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店村

邢店村

邢店村位於禹城市房寺鎮東北部, 距鎮政府6.9公里。東與十里望回族自治鄉後禚村為鄰,西與大程、樓子王村相連,北與王皮村(回族)接壤,南與鄭牛村交界,隸屬禹城市房寺鎮管轄。全村轄區面積142公頃,其中耕地113公頃,河灘道路占地20公頃,企業占地8公頃。

基本信息

房寺鎮邢店村

概況

相傳明永樂年間,有邢氏、吉氏族人從山西洪洞縣過此而定居,因邢、吉兩姓合開一家馬車店。俗稱“邢吉店”,今稱邢店(現該村邢、吉兩姓已無)。先後由王、李、禚、程、陳、齊、白、高、劉、居、姜、孫、尹、朱、韓、馮、趙各姓遷居本村。其中王姓從高唐縣沙王莊遷來,其他各性均從本市境內遷此而居。該村曾有三棵“唐槐”聞名遐邇(三人合圍粗),於1965年“破四舊”時被毀。

全村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水源充裕。境內盛產小麥、玉米及各類蔬菜。植被面積120公頃,覆蓋率85%。

境內鎮柏油路穿境而過,環村硬化路面1350米。2000年禹城市開通張漢橋--大程過境公車,且南靠316省道(距此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2000年全村共有265戶,總人口104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現有王姓等17個姓氏,均為漢族。

邢店村村貌 邢店村村貌

194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萬元。 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萬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00萬元,人均純收入4500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3∶40∶27。 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200萬元,全村純收入500萬元。

該村是德州市經濟“三十強”村之一。1998年被德州市授予“農村紅旗黨支部”“文明單位”稱號;1999年被德州市授予“計畫生育協會工作示範村”稱號;2000年被山東省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被山東省計畫生育協會授予“計畫生育協會先進村”稱號;被山東省大眾日報社授予“讀報用報模範村”稱號;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基層先進黨組織”稱號。

大事記

清道光年間,該村成立武術學校一處,同期成立私塾學校一處。

1947年,村民白文生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成立中共邢店村第一屆黨支部委員會,白文生任書記。

1962年,成立邢店村農民業餘京劇團,演職員50餘人。

1976年,購買第一台50拖拉機。

1980年,購買第一台農用汽車。

1982年,建變壓室4處,分別安裝50、30、30、30千伏變壓器,全村100%農戶通電。同時,大街上安裝路燈。用電水澆地面積達60%。

1983年,糧食單產首次突破500公斤。

1984年,鄉柏油路首次穿境而過。

1991年,建黨支部、村委會大院,房屋總計9間。

1995年,投資20萬元,修建邢店國小校舍37間。

是年,建5間老年活動室。

1996年,王富勇始建良種豬養殖場。

是年,硬化環村路,過境鄉路拓寬至18米。拆遷房屋35間。

1988年全村達到小康村水平。

1999年,于若木(陳雲夫人)視察邢店村。

是年,山東省人大副主任李文全視察邢店村。

2000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基層先進黨支部”稱號(證書於2001年3月頒發)。

是年,實現電話村。

2012年,邢店村因為新農村合片進程的加速,即將消失...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新中國建立前,年產糧食畝均不足70公斤。1952年全村成立10個互助組,1953年成立1個初級社, 1956年成立高級社,當年打磚井40眼,可澆13公頃土地,糧食年畝產可達150公斤。

1975年,原大程公社在邢店村搞小麥播種改革試點,即由傳統的“兩腿耬”播種改進為“三腿耬”播種。經試驗,畝增小麥100公斤。之後,全面推廣小麥“三腿耬”播種法至今。

1976年, 該村首次引進小麥優良品種“北京8號”,可畝增小麥70公斤,全村總產達到20萬公斤。1982年該村首次引進“魯棉1號”棉花品種,畝增籽棉200公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1983年全村糧食單產500公斤,籽棉單產250公斤。比1978年分別增產300公斤和150公斤。

為進一步提高糧棉生產效益,黨支部充分發揮當地引黃水利資源,全村先後興修溝渠河道6條配套水利工程, 達到旱能澆、澇能排。1995年糧食單產突破1000公斤大關,全村總產糧食達到1500噸。2000年,在穩定糧食產量的基礎上,該村先後發展高溫蔬菜大棚240個, 主要種植櫻桃、西紅柿、洋香瓜、迷你西瓜、以色列彩椒、魯青茄子等高新優良瓜菜品種,每棚收入達1萬多元。2000年第一產業總產值500萬元。

第二產業

1972年邢店村建立第一個集體小型麵粉加工廠,因各種原因一年後停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個體經濟逐步興起。1990年王富勇投資30萬元購進先進麵粉加工設備,對自己原麵粉廠進行改進,達到日處理小麥20噸的中型麵粉廠規模。 1996年8月,王富勇始建養豬場。之後。成立“富勇養殖總公司” 。2000年,他擁有兩個總計存欄4000頭的良種豬養殖場。固定資產總值260萬元, 年純收入30萬元。在他的幫扶帶動下,2000年全村共發展養豬小區6處,建豬舍1200間,年出欄生豬3萬頭,全村養豬純收入200萬元。

建築業

1982年,村民程遠禮始建20門磚窯廠。2000年,他又投資80萬元買斷鎮磚窯廠。兩個窯廠共年產紅磚1000萬塊。1995年,王富紅投資20萬元建水泥預製廠。該村建築業從業人員200餘人,2000年底,全村第二產業實現總產值增加600萬元,利稅80萬元。

第三產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支部為加快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步伐,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條件和緊靠316省道的交通優勢, 相繼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村民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先後建起邢店村商貿一條街、百畝經濟區和糧食、生豬、蔬菜交易市場。該村服務業、運輸業有較快發展,2000年底,共發展個體門市部、批發部、飯店、農機修配、副食加工、建材場、木料、木器加工、屠宰場、油料加工等50多家,村民擁有各種農用車100多輛。第三產業從業人員300餘人,實現總產值400萬元。

特色產業

瘦肉型良種豬養殖為該村的特色產業。1996年王富勇養豬場先後從北京購進8頭美系杜洛克,從山東農科院購進10頭英系大約克,從青島購進20頭丹系長白,從聊城購進15頭美系漢普夏總計4個世界名牌優良豬種, 與當地母豬雜交進行自繁自育,成品豬瘦肉率達到60%以上。其產品運銷內蒙、廣東、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該場聘請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學院和山東獸醫協會的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同時掛靠北京肉聯五廠等企業聯手共創名牌產品。王富勇的科學養豬法受到廣大飼養戶的讚譽,全國各地紛紛來信索取科學飼養方法,他每年無償回復此類信函300多件。19 98年中央電視台“金土地”欄目曾來該場採訪,並向全國作專題報導。全村每年出欄良種豬3萬餘頭。養豬純收入達到200萬元以上。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建國前民眾文化科技落後,學齡前兒童入學率占30%。建國後逐步改善辦學條件。1995年投資20萬元重建國小校舍37間,並達到校舍、課桌凳、操場、院牆、大門、 廁所六配套。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先後有30多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大本5名,研究生1名。1962年成立農民業餘劇團,經常到外地演出,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幾年後自行解散)。1980年。成立了邢店村高蹺隊、文藝演出隊,之後多次參加禹城市文藝調演並分別獲獎。該村自1997年至今,每年組織村民開展評選好媳婦、好婆婆、十星級文明戶活動,多次被授予市級以上“文明單位”和“精神文明先進村”等稱號。為發展農業科學技術,村里設有科技欄、讀報欄。1998年該村成立養豬協會(王富勇任會長)和蔬菜種植協會(陳義祥任會長)。協會吸收養豬、種菜能手總計50多名。分別於每星期六晚集中學習交流養豬種菜技術。1998年被禹城市評為“科技興農示範村”。1999年9月被山東省科協授予“先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稱號。

人民生活

建國前,大多數村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年人均糧5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30元。 建國後,村民生活不斷提高,1956年人均糧食200公斤,人均純收入60元。 1978年人均純收入200多元。1980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人民生活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純收入4500元,人均年存款餘額3000元。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農用車110輛,各種摩托52輛,程控電話205部,手機19部;彩色電視機160餘台。

村莊建設

建國前,村莊街道窄小零亂,村民住房矮小破舊,民房多為土木結構,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 建國後,居住條件逐步改善,1978年人均居住面積15平方米。 2000年底,人均居住面積達40平方米。1996年村內硬化三條街道達1350米。2000年村內南北形成商貿一條街,長達2000多米,並鼓勵村民在商貿街兩側建標準房,搞個體民營項目。

集體福利

1968~1972年該村實現衛生合作醫療制度。村里設衛生室和“赤腳醫生”,村民吃藥免費, 年人均50元左右。人民公社時期,對五保戶每年照顧360斤糧食,對貧困學生,由集體幫扶部分資金。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對村內單身家庭和五保戶規定每戶照顧200元。對70歲以上老人和現役軍屬分別免交本人提留款項。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7年白文生加入中區共產黨,他是邢店村第一名中共黨員。1949年, 全村有8名青年參軍參戰,30多名民工參加了濰縣、淮海、濟南戰役的支前任務。 1950年成立第一屆中共邢店村支部委員會,白文生任書記,共有黨員8人。1959年,李長興任黨支部書記。1962年成立十里望公社邢店管區,李長興任邢店總支書記,兼任該村支部書記。1985年姜明祥任黨支部書記。1994年李長興任黨支部書記。1998年王富勇任黨支部書記。2000年全村黨員43名。多年來,黨支部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多次被評為德州市、禹城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和文明單位。1999年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0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基層先進黨組織”稱號。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47年成立邢店村農民協會,王富春任會長。之後,相繼建立村農救會、自衛隊、青救會、婦救會組織。1955年建立邢店村農業高級社,白振山任社長。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設立邢店村生產大隊,李長興任大隊長,下設四個生產隊。1968年成立邢店大隊革委會,陳懷銀任革委會主任。1984年建立邢店村村民委員會,委員多名,姜明祥任村委會主任。1985年陳義華任村委會主任。2000年邢店村村民委員會由陳義華、 白興隆、王富傑、李長新、程遠禮5人組成,陳義華任主任,白興隆任文書。多年來,村委會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基層行政作用,先後多次被授予市級以上“科技示範先進村” “畜牧生產先進單位” “蔬菜生產先進單位”“農副產業運銷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人物簡介

白文生

(1916~1997) 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組織青年參軍、參戰,組織民工參加解放戰爭的支前工作。1950年組織建立中共邢店村第一屆黨支部委員會,任支部書記。他先後組織建立邢店村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歷任村支部書記、邢店鄉指導員等職務。1997年病故。

李長興

1931年生,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任邢店村黨支部書記。先後歷任該村大隊長、 民兵連長、黨支部書記、邢店管區總支書記等職務。1998年3月,他舉薦王富勇任村黨支部書記,自己退居二線,赴任原大程鄉敬老院院長。同年,該院被山東省民政廳授予“模範敬老院”稱號。2000年被德州市民政局授予“模範敬老院”和“模範敬老院院長”稱號。

王富勇

1964年5月生。 1982年高中畢業後承包了邢店村六隊“50型”拖拉機搞運輸行業。1987年始建小型麵粉加工廠。1990年投資30萬元購進先進小麥加工設備,達到日加工小麥20噸中型麵粉廠規模。 1996年8月始建養豬場。2000年,他擁有一個麵粉廠, 兩個總計存欄4000頭的養豬場,兩個高溫蔬菜大棚,固定資產總值300萬元,年純收入30萬元。199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任邢店村黨文部書記。他帶領該村村民走以養豬、種大棚蔬菜為主導產業的強村富民路子。他利用自己的養豬優勢條件,幫扶帶動全村發展養豬小區6處,建豬舍1200間,年出欄生豬3萬頭。2000年全村養豬純收入達到200萬元。他帶領全村建高溫蔬菜大棚240個。他從外地引進蔬菜優良品種和種植技術, 實行“三種三收”模式,每棚年收入1萬多元。他帶領支部一班人規劃建設邢店村商貿一條街、百畝經濟園區和生豬、糧食、蔬菜交易市場工程。為全村經商業戶大力發展個體民營經濟創造了優質的服務環境。

他上任黨支部書記以來,不吃請,不收禮,不要村幹部工資,不報銷辦公費、招待費。 每年還從自己的企業收入中支付4000多元的路燈用電照明費。他把每年約5萬元的豬場豬糞全部無償供給本村的種菜戶使用。他為村里修學校、老年活動室、打井修路等公益事業捐款達8萬多元。

他自費1.5萬元為全村每戶訂閱《農村大眾報》 《山東科技報》《山東法制報》等,鼓勵村民學科技、學法律,走強村富民之路。

他義務照顧該村8位孤寡老人,全面負責他們的衣食住行。目前,已去世4位,還有4位老人們仍在他的照料下安度晚年。 逢年過節,他自費給鎮敬老院送生活物品,每次達1000多元。2000年他一次拿出3000元為28名鎮敬老院院民每人添置一件新衣服。另外拿出3000元幫扶本村的貧困學生。自1990年至今,他先後為社會各界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30多萬元。他先後被授予德州市優秀共產黨員、十大傑出青年、十佳科技致富標兵、勞動模範、十佳人民好公僕等榮譽稱號。1998年被選舉為共青團山東省委候補委員。

山東強鎮名村

山東省地大物博,鄉鎮、村屯也很有特色,經濟非常發達,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