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況
鄉內公路縱橫,河道成網,105國道、省道東豐線穿區而過,距濟寧機場僅40分鐘路程,正在建設的濟徐高速和規劃建設的環省高速在境內交叉而過,交通、通訊事業跨入市縣先進行列。
全鄉種植大蒜、圓蔥6萬餘畝,年產蒜苔2萬餘噸,商品蒜8萬餘噸。化雨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適量,加上實行了標準化種植,生產的大蒜個大皮白、辣味適中、營養豐富,質量一直處於全國領先水平,享有“中國大蒜第一鄉”之美名。化雨不僅盛產大蒜,而且擁有2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蔬菜和食用菌已經成為後續主導產業。
化雨擁有工業企業76家,形成了以電器、新型建材、紡織、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五大產業體系。兩處專業批發市場年經銷大蒜20萬噸,四家自營進出口企業年創匯1000多萬美元。雄厚的工業基礎、健全的市場體系、良好的服務環境、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促進了民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化雨人素涵孔孟之遺風。勤勞善良、崇尚信義、民風淳樸,化雨社會穩定,政治安定,是您投資的福地、創業的樂園。
2006年全鄉GDP達到5.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80元,是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16倍。
歷史沿革
化雨鄉地處金鄉縣、魚台縣、單縣三縣結合部,轄47個行政村,4.6萬人,總面積74.6平方公里。 化雨鄉原名“乾魚頭”,據傳,古時築寨挖出一魚頭骨而得名,後簡稱“幹頭”。
清末捻軍攻占“幹頭”後,天落大雨,捻軍忌諱“幹頭”字意,又因地方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適宜、土壤肥沃,遂取《孟子·盡心上》:“有如時春風雨化之者”中“化雨”二字,改名“化雨寨”,後稱化雨集。
農業經濟
化雨鄉是農業大鄉,主要農作物有大蒜、玉米、棉花等。近年來化雨鄉大蒜屢獲豐收,由於化雨鄉土壤肥沃,民勤地豐,所產的大蒜個大、品質好,在第一屆和第二屆“金鄉縣大蒜王評選”活動中,化雨鄉農民獲得“大蒜王”稱號。化雨鄉耿樓、孫莊利用優勢條件,大力發展甘藍種植。耿樓、孫莊種植的甘藍個頭均勻、外觀翠綠鮮亮、口感好、無污染,是真正的綠色無公害產品。
化雨鄉南馬辣椒生產基地,位於化雨以南金張公路兩側,以南馬村為中心輻射西南、化雨、孟堂三個管區,總面積達1萬餘畝。該基地範圍內廣大農民有多年的蔬菜種植基礎,自今年立項建設以來,統一規劃建設,統一種植技術標準,並建設南馬蔬菜市場一處,統一銷售,該項目畝產值達到3000元,項目總收益3000萬元。
趙寨村楊金東豬場建於2005年7月,占地6.5畝,擁有封閉式母豬舍10間,高標準育成豬舍15間,種豬舍1間,飼料廠房、倉庫、藥房、消毒室5間,辦公室、宿舍2間,運輸車輛一部,飼料加工設備一套,總投資20餘萬元。現有技術人員1名,飼養人員3名。現存欄600頭,年出欄1200頭,年獲利潤10多萬元。
化雨鄉萬隻羊養殖小區位於該鄉的西南管區,主要以耿樓、孫莊等五個行政村組成。該小區飼養小尾寒羊已達萬隻以上,人均增收近千元。為加快養羊業的發展,耿樓、孫莊等行政村正打算建一處綜合養殖場,種植1000多畝的優質牧草,以鼓勵引導村民,變散養為進場規模養殖,走規範化、科學化發展的路子。
化雨鄉徐莊大棚辣椒生產基地占地面積6000餘畝,以徐莊村為中心,輻射周圍郭口、胡莊、周寺、北蘇等村,建有大拱棚8100餘棟,主要種植作物為辣椒、芹菜等反季節蔬菜,項目自年初立項建設以來,現已建成投入生產,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畝產值可達8000餘元,項目總收益可達三仟萬元。
工業經濟
化雨鄉是金鄉縣的工業強鄉。全鄉形成大蒜加工、棉花加工、冷藏保鮮等幾大主導產業。目前,全鄉個體工商戶達1986戶,民營企業163戶,從業人員1.6萬人,營業收入6.5億元,擁有2個自營進出口企業,年出口創匯1200萬美元。化雨鄉有淳集、馮海兩大經濟園區,淳集經濟園區以淳集為“龍頭”,位於縣城東南5公里處,南沿金張線至鄉政府駐地5公里,東沿豐線到馮海經濟園區7公里。馮海經濟園區位於縣城東南10公里,省道東豐線縱穿東西經濟園區。兩大經濟園區以築剿引鳳、廣納賢才為辦區宗旨,堅持“大招商、大開放、大投入、大發展”的四大戰略,面向國內外各大企業招項目,面向各大高校和各科研究院所引成果,走出一條靠產業帶動小城鎮發展的路子。截止目前,兩經濟園區內現有企業76家,營業收入達5.1億元。在建中的山東緡翱蒜製品有限公司是由澳大利亞飛馬財務集團與濟寧綠谷沁食品有限公司聯合投資興建的,占地9.6公頃,固定資產投資為2907萬美元,預計投產後年可實現產值3.4億元,可出口創匯2800萬美元。
化雨鄉是中國大蒜第一鄉,是以棉花、大蒜、洋蔥、蔬菜間作的最早生產基地,位於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交界之處,隸屬“中華蒜都”山東金鄉。東臨風光秀麗的微山湖,西臨牡丹之鄉菏澤、八百里水泊梁山,北靠孔孟之鄉曲阜,南接交通重地徐州、商丘,交通方便,地勢優越。
位此的孫衡冷庫是一家集收購、加工、保鮮、冷藏、代購、代銷為一體的私營企業。居化雨鄉、肖雲鎮有冷庫和加工廠各一處,庫洞5個,儲存量1500噸,加工車間3200平方米,年加工銷售能力2萬噸。
發展環境
化雨鄉駐地環境優美,商貿繁榮,基礎設施齊全。鄉鎮規劃以“規劃好、機制活、發展快、實力強、管理優、功能全、環境美”為理念,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化雨鄉政府工作高效務實、領導班子團結有力、為民廉潔公正,確保了良好的行政環境;化雨鄉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社會治安良好,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確保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投資環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2437 |
男 | 21449 |
女 | 20988 |
家庭戶戶數 | 11393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2388 |
家庭戶男 | 21408 |
家庭戶女 | 20980 |
0-14歲(總) | 10378 |
0-14歲男 | 5596 |
0-14歲女 | 4782 |
15-64歲(總) | 28425 |
15-64歲男 | 14283 |
15-64歲女 | 14142 |
65歲及以上(總) | 3634 |
65歲及以上男 | 1570 |
65歲及以上女 | 206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1904 |
下轄村
化北村 | 化南村 | 蘇坑村 | 張大樓村 |
李院村 | 徐莊村 | 李申村 | 郭口村 |
李官村 | 南劉莊村 | 西孫莊村 | 耿莊村 |
南馬樓村 | 南蘇莊村 | 西孟村 | 東馬廟村 |
中孟村 | 東孟村 | 大周集村 | 劉堂村 |
淳集村 | 北張莊村 | 曹廟村 | 北馬樓村 |
周花樓村 | 東姜樓村 | 東劉村 | 吳海村 |
包莊村 | 丁樓村 | 周寺村 | 北蘇莊村 |
財貿周樓村 | 胡小樓村 | 李堂村 | 馮海村 |
前白崗村 | 後白崗村 | 袁集村 | 河西李樓村 |
王樓村 | 牌坊莊村 | 尋大樓村 | 唐樓村 |
早立章村 | 趙寨村 | 周莊村 |
社會進步
2008年,化雨鄉黨委、政府,大力發揚負重奮進、跨越發展精神,全方位、大力度學習蘇北精神,把發展做為擺脫困境的根本出路,強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一些大事、硬事、難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2008年1至6月份,全鄉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1.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完成156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完成3842萬元,外貿出口完成112萬美元,實際引進縣外國內資金3620萬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511萬元;2008年計畫修建鄉村道路32公里,現已完成16.3公里;全鄉46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超過90%;“平安化雨”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未發生一起上市到省進京的集體訪和越級訪事件。
環境建設事關全鄉經濟發展的大局。化雨鄉黨委、政府把鄉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全鄉經濟發展的建設平台,全力抓緊抓好。已拆除省道東豐線,縣道金張線沿線化雨段兩側各類違章棚廈3957間,總長度18公里,拆除面積13.8萬平方米,並且對省道東豐線沿線進行了高標準規劃設計,統一標準建設。淳集市場投資200餘萬元,整修房屋牆體2.1萬平方米,復新房頂1.2萬平方米,硬化路面2.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58盞,其他一些配套建設也正在緊張施工之中。
文明創建
一、搞好農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自生產責任制以來,農田基礎設施受到很大的破壞,農民為了增加耕地面積,許多台田溝、排水溝、灌溉用水渠被剷平。夏秋兩季雨水量大時,常造成澇災。許多棉花、蔬菜等作物被淹死。本著旱澇並防的原則對原有溝渠修復、加固、疏通。
二、搞好村莊規劃和實施工作。要做好村莊規劃,並開始實施。動員民眾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將農村文明一條街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從一條街抓起,從整治環境衛生入手,把街道建成文明衛生示範街,法律政策宣傳街,科技文化傳播街,然後,再逐步向其它街巷農戶和整個村莊延伸,最後達到綠化、硬化、淨化、美化、亮化“五化”建設的標準。
三、改善村民的吃水問題。該鄉地處黃泛平源,淺層地下水水質較差,礦化度較高,村民牙病較多,為確保村民吃水問題,積極協調各方面工作,保證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5%。
四、改善村民的生活習慣,實行“一池三改”。積極推進“清潔生態家園建設”,組織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切實抓好“一池三改”工作。
五、搞好中低產田的土地整理工作。以前土地鹽鹼化較為嚴重,土地質量有了較大改善,但還必須對中低產田進行土地整理工作,積極向上級土地管理機關爭取資金進行土地整理,提高土地產出率。
招商引資
一是園區帶動戰略。是以鄉黨委、政府根據形式的發展,規劃的一處集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煤電化工、養殖、科教文化、商貿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經濟園區。園區西起淳集、東至李樓橋、南至李關村、北至花樓村,面積2平方公里。結合鄉村整體規劃,合理調整園區空間和產業布局,搞好園區內以道路為主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完善區內水、電、通訊等網路,真正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化雨經濟建設的龍頭、體制創新的示範和對外開放的視窗。
二是基地推動戰略。是以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為目標,按照規範化生產、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的要求,規劃建設大蒜、棉花、畜牧和瓜菜“四大”基地,以推進全鄉農業產業化進程,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三是外力拉動戰略。是把招商引資作為實現全鄉經濟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和培養新型的招商引資隊伍,創新招商方式,最佳化開放環境,爭取引進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項目落戶化雨。
利用節會招商、以企招商、網路招商等方式,加強與東部沿海、長江三角洲及境外發達地區的聯繫,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工作。
結合淳集、馮海、南馬三大市場經濟區內已有的機電、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產業優勢,進行“高科技、外向型”大項目招商。
認真落實優惠政策,強化服務方式,促進建成投產企業做大做強,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環,提升企業的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貿易出口量增加。
進一步豐富信息渠道,加強信息收集、整理、利用,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樹立化雨鄉招商引資良好外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