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來歷
清朝道光年間(約公元1835年),因島上海藻、魚蝦較為豐富,鄰近和逃荒而至的貧苦農民便在島上定居下來,島上風景秀美,水產資源豐富,取名岱嶼島(水中仙島之意)。1925年(民國十四年),島上漁民捕獲一條罕見的大鯊魚,為祈求以後魚蝦豐收,隨將村名岱嶼島改為諧音大魚島。
基本介紹

境內交通便利,青石、煙石、濰石三條國屬公路交匯於此,距威海港、威海機場35公里,距煙臺機場110公里,水、陸、空交通便捷,是發展經濟、對外開放的黃金地段。2000年,全村共有2524戶,總人口666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6‰,現有張、宋、王、李、許、邱、趙等116個姓氏。
195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6萬元,1978年為470萬元,2000年為5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6∶42∶12。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9億元,全村人均收入5600元。
該村為全國百強村之一,1992年5月,國家農業部、體改委、統計局等5個部門對全國產值過5000萬元的367個自然村進行了經濟指標排序,大魚島村利稅總額位列第三名,銷售收入位列第十三名,社會總產值位列第二十一名。1977年3月、1979年12月分別被國家農業部、國務院授予“全國漁業先進單位”稱號;1991年6月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省級先進黨支部”稱號;1992年9月、1993年1月分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山東省村級建設明星村”“省級文明單位”稱號;1991年2月、1995年1月分別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省級文明單位”“文明村”稱號;1996年1月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稱號;1997年6月被山東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0年11月被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授予“全省科普先進村”稱號。
經濟發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確立“專業承包、聯繫純益計酬”的生產責任制,加快了大魚島漁業的發展進程。到1984年,水產品總產量達17073噸,總產值1260萬元,純收入583萬元,人均收入達755元。1985年,大魚島漁業綜合公司成立後,制定了《大魚島漁業綜合公司經營管理規章制度》,企業生產經營秩序井然,經濟得以長足發展。1990年總產值突破億元,1993年總產值突破2億元,1995年突破3億元,1996年突破4億元,2000年突破5億元大關。2000年,大魚島漁業方面已形成國際國內漁場同時作業,有三條大型魷魚釣船常年作業在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合計5300馬力;國內漁場有50艘270-450HP的捕撈漁船常年作業,合計2萬餘馬力。是年,大魚島集團有限公司固定資產3億元,總收入5.1億元,純收入1.2億元,人均收入5800元。

建築業:1985年,投資500萬元建立了大魚島建築公司,現為國家建築行業三級企業。2000年底,從業人員300人,實現總產值1500萬元,創利稅650萬元。
第三產業1955年,建立了大魚島供銷社之後,先後建立了麵粉坊、掛麵坊,取得較微薄的經濟收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村黨總支為加快集體經濟的發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1981年建立集吃、宿、娛樂一體化的大魚島飯店,1990年投資500萬元對飯店進行了擴建和裝修;1993年,投資1500萬元修建了一座三星級標準的大魚島賓館;1999年,投資200萬元建立大魚島超市。
特色產業特種動物養殖業:2000年,大魚島黨委針對市場需求,投資700萬元在鄰村征地建立了一座主要飼養狐狸和水貂的養殖場,是年底,飼養狐狸2500隻,水貂22000隻,年創利稅150萬元以上,並被評為“全國毛皮皮張示範場”。
社會進步

1970年,投資5萬元建立了大魚島村幼稚園,1975年,投資20萬元,擴建改造。1990年投資500萬元,建立了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的全國村級一流的兒童樂園。到2000年,又先後投資300餘萬元,配置了微機室、語音室及室內、外大型兒童娛樂器械。成為省級示範幼稚園。1956年11月成立大魚島村業餘文藝宣傳隊。1958年,自編自演的舞蹈《海帶豐收舞》獲得全省第一名,後赴中南海為中央領導演出,主要成員受到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70年投資10萬元建立青年之家,1980年擴建改造。1999年投資500萬元成立了大魚島文化活動中心,內設青少年文化宮、青年之家、婦女之家、圖書館等多種設施。2000年大魚島村被評為“山東省科普先進村”。
人民生活建國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40元。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6年人均收入137元,1978年人均收入217元,1985年人均收入1408元,2000年人均收入達5800元。全村擁有機車2000餘輛,其它機動車200餘輛,程控電話2000餘部,彩電3000餘台,全部實現閉路化。
村莊建設

建國後,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福利逐步提高。70年代始,幼稚園免費入園,小學生免交書費、學費。80年代始,村民用上自來水。自60年代以來,對男60周歲、女50周歲實行了養老退休制度。目前,平均每年向退休村民發放退休金1000萬元以上。對沒有參加集體工作年齡超過60周歲的村民,村內為其發放平均每人每年800餘元生活補助。
1958年,建立了村衛生室;1968年投資20萬元建立了村衛生所;1992年投資120萬元建立了大魚島職工醫院,醫院設放射、B超、生化等多個治療室,門診室7個,被省、市計生委和衛生部門多次授予“先進衛生單位”稱號。
組織建設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5年石島解放後,大魚島村隸屬於石島特區第一區,首先成立了各救會和民兵自衛團,又成立了下屬組織漁救會、青救會、婦救會。1956年成立高級漁業合作社,原所福任社長。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大魚島村隸屬石島人民公社第九管理區,次年改稱大魚島水產管理區。1961年11月,石島人民公社大魚島大隊成立,原所福任大隊長。1967年,建立大魚島大隊革命委員會,畢可友任主任。1976年,建立大魚島大隊管理委員會,李用華任大隊長。1984年建立大魚島村民委員會,李用華任主任。2000年,大魚島村村民委員會由6人組成。1987年以來,先後12次被評為“威海市模範村委會”,先後5次被評為“山東省模範村委會”。
人物簡介

陳玉華(1943.4~1999.7)197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任大魚島遠洋隊黨支部副書記;1976~1982年任大魚島黨總支委員、造船廠黨支部書記;1983~1984年任大魚島黨總支副書記;1985年任大魚島黨總支書記、漁業綜合公司總經理;1994~1999年7月任大魚島漁業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大魚島村委會主任。在任期間,積極發展集體經濟,把大魚島一個村辦漁業集體發展成為年產值4億元,純收入8000餘萬元的國家大型一檔鄉鎮企業集團。1989年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先進水產工作者”,被山東省水產局授予“山東省水產優秀企業家”稱號。1990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1991~1996年連續6年被威海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4年4月~1999年7月當選為威海市人大委員會常委,1999年7月病故。
畢可友1927年3月1日生,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了解放戰爭和韓戰,歷任班長、排長、副連職教導員,1959年底退伍回鄉。1964~1966年任大魚島大隊黨支部副書記;1967~1969年任大魚島革委會主任;1970年任大魚島黨總支書記;1976年12月~1978年5月任榮成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85年大魚島漁業綜合公司成立後退居二線,任副書記。1989年退休。1979年,大魚島以其經濟的持續發展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漁業先進單位,該同志做為全國漁業先進單位代表赴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表彰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78年,被山東省委授予“模範共產黨員”稱號。1983~1987年當選煙臺地區人大委員會常委。1988~1991年當選山東省人大代表。
山東強鎮名村
山東省地大物博,鄉鎮、村屯也很有特色,經濟非常發達,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