金村、東金一村、吳台一村、吳台二村、吳台三村、前進村、王沙沃村、胡沙沃村、張堤村、閆堤村、劉堤村、林爐村、蓮花池一村、蓮花池二村、蓮花池三村、蓮花池四村、蓮花池五村、蓮花池六村、蓮花池七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穀縣位於東經115°39‘~116°06‘,北緯35°55’~36°19‘之間。地處魯西平原,黃河之北,山東省聊城地區南端。縣境西起西湖鄉西界之金錢線河,東止於阿城東境之黃河,東西長39.8公里;北起郭店屯鄉北界之徒駭河,南至壽張鎮南境之金堤外,南北寬32公里,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陽穀縣地處黃河泛濫平原,平均海拔高度為39.62米。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緩傾,平均坡降為1/6000—1/7000之間。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在境內泛濫,改道,衝決,泥沙淤積,逐漸形成了微度起伏的緩崗、緩平坡地、淺平窪地三種微地貌類型相間的現代平原地形,三種微地貌類型分別占全縣總面積的49.3%、40.9%、9.8%。陽穀縣內土壤共有潮土、鹽土、風沙土3個土類,褐土化潮土、潮土、鹽化潮土、潮鹽4個亞類,86個土種。潮土占土地總面積的68.5%,鹽土、風沙土占1.5%。

氣候

陽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1995—1999年平均年日地數為2241小時,平均氣溫13.9℃,略高於1998年—1994年的平均值。日極端最高氣溫40.0℃,發生在1997年6月23日;日極端最低氣溫-14.34℃,發生在1998年1月19日。年平均降水523.9毫米,較1988—1994年的平均值偏少43.0毫米。最多年(1998年)695.9毫米,最少年(1997年)408.5毫米。一日取大降水量160.7毫米,發生在1998年8月4日。平均相對濕度為69%,較1998年—1994年平均值偏大3%。年平均無霜期為206天。

水系

陽穀縣境域以橫亘於南境的金堤為界,分屬於兩個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為金堤河水系,黃河流域;金堤北為徒駭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黃河、金堤河、小運河、趙王河、羊角河、新金線河、徒駭河7條河流。黃河流經縣東南部,境內長度3.3公里。金堤河流經縣南部,境內長37.5公里。全縣河網密度為0.17公里/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陽穀縣總面積為1064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106532.54公頃,其中耕地72094.78公頃,園地(果園、桑園)2371.16公頃,林地1837.84公頃,城鄉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620.40公頃,3級地6.02萬公頃,4級地1.14萬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23.5%、57.4%和10.9%。另有重度鹽鹼及沙荒地8592公頃,占8.2%。

水資源

陽穀縣水資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徑流水和過境客水三個部分。地下水總貯量為27.24億立方米,其中淡水23.90億立方米,鹹水3.3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以利用1.8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為5587.4萬立方米,可利用量710萬立方米。過境客水主要源於黃河、金堤河、新金線河和徒駭河四條河流,徑流總量為373.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客水可供量為3.16億立方米,可用量2.05億立方米。全縣可供水資源總量為5.1077億立方米,可利用量3.985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陽穀縣主要生物資源有554種,其中農作物62種(小麥、玉米、穀子、高粱等糧食作物12種,棉花、花生等經濟作物10種,白菜、茄子、黃瓜、西葫蘆、西紅柿等蔬菜40種),楊、榆、槐、柳、桐等林木13種,果樹(主要為蘋果、桃、梨、杏等)12種,花草類167種(花卉40種、草類127種);益鳥益獸及害蟲天敵125種,中藥材100種,馬、牛、羊、雞、兔等畜禽12種,水生物類63種(鯉、鰱、鯽等魚類53種,水生植物10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全縣戶籍人口82.09萬人,增長0.91%,其中,男42.49萬人,女39.6萬人;常駐人口79.6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4.02萬人;人口出生率16.6‰,死亡率4.93‰,自然增長率11.67。

民族

陽穀縣境內人口共有25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66%。回、布依、滿、壯、蒙古、苗、土家、朝鮮、白、達翰爾等24個少數民族共占總人口的0.34‰。在各少數民族中,回族占各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8.9%

經濟 

綜述

2013年,陽穀縣實現生產總值261.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04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50.14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增加值73.08億元,增長10.5%。產業結構比重由2012年的15.8:58.4:25.7調整為14.56:57.47:27.97。人均生產總值32872元,比2012年增長10.1%。

第一產業

2013年,陽穀縣農業總產值69.47億元,比2012年增長3.58%;其中,種植業產值51.2億元,比2012年增長4%;林業產值0.33億元,比2012年增長5.66%;牧業產值16.46億元,比2012年增長0.95%;漁業產值0.66億元,比2012年增長4.46%。糧食總產量65.65萬噸,比2012年增長1.5%。蔬菜總產量160.52萬噸,比2012年增長4.78%。林地面積6546公頃,林木綠化率為31.46%,活立木總蓄積117.58萬立方米。新增造林面積1067公頃,比2012年增長45.17%。年末實有農田林網化面積6.2萬公頃;盆栽植物產量15萬盆。生豬存欄21.77萬頭,比2012年增長3.5%;生豬出欄41.56萬頭,比2012年增長0.7%;家禽存欄698萬隻,比2012年增長1.3%;家禽出欄2331萬隻,比2012年增長1.5%。禽肉類總產量7.25萬噸,比2012年增長1.2%;禽蛋產量5.26萬噸,比2012年增長38.3%;牛奶產量2.91萬噸,比2012年下降5.8%;水產品總產量7580噸,比2012年增長3.47%。其中,淡水產品養殖產量6200噸,比2012年增長3.73%。農機總值4.94億元,比2012年增長9.05%;農機總動力138.02萬千瓦,比2012年增長4.64%;機耕面積7.09萬公頃,比2012年增長37.14%;機收面積9.19萬公頃,比2012年增長2.68%;機械植保面積3.16萬公頃,比2012年增長0.32%。

第二產業

2013年,陽穀縣全部工業總產值886.50億元,比2012年增長16.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7家,比2012年末淨增57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0.40億元、利稅88.9億元、利潤55.51億元,同比2012年分別增長20.97%、10.28%、17.39%;工業增加值增幅12.89%。規模以上重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43.12億元,比2012年增長21.04%,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76.4%,拉動全縣工業增長15.47%,貢獻率達60.42%。規模以上輕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98.66億元,比2012年增長4.01%,增速比2012年同期回落12.04%,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3.6%,下降2.61%。

第三產業

2013年,陽穀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0.1億元,比2012年增長36.67%。住宅投資8.73億元,比2012年增長53.43%;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43億元,比2012年下降45.57%。房屋施工面積126.06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66.46%;房屋竣工面積22.78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9.21%。商品房銷售面積14.79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15.2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3.67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30.13%。

社會事業

教育

2016年末,全縣普通中學26所,在校生33628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3757人;國小107所,在校生56238人,畢業生6751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普通中學3270人,國小教職工3457人。獨立幼稚園共有32所。

衛生

2016年末,醫療衛生機構24所。其中,醫院5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9所。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國醫堂、中醫館)18個,社區、鄉鎮覆蓋率分別為50%和100%。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達標率分別為85.7%、80.2%和91.3%。完成診療服務1433868人次。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40元提高至45元。

科技

2016年末,獲得市級科技獎勵8項。其中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在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空缺的情況下,陽穀縣包攬了2項二等獎項目;全市共設2項的科學技術成果轉化促進獎中,獲得1項獎勵。發明專利申請量195件,發明專利授權量41件。

文化

2016年末,全縣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公共圖書館 1個,圖書館藏書量達60556冊(含報刊),民眾藝術館和文化館1個,文化站18個,全縣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年末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日均播音時間15小時。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全年製作新聞電視節目92小時,製作專題電視節目1146小時,製作綜藝類節目110小時,較去年在時間和節目質量上都有較大提升。文化產業投資47.8億元,文化產業145家。

旅遊

陽穀 陽穀
陽穀縣旅遊景點有:蚩尤冢、海會寺、景陽岡、獅子樓、紫石街等。
蚩尤冢:在陽穀縣十五里園鎮葉街村東首。基部約50米見方,上部為半球形隆起。冢的高度為7.6米,其中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冢外有一座東南西北方向寬150米、西南東北方向長400米,面積約6萬平方米的龍山文化城。
海會寺:海會寺位於山東省陽穀縣城東25公里的阿城鎮古運河畔,由劉公祠、海會寺、運司會館三部分組成,包括山門、天王殿、千佛殿、鐘樓、鼓樓等十餘處景點。
景陽岡:位於陽穀縣城東16公里張秋鎮境內。總占地面積33.3公頃,其中水面10公頃。其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湖心島、釣魚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餘處。
獅子樓:坐落在陽穀縣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於宋景佑三年。主要景點有:王婆茶館、武大郎家、冷酒館、紙紮店、西門藥店、鹽店、絨線鋪、綢緞莊、客棧、獅子大酒樓、棋社、戲台、玉皇廟等。
紫石街:位於陽穀古城中心區,街長800米,寬50米,占地56畝,總建築面積4780平方米。

聊城市縣級以下行政區劃

聊城市 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東昌府區古樓街道柳園街道新區街道湖西街道道口鋪街道閆寺街道鳳凰街道北城街道侯營鎮沙鎮鎮堂邑鎮梁水鎮斗虎屯鎮鄭家鎮張爐集鎮於集鎮許營鄉朱老莊鄉
臨清市青年路街道新華路街道先鋒路街道大辛莊街道松林鎮老趙莊鎮康莊鎮魏灣鎮劉垓子鎮八岔路鎮潘莊鎮煙店鎮唐園鎮金郝莊鄉戴灣鄉尚店鄉
陽穀縣博濟橋街道僑潤街道獅子樓街道閻樓鎮阿城鎮七級鎮安樂鎮定水鎮石佛鎮李台鎮壽張鎮十五里園鎮張秋鎮郭店屯鄉大布鄉西湖鄉高廟王鄉金斗營鄉
莘縣莘亭街道振興街道雁塔街道東魯街道張魯回族鎮朝城鎮觀城鎮古城鎮大張家鎮古雲鎮十八里舖鎮燕店鎮董杜莊鎮王奉鎮櫻桃園鎮河店鎮妹冢鎮魏莊鄉大王寨鄉俎店鄉張寨鄉徐莊鄉王莊集鄉柿子園鄉
茌平縣振興街道信發街道樂平鋪鎮馮官屯鎮菜屯鎮博平鎮杜郎口鎮韓屯鎮洪官屯鄉肖莊鄉賈寨鄉韓集鄉廣平鄉胡屯鄉溫陳鄉楊官屯鄉
東阿縣銅城街道新城街道劉集鎮牛角店鎮大橋鎮高集鎮姜樓鎮顧官屯鎮姚寨鎮單莊鄉陳集鄉
冠縣冠城鎮賈鎮桑阿鎮柳林鎮清水鎮東古城鎮北館陶鎮斜店鄉梁堂鄉定遠寨鄉辛集鄉范寨鄉甘官屯鄉蘭沃鄉店子鄉煙莊鄉萬善鄉
高唐縣魚邱湖街道匯鑫街道人和街道梁村鎮尹集鎮清平鎮固河鎮三十里舖鎮琉璃寺鎮楊屯鄉趙寨子鄉姜店鄉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