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阿城鎮交通便利。明清時期,鎮為大運河所經,扼南北水運咽喉,處東西陸路要衝,水陸交通便利。鎮東南部陶城埠為黃河重要渡口和客運碼頭,下通濟南,上達鄭州。齊(河)南(樂)公路橫貫鎮中部,聊(城)位(山)公路經鎮東部。另有專線防汛公路貫通鎮駐地和金堤。鎮汽車站每日有駛往濟南、泰安、淄博、青島、安陽、濮陽、新鄉等地的班車通過。
歷史沿革

名勝古蹟


海慧寺,位於陽穀縣城東50華里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據寺碑記載,清朝康熙年間所建,至今仍堅固如初。寺院占地近百畝,由劉公祠、海慧寺、運司會館三部分組成。原有殿堂、僧房、樓閣200餘間,現存81間。海慧寺作為寺院建築,結構完整嚴謹。沿其中軸線從南往北依次為山門和前殿、中殿、大殿、三大殿及三進院落。山門三間,額匾上寫“海慧寺”三字。山門外原有二個大石獅,其上建亭,稱為獅子亭。山門內有泥像哼哈二將,高約一丈五尺。進山門即是前院,院內東西兩側建有鐘鼓二樓。前殿三間,內有二個佛龕,關帝與韋馱二神像南北相背而立,東西山牆分別立著四大天王。中院有中殿三間,為穿堂式建築。殿中南向供彌勒佛,靠背北向供觀音菩薩。院內各有平頂配房五間。後殿是正殿、即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木結構、磚登頂、是寺內主體建築,比前殿、中殿都高大寬敞。正中供奉三尊木雕池佛坐像,中間一像是釋迦牟尼、俗稱西天如來佛。海慧寺後院落兩面三刀旁各有小院,以中軸線為準左右對稱。西院為大悲閣,東院主體為方丈閣。海慧寺是陽穀現存的古代文化寶貴遺產。
歷史名人

經濟狀況
阿城鎮黨委、政府立足本鎮實踐,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總體要求,依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切實抓緊抓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實現了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工作的新突破,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5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9.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6.4億元,農業總產值3.2億元。
農業發展

阿城鎮黨委、政府始終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來抓,不斷創新農業發展思路,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堅持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使全鎮農、林、牧、漁各業得到了全面發展。2005年糧食總產量達到4.8萬噸,蔬菜、林果、花生、牧草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比例達到5∶5,複種指數達到200%。目前,蔬菜、畜牧、林果、養殖、勞務輸出等已成為全鎮農民創收的支柱產業。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鎮黨委、政府立足本鎮實際,研究制訂了以蔬菜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為重點的多種經營發展規劃,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民眾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選上種、養、加工項目。全鎮各具特色的多種經營生產呈現出勃勃生機。鎮黨委、政府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把發展大棚蔬菜作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幾年來,鎮政府帶領全鎮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加蔬菜生產科技含量,健全三級服務網路,籌建科技示範園和蔬菜批發市場,使棚菜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高,棚菜生產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2005年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4.4萬畝,冬暖式大棚12000個,大拱棚1500畝,僅蔬菜收入一項人均增收1700元。多次市命名為“蔬菜生產明星鄉鎮”,被省授予“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榮譽稱號。畜牧業穩步發展,大牲畜存欄量達到2.2萬頭,羊存欄1.6萬隻,蛋雞存養量超過56萬隻。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得到鞏固和加強。2005年,全鎮新挖、清挖溝渠20條,動用土方18萬方;新建、修復各種橋、涵、閘80座;新打機井53眼,修復舊井95眼,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逐步增強,全鎮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103000畝,占耕地面積的99.1%。2005年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2.7萬千瓦,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鞏固,生產條件明顯改善。
工業發展

山東陽穀阿城膠業有限公司,坐落在山東省陽穀縣阿城鎮,“東阿古城”原址內。聞名中外、享譽古今的“古阿井”即源於此。膠業繼承和發揚傳統的阿膠生產工藝,挖掘秘傳,研製古方,採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建成現代化生產線。在保留阿膠原有生產工藝和特性外,使用世界一流的質量監測體系,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並依託聊城大學、韓國青州大學技術實力,集科研、生產於一體的年產500噸阿膠、食用明膠等系列產品的民族傳統企業。阿城膠業以“質量重於生命、誠信贏得未來”為宗旨。以靈活經營機制積極參與市場競爭,以質量求生存,以科技求發展,以誠信創市場。阿城膠業以宏揚中華民族養生保健精華為目標,為您提供滋補珍品,以民族寶典造福人類,用精品、承諾、服務托起明天希望的太陽。
聊城市縣級以下行政區劃
聊城市 | 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
東昌府區 | 古樓街道;柳園街道;新區街道;湖西街道;道口鋪街道;閆寺街道;鳳凰街道;北城街道;侯營鎮;沙鎮鎮;堂邑鎮;梁水鎮;斗虎屯鎮;鄭家鎮;張爐集鎮;於集鎮;許營鄉;朱老莊鄉 |
臨清市 | 青年路街道;新華路街道;先鋒路街道;大辛莊街道;松林鎮;老趙莊鎮;康莊鎮;魏灣鎮;劉垓子鎮;八岔路鎮;潘莊鎮;煙店鎮;唐園鎮;金郝莊鄉;戴灣鄉;尚店鄉 |
陽穀縣 | 博濟橋街道;僑潤街道;獅子樓街道;閻樓鎮;阿城鎮;七級鎮;安樂鎮;定水鎮;石佛鎮;李台鎮;壽張鎮;十五里園鎮;張秋鎮;郭店屯鄉;大布鄉;西湖鄉;高廟王鄉;金斗營鄉 |
莘縣 | 莘亭街道;振興街道;雁塔街道;東魯街道;張魯回族鎮;朝城鎮;觀城鎮;古城鎮;大張家鎮;古雲鎮;十八里舖鎮;燕店鎮;董杜莊鎮;王奉鎮;櫻桃園鎮;河店鎮;妹冢鎮;魏莊鄉;大王寨鄉;俎店鄉;張寨鄉;徐莊鄉;王莊集鄉;柿子園鄉 |
茌平縣 | 振興街道;信發街道;樂平鋪鎮;馮官屯鎮;菜屯鎮;博平鎮;杜郎口鎮;韓屯鎮;洪官屯鄉;肖莊鄉;賈寨鄉;韓集鄉;廣平鄉;胡屯鄉;溫陳鄉;楊官屯鄉 |
東阿縣 | 銅城街道;新城街道;劉集鎮;牛角店鎮;大橋鎮;高集鎮;姜樓鎮;顧官屯鎮;姚寨鎮;單莊鄉;陳集鄉 |
冠縣 | 冠城鎮;賈鎮;桑阿鎮;柳林鎮;清水鎮;東古城鎮;北館陶鎮;斜店鄉;梁堂鄉;定遠寨鄉;辛集鄉;范寨鄉;甘官屯鄉;蘭沃鄉;店子鄉;煙莊鄉;萬善鄉 |
高唐縣 | 魚邱湖街道;匯鑫街道;人和街道;梁村鎮;尹集鎮;清平鎮;固河鎮;三十里舖鎮;琉璃寺鎮;楊屯鄉;趙寨子鄉;姜店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