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起

郭榮起

郭榮起,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曲藝家協會理事,天津市相聲藝術研究會顧問。

基本信息

個人概況

郭榮起郭榮起
1928年拜師學藝,一九五三年加入天津廣播曲藝團,一九五八年轉入天津市曲藝團,一九六六年因身體狀態退休。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曲藝家協會理事、天津市相聲藝術研究會顧問、天津市藝術家企業家聯誼會理事。1999年2月18日凌晨,在天津逝世。享年82歲。
郭三元8歲隨父郭瑞林學藝,11歲拜馬德祿為師,隨後在天津瀋陽錦州等地演出。1940年到北京入啟明茶社。抗戰勝利後在京、津先後與劉寶瑞王長友羅榮壽於俊波等合作。1953年天津成立廣播曲藝團,他和朱相臣同時加入。1958年轉入天津市曲藝團。1962年任天津曲藝團少年培訓班教師,同時兼演出。
其父郭瑞林系三十年代著名相聲演員,“活路”很寬。郭榮起從小經歷坎坷。由於四歲喪母,父親常年在外,從小寄養在天津外祖父家。九歲起就賣糖、拉水、打小工,過早嘗到生活的辛酸。此時父親讓他隨師叔李瑞豐學說相聲,但卻被看成不是從藝的材料。11月時父親從東北回津看其學藝未成,心中惱恨,隨又回東北。臨走時送他到南市聯興茶莊拜馬德祿為師,從此開始學藝的生涯。馬德祿親口傳授他《夸住宅》《撿娃娃》《鈴鐺譜》幾段正活,也教了幾段單口《古董王》等。但不久就故去了。師傅故去,父親又不在身邊,藝術上剛剛開竅的郭榮起孑然一身、沒有著落。有山靠山沒山獨立,年幼的他下決心要爭口氣學出來。當時聯興茶社雲集著李潔塵馮子玉馬桂元李德林(後改名李壽增)、馬三立劉寶瑞趙佩茹等有名氣的演員,處在這樣環境中的郭榮起暗暗地和他們學起來。每天早早到場系掃地、打水等徒弟活都乾,開場後逢場必聽記在心裡,散場回到家就在腦中把活順好記牢。如此堅持下去,背會了貫口活里的趟子。同時虛心求教同行,趟過齊腰的雨水給師哥送月錢,用自己節省的錢接濟別人,由此同行師兄弟對他有求必教。平時有空就遛大街、逛小巷,揣摸各種買賣人的音容笑貌和心理活動,還去山東館吃大眾菜和跑堂的夥計學說山東話。如此這樣學了二年,學會了三、四十段對口活,十幾段單口笑話打開了活路,表演日益長進。十四、五歲出師展轉各地演出跑遍大半箇中國。曾多次赴瀋陽、錦州等地演出,活躍於京津兩地,並先後隨白雲鵬先生兩次南下到上海南京等地。郭榮起打定主意,不受當時社會不良習氣作風的影響,潔身自愛、自強不息,不斷探索藝術的奧秘。吸取長輩、同輩的長處。李少清擅長倒口活,馬桂元的對口活嘴皮兒費話少、高桂清講究貫口活的氣口功夫掌握尺寸適度、馬德祿、張壽臣在單口活中善於刻劃人物,郭榮起都一一仿效學習,集於一身,繼承傳統相聲表演技藝方法,把帥、快、賣、怪四字要訣在長期演出實踐中富於新意,逐漸形成自己獨樹一枝的表演風格。二十三歲時就有了聲望,成了享譽京、津兩地的著名相聲演員。

個人經歷

郭榮起郭榮起
郭榮起於一九四零年進入北京啟明茶社成了台柱子、演壓軸攢底活,四五年到天津演出於“大觀園”、“小梨園”、“群英”等曲藝場所。先後與著名的相聲藝人劉寶瑞、王長友、羅榮壽、於俊波等人合作。並在幾家電台播音。迫於當時社會壓力每天疲於奔命。下了園子日場就去電台播音,晚上又是去園子頂場,下了晚場11點多又要趕電台12點廣告節目。累得搭檔朱相臣哭著求他說“師叔您不要命了?”但不如此就要丟飯碗,甚至會招來橫禍。如此繁重的演出使他身體每況愈下,終於在48年患了肺結核吐了血,不得不離開舞台治病養身。

解放後給郭榮起又一新生,自五三年加入廣播曲藝團,五八年轉入天津市曲藝團,他除演出於劇場、電台,在團內還兼職教學工作培養下一代,把自己一生磨鍊出來的藝術經驗傳授給他們,使相聲藝術後繼有人、推陳出新、發揚光大。他不僅演出而且創作改編整理不少相聲作品。經常演出的說逗節目有學唱節目等,並能演出單口相聲《扛刀子》《古董王》《掄弦子》《怯進京》以及三人相聲《扒馬褂》。在他一生藝術生涯里能表演上百段,其中精品段子二十多段。

一九六六年因身體狀況退休,但他離不開相聲藝術,“相聲”就是他的第二生命。十年動亂使他心痛,改革開放又使他精神百倍。雖然年逾花甲,體力不佳還應邀在電台、電視台演出錄像,給文化館學員輔導,赴山東講學。同時抓緊自己有生之年整理自己表演節目腳本及表演經驗,請人代筆編寫文章。除一些相聲段子在《天律演唱》上刊載。撰寫的《我的學藝經過》、《談相聲表演的‘帥、快、賣、怪’》發表於《天津文史資料》、《中國曲藝論集》,獲得專業人員好評,受到香港、日本有關人士的關注,曾登門拜訪學習。郭榮起坎坷—生是他和中國相聲藝術同呼吸共命運。他有著強烈的事業心,為弘揚我國的傳統藝術而奮強不息。

作品列表

1、說逗節目:《打牌論》、《拉洋片》、《學評戲》、《交租子》、《繞口令》、《豆腐房》
2、單口相聲《槓刀子》、《怯跟班》、《古董王》以群口相聲《扒馬褂》
3、創作的相聲:《小飛車》、《大菸斗》、《當好營業員》,《學墜子》,《學梆子》,《怯拉車》,《當行論》

節目介紹

《打牌論》是郭榮起獨特的表演節目。這段相聲是在傳統節目《賭論》基礎上改編而成。他在日常生活中分析、揣摸各種人物的心理有共實際生活的來源。由於年幼時家境貧寒沒上過學,改編加工都是在腦子裡逐字逐句斟酌而成。從1937年到1942年曆時五年,在演出過程中不斷改進,使他表演這段相聲達到爐火純青。自四十年代就常演不衰,由此得藝名“郭三元”,至解放後五十年代也受觀眾喜愛。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電台、電視台不斷播放,家喻戶曉。在《繞口令》的表演中亦是動之以情,效之以力,句頭準確、乾淨利落,聲色暴動,把一個說大話無學無術的人表演得活靈活現。《夜行記》中騎快車的人,《婚姻與迷信》中各類市民,《當好營業員》中兩種不同服務態度的營業員經他的表演都各具特色。

表演特長

郭榮起表演相聲以逗哏為主,擅長“倒口”。活路寬廣,說、學、逗、唱四功俱佳。他的表演穩中暴脆、朴中見巧。“穩中暴”就是要有脆包袱,穩住了有暴脆。不是一上來就暴,常是鋪平墊穩之後再甩出包袱,從穩中見效果,從穩中見功夫。他“穩中暴”的表演風格頗為觀眾喜愛,更為同行所推崇。他的相聲表演不俗、不貪、不吵、不鬧,沉穩中見詼諧,颱風莊重大方,包袱火暴。善於刻劃人物是他表演的又一顯著特點,他擅長於學各行各業各地方言土語;各種人的特點一經他學就描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裝誰象誰;摹擬戲曲唱腔形神並重;且善於運用倒口及方言表演,自然和諧、流利自如、能很好地和包袱結合表現人物的心裡活動。擅演曲目有《打牌論》、《婚姻與迷信》、《繞口令》等。

相聲演員

相聲是中國戲曲曲藝之一。按演員人數,其形式分為單口對口群口等,以說、學、逗、唱為其主要表現手段,通過幽默、滑稽的言語和表演引人發笑。說學逗唱是相聲演員的四大基本功。
白全福
班德貴
曹雲金
常寶豐
常寶華
常寶堃
常寶霖
常寶慶
常寶霆
常貴德
常貴田
常連安
陳璐
陳冠義
陳寒柏
陳軍
陳雨亭
崔征
大兵
戴志誠
丁廣泉
恩子
范振鈺
范志強
馮寶華
馮超[相聲演員]
馮鞏
高德明
高峰[相聲演員]
高鳳山
高笑林
高英培
高玉慶
耿寶林
耿伯春
郭德綱
郭培鑫
郭啟儒
郭全寶
郭榮啟
郭榮起
韓雲飛
韓子康
何雲偉
侯寶林
侯長喜
侯耀文
黃族民
吉坪三
吉文貞
姜寶林[相聲演員]
姜昆
蔣明孝
焦德海
焦少海
康松廣
於俊波
于謙[相聲演員]
於世德
於世猷
袁佩樓
岳雲鵬
張成全
張春奎
張德武[相聲演員]
張傑堯
張三祿
張壽臣
張文順
張永熙
張振圻
趙連升
趙連生
趙佩茹
趙世忠
趙振鐸
鄭健
魏龍豪
魏文華
魏文亮
吳兆南
武魁海
夏雨田
蕭國光
謝芮芝
謝天順
邢文昭
徐德亮
薛永年
閻笑儒
楊寶璋
楊海荃
楊瑞庫
楊少華[相聲演員]
楊少奎
楊鈺海
楊志淳
殷文碩
尹壽山
尹笑聲
於寶林
李福勝
李國先
李慧橋
李嘉存
李建華
李潔塵
李金斗
李菁
李孟遙
李偉建
鄭文昆
鄭文喜
周印金
朱闊泉
朱平
朱紹文
朱文先
朱相臣
朱永義
朱雲峰
祝敏
笑林
李國盛
張鶴文
於雲霆
秦麗
高曉攀
尤憲超
常藝博
賈玲
白凱南
於浩
鄧繼增
張永久
佟有為
蘇文茂
孫寶才
孫晨
孫士達
孫玉奎
湯金城
唐愛國
陶湘如
田立禾
佟手本
佟雨田
土登
汪保琦
王寶童
王本林
王長友
王鳳山[相聲演員]
王平[相聲演員]
王謙祥
王世臣
王文林
王文玉[相聲演員]
王學義[曲藝演員]
王耀宇
王兆麟
王致玖
王志濤
孔雲龍[相聲演員]
李伯祥
李德鍚
陳鳴志
鄭福山
趙津生
陳樹桐
楊化然
裘英俊
黃鐵良
何德利
佟守本
楊威[相聲演員]
劉春慧
李壽增
應寧
王玥波
楊義[相聲演員]
楊進明
趙偉洲
張勇[快板書演員]
李增瑞
連笑昆
劉寶瑞
劉德智
劉廣文
劉洪沂
劉俊傑
劉彤
劉文步
劉文亨
劉西雨
劉亞津
劉雲天
劉增鍇
欒雲平
羅榮壽
呂少明
馬德祿
馬季
馬金良
馬三立
馬樹春
馬志存
馬志明[相聲演員]
孟凡貴
潘雲俠
齊立強
邵權
師勝傑
石富寬
史愛東
史不凡
宋德全
李文華[相聲演員]
李文山
李雲傑[相聲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