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簡介
大陳村自南宋建炎三年(1129),東陽陳道隆、陳道興兄弟倆遷徙義烏龍溪(今大陳)建村至今,已有864年歷史。其子孫繁衍附近36個村莊,龍溪為陳氏子孫聚居中心,故名大陳。清乾隆五十年(1785)屬龍祈鄉十都,民國初屬大陳鄉,1987年撤鄉建大陳鎮。大陳村一直為鄉(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陳村後,有一座海拔不到百米的鳳凰山。形如鳳凰展翅,頭南尾北,飛向大陳村啄食之勢,故名鳳凰山。在鳳凰的尖嘴部,利用地貌,建有一座1進3開間的陳氏祖廟,名靈威廟,廟前左右祭亭,中間戲台,均屬明代建築。廟內供奉大陳村陳氏太祖陳昊一、陳昊二塑像。大陳村以及周圍36個村莊的陳氏子孫,每逢過年過節,都要來朝拜祭祀祖先,尤以每年農曆正月十三、十七兩日,集36村子孫,旌旗簇擁、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執事、儀仗、迎送隊伍數以萬計。
與鳳凰山一脈相連的雞頭山,坐落大陳村東首,形如雞頭,故名。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侵占大陳,以一個排兵力盤踞山頭,築炮樓、修戰壕、布以三層鐵絲網。1944年7月,堅勇大隊中隊長、大陳人陳雄率部一舉攻克雞頭山日偽軍碉堡,全殲一個偽軍中隊,俘偽中隊長以下33人,繳獲機槍1挺,長短槍20餘支。陳雄於同年8月在楂林下橋頭犧牲。村民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在雞頭山日軍炮樓原址,建立革命烈士紀念碑,每逢清明時節,附近各學校、機關團體,前來掃墓者絡繹不絕。
1992年9月22日,當年隨日本侵略軍盤踞大陳雞頭山的佐伯清美,飄洋過海,來到大陳,在寬大為懷的大陳人面前,深感內疚,為補前愆,提出在雞頭山修建中日友好公園。佐伯清美的心愿,得到了義烏市人民政府、大陳鎮人民政府、大陳村民的讚許,並與其簽訂了合資建造大陳中日友好公園的協定書。由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設計的建造方案已就,部分日資也已到位,動工在即。昔日日本侵略軍盤踞地,如今中日人民友好公園--象徵著化干戈為玉帛,中日不再戰的兩國人民的心愿。
交通便捷
大陳村號稱義烏市北大門。沿浙贛鐵路南下,經浦江站南行4公里,就進入村區。村四周均為海拔150~450米的矮山丘陵,在青松、灌木常綠的叢山丘陵之中,東西橫穿碧水湍流的大陳江,把大陳村分隔成南北兩塊。江北稱大陳第一村、第二村,江南稱橋南新村。浙贛鐵路和省道杭金公路在此匯合、交錯:鐵路橋橫跨大陳江,公路橋又跨越鐵路橋和120米寬的大陳江,全長307米,構成火車、汽車、人行橋三層立體交錯,堪稱杭金公路除錢塘江大橋外的第一大橋。大陳火車站通達全國各地,杭金公路連線省內外各大城市;義烏城區與大陳村直通公交班車每日18班次,私營24輛麵包車川流不息地往返於城區與大陳之間,大陳聯託運服務部溝通了全國各大城市的貨物運輸。村內主要街道有全長1560米的鎮中路,街面寬16~46米,兩側均為四至七層的現代建築,商業與服裝工業部分集中於此。1958年前原為浙贛鐵路,鐵路改道後成為義烏城區至大陳的縣級公路。1985年義大公路與浦江鄭家塢接通後,把貫穿大陳村中的路段移至大陳江南岸,鋪澆水泥路面,銜接省道杭金公路。村中路段便成為如今高樓矗立的鎮中路。位於大陳江南北兩岸的江濱南路、江濱北路,依村傍水而築。江兩岸楊柳成蔭,為村民休憩的場所。大陳直街,是原大陳集市老街,也是當今百貨、水果、食品一條街,每逢農曆一、四、七集市,雲集諸暨、義烏、浦江三縣(市)商賈,交流農副特產品,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此外,還有建設中的金山路、湖山路和環鎮路。
農業發展
1965~1968年,大陳掀起農業學大寨、科學種田高潮,採用小株密植、合理施肥、除草治蟲等一系列科學措施後,糧食畝產突破雙千斤大關,達到2267市斤,成為全國聞名的水稻高產區,屢獲縣、省級表彰,招徠全國各地的參觀者,期間年參觀人數達20餘萬人次。大陳除種植水稻外,村民還根據田少地多的特點,善於利用本地自然優勢,靠種桑養蠶致富。從1968年開始種桑養蠶,1984年進入省重點蠶桑鄉行列。到1992年大陳鎮以大陳村為龍頭,全鎮已發展桑園2072畝,產繭1873擔,蠶繭產值達到89.7萬元。大陳村的養蠶戶,通過蠶種、物資、桑苗、技術推廣一體化的優質服務,平均年增收1280元。
服裝發展
1979年秋,大陳村向銀行借貸5000元創辦了義烏市第一家服裝廠--大陳第一服裝廠(後改名大陳標準服裝廠),利用村里婦女勞力,集村裡的老裁縫,自帶家用縫紉機,開始艱難的創業歷程。經過13年的奮鬥,截至1992年底止,全村有中外合資服裝企業2家,鎮、村級集體服裝企業56家,私營服裝企業50家,台聯服裝企業1家,個體服裝企業231家,全村合計有服裝企業340家。各種集體、私營商業、商店75家,個體攤販293家,外出經商者達400餘人。1992年服裝工業產值達到18933.26萬元,上繳國家稅利230萬元,名列義烏市村級之冠。
大陳村的服裝工業,由手工作坊式的生產開始,發展至今,全村已擁有高速平縫機8000餘台,並配備了與此相適應的配套機械;擁有進口、國產電腦繡花機22套;襯衫專用設備370餘套;自備發電機組338套,可供電力4000多千瓦時。每年3~6月份是襯衫生產、銷售旺季,襯衫日輸出量20萬件,相當於全村在冊農業人口(除非農業人口、外來人口外)2600人每人平均日產80件!
村內規模較大的服裝企業有:義烏繡衣廠,工人214人,以生產丹丹牌繡花女襯衣為主,年產值600萬餘元,稅利80萬元;義烏市襯衫四廠,工人278人,年產愛哥、帥男牌襯衫63萬件,年產值650萬元,稅利48萬元;義烏市羽艷襯衫廠,工人224人,以生產真絲服裝為主,年產值500餘萬元;大陳服裝九廠,以生產邁高特男西裝為主,年產西裝5萬套;中外合資浙江凱歌製衣有限公司的富士恤牌男襯衫,暢銷國內外。此外,還有義烏市絲綢製衣廠、台聯製衣廠、天塔服裝廠等,年產值均達數百萬元,成為大陳服裝工業的支柱。
山東省膠南市海青鎮大陳村
地理位置
大陳村位於海青東南沿海,距鎮駐地8公里,南臨日照市兩城鎮王家灘,東臨大場鎮營南頭村,大陳村地理位置距204國道1.5公里,海(青)大(石廟)路從村西通過,交通十分便利,是海青鎮兩個靠海村之一。
村名由來
據傳,明洪武初年,陳氏由江蘇海州盪蘆村遷居至此,立大陳家村。
人口耕地
村域東西2公里,南北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56畝,大陳家村有176戶,570人,除陳姓居民外,還有楊姓、安、張、滕、閆、王、姓居民。
經濟概況
大陳村歷史上以農業為主。舊社會因地少,澇窪、鹽減,生產工具落後,生產方式原始。1949年解放後,該村農業逐年發展,全村幹部民眾苦幹,將原來的澇窪地改造成噸糧田,將500多畝鹽減灘改造成水稻田。水稻是該村的土特產,生產出的大米、糯米因香甜可口,暢銷膠南各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突飛猛進,近幾年,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改過去單一的糧食生產為多種經營並舉,開發了以元蔥生產為主的訂單農業。畜牧養殖、淡海水灘涂養殖也有較大發展。開發灘涂100多畝,用來養殖中華毛蟹和梭子蟹。尚有300多畝灘涂可開發,特種動物養殖戶2戶,年收入可達10萬餘元。2005年,居民人均純收入6112.4元。是膠南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文明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莊建設和精神文明也得到全面發展,1998年,被青島市政府評為“文明村莊”。2005年村黨支部又投資30多萬元硬化大街640米,投資8萬元整修了文化大院,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大陳村先後有近100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有研究生3人,5人成為黨政副處級以上,軍隊營級以上幹部。該村對獨生子女由村集體統一繳納備用金保險。為村民投了合作醫療保險。廣泛開展評選“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和“好媳婦”活動,使村民素質不斷提高。
獲得榮譽
該村先後多次被鎮政府評為“雙文明村莊”、“三個文明建設先進村”和“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1]。
河南省襄城縣山頭店鄉大陳村
大陳村位於河南省襄城縣城東10公里的北汝河畔,居北汝河大陳閘左右兩側,轄大陳、河沿李、靳莊3個自然村,11個村民組,全村1520口人,耕地325.4畝,有黨員51人,村兩委幹部8人。村兩委幹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結合本村實際,發揮本地優勢,沿大陳閘及路道開設了百貨批零部、木材加工廠、農機修配服務部、餐飲服務部、化肥、農藥供應部、農物產品及其他貨物集散場。每年可創收50多萬元。該村原有長毛兔養殖戶16戶,村幹部進行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使他們傳授養殖經驗,提供良種,使長毛兔養殖專業戶達到280多戶,養殖規模達到208萬隻,年產值達300萬元。村幹部還組織剩餘勞動力到外務工,同廣州一些廠家簽訂契約,每年可有300多人外出務工,可帶回150萬元的收入,2003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3100元,比2002年增長18%。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大陳鎮大陳村
大陳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義烏東北部。北與諸暨市、浦江縣相鄰,東靠楂林鎮,南界蘇溪鎮,距城區18公里。村區面積1.5平方公里。轄大陳、安里、後田畈、店門裡4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大陳。1992年有788戶,87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00人,外來打工、經商常住人口3800人。耕地1000餘畝。大陳村服裝工業的率先興起,帶動了相鄰的蘇溪鎮和楂林鎮,並輻射到浦江縣的鄭家塢鎮、白馬鎮和諸暨市的安華鎮以及牌頭地區,形成全國聞名的服裝金三角。大陳村位於該三角地區的中心,堪稱浙東服裝 業中的一枝奇葩,名副其實的服裝村。 大陳村自南宋建炎三年(1129),東陽陳道隆、陳道興兄弟倆遷徙義烏龍溪(今大陳)建村至今,已有864年歷史。其子孫繁衍附近36個村莊,龍溪為陳氏子孫聚居中心,故名大陳。清乾隆五十年(1785)屬龍祈鄉十都,民國初屬大陳鄉,1987年撤鄉建大陳鎮。大陳村一直為鄉(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陳村後,有一座海拔不到百米的鳳凰山。形如鳳凰展翅,頭南尾北,飛向大陳村啄食之勢,故名鳳凰山。在鳳凰的尖嘴部,利用地貌,建有一座1進3開間的陳氏祖廟,名靈威廟,廟前左右祭亭,中間戲台,均屬明代建築。廟內供奉大陳村陳氏太祖陳昊一、陳昊二塑像。大陳村以及周圍36個村莊的陳氏子孫,每逢過年過節,都要來朝拜祭祀祖先,尤以每年農曆正月十三、十七兩日,集36村子孫,旌旗簇擁、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執事、儀仗、迎送隊伍數以萬計。 與鳳凰山一脈相連的雞頭山,坐落大陳村東首,形如雞頭,故名。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侵占大陳,以一個排兵力盤踞山頭,築炮樓、修戰壕、布以三層鐵絲網。1944年7月,堅勇大隊中隊長、大陳人陳雄率部一舉攻克雞頭山日偽軍碉堡,全殲一個偽軍中隊,俘偽中隊長以下33人,繳獲機槍1挺,長短槍20餘支。陳雄於同年8月在楂林下橋頭犧牲。村民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在雞頭山日軍炮樓原址,建立革命烈士紀念碑,每逢清明時節,附近各學校、機關團體,前來掃墓者絡繹不絕。 1992年9月22日,當年隨日本侵略軍盤踞大陳雞頭山的佐伯清美,飄洋過海,來到大陳,在寬大為懷的大陳人面前,深感內疚,為補前愆,提出在雞頭山修建中日友好公園。佐伯清美的心愿,得到了義烏市人民政府、大陳鎮人民政府、大陳村民的讚許,並與其簽訂了合資建造大陳中日友好公園的協定書。由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設計的建造方案已就,部分日資也已到位,動工在即。昔日日本侵略軍盤踞地,如今中日人民友好公園--象徵著化干戈為玉帛,中日不再戰的兩國人民的心愿。 大陳村1979年秋,大陳村向銀行借貸5000元創辦了義烏市第一家服裝廠--大陳第一服裝廠(後改名大陳標準服裝廠),利用村里婦女勞力,集村裡的老裁縫,自帶家用縫紉機,開始艱難的創業歷程。經過13年的奮鬥,截至1992年底止,全村有中外合資服裝企業2家,鎮、村級集體服裝企業56家,私營服裝企業50家,台聯服裝企業1家,個體服裝企業231家,全村合計有服裝企業340家。各種集體、私營商業、商店75家,個體攤販293家,外出經商者達400餘人。1992年服裝工業產值達到18933.26萬元,上繳國家稅利230萬元,名列義烏市村級之冠。 大陳村的服裝工業,由手工作坊式的生產開始,發展至今,全村已擁有高速平縫機8000餘台,並配備了與此相適應的配套機械;擁有進口、國產電腦繡花機22套;襯衫專用設備370餘套;自備發電機組338套,可供電力4000多千瓦時。每年3~6月份是襯衫生產、銷售旺季,襯衫日輸出量20萬件,相當於全村在冊農業人口(除非農業人口、外來人口外)2600人每人平均日產80件! 村內規模較大的服裝企業有:義烏繡衣廠,工人214人,以生產丹丹牌繡花女襯衣為主,年產值600萬餘元,稅利80萬元;義烏市襯衫四廠,工人278人,年產愛哥、帥男牌襯衫63萬件,年產值650萬元,稅利48萬元;義烏市羽艷襯衫廠,工人224人,以生產真絲服裝為主,年產值500餘萬元;大陳服裝九廠,以生產邁高特男西裝為主,年產西裝5萬套;中外合資浙江凱歌製衣有限公司的富士恤牌男襯衫,暢銷國內外。此外,還有義烏市絲綢製衣廠、台聯製衣廠、天塔服裝廠等,年產值均達數百萬元,成為大陳服裝工業的支柱。
河北省定州市楊家莊鄉大陳村
大陳村與小陳村相隔不到1公里。 經濟方面主要以農業和廢品鋼鐵回收為主。 相傳在明朝時期有兩個姐妹分別嫁入不同的村落,小妹嫁入的那個村落改叫小陳村,阿姐嫁入的那個村落改叫大陳村。 區號:0312 郵編:073000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越溪鄉大陳村
大陳村全村136戶,502人,耕地面積419畝,其中水田234畝,山林531畝,養殖塘面積320畝。全村主要以養殖、漁業、海洋運輸為主,村集體年可支配資金10萬元,外出打工或經商的有260餘人,村民收入主要以海塘養殖為主,人均收入為5701元。2007年,通過與市委統戰部的結對幫扶,投入50餘萬資金,發動1500餘人次,硬化道路4.5公里,完成村衛生設施整治、村莊綠化美化和庭院整治。經過一年的整治,大陳村在12月份分別成功的通過了縣級衛生村,縣級文明村,市級環境整治村的驗收。現在的大陳村是道路硬化、公廁潔化、庭院美化、環境綠化、庭院美化、環境綠化、村落特色化。村民們也自覺、自為、主動地向社會主義新型農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