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23年張永熙生於北京留學路板章胡同,自幼家境貧寒,從小和奶奶相依為命。
1932年9歲時拜相聲名家趙少舫為師,隨師在北京、大同、包頭、綏遠等地流浪賣藝,
1950年,張永熙定居南京,與關立明結成搭檔,在南京紅樓書場(今金陵飯店附近)演出,一炮打響,雙雙加入南京曲藝工作團,與劉寶瑞、高元鈞一起成為團里的主要演員。劉寶瑞的單口相聲、張永熙、關立明的對口相聲,在南方舞台樹起了一道絢麗的風景。而劉寶瑞、關立明、張永熙這三位藝術家,被觀眾親切地成為“相聲劉、關、張”,在中國相聲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20世紀五十年代,張永熙創作並演出了大量新曲目,如:《解放濟南府》、《活捉王耀武》、《鬥神爺訴苦》、《新舊婚姻》等等。
1958年,在北京參加了第一界全國曲藝會演,演出相聲《坐享其成》,並受到周恩來總理、董必武同志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後參加全國第一屆曲藝界代表大會,中國曲藝家協會成立,張永熙任江蘇片理事。
四十年代在河北石家莊演出時,他根據當地的一些迷信活動創作了快板書《不要上當》,並在當時的《新石門日報》全文登載。
張永熙先後任南京曲藝團副團長、團長。1952年,因南京曲藝工作團撤消,張永熙與關立明赴上海參加上海北方曲藝團,任副團長。
張永熙擅長於“學”,他的學唱涉及面很廣,評彈、單弦和各種大鼓都在他的相聲中得以再現,在上海他與侯寶林、劉寶瑞同台獻藝,以其獨特的藝術特點深得南方觀眾喜愛,被譽為相聲界的江南旗。
1997年,張永熙應邀參加《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二輯的錄像 ,與趙世忠共同錄製了《南彈北弦》《故事謎語》《珍珠倒卷聯》《京評越》等優秀相聲節目,留下了珍貴資料。
2001年、2010年兩次受中央電視台邀請,擔任CCTV第二屆、第五屆電視相聲大賽的評審。
2015年7月16日15時05分,張永熙老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92歲。
藝術特點
張永熙年輕時曾在張家口電台每日演播相聲,頗得聽眾、同行稱道。青年時的張永熙,不僅能嫻熟地演唱各種戲曲,還能操京胡、四胡、三弦和打擊樂器,這為他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演出的曲目非常豐富,子母哏、貫口、腿活兒、柳活兒以及數來寶、太平歌詞,表演起來均能瀟灑自如。
他的相聲說唱並重,表演細膩,颱風瀟灑,摹仿傳神,不僅唱功精湛,還善於學話,各地的方言學起來惟妙惟肖,相聲《方言誤》充分展現出了他的精湛技藝,堪稱一絕。
張永熙長於“學”,他的學唱涉及面很廣,評彈、單弦和各種大鼓都在他的相聲中得以再現,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受南方觀眾的喜愛,被譽為相聲界的“江南旗”。與相聲泰斗侯寶林先生齊名,合稱“北侯南張”(“北侯”是北方的侯寶林,“南張”就是南方的張永熙)。
個人作品
張永熙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相聲作品,如:《訓徒》、《糊塗知縣》、《對詩》、《探親丟驢》、太平歌詞《姜太公賣面》、數來寶《諸葛亮押寶》等等。
張永熙趙世忠相聲專輯:《聖賢愁》《英台修書》《珍珠倒捲簾》《學唱三曲》等。
人物軼事
張永熙在生活中和在舞台上一樣,是一個幽默的人,張永熙在1984年得了胃穿孔,進手術室的時候,醫生怕他緊張,想給他做做思想工作。可還沒等醫生說話,他便說:“這個胃甭管切下來多少,得給我留著。”醫生問:“幹嗎呀?”“我得回家炒肚片!”他這個“包袱兒”逗得醫生哈哈大笑,說:“他好像在給我們做工作。”
當時的醫療條件比較簡陋,手術後進行鼻飼、輸氧、輸液等,得插好多的管子。領導來看他的時候,他又“砸掛”,說:“我呀,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很少下館子,這回我可下足了管子了……”。
人物紀念
2015年7月18日,張永熙的追悼儀式在南京殯儀館舉行。400多名相聲界人士及南京的相聲觀眾自傳送張永熙老先生最後一程。
江蘇省曲協、江蘇省文聯、安徽、山東、河南、上海等地曲協的領導和相聲同仁也都到場。姜昆代表中國曲藝家協會發來唁電,侯耀華、李金斗等相聲名家也都發去唁電。在追悼儀式上,江蘇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宣讀了悼詞,並宣讀了中國和各省曲藝家協會發來的唁電。
人物評價
“北侯南張”,“北侯”是北方的侯寶林,“南張”就是南方的張永熙。(相聲界評價)
“永志學先生一代宗師名揚四海,熙光照後人百年相聲名灑江南。”(張老先生靈堂前的輓聯)
張永熙是行內人公認的泰斗。除了‘劉關張’、‘北侯南張’這些名號,他最大的藝術成就是收了很多徒弟,徒弟又收了很多徒弟,把相聲這門藝術帶到了南方。(天津謙祥益茶樓的總經理史清元)
張老一生比較淡泊名利,做人比較低調。(江蘇省曲藝家協會相聲藝術委員會主任盧明)