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鎮

安樂鎮

洛陽市安樂鎮位於洛河南岸洛陽新區,全鎮面積22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16個行政村,5萬餘人。東靠焦枝鐵路,西臨王城大道,北接定鼎南路,南傍洛陽經貿開發區,區位條件優越。洛龍、洛宜、聶潘、南龍路穿境而過,洛(陽)界(首)高速、洛少高速、洛陽市環城高速公路環繞鎮區,交通十分便利。還有陽穀縣安樂鎮、岐山縣安樂鎮、天長市安樂鎮、三原縣安樂鎮。

基本信息

區域特點

安樂鎮地處洛陽市洛河南岸,是連線洛陽新老市區的必經之地。東沿焦枝鐵路,西臨濱河大。全鎮總面積為22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4.8萬人口。悠久的歷史賦予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最大的隋唐城遺址就深埋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下;強大的商貿服務業有效的拉動了整個經濟的飛速發展。2005年全鎮地方財政收入為12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40元。在洛陽市156個鄉鎮綜合經濟實力排序中名列前茅。曾先後榮獲“省中州名鎮”、“洛陽市綜合實力三十強鄉鎮”、“市級精神文明鄉鎮”和“洛陽市五好鄉鎮黨委”等稱號。

便利的交通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安樂厚重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隋唐時,安樂就是一個繁華的都市,唐代詩人白居易晚年就定居於安樂的獅子橋履道里。北宋著名理學家邵雍選中這塊風水寶地,舉家遷居於此,並將宅院提名為“安樂窩”,安樂之名由此而來。

產業結構

安樂鎮黨委、政府圍繞著“商貿安樂、旅遊安樂綠色安樂”的發展理念,以商貿三產、休閒觀光旅遊為主導產業。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努力將安樂建成“新區花園鎮”和“洛陽市綠色旅遊鎮”。目前,以洛龍路為軸線的專業市場帶已初步建成,洛宜路文化市場一條街正在詳細規劃。以“安樂窩”三個字為主體的集休閒、娛樂、旅遊、購物、商務、商住為一體的大型休閒娛樂項目已被浙江東陽花園集團選中,並決定在三年內投資20億人民幣進行建設。司馬光、裴度、元禎等名人故居的開發工作已提到議事日程。一個大的旅遊框架正在逐步形成。“休閒、娛樂哪裡去?請到我們安樂窩”的宣傳口號正成為當地人的共識。發展中的安樂,熱情歡迎中外客商到這裡投資興業,共謀安樂旅遊、觀光業的美好前景。

基礎建設

樂鎮黨委、政府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區新農辦的支持下,我們以“發展經濟為目的,改善環境為基礎,加大投入為手段,創建活動為載體”為工作思路,通過開展“三清七集中”活動,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因勢利導,調動民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保證了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一批5個市級示範村基本達到村內乾淨衛生、整潔有序、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進一步提升了鎮村品位。

鎮村兩級總投資1400多萬元,其中鎮財政直接投資270多萬元,全鎮硬化道路180條,10萬多平方米;投資752萬元,修建治理排水管溝2.3萬米,清運垃圾一萬多立方;投入22.3萬元,拆除旱廁1723座;投入66萬元修建達標共廁24座;投資35萬元,新建小廣場2個,文化大院1個,新建綠化帶9000餘米,刷牆體10000餘米。清理垃圾2700餘方,拆除旱廁400座,新建高檔次水沖廁所3座。投入172.5萬元,安放垃圾桶720個,建成垃圾中轉站3個,購買垃圾壓縮箱4部,購買垃圾激動清運車輛8台、人力車53輛,其中支付、機械費用85萬元;6個示範村投入資金50萬元聘請保潔人員70餘人。同時,按照“適度超前,留有餘地”的原則,對安樂村、東崗村和趙村等進行以舊村改造為內容的規劃,按文物部門要求,擬建一些限制高度的多層住宅,逐步改造單門獨戶的民宅。安樂、鄭村和曙光等6個村對村內道路進行規劃,已開工修建道路16條,完成17500多平方米。新建戶用沼氣池21個。趙村、新村、獅子橋村、西崗村社區服務中心已具雛形

經濟發展

鎮黨委、政府立足於安樂實際,提出了“改革促動,開放帶動,商貿興鎮,旅遊富民”的經濟發展新思路,有力地促進了全鎮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事業繁榮。財政收入超千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被省市先後命名為“中州名鎮”、“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鎮”、“六好黨委”。特別是200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洛河為界,南北對應發展”、“拉大城市框架、加快洛南新區建設”,並做出建設隋唐城遺址高效農業觀光園區的重大決策。安樂鎮成為洛陽市洛南開發的前沿陣地,新區建設的一方熱土,以此為契機,提出了“以洛龍路為軸線,東西對應發展”的發展思路,初步建成了“三區三帶八個基地”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即:西部以隋唐城為主休閒觀光園區,東部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的農業經濟開發區,以濱河公園沿線為主的休閒娛樂房地產經貿區;以洛龍大道機動車交易、汽車配件、糧油、鋼材等六大市場為主的經濟開發帶,以安宜路文化市場旅遊帶,以聶潘路商業房建設為主的新經濟成長帶;建有種植、養殖等八個基地。目前,占地千畝的精品牡丹園已經建成。

陽穀縣安樂鎮

安樂鎮安樂鎮
歷史沿革

安樂鎮,陽穀縣轄鎮。位於縣城東北部,原名老君堂,五代時後周世宗柴榮曾在此養病,更名為安樂村,宋設安樂鎮,沿用至今。明代陽穀縣承駐鎮開衙理事。1934年在此建立中共陽穀縣委員會,1947年設定徐翼縣,縣政府駐安樂鎮。1949年徐翼縣建制撤銷。1958年成立安樂鎮人民公社。1984年改設安樂鎮至今。安樂鎮轄區面積66平方公里,總人口4.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萬人,企業職工1.1萬人,轄44個行政村。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迅猛,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是山東省畜牧強鎮、魯西經濟明星強鎮,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明星鄉鎮、精神文明先進鄉鎮。99年被定為省級鄉鎮企業示範區。是全國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山東省畜牧改良基地,魯西肉雞生產基地。全鎮有鳳祥集團等20餘家企業,小及皮毛、皮革、橡膠、鑄鐵、飼料、麵粉、肉食、蔬菜、油酯、紡織、有機肥、環保爐具等各個領域。

城鎮建設

安樂鎮黨委政府本著"重科學布局,放眼長遠,分步實施"的原則,主要對鎮駐地和風祥一條街,城鎮建設兼顧,經濟發展、生態環保的發展思路,建設了鎮駐地東西、南北大街和風祥一條街總計8000米。沿街樓房門市採取政府租地、企業建設,商戶購買的方法,總投資4200萬元。樓房設計美觀,綠化美化環境優雅,己吸納商戶300餘戶。

按照縣科技興農的安排部署,結合本鎮實際,鎮、管區、村三級建立健全了科技組織網路,建立了鎮科技書屋,不斷加大科技投入,2002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科技興農先進鄉鎮;鎮申學、聯校在國家“雙基”檢查驗收工作中受到好評!全鎮素質教育穩定推進,綜合評比居全縣前列,文化活動有效開展。設文化站、廣播站各氣處,無線廣播村村通,有線電視節目40台套,鎮衛生院、醫療器械先進,醫療水平高操。連年受到縣衛生局表彰。

岐山縣安樂鎮

安樂鎮安樂鎮
概況

安樂鎮位於岐山縣南端,南依秦嶺,北臨渭河,東與眉縣接境,西環石頭河,總面積77.3平方公里,耕地41309畝,屬石頭河灌區。全鎮16個村,9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6102人。

2003年,安樂鎮堅持突出地域優勢,走特色經濟發展路子,圍繞優質糧、林果、畜牧、藥材、蔬菜五大主導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6.73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835元。

安樂鎮安樂鎮
農業發展

按照“狠調結構、優糧擴經、壯大規模、整體推進”的發展思路,在確保糧油總產穩定增長的前提下,圍繞四大優勢產業,實行結構調整。2003年,全鎮新增獼猴桃、黑李子1250畝,種植架豆王等蔬菜1050畝,西瓜400畝,種植柴胡、板蘭根等中藥材2700畝,點種天麻3600窩,增養奶牛508頭,秦川牛510頭,繁育側柏、84K等苗木1600畝,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日漸形成,全鎮糧經比已達5:5,產業結構調整一項增加農民收入人均147元。

非公制經濟

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個檔案”精神,進一步轉變觀念,最佳化環境,以市場為導向,狠抓招商引資,發展非公經濟。年內,沿華斜公路工貿走廊建商品房132間,新辦非公經濟企業20戶,使個體工商戶達到2046個,實現招商引資契約引資額3500多萬元,資金到位額1167萬元,陝西聯成工貿公司投資200萬元的化工項目10月投產鎮化工廠,和西安遠鑫工貿公司簽定的建設果酒廠的契約,立項、土地租用等手續已辦妥。2003年,全鎮非公經濟實現利稅1100多萬元。

教育

以市級教育強鎮命名為契機,狠抓教育辦學條件改善。2003年,唐家嶺村投資10萬元建成14間教師住宿樓;八米原投資13萬元,建成兩層教學樓一座,完成整校搬遷;寺峪、愛和平結合扶貧開發,投資20多萬元,建設高標準校園;安樂中心國小投資9萬元,完成微機室裝配,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年內,唐家嶺國小申報市級農村示範國小通過驗收,王其國小已被驗收申報待批縣級文明校園。

天長市安樂鎮

安樂鎮安樂鎮
概況

安樂鎮地處天長市西北部,與江蘇省金湖縣、盱眙縣接壤,屬安徽、江蘇省三縣(市)交界處,鎮區距天長市區32公里,鎮域面積68平方公里。鎮轄1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常住人口18500多人。安樂鎮公路總長度46.5公里,5.2公里205省路穿境而過,205國道距鎮區3公里,交通較為便利。安樂鎮地下蘊藏豐富石油,鎮內有天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崗漢墓群。

經濟發展

安樂鎮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各項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工業商貿型小城鎮已初步規模,個體私營經濟步伐加快,境內有天長市康泰儀表廠、天康藥業有限公司、特種電纜廠、旭東玩具公司等企業,形成了以儀表、電纜、玩具、繅絲、蓬布、中成藥、膠合板等主導產品,農業逐步由傳統型向現代化轉變,機械化程度較高。商貿流通活躍,在集鎮從事三產服務業達1600多人,安樂鎮曾榮獲全國“鄉鎮之星”,“首屆鄉鎮投資環境300佳”等稱號,多次被滁州市、天長市評為“十強鄉鎮”。到2005年底,該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達4.2億元,財政收入36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28元。財政收入增幅在滁州市名列前茅。力爭到2006年底實現國民生產總值達5.4億元,財政收入超4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500元。

工作目標

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思路,堅持抓好招商引資和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不動搖,切實加強集鎮和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做到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統籌發展,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經濟強鎮的奮鬥目標。把安樂鎮建設成為國民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新型小城鎮。

三原縣安樂鎮

概況

安樂鎮位於三原縣城東部20餘里處,全鎮20個村,36個村民小組,4320戶,17432人,耕地面積2.34畝。2001年底,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09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72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380萬元。財政收入實現入庫18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950元。糧食總產量長年穩定在1.34萬噸以上。計畫生育實現無計畫外生育,計畫生育率達98%以上。

經濟發展

鎮黨委、鎮政府一班人,團結務實,迎難進取,帶領全鎮人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開放為動力,以發展為主題,以增效創收為主線,堅持“科教興鎮、養種富鎮、改企強鎮、依法治鎮”的工作方針,“穩糧、擴菜、強企、增收、抓養殖”,在困難與矛盾並存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創造性開展工作,從而確保了鎮域經濟的全面發展。截止2001年,發展蔬菜面積6000畝,建成蔬菜大棚61個。全鎮養牛1437頭,養豬存欄5000頭,養雞存欄20000餘只。建成科技示範村9個,示範戶136戶。全鎮水利設施完善。共有機井248眼,“U”型渠47公里,80%的耕地實現“渠井雙灌”。

優越條件

安樂鎮,百年名鎮。鎮域內文峰木塔聞名各地,西銅一級公路繞鎮而過,安陂、安陵、三高、周陂等縣、鄉幹路橫貫東西。鎮政府環境優雅,鎮機關工作高效、務實、廉潔。安樂鎮正以新的形象,新的作風,迎合西部大開發,融入跨躍式發展洪流,全面振興和發展鎮域經濟。

聊城市縣級以下行政區劃

聊城市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東昌府區古樓街道柳園街道新區街道湖西街道道口鋪街道閆寺街道鳳凰街道北城街道侯營鎮沙鎮鎮堂邑鎮梁水鎮斗虎屯鎮鄭家鎮張爐集鎮於集鎮許營鄉朱老莊鄉
臨清市青年路街道新華路街道先鋒路街道大辛莊街道松林鎮老趙莊鎮康莊鎮魏灣鎮劉垓子鎮八岔路鎮潘莊鎮煙店鎮唐園鎮金郝莊鄉戴灣鄉尚店鄉
陽穀縣博濟橋街道僑潤街道獅子樓街道閻樓鎮阿城鎮七級鎮安樂鎮定水鎮石佛鎮李台鎮壽張鎮十五里園鎮張秋鎮郭店屯鄉大布鄉西湖鄉高廟王鄉金斗營鄉
莘縣莘亭街道振興街道雁塔街道東魯街道張魯回族鎮朝城鎮觀城鎮古城鎮大張家鎮古雲鎮十八里舖鎮燕店鎮董杜莊鎮王奉鎮櫻桃園鎮河店鎮妹冢鎮魏莊鄉大王寨鄉俎店鄉張寨鄉徐莊鄉王莊集鄉柿子園鄉
茌平縣振興街道信發街道樂平鋪鎮馮官屯鎮菜屯鎮博平鎮杜郎口鎮韓屯鎮洪官屯鄉肖莊鄉賈寨鄉韓集鄉廣平鄉胡屯鄉溫陳鄉楊官屯鄉
東阿縣銅城街道新城街道劉集鎮牛角店鎮大橋鎮高集鎮姜樓鎮顧官屯鎮姚寨鎮單莊鄉陳集鄉
冠縣冠城鎮賈鎮桑阿鎮柳林鎮清水鎮東古城鎮北館陶鎮斜店鄉梁堂鄉定遠寨鄉辛集鄉范寨鄉甘官屯鄉蘭沃鄉店子鄉煙莊鄉萬善鄉
高唐縣魚邱湖街道匯鑫街道人和街道梁村鎮尹集鎮清平鎮固河鎮三十里舖鎮琉璃寺鎮楊屯鄉趙寨子鄉姜店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