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來歷
1925年,王成美從利津縣王莊遷此,立村名為王成美屋子。1938年,海潮退後,居民增多。後因黃河改道,村南淤積成崖咀,遂改村名為崖咀,後演變成老鴉咀,簡稱老鴉。
基本介紹

鴉新路橫穿老鴉村中部,南可到河口,北到新戶鄉駐地,屬於新戶鄉交通便利村。2000年,全村共有409戶,總人口1301人,均為漢族。人口自然增長率3.5‰。劉、王、李、陳4個姓氏,占全村人口的60%。
194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00元,197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2.7萬元,200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86.9萬元,人均純收入2688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之比為68∶17∶15;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66萬元,全村純收入350萬元。
該村是河口區典型的文明強村。1988年,被林業部授予“全國綠化百強村”。1996年,被中共東營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二五’普法工作先進單位”稱號,被評為“全市十佳文明村”,1997年被評為山東省“安全文明村”。1997~2000年,連續四年被中共東營市委授予“安全文明模範村”稱號。1997年,被山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安全文明村”稱號,村調解委被山東省司法廳授予“山東省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稱號。
經濟發展

該村耕地集中在村西和村東,耕地的集中,為實施大規模農業開發提供了條件。1993年,在鄉政府的組織下,全村動員,大搞3000畝經濟林開發;1994年冬,又實施2000畝樣板園工程,土地統一整平,配套溝渠。此後,糧食產量逐年上升,尤其是1999年以來,該村積極回響農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大力實施良種工程,分別引進中黃7號、德抗961等優質大豆、玉米良種,實行“六統一”,並注重基地建設,至2000年糧食單產已突破千斤,總產糧食65萬公斤。
老鴉村是新戶鄉發展果樹最早的村。1988年發展之初,該村僅有金帥、紅香蕉等幾個有限的品種,面積也只有300畝。到1993年,面積發展到1500畝,增加了喬納金、新紅星、紅富士等十幾個優良新品種。發展蘋果,使一大部分人脫貧並走上致富的道路。1996年,由於各地發展蘋果迅猛,該村進行果品結構調整,引進科學新技術,一部分低質量園改種冬棗,一部分實施蘋果套袋技術,繼續增加農民收入。

第三產業該村第三產業始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當時有供銷社、糧站等。1980年後,開始出現飯店、汽配、修理、日用百貨店。1993年中心路建成後,各種服務業如雨後春筍出現在中心路兩側,從業人員達到700人。該村發展規模最大的是運輸業。1988年,該村村民李俊民藉資購置一部中型客車,開始經營客運,經過10多年的經營,2000年底已擁有4部大型客車,一部小型客車,固定資產達100萬元。1998年,由下崗職工組建水利安裝工程隊,隊伍已達50人。
特色產業

社會進步

人民生活建國前,年人均收入不足30元。建國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1978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純收入150元。200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88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2500元。至2000年底,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輛397輛,機車77輛,程控電話185部,彩色電視機415台。
村莊建設

組織建設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成立第一個基層行政組織,郗元彪任村長。1942年,農救會成立。1952年,村婦聯成立。1955年,老鴉分為永進、前進兩個高級社,劉炳德、李衛青分任社長。1963年分為鴉南、鴉北兩個生產大隊,段亮三、王立群分任大隊長,下設4個生產小隊。1994年合為老鴉村,崔志富任村委主任,王臣泉任副主任,委員姜興海、高福元、劉俊芝、宋連華、李勇,民兵連長李勇,婦女主任劉俊芝。現任婦女主任劉俊芝被國家計生委授予“全國基層計畫生育先進工作者”稱號。1998年,村婦代會被山東省婦聯授予“先進婦代會”稱號。
人物簡介
劉炳德(1911~1973)195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任霑化縣河北鄉鄉長。1955年組織成立老鴉村第一個初級社--永進社,並任社長,後歷任高級社社長、南村支部書記、大隊長、革委會主任。
王成泉1949年生,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組建成立河口第二建築工程公司,並任總經理。至2000年固定資產達到1100萬元,職工800人以上,年繳利稅660萬元。王成泉被評為東營市優秀企業家,被中共東營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多次受到區委、區政府表彰。
林元桂1942年生,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任老鴉村黨支部書記。他擔任支部書記後,立足本村土地多、勞力多的實際,確定了以農為本、富民強村的發展規劃,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推行區域化種植,適度發展規模經營,民眾經濟收入迅速提高,村集體經濟迅速壯大。200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86.9萬元,人均純收入2688元。1997年,林元桂被中共東營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8年被評為市級勞動模範、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優秀調解員等,並多次受到區委、區政府表彰。
大事記

1945年9月,村民李樹元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3年10月,第一屆黨支部成立,李衛青任書記。
1955年,第一所國小建成。
1968年,鴉南、鴉北合為一個村,張其良任村黨支部書記。
1975年,山東省革委會常委楊國夫視察老鴉村。
1984年11月,安裝100千伏變壓器,全村戶戶通電。
1993年7月,投資22萬元,建成占地15畝,可容納300名學生的鄉村花園式國小。
1997年6月,投資15萬元,修建2座水庫,占地50畝,蓄水30萬立方米。
1998年6月,投資15萬元實施自來水工程,村民全部用上自來水。
2000年8月,投資12萬元,安裝自來水淨化設備,全村1301口人吃上淨化水。
山東強鎮名村
山東省地大物博,鄉鎮、村屯也很有特色,經濟非常發達,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