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營村

陳營村

周莊鎮陳營村,地處東城區,轄陳營、三里營、謝堂三個自然村,11個村民組,465戶村民,1740口人。耕地面積1200畝,人均不足1畝地。村莊聚落呈東西長形,總面積21萬平方米。還有恩城鎮陳營村。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陳營村陳營村

陳營村曾與中國傳統的農村一樣,村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祖祖輩輩靠土裡刨食。他們歷經滄桑,貧窮和苦難都曾經有過。他們迷茫、彷徨過,他們尋找、渴望過,但一直擺脫不掉貧困。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改革開放的光芒照亮了陳營人的前程。商品經濟和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與傳統陳營碰撞出了現代文明的輝煌與燦爛。他們不再完全依靠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黃土地,投身到市場經濟的大潮,實現了歷史性的變遷。特別是1996年以來,陳營人在村兩委會班子的帶領下,在黨的富民政策感召下,走以工促農、以商富民的路子。他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憑藉地處東城區的優勢,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運輸業、養殖業、第三產業、非公有制企業,使該村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全村人均純收入由1996年的不足700元增加到2006年的3700元,2005年,經濟位次進入全縣30強,同時,全村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經濟發展

陳營村陳營村
陳營村有傳統的種植蔬菜習慣,尤其是謝堂自然村不少民眾或多或少都種菜。村黨支部從實際出發,利用這一優勢大作文章,先後多次組織黨員幹部、民眾代表到山東壽陽等地參觀學習,取經後,由黨員幹部充先搞塑膠大棚、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種植反季節蔬菜,提高經濟效益。在黨員幹部的典型帶動和利益驅動下,民眾自學左發展蔬菜種植和塑膠大棚、日光溫室反季節蔬菜種植,全村蔬菜種植面積高峰時曾達200多畝,現在全村常年種菜面積達100多畝。露地菜種有白菜、蘿蔔、菠菜、冬瓜、南瓜、土豆等大路菜。塑膠大棚、日光溫室種植有豆角、黃瓜、番茄、韭菜、西芹、辣椒等反季節蔬菜,經濟效益大幅增加,實現了高產高效,從而推動了該村農業科技含量的提高和傳統農業的轉變。為提高耕地複種指數,讓有限的耕地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2003年以來,該村又動員民眾大力開展立體種植,兩年先後種植柿樹、桃樹、蘋果樹、銀杏、葡萄等到優質小雜果40多畝,果樹地里套種蔬菜,提高耕地產出效益。有的果樹已掛果,兩年之後可望進入盛果期。

治安工作

陳營村陳營村
陳營村兩委會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緊緊圍繞“搞好平安建設,構建和諧陳營”這一中心,牢固樹立治安防範意識,強力推進綜合治理規範化建設,成立平安建設領導小組,組建村級“110”巡邏隊,建立建全各項制度,使該村的綜合治理工作走上了規劃化、制度化的軌道,為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該村從思想宣傳入手,定期、定時、分期、分批組織黨員幹部民眾進行學習教育。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依法治國,依德治國綱要,學習《平安河南建設綱要(2006—2010)》。聘請鎮司法所的同志定期組織學習刑法、治安處罰條例、行政訴訟法、村民組織上法、預防青少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農業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同時,充分發揮村廣播的作用,每天早、中、晚各用一小時時間舉辦法制講座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知識、講平安建設的重要意義。從而達到讓村民學法、懂法、用法、不違法,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目的。

該村在不斷深入開展政策法紀教育的同時,強力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範化建設,建立健全平安建設長效機制,在充分發揮村治保會作用的同時,2000年又成立了村級“110”巡邏隊。在村里設立了治安室,並配備了警棒、服裝、頭盔、電話、電燈等。“110”巡邏隊員由村組幹部組成,他們堅持白天晚上值班巡邏制。白天他們走村串戶,了解排查社情,發現不安定因素及時化解,晚上他們值班巡邏,防火、防盜保平安。每年進入冬季,全村黨員幹部也輪流值班巡邏加入到“110”巡邏隊的行列,加大全村治安、防範力度,從而有效地防止了治安案件的發生,確保了陳營村和諧平安,近年來,全村無發生一起刑事案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取得了顯著成績。2002——2005年連續4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治安模範村”。

計生工作

陳營村陳營村
陳營村兩委會把計畫生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積極落實上級計生政策,堅持以人為本,狠抓優質服務,以創“穩定和諧”為理念,以建“幸福家庭”為宗旨,以“爭先進,創一流”為目標,不斷提高村級計生管理服務水平,使該村計生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自2004年以來連續3年獲得了縣、鎮“計畫生育先進村”榮譽。

計畫生育是中國的基本國策,該村把此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常抓不懈。他們實行村支書一把手負總責,村、組幹部包自然村、分包組、分包戶,村組計生專乾具體負責責任制,形成了計生工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每年根據縣、鎮計生階段性工作安排,他們按照要求全力配合,積極接受指導,圓滿完成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陳營村陳營村
在乾好上級交給的工作任務的同時,他們經常不斷的開展長年性計生工作:一是開展計生工作,不惜財力、物力、人力,不斷加大投入。2004年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他們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建成了全縣一流的標準化計生村室,建立了榜樣。二是以人為本,狠抓優質服務,全面促進計生管理。他們以幫民富、解民憂為宗旨,積極幫扶計生戶致富上項目,幫助他們解決小額貸款發展養殖業,幫助他們就業,通過積極與企業協調,到棉紡廠、地板磚廠上班人員近百人,走村串戶,送生育證上門,送藥具上門,“四術”隨訪到人,宣傳育齡婦女健康知識和育齡婦女生理自我保健知識,做到耐心、細緻、周到服務。三是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全村辦理獨生子女戶38戶,每戶每月獎勵10元,每季度以存摺的形式發放到戶。獎勵扶助戶兩戶,每人每年獎勵600每年以存摺的形式發放到戶。四是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廣播、橫幅、板報、板畫等形式大力宣傳計畫生育政策、人口與計畫生育、避孕節育科普知識;每年村廣播宣傳計畫生育政策、人口與計畫生育、避孕節節育科普知識;每年村廣播宣傳達60多期,刷寫標語數十幅,累計繪製婚育漫畫30多幅;利用人口學校加大育齡民眾計生基礎知識教育力度;利用春節農閒時間,舉辦文藝演出,通過秧歌、三句半、小品等民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宣傳計生政策,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內容。

通過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該村計生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和肯定,成了一面旗幟,時常有我縣和周邊縣(市區)的鄉鎮、村到該村參觀學習。

新農村建設

陳營村陳營村
新農村建設是新時期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陳營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的,走以工保農的路子,協調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把陳建設設成為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指導思想是: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的指導精神,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最終發展目標。實施因地制宜、科學規化、多層經營、寬領域發展,為村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陳營村兩委會高屋見瓴,遠見卓識,新農村起步較早,他們在發展種植業、養殖業、運輸業的同時就對村裡的發展建設進行了高標準科學規劃,統一規劃街道,統一規劃宅基地,統一規劃建房標準。一排排漂亮的民房,乾淨整潔的街道,展現出了高標準的新農村建設風貌。特別是該村被確定為全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後,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高樓大廈鱗櫛比。新修建的花壇、綠地、栽植的風景樹在晴空下,一片綠色燦爛,呈現出了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圖畫。

為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該乘借縣“三城聯創”的東風,強力實施創建市級“文明村”和“衛生村”。為確保創建工作落實到實處,該村首先成立了以村黨支部書記馬江為組長,村主任余元法為副組長,村、組有關幹部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組,明確村委會副主任王建義同志主抓創建工作;成立了由王丙申等10名村民組成的二級環衛隊伍,負責處理轄區的生活垃圾,做到轄區各種垃圾每日及時全部清除村里拿出專項資金用於解決環衛工作人員的報酬,保證了環衛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加大宣傳,增強村民衛生意識。村創建工作領導組,利用印發宣傳隊單、板報、廣播及有關會議大力宣傳衛生知識、環保知識,宣傳環境與健康等方面的知識,使廣大村民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明確了生態環境的好壞事關人民民眾身體健康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大局。讓愛護環境、講究衛生、樹立文明新風成為廣大村民的自覺行動。

陳營村陳營村
在創建中,該村把環境建設作為第一要務,加大大投入,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以最佳化環境入手,集中財力、物力狠抓村中環境建設,共投資145萬元,硬化了村中的大街頭小巷,全長4500米,投資5萬元,在村上2公里長的主街道上安裝了路燈100盞,又投資50萬元,在水泥路兩側植上了梧桐、松樹、柏樹、垂柳、大葉女貞街風景樹5萬餘棵,縮短了城鄉距離;投資30萬元在村上修建了4個花園,投資20萬元建成了健身園,為民眾提供了娛樂、休閒場所;投資13萬元,實施引排水工程,引玉帶河清水,排村里污水,修建長1500米的引水暗渠,解決了村民生活用水和其它污水匯聚路面的難題,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投資8萬元,建成了3個公廁,2個垃圾場,增加了公共設施;投資15萬元硬化村上1.2畝左右的大水沆,改善了水質;同時還投資10在全村民眾的房前屋後,道路兩側,見縫插綠,建成了一大批花壇小景、綠地草坪,沿街刷牆8000,使陳營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新農村。為維護好村裡的環境衛生,除二級環衛隊,每天定時清掃衛生外,村黨支部還要集中整治。由於村容村貌的改善,不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而且也促進了本村和繁榮發展。

文化生活

陳營村陳營村
陳營村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在大力發展經濟,全力搞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時刻不放鬆抓精神文明建設,不放鬆抓村民思想道德教育。為了搞好村民的思想教育,他們專門聘請一位政治素質較高的退休老師主抓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了開闢思想教育陣地,村里建起了板報、宣傳欄,將計畫生育、《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健康教育等內容,通過板報、宣傳欄進行廣泛宣傳。並利用村裡的文藝宣傳隊,把有關內容編排成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向民眾演出宣傳。同時還在全體村民中廣泛開展了評選“十星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文明使者”等多項評選活動。通過這些文明創建評選活動的開展,有效的激發了村民積極向上爭當文明戶、爭做文明人的熱情,湧現出了一大批拾金不昧、尊老愛幼、孝敬公婆、團結鄰里、互幫互助的好人好事,村民的文明素質和道德風尚不斷提高。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農村民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近切。針對這一實際,該村把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列入到重要議事日程,文化事業優先發展。他們不惜財力,不斷加大文化硬體建設力度,建起了村級文化大院,配備了圖書室、文化活動室、卡拉OK舞廳、老年活動室、桌球室、籃球場等文體活動設施。同時將村民們組織起來,組建成立了秧歌隊、文藝表演隊、桌球隊等。每到晚夜晚,村文化室內,戲友們全身心的的投入地投入演練;室外是舞迷們和秧歌隊員的樂園。

農村文化建設有效地凝聚了民心,用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占領了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抗禦了各種歪風邪氣的侵襲。近年來,村里無一人修練發輪功,沒有發生一起刑事案件,使全村形成了村風正、民心齊、乾群團結的良好局面。

恩城鎮陳營村

陳營村陳營村
概述

該村位於平原縣恩城鎮政府駐地正南方5公里,105國道與馬減豎河西側,東與十里舖村隔河相望,南與呂井村、小董村相連,西與東屯村、展莊村接壤,北與孫石匠村為鄰。

陳營村地處魯西北平原腹地,地勢平坦。東西最大距離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8公里。全村占地面積420公頃,其中耕地154公頃,企業占地100公頃。緊靠馬減豎河,水利條件優越。境內盛產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大豆、蔬菜等。

105國道在該村東側穿境而過。投資修建了由村通往105國道的公路1條,長2公里,與原十里舖鄉駐地相連。該村距德州35公里,距高唐37公里,交通區位優越明顯,是投資建廠的黃金地段。2000年全村共有370戶,總人口147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6‰。有李、於、張、侯、王、陳、邢、劉、嚴等9個姓氏,李、張姓較多,均為漢族。
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200萬元,人均純收入4100元。第一、二、三產業所占比重分別為25∶32∶43。2000年全村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420萬元,村集體固定資產1550萬元,全村純收入610萬元。

該村是德州市十強村之一。集體企業納稅連續5年位居平原縣第一名。1996年被評為市縣“奔小康先進單位”;1997年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省級文明示範點”;1998年11月山東省民政廳、山東省人事廳授予“山東省模範村民委員會”稱號,12月被評為“市模範納稅戶”;1999年5月被德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市精神文明單位”;9月被德州市老年協會授予“市模範老年協會”;10月被德州市計生委授予“市模範計生協會”;12月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十強村”。2000年被市委評為“四有”“四先”“四化”先進村。

經濟發展
陳營村陳營村
第一產業陳營村土地平坦,土層深厚,氣候溫和,雨量充足,適宜農耕。建國前生產力低下,人民生活極其貧困。1953年村里成立了10多個農民互助組,每個互助組幾戶、十幾戶到幾十戶不等,互通有無,互相幫助。1954年,全村辦起初級社,農民土地入股,統一經營,收入分配按“地三勞七”或“地四勞六”。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組織民眾打敞口磚井和深水機井總計10眼,安裝10餘台水車,購進3架雙鏵犁,當年糧食畝產達到200公斤。1973年該村組織開挖村南支渠,將馬減豎河水引入農田,從此用上了黃河水。1975年,開展了以平整土地為主要內容的農田基本建設,將歷史遺留的溝崗整平還耕。1976年到1979年陳營村民工參加了德州地區行署組織的“馬西會戰”。全村開挖排灌溝8條,計長1.2萬米;修生產道8條,計長1.5萬米;修生產橋30餘座,完成排灌水系建設。1976年村里購置了50馬力和24馬力拖拉機兩台,實現機耕機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1983年村集體投資15萬元在馬減豎河西岸修建100千瓦揚水站一座,修築地上灌溉渠2500米,耕地實現統一灌溉,從此告別靠天吃飯的歷史。1996年村里購置懸耕犁3台,大型聯合收割機1台,無償為村民服務。近幾年,該村又先後投資40萬元,打深水井80眼,實現2公頃地一眼井,走“以河補源,以井保豐”的路子。該村重視農業科技投入和推廣,引進推廣了魯麥21、23、濟南17等小麥新品種和挾單系列玉米良種,並推廣配方施肥、合理密植、間作套種等新技術,使糧食產量不斷提高,每年向國家提供優質商品糧11萬公斤。2000年糧食畝產達1050公斤,總產達到1600噸。
陳營村陳營村
1990年以來,陳營村發揮靠近禽蛋大市場的優勢,發展蛋雞飼養業,劃出養殖區,無償提供建房用地,在用電、資金等方面提供方便,成立養雞協會,實現了規模經營。該村先後向養雞戶提供資金60多萬元,使養雞業迅速發展。2000年全村有養雞戶180戶,總存欄近15萬隻,日供應鮮蛋5000公斤。2000年,實現總產值1100萬元。

第二產業工業:建國後至70年代末,陳營村集體和農戶個體工副業幾乎為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村黨支部帶領民眾,解放思想,抓住歷史機遇大上工業。1982年,全村黨員幹部集資21萬元,僅用3個月時間,在村東南建起一座18門窯室及占地20公頃的磚瓦廠,引進一套年產優質磚200萬塊的制磚機,當年盈利5萬元。1989年擴建廠房200間。1992年,擴修18門窯室一座,1998年初投資20萬元更新設備,擴大生產。2000年產磚瓦1000萬塊(葉),產值450萬元,利稅180萬元。1998年7月,投資250萬元,在105國道兩側建起占地14000平方米的大型麵粉廠。1999年投資550萬元,用以技術改造和擴大規模,日處理小麥達120噸。2000年實現銷售收入950萬元,利稅100萬元。1989年,投資100萬元,建立水利工程公司,擁有泥漿泵6台,挖掘機4台,推土機3台,先後承攬大型水利工程12個,動土200多萬立方。1999年3月,村民李春朋與他人合資創建中普食品有限公司,總投資1000萬元,年產值超億元,利稅過500萬元。2000年末,全村第二產業從業人員300多人,固定資產原值2500多萬元,創利稅800萬元。

建築業:1993年投資200萬元,成立建築工程公司,承攬民房、居民樓建築工程及水電暖安裝、室內外裝飾。1996年修建的十里舖中學教學樓被評為縣優質工程。全村建築從業人員110人,年實現產值500萬元。該村利用優惠的政策,完善的服務,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便利的交通等優勢招商引資。投資500萬元的現代化加油站正在建設之中。

陳營村陳營村
第三產業建國初期,陳營村內僅有幾家手工作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該村積極鼓勵農戶發展多種經營,第三產業開始起步。1993年,該村學習借鑑浙江溫州、河北清河等地先進經驗,發揮交通、區位、資源優勢,在105國道兩側建立占地百畝的個體私營經濟小區。對入區經商辦廠的農戶實行免費提供場地,免費幫助平整土地,免費架設電力線路,免費幫助設計廠房的“四免”政策,並幫助辦理各類證件,代交二年稅費。從此第三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當年就有5家商戶入住。到目前,該區內除建有麵粉廠、飲料廠、預製廠等企業外,還有中西醫門診、賓館、飯店、糧油、汽拖維修、副食批發、五金交電、農藥、化肥等50餘家店鋪在此安家,年經營額200萬元。該村依託磚瓦廠、麵粉廠和養雞業,發展運輸業,有載重汽車10部,拖拉機100多輛,三輪車30輛,常年從事磚瓦、麵粉外運、禽蛋購銷等,年創效益100多萬元。2000年底,第三產業從業人員700餘人,實現產值3000萬元,創利稅200萬元。社會進步
陳營村陳營村
文教科技建國初,陳營村只有租借三間民房的國小,教師1人,全村700餘人,僅有幾個學生,適齡兒童入學率不足10%。60年代籌資修建16間土坯房作校舍,設5個年級,160名學生。1984年在村東劃出0.7公頃土地,修建磚石結構房屋24間,建成符合國家標準的完全國小,告別了黑屋子、土台子,配齊了桌凳、實驗教具、體育器材、圖書等。1997年,又投資40萬元,對學校進行擴建,新建校舍45間。1998年被評為“市級規範化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全村有50多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大本12名,大專20名。村內建有6間教室的幼稚園,聘請2名專職教師任教,3-6歲幼兒入園率達96%。1995年建起文化大院,1999年投資擴建,配備了桌球、羽毛球、棋類、圖書、鑼鼓、電視、家庭影院等文體娛樂設施。每逢節假日在院內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該村1997年被評為“省級精神文明示範點”。

1968年該村建起村衛生室,有“赤腳醫生”2人,僅有一間房。1994年投資5萬元建起有9間房的村衛生室,實現診斷室、治療室、醫房三室分離,配置消毒鍋、診療床等醫療設備。業務發展到內科、外科、兒科、婦科,不但滿足了本村民眾需要,還吸引周圍村莊民眾來診病。每年該村還請縣人民醫院專家、教授來為村民義診。該村自1964年起倡導計畫生育,幹部、黨團員帶頭實施節育措施。1998年投資10萬餘元建起計畫生育服務室、人口學校,選配計生主任、信息員、宣傳員、隨訪員。為育齡婦女定期免費查體,提供“三期”服務,並為獨生子女每年發放120元的獨生子女費。該村連續10年計畫生育率、晚婚晚育率及統計合格率均達100%,受到市縣表彰。該村計生協會1999年被評為市先進協會。

人民生活建國前,人們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年人均糧食不足7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足30元。建國後,村民生活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糧食30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足200元。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特別隨農業機械化等生產條件的變化,糧食產量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純收入4100元,是1978年20倍,人均年末存款餘額3500元。住房在建國初期為平頂草房,大多3間一院,室內擺設僅為八仙桌、小板凳,做飯燒柴草。而今家家按村規劃建起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室內組合家具、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全村有電視機370餘台,電冰櫃80餘台,各類機車120餘輛,程控電話350餘部,VCD影碟機及家庭影院90餘台套,燃氣灶具300餘台套。1990年建起了敬老院,備齊了圖書、雜誌、電視機、象棋等,定期組織醫務人員為老人們檢查身體,被縣民政局評為“模範敬老院”。

陳營村陳營村
村莊建設

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有兩條街為道溝,平時行人,雨季排水。村民住房為平頂草房,土木結構住房僅10幾座,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建國後,先後填平了道溝,平整了街道。60年代中期以後,“硬包皮”(紅磚瓦坯牆)房逐漸多起來,白灰代替了黃土抹牆,玻璃窗取代了木欞小窗。80年代後,石基磚木結構大量增加,磚混、預製件房逐年增多,布局為統一設計的偏房帶角門,每戶村民獨門大院、占地267平方米。1994年,該村對村莊布局重新設計,投入資金12萬元,調整擴建大街6條,總長3000多米,拆遷農戶15戶。將大街全部硬化改造,安裝了路燈,完善了排水系統。1978年人均住房面積13平方米,到2000年人均住房面積24平方米。社會福利該村集體公共積累不斷增加,除用於公共事業外,撥出專款用於各類福利事業。自1990年起,村民免交“三提”(公積金、公益金、管理費)資金,每年只向國家交納商品糧,費用由村企業經營收入中支出。1992年在本村國小實行獎學金制,凡年終考試得全班第一名成績的學生,免一年學雜費。1~6年級的獨生子女免除學費,對考入中專、大專和大學的學生分別給予500元、1000元和2000元的升學獎勵。1998年一次性投資19.3萬元,為全村193名60歲以上老人投了社會養老保險,解除了老年人後顧之憂。

山東強鎮名村

山東省地大物博,鄉鎮、村屯也很有特色,經濟非常發達,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